|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东莞正文
东莞:道滘亮出“美食名片”
来源:2010年4月20日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0-4-20 点击数:


  道滘粽子虽名声在外,但要发展,就必须摆脱原有的“家庭作坊”形式。资料图片
  道滘将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区划分。资料图片

 ■决策思考道滘镇委书记陈灼林:

  道滘有信心也有条件,在3年到5年后让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接下来,食品产业、文化旅游、健康产业、商贸物流业、房地产业、农业6大产业将成为道滘镇的支柱产业。

  围绕打造商贸强镇、文化教育强镇、食品工业名镇的目标建设好四大园区,产业结构将得到优化,经济总量和城市环境也会再上一个台阶。4个园区的建设,将持续地促进道滘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东江南支流之滨,河网密布,渔舟泛波,自古是东莞鱼米之乡。而道滘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3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莞邑大地,但自然环境的制约让水乡河泽的道滘几乎错过了工业发展末班车,惋惜之声至今时有耳闻。

  站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的尽头,道滘人谋划好发展的航向,拨准船头,正要升帆前行时,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给道滘送来又一阵春风,真是好风起时帆正扬!

产业结构的“道滘特色”

  对于30年前的工业化机遇,道滘一些老同志仍“耿耿于怀”。盖厂房地桩至少要打几十米深,几乎是地上两层地下四层。高成本的厂房让东家和租客都望而却步。

  30年后,当年让道滘人羡慕的发展模式渐显颓势。镇镇点火村村冒烟让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为继,“三来一补”的脆弱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暴露无遗。

  2009年上半年,道滘GDP出现了负增长,到年底尽管转负为正,但增速从2008年的16%下降至2%。2009年,道滘镇与广东省社科院、东莞市委政研室等单位联合开展产业战略研究,提出7个道滘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道滘镇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不强,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全镇产业层次低,工业结构亟待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规模偏小且效益较低;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村组经济较落后,社区发展不平衡;发展规划布局不合理,不利于形成城镇特色;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道滘不可能也不愿意再走别人30年前的发展老路,在新的机遇面前该何去何从?

  “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动力电能汽车马达的专利申请去年已通过国家初审。”东莞洲亮通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月亮颇为自豪地说。李月亮率领的这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不但在自动化冲压餐盘、指纹锁等领域做到行业领先,更在60公里和120公里时速的电动汽车主动力马达的开发上获得突破。这种马达已经开始在叉车上得以应用。下一步,洲亮通讯的目标是上市并打入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市场。

  在道滘,像洲亮通讯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并不少。道滘镇对科技型企业、总部企业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然而道滘镇并未满足于现状。

  道滘镇委书记陈灼林说:“自2006年东莞市委、市政府提出‘双转型’战略以来3年多时间里,道滘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我们将以打造食品工业名镇为目标,按照‘东居、西特、南工、北农、中商’的功能规划,错位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

“美食名片”与园区战略

  近几天,虽然不是生产旺季,道滘镇新兴隆食品厂内人声和机器低鸣声不绝于耳。这家以金鳌腊肠品牌享誉东莞的企业,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央空调的安装和进一步的地面防滑处理等工作。新兴隆食品厂负责人张先生表示,将过去的柜式空调改为中央空调之后,食品车间的温度控制将更为稳定,避免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受温度影响。

  “希望我们的品牌可以继续发展,代代相传。”张先生说,道滘镇近年来对食品工业的重视,让镇内的食品企业更加重视食品质和安全,也更有信心增资扩产。

  诚然,道滘美食文化底蕴深厚,打造食品工业名镇,体现了道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求变态度。而道滘将打造食品工业名镇作为发展目标,是建立在道滘美食名声远播的基础之上。上世纪80年代便在酒楼做厨师的道滘镇商会副秘书长陈锡坤回忆说,1982年前后,开在兴隆街道滘饭店因食品的美味享誉东莞和包括香港在内的周边地区。道滘老人常常津津乐道的是,“道滘粽”三个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被作为招徕生意的“品牌”。

  道滘将原有占地2314亩的民营工业园提升为食品工业园,整合现有企业,盘活可用土地;积极引进国内外食品龙头企业,培育本地一批传统食品小作坊发展壮大。目前道滘已经引入了伊利、思朗饼干、浙江五芳斋集团华南食品生产基地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配套性强、税收贡献大的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项目落户。道滘力图打造一个立足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的食品加工制造基地,同时实施“道滘”品牌战略,整合本地米粉、粽子、肉丸等资源,提升道滘食品质量和行业竞争力……

  道滘另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园区是位于昌平村的健康产业园。随着东莞市人民医院即将搬至万道路,道滘人敏锐地发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个预计投资25亿元的产区将大力发展医疗、保健、医药物流、康复疗养、医职培训等鲜明特征的产业项目。

  这种“东居、西特、南工、北农、中商”的功能区划,最大特点是跳出了一般工业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框框,将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鲜明道滘特色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区划分。

  “仅靠办法、规划防止旧有发展方式复归是不够的,还需要产业引领,用实实在在的效益告诉群众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处。”陈灼林说,园区建设也是防止传统发展模式复归的方法之一。在园区带动下,未来3到5年内,道滘镇第三产业比例将达到60%以上。

让基层干部放下思想包袱

  发展不平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道滘,有的村、组受自然条件、经济基础、规划控制等因素影响,发展相对滞后成为欠发达村(组)。有的村(组)经过长时期的高速发展,引进了大批项目,兴建了一批物业,积累了较为丰厚的发展资金,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前者为了尽快发展经济,引进项目只管数量不管效益不管环境,仍然停留在粗放经营的水平上。后者资源开发程度已接近饱满,对引进大型龙头项目无能为力。两者压力都很大,单纯依靠村组发展路只能越走越窄。

  对此,道滘镇提出“五统一利”的政策,对土地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储地、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招商,镇村利益共享。

  政策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政策提出之初,有的基层干部出于自身发展需要,认为“有地在手,心里不慌”,对镇统筹利用土地并不“感冒”。如果干部的思想不统一,再好的规划也是纸上谈兵。从2007年提出到2009年正式颁布实施,两年这项政策经历了反复的讨论。陈灼林认为,政策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利益共享,在不减少村集体收益前提下实现“五统一利”。按照现行办法,对于统筹土地后的收益扣除成本后镇村五五分成,对于工业用地等甚至将收益全部转移支付给村集体。这笔账陈灼林算得很清楚,统筹了土地引入了大项目,项目给全镇税收、产业聚集等效益则是长期的。而随着企业产业聚集效益的提升,村组将迎来更多企业入驻,集体收益也将增加。这是丢芝麻捡西瓜的事情,也是互利双赢的事情。

  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也给基层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现在很多村主动要求镇里统筹利用土地。目前全镇已征收储备土地3600多亩,其中计划推出三块共660亩的商业性用地,同时还计划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筹备土地1000亩。

  大岭丫村党支部书记叶金玉表示,“五统一利”实施之后,村一级发展可以改变昔日“小打小闹,难成气候”的问题,更有助于城市规划的执行。而五统一利最好的地方莫过于:盘活资源促进各村之间的合作共赢。让有钱没地的村与有地缺钱的村可以共同开发致富,进而产生“滚雪球”效应。

  为了帮助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放下思想包袱,道滘镇将干部理论武装列为当前主要工作之一。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论坛等方式,让基层干部掌握产业转型的方式方法,先进经验,指导基层转型。大朗、寮步、南城、厚街、沙田……许多镇街都留下道滘镇基层干部学习考察的足迹。

  经历过“五统一利”的大讨论,道滘干部群众思想上也经历了一次洗礼,为道滘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切为了加快转变

  今年道滘镇提出GDP增长9%,税收总额增长10%,镇财政可支配收入增长3%的经济发展目标。陈灼林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特别要突出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干部理论武装,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四大园区建设,四是资源集聚效益,五是周边环境优化。

  在省绿道网建设中,道滘有10公里的建设任务,投资概算约2300万元。陈灼林说,绿道建设是最实用最能体现道滘生态环境特色的项目。除了省绿道网建设外,道滘还将在镇内河道两侧建设总长60公里的绿道,宜居水乡新城将名副其实。今年道滘计划投资33亿启动30项工程,12项保民生,18项保增长。“用综合手段推进经济发展,让金融危机压抑了一阵的发展活力重新迸发出来。”陈灼林说。

  道滘加快转变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本地人才的培养。今年初,东莞缺工荒备受舆论关注,职业技术工人尤其是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道滘根据自己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引进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包括东莞卫校、东莞工业学院、与湖南工业大学合作办学的包装与印刷学院等都将相继落户道滘,届时道滘职业办学规模将超过三万人,同时又切合道滘产业发展需要,解决人才短板,为加快转变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对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中可能会被暂时拉大的村组经济差距,陈灼林表示,一些基础设施和新项目将有意识的向欠发达村倾斜,同时加大对这些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轻村组负担。

  “在探索突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困难,但只要是有利于道滘科学发展、有利于增强我们经济实力、有利于民生事业改善的工作,我们都要勇往直前,鼓励大胆尝试、允许出现失误,但绝不允许不谋事、不干事。”对道滘的未来,陈灼林充满信心。

  ■特写

  从美食作坊到

  食品园区的嬗变

  开奔驰、宝马的顾客会为了买粽子,在家庭式食品作坊门口等上数十分钟乃至一个小时,而这些作坊的粽子比店铺中包装精美的粽子更昂贵。在道滘,这一现象并非什么稀罕事,周边的居民深知这些作坊“出品”的美味。但零散的分布和较小的生产规模,都制约了道滘美食走向更大市场空间的步伐。

  伴随这道滘美食的发展,道滘镇商会副秘书长陈锡坤创立的“麦之来”食品连锁店逐渐在东莞小有名气。在有20多年食品业从业经验的陈锡坤看来,道滘的传统美食要进一步发展,急需吸纳现代食品工业的元素。

  “麦之来”连锁门店不但销售面包、蛋糕,同时也销售正宗的道滘粽。陈锡坤发现,民间作坊生产的粽子虽然比门店、超市的粽子价格稍贵,但因为味道各有特色,拥有一批忠实的顾客。但是,面临这食品安全监测、产量分散等因素却使其迟迟不能打开更大的市场。例如此前一家大型商场提出每天要两万只道滘果蒸粽,然而道滘却没有几家公司能够接单。陈锡坤意识到,道滘食品要发展,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家庭作坊”形式,而要形成企业,集中力量参与竞争。

  随着食品工业园的建设,将食品生产纳入到一个园区内,进行统一管理。据悉,道滘食品品牌管理细则正在拟定之中。下一步,道滘还在酝酿道滘特色的中国快餐连锁品牌。现在快餐很多品种,包括很多道滘特色食品。也可以作为手信销售出去,让游客吃好了还要“兜着走”。

  声音

  “三旧”改造带来

  发展新机遇

  道滘镇大岭丫村有3500余常住人口和83家企业。毗邻高速路口和镇中心区,则为大岭丫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落户大岭丫村最长的企业已有18年时间,而大岭丫村党支部书记叶金玉已经在该村村委会工作了21年。“‘三旧’改造让我们非常兴奋”。叶金玉说到“三旧”改造便露出了笑容,该村的3000多亩土地中,除去道路、河流等之外,可开发土地仅1000多亩。发展至今,大岭丫村还剩下可开发土地40亩左右。正在这时,“三旧”改造让苦于用地紧张的大岭丫村看到了发展的新机遇。

  1982年的一天,大岭丫村建起了一栋不高的厂房,但那时却是道滘全镇最好的厂房之一。后来,这座厂房周围建起了更多的厂房,逐步形成占地3.6万平方米的大新工业区。

  “那时是最好的厂房,但现在却是连图纸都没有的残旧厂房”。叶金玉说,用现在的目光来看,大新工业区的厂房在建筑质量、配套设施等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事实上,在2007年村委会转变了工作思路,正式确立了发展商贸业为主导的方略。2008年,大岭丫村决定将“商业”和“人居”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大新工业区纳入“三旧”改造的框架下之后,招商工作的进展快捷而顺利,大岭丫村与虎门的一家公司签订协议,由该公司出资建设商铺和住宅,而村委会则拥有建筑产权的两成。其中包括了5000平方米的商业铺位和一批住宅。叶金玉算了一笔账,老工业区一年的收入约360万元,而改造之后不但固定资产将大幅增值,而且收入方面也将至少增加100万元。如果将这批住宅套现后建设新的厂房,一年下来收入又能增加100万元。

  目前,3.6万平方米的易钲工业区地块也纳入“三旧”改造范围,目前正在拟定改造方案。根据20年“三旧”改造远景规划,大岭丫村辖区内有400多亩土地属于“三旧”改造区域。

  大岭丫村对土地的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对于一些暂时难以利用的小块闲置土地,该村通通种上了经济林木进行绿化,并安排了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养护。从去年开始,大岭丫村已经种下1.2万棵秋枫树、樟木幼苗,其中大部分都得以存活。叶金玉说,2元多一株的秋枫树苗,现在已经增值到30元左右了。

  由于土地、厂房资源越来越紧张,大岭丫村招商的标准也更加严格。现在,大岭丫招商引资的对象是高科技产业、研发式基地和总部企业。伴随着道滘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岭丫村的这个招商目标并非“眼高于顶”,搜于特服装有限公司将在大岭丫村建设占地160亩企业总部和仓库,而另一家知名企业的总部也有意落户大岭丫。

  “有了镇掌舵,村一级经济发展更加有信心。”叶金玉说,招商引资由镇政府统一起来之后,引进企业总部、优质企业的机会大幅增加了。

 

作者:卢真伟段…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杭州:迎来综合体开业潮 多区 重庆:将建物流供应链金融中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