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等谈进博会对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及效应(国际商报)
G30专家再聚进博会:纵论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构建 座谈产业消费双升级时代课题
来源:2020年11月5日 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20-11-7 点击数:


纵论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构建 座谈产业消费双升级时代课题

G30专家再聚进博会商报道场

高铁生 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党组书记

马龙龙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会长

陈文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研究

依绍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

白 明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

王先庆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教授

陈立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李政波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政务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

徐振宇 南京审计大学新经济研究院教授

王先庆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双向对接、国内国际两条渠道的双向互通,这既是对过去两个市场、两条渠道长期“双向不畅通”问题的修正,更是对未来中国经济运行格局的蓝图描绘。而“双向不畅通”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存在着“进口缺环”,即世界各国知名品牌或特色品牌产品如何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这个“缺口”很大,以至于国内商家与国际商家的双向信息不对称和渠道不畅通成为普遍现象,可以说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2018年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起到了弥补了这一渠道“缺环”的作用。一方面,从总体格局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中国只重视“出口”的国际形象。尽管在广州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已经召开了128届,而且也有进口展览部分,但由于主要国际商家来中国采购日用工业品的渠道和场所的定位已经根深蒂固,客户关系相对稳固,因此,一般情况下,国外品牌商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厂家不会选择这一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进博会拓宽了国际商家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容量,在没有进博会之前,无论什么样的国际国内展会,都不是中国举办的全方位进口渠道,不仅涵盖各类高技术产品或服务,还涵盖各类大型机械机电产品等。总之,进博会不仅是与广交会错位发展的国家级进出口交易会,而且代表着中国在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后期国际商品进出口渠道的全新升级版。

进博会对新时代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影响及效应主要从“双向流动”“双层流动”“双品流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循环渠道的“流动方向”发生了大转变,从“单向流动”转向了“双向流动”。过去近四十年,中国为了实现工业化进程而大规模招商引资,这使得国际循环的“流动方向”主要是以出口为导向,即进出大量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制造成产品后再大量外销,以取得外汇和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当时的背景下,对于国际市场上的日用工业品尤其是奢侈品,基本上采取限制或压缩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体系的措施。进博会的召开就意味着“双向流动”的新局面正在形成。

二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双层流动”局面正在形成,从过去以进出口家电、服装、家具等低技术日用工业品,开始向大量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提升。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世界500强企业开始将最新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拿到进博会上展示。

三是国际国内奢侈品和日用品两类产品的“双品流动”。从进博会开始,国际上各大知名品牌尤其是奢侈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基本上完全放开了,从而结束了中国消费者要去国外购买奢侈品以及国内奢侈品价格过高的情形,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成长,更有利于中国奢侈品自有品牌的培育和走向国际市场。

总之,上海进博会的召开是中国市场高水平开放的产物,是中国进口渠道的“主闸门”和主要窗口之一,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主要推动力量。

高铁生

如何通过扩大进口来促进消费、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升级,很自然地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也成为当前流通理论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我们应当看到,现阶段扩大进口首先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适当增加某些品种粮食和饲料原料的进口,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内消费者对不断增加的高质量产品的需要。这样做有利于维护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希望在日用工业品方面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会青睐一些国外优质、高端、品牌产品,因为消费意愿不仅与收入密切相关,也与可选择的范围大小相关联。人们天生具有求新猎奇的心理。一些进口商品往往附着异域历史文化色彩,可以调动起购买欲望,从而释放潜在购买力。在新冠疫情前,有一部分进口消费需求是借助于出国旅游形式实现的,现在有必要利用扩大进口加以满足。

同时,扩大进口也可以一定程度地弥补跨境电商基于同样原因产生的供给缺口。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扩大进口就是引入竞争,在国内拓宽内外厂家同台竞技的平台。进口一部分优质高端品牌产品就等于为国内企业树立起竞争标杆。消费者比质比价理性选购,倒逼国内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管理优化,提高产品性价比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扩大进口也使国内企业从原材料、设备、技术服务等多方面满足产品乃至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疫情对世界各国经济普遍造成冲击。在此情况下,一些国外高端制造企业更加重视开拓中国设备市场,扩大进口可以让一些中国制造业厂家在设备和技术上加快更新换代,提高制造和工艺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扩大进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出口,疫情蔓延造成相当一些国家市场低迷。对这些国家来说,增加对中国这个超大市场的出口,有利于增加本国企业和劳动者的收入;反过来增加从中国的进口,而且通过进博会这样的平台,我国企业可以发现国外的商机,从而调整产品结构,精准对接,进一步扩大出口,从而在国内国外两个循环的新格局中赢得主动。

马龙龙

跨境电商已经步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三季度,跨境电商的销售额增长了137倍,令人惊愕。

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源于消费升级和消费分层。据统计,我国有能力较频繁在国际消费品市场购买的消费者人群已达1亿以上。这些消费者以青年为主,兼有一部分中年人和少量的老年人,他们购买的商品以奢侈品为主,兼顾一些生活日用品。这部分活跃购买者的购买欲望和消费能力都是相当强的。尤其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他们因出国受阻纷纷转向跨境电商。估计今后他们的购买习惯也会因此发生改变,待疫情缓解以后跨境电商的增速也不会大规模放缓,增速前景仍可期待。

由于跨境电商的购买是分散的,件数少、重量低,因此可以大规模地抵御关税的增长,即使出口国的关税增长,或者我国的进口关税上涨,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据海关测算,如果进出口综合税率上涨15%,跨境电商的关税由于上述原因,上涨的幅度可能只有3%左右。这就使得跨境电商的商品价格越发有竞争优势。

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物流条件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基础设施增长都高于本国GDP的增速。而且我国的一些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都在国外投资物流企业和设施,这就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目前关键的问题是政府有关部门和市场力量本身都要加大对跨境电商领域的打假力度。据揭露,沿海地区的假跨境电商企业和一些不法物流企业联手做假,国内生产不出口或者只仓单空转,坑害消费者利益。如不净化跨境电商市场秩序,跨境电商的发展将受到极大打击。

加强对国际性品牌尤其是国际知名品牌的保护。跨境电商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就是要调动法律手段和市场行政监管手段对假冒伪造国际性品牌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打击。否则久而久之,会严重损害我国跨境电商的声誉和国际地位,国外普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都是相当重视的,这样的官司输不起。现在这方面的官司已经初现端倪,一定不可掉以轻心。

陈文玲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会议上,分析研究了当前的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总体上好于其他国家,在战胜疫情的同时可以实现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求远。中国仍然具有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空间和潜力,还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集成优势。

第一,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红利。我们有超大规模的市场,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超过40万亿元,2020年消费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美国。房地产市场2019年销售额是16万亿元,物流市场2019年是298万亿元。中国现在的市场总规模是400万亿元。中国对世界市场有依赖,但世界市场对中国也有依赖,某种程度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要比中国对它们的依赖程度更深。仅从美国贸易战加征的关税看,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商品为:500亿美元+2000亿美元+3000亿美元=5500亿美元。如果没有这5500亿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商品,美国的零售市场会塌陷,美国的制造商没有这些中间品、零部件的贸易,这些制造业也会难以运转。因而,事实上中国既能实现国内市场的大循环,也能实现和国际市场的对接和循环。

第二,中国具有完备的制造业配套体系,很多制造业领域在国内有完整的产业供应链。其实,国际贸易只是一种交易手段,实质上表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生产能力,从一个国家能生产多少可输出的商品,可以判断一个国家的制造能力是否强大。中国制造能力在2010年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19年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为30%左右,在2018年占到27.7%,中国具有全球制造业的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配套体系最完备的国家。可进行贸易的商品实际上就是制造业能力的体现,这是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

第三,中国正在成为具有强大进口、出口、转口能力的全球性贸易中心。原来中国作为出口大国已经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从2013年开始就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中国2018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进口博览会,随着以后每年一届而产生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正在向着进口大国迈进,加上类似中国义乌小商品市场5000个左右批发市场的采购贸易,若干年后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国际贸易中心。特别是下一代贸易方式--数字贸易在中国发展很快。跨境电商的数字贸易今年1-6月份增速高达40%以上,比线下贸易增速要快得多。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有105个跨境电商试点。跨境电商就是数字贸易的前身,或者说是数字贸易的基础,中国数字贸易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先发优势。中国不仅是出口大国,展现生产制造能力,而且将成为进口大国,体现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再加上转口贸易,中国即将成为商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和知识流等要素禀赋流通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国际贸易中心。

第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越来越紧密。截至2019年,中国和国际组织在“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投资已经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贸易,已经占到贸易总额的30%左右。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达到2.09万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了欧盟,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下降到了第三位。除此之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10+5”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协议,正在加快推进和落实;中日韩自贸区进程也在加快。中国周边国家对于疫情的控制好于欧洲、非洲、北美、南美,是中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内外双循环互动的最优选择,最有可能形成更为紧密的产业链链接。

第五,中国迈向未来的战略目标是清晰的,战略步骤是正确的,特别重要的是全国人民表现出空前的爱国热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最近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他们连续13年抽样调查和采访了超过3万名中国人,结论是93.1%的中国人对中国政府是满意的,这个比例超过了所有的国家。如果这份报告是中国某机构做的,有人可能说一定是在作假,但哈佛大学站在第三方立场上的研究成果客观公正地看世界、看中国,得出的结论是具有一定说服力的。在分析中国形势的时候,我们应该具有强大的自信和必胜的决心,中国前进的步伐是任何人也挡不住的。疫情严重的美国更需要和中国合作。中国是一个有胸怀的国家,只要能够面向未来、能够真诚合作,中国仍然会敞开大门、敞开胸怀,和美国真诚地合作,帮助美国从疫情中走出来,使世界经济恢复动力。如果两个经济大国能够同时实现经济复苏和增长,美国如果能像中国这样做,整个世界就会好很多。

依绍华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总体指导和规划

当前,全球化进程遭遇寒流,国际形势复杂严峻,而我国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位,由规模扩张转入质量提升阶段,既有强大的国内需求市场基础,又有齐全的产业链支撑,在这一情况下进行重心转换,由外向型主导转变为国内市场引领,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之间交互联系与沟通的新机制,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关系再平衡的新意境,具有极强的现实依据和长远意义,更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

新形势下的双循环,是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国内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产业链条完整,战略回旋空间大,超大市场规模优势,通过畅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再生产环节,一方面推动实现国内经济自我循环,包括供需循环、产业循环、区域循环、城乡循环与要素循环等,另一方面作为世界市场积极对外开放,继续让世界各国和企业分享中国市场机遇,并作为世界工厂继续为世界提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产品,形成国内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的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万美元,潜在的经济活力和发展余地、空间非常大。双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消费是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了主引擎作用,也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虽有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消费市场提质扩容、消费升级趋势依然强劲。9月份,烟酒、金银珠宝、化妆品和汽车等消费都恢复到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显示出我国居民消费的强大内生需求和发展潜力。

在满足强大消费需求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国内产业加快生产所需商品,优化供需匹配结构;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进口满足相应需求,从而推动消费质量提升。扩大进口可以使更多国内厂家直观接触进口商品,更加了解国外商品的品质和服务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国产商品品质。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国外厂商合作,或者自主研发,以更高技术手段和更好的工艺提升国内商品质量,加强有效供给,推动国内产业升级。

扩大进口,在丰富国内消费者选择的同时,能够带来先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有助于对标国外先进水平,激发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紧迫性,从而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活力。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加快产业升级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抓手。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除了坚持以我为主,也需要借助外力,从而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扩大进口既要发挥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的吸引力,也要在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多下功夫,更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藉此吸引国外更多先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等进入国内,在推动国内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扩大内需添力赋能。

白明

中国经济要想实现健康发展不仅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其中,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是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两大发力点。从追求资源优化配置效果出发,通过扩大进口,可以为实现产业与消费的“双升级”带来更多空间与动力。

作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大国,产业升级过程也是一个进口贸易的机会溢出过程。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从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业发展规律来看,往往需要借助国际分工,扬长避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随着中国制造业加速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更需要通过鼓励扩大高技术产品进口,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技术差距,在推进产业升级过程中提高技术要素的贡献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为促进产业升级而让国外企业赚走一些钱并不是花冤枉钱,因为这样的进口交易对于中国的买家来说有助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一般来说,在国际分工呈现出不断深化、细化、分散化特征的背景下,中间品进口的规模扩大与种类增加可以扩大资源优化配置的选择空间。中间品进口贸易发展的技术溢出效应不仅体现在技术本身,而且还体现在技术对于质量、品牌认可度等方面的改进与提升上。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从“补短板”入手促进产业升级,不仅要注重通过货物贸易进口更先进的装备、零部件、原材料,而且也要通过扩大生产性服务进口,让更多外部资源更好转换为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

也要看到,扩大进口在为国内下游产业以及终端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生产资料配置与生活资料选择机会,但也给国内同行带来竞争压力,而这种竞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推进中国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加强创新发展起到倒逼作用,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对于有进取心的国内企业来说,随着进口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加大,理性的应对策略应当是通过加大创新力度,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进口带来的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对原有的国内企业来说意味着市场生存环境的变化,而企业要想对此加以适应,也必须要从改善内部管理入手,通过激发微观经营主体的自身活力,将外部压力转换为内生动力。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供给端的产业升级上,而且也越来越多体现在消费升级上。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外汇储备更加充裕,国内某些消费资料供应稀缺度提高,扩大消费品进口越来越有必要。从食品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来看,1978年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7.5%和67.7%。到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仅为28.4%。不难看出,中国的消费结构逐渐摆脱了温饱型消费,正在向小康型消费迈进。这个意义上讲,只要能够充分体现出比较优势,无论是生产资料进口还是生活资料进口,都可以被认为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现阶段我国消费的国际化进程还时常遇到一些困扰,不仅针对中高端商品需求的有效供给不到位,而且消费者的国际化消费体验也存在不足。为此,首先要将进口贸易发展的潜在空间转换为现实空间,必须找准抓手,取得重点突破。一方面要针对不同消费主体的实际关切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市场需求空间培育。另一方面也要支持关系民生的产品进口,适应消费升级和供给提质需要,支持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日用消费品、医药和康复、养老护理等设备进口。另外还要在积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将B2C和C2C业务的发展与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结合起来,发挥消费升级对跨境电商发展的驱动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都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各干各的”。通过扩大进口促进产业升级,终究还是为国内消费升级奠定高水平的物质基础与服务提供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扩大进口促进消费升级,无疑也会为中国的产业升级培育更多消费主体,营造更多消费热点,尝试更多消费模式,带来更多应用场景。

陈立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举行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高效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跨境电商发挥提升需求牵引供给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将给跨境电商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在2019年“进博会”上,来自日韩和欧美国家的康复养老产品受到了与会者的热捧和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其背景是,随着中国快速步入老龄社会,银发经济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时期。截止到2019年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6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2.6%。从发展趋势看,2022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将超过14%从而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3年超过20%进入超老龄社会。在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银发市场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几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拥有较多财富的60后、70后步入老龄行列,可以预见未来30年将是我国银发消费市场高速增长的时期。

银发市场涵盖产业众多,既包括医疗、护理、康复、家政等养老产业,也包括零售、餐饮、健康食品、功能性用品、老年辅助用品、健康管理、知识和学习、旅游和娱乐、健康检测、运动健身、保险服务、住宅和家居等生活服务产业。据相关研究显示,2011年到2018年,我国银发市场规模从1.4万亿增长到6.6万亿,增长幅度达到371.4%。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养老及消费产业规模将超过22万亿元,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意识的变化,近年我国银发市场的消费升级日益明显,老年人不仅对高品质医疗、护理、康复用品兴趣浓厚,在日常生活中对健康食品、运动、旅游、学习等有助于延长健康寿命的产品有着强烈需求。特别是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老年人对健康、便利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低糖、低盐、优质蛋白食品成为今年消费品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亮点。与市场强劲需求相对照,长期以来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滞后,产品的设计和质量与发达国家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高品质养老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2019年上海“进博会”上日韩和欧美康复养老产品大受欢迎就可以看出,作为我国银发市场的一个补充,高品质进口护理、康复、健康商品在国内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今年的进博会是在特殊的国内外环境下召开的一次全球性商品展示盛会,期待这次展会能够为中国数以亿计的老年人带来更好的适老化产品,促进中国银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李政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在笔者看来,强大国内市场要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对于关系国计民生且国内有缺口的产品以及先进技术设备、高质量产品等等,均需进一步扩大国外进口,反向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据海关统计,2019年我国消费品进口额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9%,规模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增速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消费品进口额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已经处于恢复增长区间。

一是扩大进口节约了国内资源,满足了国内消费缺口。近年来,我国粮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需求旺盛,国内供需缺口较大,无法满足消费需求,2019年我国总计进口大豆8851.1万吨,较2018年增加47.4万吨,增长0.5%,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85%;进口食用植物油953.3万吨,较2018年增加324.3万吨,增长51.5%;进口猪肉210.8万吨,增长75%;进口牛肉165.9万吨,增长59.7%。今年1-7月,累计进口猪肉256万吨,同比增长138.5%。通过扩大这些国内产品进口,有效满足了国内消费需求,稳定了产品价格,保障了国内消费市场稳定。

二是扩大进口促进了消费升级,提升了国内产品质量。2019年我国GDP的总量达到了99.1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了10276美元,人均GDP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根据国际规律,国内消费需求已经进入快速升级期,人们对品质化、智能化、绿色化、个性化等方面的消费品需求日益增加,这也是国内消费外流的原因之一。贝恩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300亿欧元,同比增长26%,对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长贡献率达90%。国内企业也积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民族品牌开始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2019年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2.4亿部,市场占比17.6%,稳居世界第二。

三是扩大进口促进了企业转型,助推了产业升级。在我国需求巨大的推动下,线上线下企业纷纷开始数字化转型,线下企业利用大数据手段积极开拓线上市场,如苏宁在线上的销售额已经达到70%左右。线上市场也在布局线下企业,阿里与百联达成深度合作,京东、苏宁等纷纷布局线下便利店。生产企业都在加大投入以提升产品质量,格力、美的、海尔等企业每年都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少则几十亿,多则几百亿,且每年都在增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动力。进口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将进一步激化市场竞争,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也需要在材料、外观、功能等方面提质增效,倒逼国内企业生产出更优质的消费品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徐振宇

回顾全球经济史,会发现多数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从强调扩大出口到进出口平衡的重要转变。在上述转变过程中,扩大进口不仅在达成进出口与国际收支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促进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也居功至伟。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与全球经济史的上述通行规律基本一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从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历程看,扩大进口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显著。

第一,从我国消费升级历程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居民消费意识觉醒,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改善,在每一轮消费升级浪潮中,扩大进口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上述作用表现得日益明显。虽然我国的总体产能持续扩张,但仍然有很多个性化、高端化和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得益于进口商品关税持续下调,得益于跨境电商、免税店、进口博览会等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越来越多的国外消费品正以越来越低的成本进入中国流通渠道,丰富了国内消费资源,给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更大便利和更多实惠,倒逼虚高的物价回落,促使境外消费回流,从而增加进口商品的就业、税收贡献,在进一步促进消费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显著促进了消费结构升级与消费品质提升。

第二,从我国产业升级历程看,扩大进口通过引入创新产品与强化国内市场竞争,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间接促进了消费升级。当前国内畅销的很多进口商品,要么是国内企业暂时生产不出来的,要么是国内企业的产品在质量、设计、品牌等方面有较大差距的。上述情境在增加国内优质消费品供给的同时,也“倒逼”国内相关产业比学赶超,刺激其改进设计、研发、工艺、品牌与营销,最终实现转型升级。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国内很多重要的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甚至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全面超越,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扩大进口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三,从扩大进口、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相互关系看,扩大进口促进了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反过来,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又进一步要求扩大进口,从而形成扩大进口、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正反馈。扩大进口对“中国制造”的短期与局部冲击不宜夸大,从长远看,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为消费与产业“双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并通过扩大进口进一步促进出口,从而实现扩大进口、消费与产业“双升级”、扩大出口之间的正反馈。总之,通过扩大进口促成上述正反馈或良性循环过程,对于改善国际经贸关系,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均具有基础性意义。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直面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外部环境,在重点鼓励“卖全球”转向兼顾“买全球”的新全球化阶段,在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大背景下,面向未来,主动扩大进口理应成为我国消费与产业“双升级”最重要的发动机之一。主动扩大商品和服务进口,不仅是推动我国外贸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



作者:佚名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激 王先庆:工业化后期专业市场
    热门资讯
    王先庆:疫情对商贸流通业的 王先庆谈人人乐超市卖身的原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