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2012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征文通知  [wxj  2012年7月26日]            广东商学院2012年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简章  [wxj  2012年7月6日]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经济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转型发展研究         ★★★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转型发展研究
副标题:
作者:杜建耀 席艳乐 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3期 人气: 时间:2012-7-5 9:58:10 进入论坛

内容摘要: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要降低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为此,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在贸易功能、贸易主体和贸易方式方面必须推进转型发展。为促进转型发展,打造一个低交易成本的商贸环境,上海应培育各类贸易主体、提高国际贸易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和建设服务贸易支持体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中心,转型发展,贸易功能,贸易主体,贸易方式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核心目标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建设任务,不仅对上海贸易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重要作用,而且是我国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国际贸易中心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是商品进行国际交易的集中地,其基本的功能和形式是交易大宗商品,提供相关的交易服务。

国际贸易中心的发展是与航海贸易和港口城市密切相关的,它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商品集散型”,到“贸易加工增值型”,再到“综合资源配置型”的世界贸易中心的发展模式。而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中心,是以高度国际化、规范化的贸易制度和运行机制为基础,以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交通信息网络为依托,拥有强大的综合经济基础和贸易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在全球贸易网络体系中起着重要枢纽作用的区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素集聚就是指各种要素的国际流动,是一些国家或地区的资金、技术、专利、管理、品牌、跨国营销网络等要素资源流动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使这些国家或地区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所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促使生产要素在全球的自由流动和在全球进行的优化配置,使要素集聚成为获取和增强比较优势的重要源泉。

国际贸易中心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的贸易主体聚集,吸引众多的商品在此集散交易,最主要的还是它的交易成本及风险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依靠集聚扩散优势,使全球商品流通集聚于此并扩散出去。近代上海能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全国的国际贸易集散地,一个较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它具有良好的社会和制度环境,降低了交易成本,保障了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围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要降低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是指交易、交割、运输、仓储、通关的直接成本,监督成本和合约履行成本,以及建立和维持与国际贸易活动相关的组织的成本等。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三个转型发展”

从事国际贸易活动的过程是要素集聚和流动的过程。源于促进贸易要素通畅流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国际贸易中心的贸易功能、主体、方式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就是要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变化,调整不相适应的贸易体制,推进转型发展。

(一)贸易功能的转型发展

这是指国际贸易中心的贸易功能从商品集散型为主,向商品集散、资金融通和信息集聚综合型为主的转型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中心向第三代“综合资源配置型”转型。除了继续保持有形商品的强大集散功能外,还强化了虚拟市场、离岸业务、电子商务和服务贸易,立足于构建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聚于一体的大商贸、大流通体系。这样的国际贸易中心,有效参与了各项资源和市场要素在国际间的配置,贸易功能向商品集散、资金融通和信息集聚综合的转型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中枢。

加入WTO以来,上海凭借其地区优势,进出口额一直持续增长。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等总量指标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但是,服务贸易量偏低,国际“中转贸易”份额也很低,商品大流通体系尚未很好建立,价格形成和要素集聚的能力有待提高。据统计,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只有香港的14、东京的110;外汇日交易量只有伦敦的11000,商品批发销售总额不及纽约的16,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占集装箱吞吐总量还不到1100。虽然上海期货交易合约已有包含黄金、铜、燃料油、天然橡胶等品种,但产品定价权大多在其他发达国家手中,无论是产品集聚度还是期货市场定价话语权均有待提升。

贸易平台打造将是上海新一轮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重点是集聚交易量大、辐射面广、功能完善、管理先进的专业交易市场或交易机构,依托上海已有资源或传统优势所形成的某些专业产品的中心交易市场;建设主要以信息发布、网络交易为主的现货或期货交易所。构建具有国际国内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市场体系和服务平台,如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相互之间的联通和协调;完善电子商务市场体系,促进贸易信息的自由传递;构建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市场体系,及与贸易相关的专业服务市场体系等。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现代国际贸易方式不断变化,可以不受本地资源或地域的限制,将贸易交易、贸易资源整合的触角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增强了一个地区控制全球贸易资源的能力。上海要争取国际贸易话语权和资源配置权,不能停留在依赖港口资源、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要功能的传统贸易中心,而必须建立具有国际贸易资源配置能力的现代国际贸易中心,这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贸易主体的转型发展

这是指贸易主体从商品批发和代理型企业为主,向跨国经营型企业为主的转型发展。国际贸易中的商品批发和代理型企业主要从事有形商品的进出口业务。传统国际贸易的主体以商品批发和代理型企业为主,企业经营主体单一,同时,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对独立。但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经营主体是以跨国经营型企业为主。跨国经营型企业除了外贸进出口商外,还包括跨国采购商、跨国渠道商、国际品牌制造商、跨国制造商,他们或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分支机构,或是同跨国公司有契约关系的企业。这些经营主体的出现使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联系在一起,也使贸易内容、贸易方式具有多样性。

目前全球7万个跨国公司及其所属55万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14,占这些跨国公司母国产值的13,这些企业内部贸易约占世界贸易的12,加上契约贸易高达45。同时,跨国公司拥有世界上80%以上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专利,并且控制着全球70%以上的技术转让。

目前上海参与国际贸易的主体相对比较单一,缺乏大型本土跨国贸易主体企业。上海虽然已经集聚了一定数量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但主要是中国总部和华东地区总部,很少有大中华区总部、甚至全球总部,远低于香港、新加坡集聚的地区总部数,在吸引总部企业集聚方面的政策也缺乏较强的吸引力。

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推动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移动的最主要的行为主体。跨国公司在把生产和经营分散到全球各个地方各个角落的同时,出于管理和盈利的需要,它又会带动技术、人才、管理等其他生产要素向某个国家、某个地区集聚。上海应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鼓励更多的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向上海转移,将上海建成新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拓展高层次研发业务,提高上海资源集聚和研发能力。同时需要培育出拥有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强、带动性和辐射能力大的全球化综合性贸易主体。新一轮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应集聚实力强大、功能完善、经营灵活的商贸企业群体,形成以大量中小贸易商为基础的,若干大型跨国贸易企业为主导,跨国采购商、跨国渠道商、国际品牌制造商、跨国公司制造商等参与的产业组织结构。

(三)贸易方式的转型发展

这是指从一般货物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向一般货物贸易为基础的多元化贸易方式的转型发展。多元化贸易方式包括一般贸易、服务贸易、加工贸易、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等贸易方式和形态。

随着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贸易形态和贸易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从贸易形态看,已由以最终产品贸易为主的货物贸易向中间产品贸易、最终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融合的形态发展,而且许多货物贸易中也含有服务贸易的成分,如技术贸易、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服务贸易的比重将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各国将部分制造业转移境外,本国企业的境外分支机构的产品所占的销售额比重增加,导致本国的本地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而转口贸易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当然,随着离岸贸易的发展,转口贸易的比重也开始下降。另外,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各国的贸易形态也开始从实体产品贸易逐步转向服务产品。

目前上海货物贸易基本上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呈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共同增长态势。但是上海与货物贸易有关的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贸易平台等现代服务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口岸服务水平与国外口岸城市差距进一步扩大。城市的贸易服务系统的发达程度是提升口岸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尽管上海进出口贸易环境近年有了较大改进,但在通关、通检、货代、仓贮、货运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如经营成本偏高、手续不够简便等。上海从整体上看,出口能力比较强,进口相对较弱;海运、物流比较强,空运实力比较弱。从贸易流向来看,直接进出口贸易流较大,转口贸易较弱。从服务贸易的项目结构比来看,运输、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比重约占50%左右,而咨询、金融服务贸易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现代国际贸易主体是以虚拟网络来支撑实体贸易网络。跨国公司利用转口贸易的业务方式,形成与跨国公司共享服务中心和跨国公司契约交易相匹配的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方式必然会出现订单流、实物流和资金流之间的不一致,形成以订单为中心的转口贸易和无实际贸易流转的订单贸易(或者说离岸贸易)。在跨国公司区域功能转移,不断创新新型贸易方式的情况下,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就是要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变化,调整与新型贸易方式不相适应的贸易管理体制。

贸易方式转型将拓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深度与广度。一方面,上海要依托深水港、航空港和信息港口岸优势,以及专业服务领先发展优势,逐步凸显实体贸易、网络贸易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创新贸易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虚拟网络,吸引电子商务企业在沪高度集聚,促进贸易营销网络从实体向虚拟发展,从区域向全球延伸,注重虚拟网络的功能性构建,拓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广度与深度。贸易方式多样化将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推动“三个转型发展”的制度性安排

制度性安排在贸易的功能、主体和方式的转型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各方主体而言,完备的制度环境意味着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了解交易对方的资质、信用,建立合作的信心;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参与国际贸易活动,减少“门槛”支出;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市场体系的公共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支持,利用交易实施的平台顺利完成交易的过程。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要形成一整套有效的制度安排,推动“三个转型发展”,打造一个低交易成本的商贸环境。

(一)培育各类贸易主体

政府部门应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大量的贸易公司以及从事与贸易相关业务的公司、组织、机构的集聚。集聚海内外贸易主体应成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上海国际贸易中心要构建全球贸易网络,关键是要优化、培育各类贸易主体。

因此,不仅需要吸引跨国公司和我国大型企业进入上海,更重要的是培育出拥有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强、带动性和辐射能力大的全球化综合性贸易主体。既要引进国外大公司贸易类区域总部,更要培育成千上万的中小贸易商。通过专业化分工降低贸易成本,培育本土中小贸易商,提高其竞争力。鼓励大型本土贸易企业提升贸易功能和贸易网络控制能力,拓展包括研究与开发服务、设计服务、物流服务、渠道设立和延长、品牌形成和客户维护等在内的价值增值服务环节。需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改善商业环境,进一步吸引国外大公司贸易类区域总部,并使这些区域总部不仅成为成本中心,而且成为贸易分拨中心、产品设计中心。

以信息集聚贸易主体,也是上海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过程中应当尽力筹划和实施的一项制度安排。上海需大力发展以电子技术为载体的商务信息系统;以信息形式集聚贸易主体,不仅可以大量集聚海内外的贸易主体,而且成本低,大大提高了空间集聚效率。

(二)提高国际贸易基础设施使用效率

国际贸易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保障。贸易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运输、电信、供水和能源。近年来上海的国际贸易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但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还较大。

运输成本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基础设施的质量优劣程度对运输成本的影响要比运输距离对成本的影响更为广泛。发达的交通运输能力是建成国际贸易中心的一条重要标准,上海构建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必须建立发达的交通网络,推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口岸的功能作用,利用发达的国际航运体系,可以缩短贸易时间,减少贸易风险,促进货物贸易规模的扩大。同时要加强上海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建设,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上海航运行业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使之更具国际竞争力,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健康蓬勃发展,最终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传统国际贸易中心主要依赖海上运输,港口是重要的枢纽载体。然而,由于产品附加值不同,所依赖的贸易设施就不同,高附加值产品通过航空运输,中低附加值产品则通过海运或公路运输,服务贸易产品以信息传输方式为主。上海的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除了在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信息系统将不同运输方式和同一运输方式下的运输工具有效协调,减少运输时间如寻找货源、备货、调度、运送等的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基础设施的运输效率。

需进一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国际通讯费用,使上海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同时,信息网络系统、现代化办公设施、现代化交易市场、现代化会展中心以及商贸集聚区等硬件设施,应进行统一规划,逐步更新和改造。还应特别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因为对于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电子商务至关重要,它能使商品和服务的流通范围与空间大为扩展,同时也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要利用政府公开资源或平台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国际国内建立和完善销售网、信息网、服务网提供帮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配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协调,才能提高基础设施的整体运作效率。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应以高度国际化、规范化的贸易制度和运行机制为基础,以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交通信息网络为依托,拥有强大的综合经济基础和贸易要素集聚辐射能力,从而在全球贸易网络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三)建设服务贸易支持体系

服务贸易主要有两大功能:其一是为货物贸易服务,如检验、报关、仓储、货代、航运、保险等行业;其二是国际化服务的进出口交易,涉及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技术、咨询、旅游、文化、医疗、教育等行业。

国际贸易中心的突出功能是商品、信息、服务等的集聚,所以需要一个围绕内外贸易的配套服务体系。在内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上海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际贸易的服务体系;金融、保险、航运交通等产业日益发展起来,大大便利了内外贸易的进行。

上海在贸易便利化过程中还应进一步提高口岸通行能力和效率,为国际贸易提供高效服务。要避免上海口岸、海关、商检、外贸、外汇、工商、税务、银行等管理部门执法多元化、分散化、缺乏协调的状况,在率先启动大通关改革和区域海关合作改革的基础上,深化长三角区域通关合作。要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大力推进监管电子化,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为企业提供完整、便捷的“一门式”报检报关服务和其他配套服务。要加快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验放速度,提高通关效率,降低商务成本。在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还要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动效应。传统国际贸易中心主要以货物贸易等有形贸易为主,而现代国际贸易中心凸显无形贸易和离岸贸易,这都需要高效率的国际金融中心作为支撑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提高国际竞争力。而国际贸易中心的快速发展,贸易规模、贸易主体和无形贸易品种的不断扩大将会带来巨额资金的流通,也将成为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要使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发挥服务作用,必须深入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重点是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资本市场并培养良好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服务环境。

贸易中心的服务体系还包括商业环境、文化氛围、人力资源、政策措施、体制机制等,这方面特别要强化政府观念和服务意识,推进国际商贸大流通体系的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一项基本功能是成为重要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交易中心。上海应进一步提高商品交易与交易服务功能,增强集聚辐射力,重点推进钢铁、石油及衍生品、煤炭、重要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市场建设,使上海成为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若干重要大宗商品的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定价中心,完善上海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增强配置资源的能力。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就是要使其成为万商云集、货源通畅的商品交易中心,以此提高商贸业的辐射力和吸纳力。上海需推进流通现代化,发展流通新业态,建设“购物天堂”,实施品牌建设、贸易标准化和商务诚信战略,加快营造国际一流的商贸环境,使上海成为交易机会多、综合成本低、市场秩序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参考文献:

1.沙海林.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J].科学发展,201012

2.上海市商务委.加快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J].国际商务财会,20101

3.晁钢令.上海加快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战略思考[J].科学发展,20103

4.查贵勇.上海、香港和新加坡服务贸易发展比较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1

5.陈双喜等.国际服务贸易(第二版)[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6.杨群.建一个“非一般”贸易中心[N].解放日报,2011-7-1210

 

击更多杜建耀 席艳乐的文章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中小型连锁零售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 商业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互动研究
  • 零售业特性与零售业创新研究
  • 我国零售业营运资金管理及其绩效评价
  • 零售业创新经营的历史案例分析
  • 我国现代流通业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
  • 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问题前沿报告
  • 我国零售业供应链管理探讨
  • 大型零售商常规商业功能发挥的途径和绩效
  •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转型发展研究
  • 四川省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分析
  • 城市商贸物流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 固顶文章“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固顶文章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征文通知
    普通文章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策略研究
    普通文章购物中心在品牌升级中提升竞争力
    普通文章[图文]首创退出佛山奥特莱斯 商业开发模
    普通文章快餐不快,中式快餐“钢丝秀”:店中特
    普通文章未来shopingmall向体验型消费转变
    普通文章餐饮业亟待调整结构适应变化
    固顶文章“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固顶文章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征文通知
    推荐文章[组图]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推荐文章我国流通业面临黄金机遇期
    推荐文章[图文]国务院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
    推荐文章全零售渠道将成未来新方向
    推荐文章家电厂商囚徒困境:电商价格战抵制还是
    推荐文章“营改增”:减负药为何成难灌药

    首创退出佛山奥特莱

    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

    超市销售临期食品有

    国务院印发国内贸易

    洋百货新时代:中国

    美乐乐狂开体验馆被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