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赵景峰正文
赵景峰:论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资产重组
来源:当代亚太  199902 发布时间:2006-12-9 点击数:

     从1998年开始,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开始放慢。据海关统计,998年1~8月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2059亿美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3. 3%。其中出口1186.5亿美元,增长5.5%,进口872.6亿美元,增长0. 4%。这一方面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造成的,但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国有外贸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竞争能力弱有很大关系。为此,国有外贸企业必须实行资产重组,走规模经营道路,从整体上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的客观必然性

    1、国有外贸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迫切要求资产重组。

    目前中国有1万家左右的国有外贸企业, 分属各种不同层次的外贸企业公司、部门、地方,大部分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具体说来,其存在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外贸企业太小、太多, 无法建立与外部市场的直接联系,不能适应外贸出口规模经营的特点,阻碍规模效益实现;(2)造成众多外贸企业分散经营下的大量重复性开支, 包括在国外重复设置机构;(3)由于重复性开支太大, 各企业都不得不搞多样化经营,形成出口小而全、低水平的重复经营状况;(4 )在低水平下,外贸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过度竞争,造成出口秩序混乱,抢购竞销,国外反倾销案越来越多。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用好增量资产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收购、兼并、破产、转让、租赁等形式,实现存量资产的的流动和重组,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从整体上提高国有外贸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2、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能够增殖的价值,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实现增殖。服务于资本增殖性和流动性的要求,资本配置使用在不同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时空结构等方面加以分布组合,现为一定的资本要素间的比例、布局和运行结构。这种资本运动结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可能是滞存不变的。因此,市场经济下资本的流动性特征本身恰恰是资本结构重组的具体途径和实现增殖的具体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也正经历一个从行政垄断集团到行政分权和经济分权,再到经济集中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存量资产中的相当一部分产生实物的位移和“价值的易主”即资产的重组。

    3、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是实现规模经济的必由之路。

    市场竞争要求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可以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自身资产积累,进行内部扩张;二是通过兼并、收购等手段进行资产重组,实行外部扩张。而目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我积累不足、资产规模小、投资能力差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通过内部扩张扩大规模,就会遇到资金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企业要向相关的新行业、新产业发展,还会遇到管理经验缺乏、技术不足等问题。因此,如果没有特殊的机遇,企业要通过这一途径实现规模经营,无可避免地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显然,在当前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随时发生的格局下,国有外贸企业要单靠这一途径发展经营是不切实际的。而资产重组则是通过企业之间的全部或部分资产的联合,以达到迅速扩大规模的目的,这一途径可以很好地解决资金、管理经验和技术不足等问题。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施蒂格勒说:“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以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这正揭示了资产重组是企业发展大集团规模所必须运用的手段。事实上早在90年代初,美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已经进入第五次浪潮。特别是1996年以来,更是高潮迭起,在1996年,大集团公司之间的并购发生多起,有迪斯尼公司、大都会集团、波音公司和麦道公司等。所以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发展规模经营道路又是经济发展潮流的要求。

            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的具体形式

    1、根据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的对象差别,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1)横向重组。即在同行业中, 生产同类产品的外贸企业之间的重组。这是当今世界各国企业发展规模经营的基本模式。自50年代以来,日本的几百家小商社在政府的支持下,走横向资产重组道路,到今天已发展成九大综合商社为支柱的格局。据统计,这九大综合商社的进出口额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在韩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其七大综合商社的进出口总额也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49.9%。而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由于规模小,而且外贸企业的总数目达一万多家,往往造成资金、技术、人才的极大浪费,甚至还出现出口压价、进口争抢定单恶性竞争局面。国有外贸企业通过横向重组,扩大经营规模正好可以解决这一“大而全、小而全”的顽疾,有利于增强国有外贸企业的竞争力。

    (2)纵向重组。即与工业、农业、科技等相关企业的重组。 这一方式的资产重组,是国有外贸企业发展工、农、技、贸一体化的实业集团所必经的一步,是以外贸刺激国内生产、带动国民经济增长这一战略的要求。国有外贸企业竞争能力差、御险能力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稳定和低成本的货源供应。而国内生产企业,包括农产品生产者所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易、销售难”,即使是一些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也往往因缺乏国际市场信息、国际营销人才和海外销售渠道等而出现产品大量积压的现象,因此,国有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的资产重组正好可以互补不足,互长优势。外贸企业不仅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还可以在生产、加工、储运等方面大大降低成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自然就会提高。目前,在我国已有不少外贸企业通过纵向资产重组发展实业化规模经营的成功例子。如上海兰生集团,通过收购、兼并以出口为主的生产企业,形成一批稳定的货源生产基地,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目前,兰生集团的出口货源有40%以上来自自办工业,特别是拳头产品鞋类,其自供货源更占80%。近年来,该集团在上海的进出口位次已从第十三位上升到第三位。

    另外,在纵向重组模式下,国有外贸企业要特别注意与高科技企业或科研单位之间的重组,走“科技兴贸”的道路。事实证明,外贸实业集团只有以高科技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并且不断开发新产品,才是规模经营的长远之计。在美国,高新科技更被视为实业大集团的生命。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1991年不惜重金买下世界第五大计算机公司国民现金出纳公司,实现了先进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化组合,从而使其稳步进入银行计算机市场。

    (3)混合重组。即与非相关行业,如房地产、旅游、酒店、 文娱、装修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企业的重组。混合重组可以使外贸企业在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同时,逐渐由单一的商业资产经营转向多元化,分散风险,有效地协调长期发展与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最终大大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但混合重组适宜在横向和纵向重组已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推广。目前已被批准为福建省首家综合商社试点企业的九州集团公司,在混合式资产重组方面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九州集团原来只是一家小型的外贸公司,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拥有16个专业外贸部门、62个全资、合资子公司,业务涉及外贸、房地产、文化娱乐、旅游、装修装潢等多个行业。对于国有外贸企业通过混合重组发展综合商社,则还应尝试向金融领域扩张,例如对证券市场、商品和期融期货市场、保险业甚至银行业进行投资。当然,这要求有国家金融体制调整的配合。

    2、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的主要形式。

    国有外贸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扩大规模的形式主要有:兼并、收购、合资、合作、企业托管、承包、租赁、出售、转让、破产、拍卖等。

    (1)兼并、收购。目前国有外贸企业进行大规模的、 脱胎换骨式的资产重组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兼并、收购应该是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的主要途径。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两个或多个企业的完全联合,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企业的资产规模,从而达到规模经营的目的。具体到并购的操作,又可以有两种方式:(1)强强并购。 这是组建大集团最快速的方式。简单地说,其模式就是以大规模加大规模,组成超大规模。美国近年来的资产重组浪潮就是以强强并购为主要特点的。在我国,第二家被批准为国家综合商社试点企业的上海东方集团就是由上海五家较大规模的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兼并而成的。该集团计划在2010年资产总额达到600亿元,进出口总额200亿美元,并且还树立进入世界前50大综合服务公司的目标。可以说,要走这种超大规模的集团道路,东方集团的强强兼并还要继续下去。(2)强弱并购。 这一方式可以使优势企业充分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等,盘活劣势企业的存量资产,如上面提到的兰生集团,就成功地利用强并弱手段,建立了嘉兴兰生公司。该公司在建立后第一年,销售额即突破亿元,盈利350万元。

    (2)合资、合作。并购特别是收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 这使某些资产不足的国有外贸企业的并购重组成了空话,在这种情况下,合资或合作便是最好的选择。通过与重组对象的合资或合作,企业可以绕开资金不足这一障碍,充分利用对方的设备、技术、劳动力、原材料等,实现低成本扩张。1997年7月, 首批获准试点的三家中外合资外贸公司在上海浦东诞生,它们分别是东菱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兰生大宇有限公司、中技一鲜京贸易有限公司,这三家中外合资外贸公司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合资外方都是国际上的大公司、大集团,像大宇集团和鲜京集团在韩国的大集团排位中分别居第三和第五位。我国外贸企业要与这等“巨人”重组,其途径就只有是合资了。这三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外贸企业资产重组道路的一个新起点。国有外贸企业中的较大规模企业应该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寻觅对象,进行中外合资重组。

    合作重组也有自身的优势。例如合作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涉及多项的经济活动,如合作开发、生产、销售等,也可以仅涉及其中某一项。因此,合作重组对外贸企业在资源方面的要求更为灵活。合作特别是中外合作,作为对并购、合资的一种辅助手段,也应加以推广。

    (3)企业托管。 指一家困难企业将全部或部分资产委托给其它优

企业的并购,往往会因为劣势企业的大量债务而停止不前,害怕劣势企业一旦被并购后无法起死回生,投入的资金活钱变死钱,甚至连自身也被拖垮。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是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进行托管经营。通过托管,充分利用优势企业管理上的资源,以无形资产盘活劣势企业的有形资产,在劣势企业扭亏为盈之后,优势企业再对其施以兼并或收购重组。企业托管适合当前我国外贸企业的特殊情况,是极具潜力的一种资产重组途径。

    (4)承包、租赁、出售、转让、破产、拍卖。 资产重组有两种基

  本类型:一种是以并购为主的资产吸纳;另一种就是资产剥离,包括承包、租赁、出售、转让等。目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闲置的、无利可图或无力经营的资产。这些资产一方面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又无法实现增殖,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时候,企业进行资产剥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企业通过出租、承包等途径将这些无法增殖的资产转化为流动资金,这尽管无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但却可以更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规模效益。另外,破产、拍卖也是一种重要的资产重组途径,它有利于倒闭企业的资源迅速向优势企业靠扰,促进整个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

            国有外贸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正进行得轰轰烈烈。然而,在资产重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外部环境如体制、政策、法律等还不完善。因此,在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明确的重组目的。

    资产重组是一种风险很大的行为,重组的基本目的是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和资本优化组合,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的目的并不明确,往往为了盲目扩大企业规模,或者为了某项优惠条件,或者是为了赶浪潮,在地方政府取得改革政绩的动机推动下进行资产重组。这些做法,不但达不到低成本扩张的目的,反而使企业陷于难以摆脱的困境。因此,必须将国有外贸企业的资产重组当成一种经济行为。应当服从于企业财产所有者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的目的。政府应从社会和宏观的目的出发,对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实施必要的宏观调控,引导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更加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目标。

    2、把国有外贸企业重组与改制、技术创新和改善管理结合起来。

    国有外贸企业资产重组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然而造成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特别是政企不分,企业无动力,无压力,无责任,无约束;第二、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压力不大,能力很弱,速度很慢;第三、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水平很低,产品粗放型,高消耗,低效益甚至负效益。如果上述这几个方面没有大的改善,单纯的企业资产重组就不可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根本改善。因此,必须把企业资产重组与企业制度的创新、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

    3、正确发挥政府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作用。

    回顾世界各国大集团的资产重组道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政府部门的正确推动和支持政策,是一个国家企业集团化、国际化取得成功的必要素因之一。如日本的综合商社就几乎是由政府部门所一手促成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也无一不为企业扩大规模制定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同样地,对于我国外贸企业的资产重组,政府部门的介入也是绝对必要的。政府的调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正确地直接推动国有外贸企业的联合。 对于由于资金缺乏而无法实施并购的两个国有外贸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国有资产重组的优势,在政府部门的主持之下,采取合并或产权划归的具体形式进行联合,但就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资产重组来看,政府部门往往为了甩包袱、
“出政绩”而“奉命重组”,单纯地使用行政命令强搞“拉郎配”,结果是两家企业形合神散,毫无优势可言。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在坚持优势互补和企业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再加以撮合,否则,强行“搞大”的企业集团只会是先天不足。

    (2)在贸易、金融、投资、产业、 流通等方面制订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减免进出口代理业务所得税,适度放松企业对外筹资的条件等,为国有外贸企业的资产重组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另外,还应尽快完善破产法,键全破产机制,对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破产要一视同仁,该破产的就让其破产,只有这样才符合市场经济下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

    4、资金的使用要坚持保值、增殖原则。

    企业的资产重组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情况: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收购、兼并,而被并购企业又活不起来,结果陷入债务危机的泥潭。韩国多家大集团的破产,其原因就在于盲目追求大规模,投资大,回报低。这些集团以政府为靠山,大肆从银行借款,在国内外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活动。结果,产量、销量是增加了,利润率却在降低,但为了偿还借贷又必须有更高的销售收入,为了维持高销量又大量借款扩张,于是资金形成了恶性循环,金融危机一到,银行停止“输血”,集团就只有倒闭。这对我国企业资产重组、扩大规模是前车之鉴,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却步,韩国企业走大集团道路并没有错,关键在于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必须把负债率合理地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保证投入资金的保值和增殖。
 

作者:赵景峰  编辑:jiuyu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