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郭冬乐正文
郭冬乐:论资本运营与连锁企业规模扩张
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 199802 发布时间:2005-12-15 点击数:


    连锁经营在市场经济中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企业商流、物流高效率运转中的规模经济优势。近几年来,我国零售商业领域连锁经营发展较快,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是,大多数连锁店的效益主要来源于连锁制度创新的短期效应,并没有体现出规模经济优势,很多连锁企业在开办初期红火一时后,很快步入“不上规模没有效益,上规模没有资金”的两难困境。我们认为,强化企业资本运营机制,是连锁企业规模扩张的根本出路。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不上规模没有效益,要上规模没有资金

    规模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或经营活动存在“不可分割性”,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生产或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就是规模经济。连锁经营方式的规模经济特征体现在前期投资较大、后期滚动发展,企业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才能盈利。正是这一盈利的资金规模和店铺规模的临界点,构成连锁市场自然进入壁垒。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大型连锁企业集团的成功经验,资金的有效运筹,自始至终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目前,我国连锁公司已发展到1000家,连锁公司的平均店铺数为14家左右。几年来,我国连锁企业数量扩张速度不慢,一个城市在短期内发展几十家、甚至上百家连锁公司,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发达国家也不多见,但各家连锁公司的店铺开发很不均衡,许多连锁企业店铺规模达不到国际公认的连锁企业盈利点(14家以上)。资料表明,香港有五六百万人口,只有四五家超市连锁公司控制连锁网点1000多家,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店铺数200多个。以广州为例,全市25家连锁企业, 其店铺总量只有190多个,平均店铺数7.6个。据统计,目前全国销售额超过亿元的连锁企业占连锁企业总数的比例不足5%。
    我国连锁经营是在一个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展开的,由于传统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解除,资本配置格局僵化,加上企业自有资金少,长期靠负债经营,连锁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大多数连锁企业的规模只不过是旧行政体制下原有店铺规模的翻版,加上资本运营水平不高,连锁企业普遍存在“小、散、乱”现象。
    开办连锁企业的前期建设,包括网点建设和配送中心建设,所需资金投入多。以上海华联超市为例,每开办一个网点的前期投入大约为70万元(该公司至1996年底开办了100个门店,其总投入为7000 万元),其中大多数网点是在原有的商业网点基础上改建而成;广东“美佳”改造16家原有店铺,其总投资为830万元。如果租赁房产的开办费用就更高;上海联华超市的田林分店租用房屋面积1000平方米,一年要向租用单位交付使用权补偿费36万元。由于资金原因,许多连锁企业处于上规模没有资金,不上规模没有效益的两难困境。
    统一采购配送商品是连锁经营的规范化要求,是连锁企业实现低成本、快周转、省运力、节费用、高效率的保证,而物流配送中心是保证统一采购和配送的基础条件。我国目前大部分连锁企业的商品配送率不高,一般只在30—60%的比例,其主要原因是与统一配送有关的物流环境建设,如配送中心的仓储、运输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难以保证商品统一配送的技术要求。因此,配送率不高所反映的也是连锁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
    二、问题的透视:资金瓶颈的深层原因是企业外部资本配置体制僵化、企业内部资本运营机制不健全
      1.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狭窄、资本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最稀缺的资源是资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依靠行政手段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高强度利用,却并未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几十年低工资体制下创造的财富大部分沉淀在国有企业中。经过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成效,但僵化的资本配置格局尚未根本改变,银行积累了高达25563.935 亿元的城乡储蓄存款(资料来源:1996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而利率和贷款额度的双重限制使银行不能将储蓄存款用到最能产生效益的行业,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突出,形成了短缺与闲置并存的资金配置格局。
    自“七五”计划以来,我国实行“拨改贷”和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体的投融资管理体制,大量国有企业在缺少自有资金的状况下高负债经营,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一是一些产业的相当一部分企业资金短缺,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二是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壮大企业实力,难以形成优势企业集团;三是国内企业面对国际资本集团在中国的兼并收购活动,既缺少相应的防御战略准备,也无实力采取反击措施。
    同时,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配置体制长期处于僵化状态,一方面使企业内部存量资产长期沉淀,无法通过正常的流转而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企业面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渠道长期受到限制,企业扩张规模所需资本增量无法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同时,由于我国新旧体制转换尚未完全到位,间接融资渠道也存在一定程度限制,不能满足企业规模扩张的资金要求。
    从间接融资渠道看,随着我国银行管理体制的商业化改革,商业银行资金主要追逐那些短期高效益的产业,而连锁经营由于投资规模较大,收效慢,一般不易获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而获得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支持依赖于政府对企业的融资政策倾斜,因而贷款规模有限。同时,虽然直接融资前途广阔,但由于资本市场发育滞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障碍重重。而且,目前大多数连锁企业尚不具备发股集资的内部条件,像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融资,支持超市连锁店发展的例子,在我国可谓凤毛麟角。
      2.连锁店规模扩张的体制阻力,其本质是原有资本配置格局下的利益刚性
    我国地区封锁、行业分割管理的体制,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难以消除的根本原因是放权让利改革所引发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及“利益刚性”。由于各地方、各部门利益冲突难以调和,企业难以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合理配置资源,无法根据连锁的本质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连锁企业很难形成合理布局和规模,被人为限制在一定地区或部门之内发展,企业被分割成“你的、我的、他的”,说到底,根本原因是地区、部门分割的利益刚性。
    从理论上讲,直营连锁经营分店一般都没有独立的财务权,而是由总部进行统一核算,分店的收益及由此产生的增值税和所得税都体现在总部所在地,即分店的税收由总部统一在当地交纳。如果分店在当地不是独立的法人,跨区建店应该没有税收流失的可能,不存在跨地区、部门办店的利益分配矛盾。但我国目前连锁分店在当地都要注册登记,并具有法人地位,这就产生了当地政府对分店照章纳税的合法性。如果打破地区界限实行横向联合,必然存在利益分流的矛盾,地方政府成为连锁企业跨地区运筹资本的当然阻力。
      3.企业内部缺乏资本有效运营的内在动力
    企业发展的内部效益动力,来自建立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来自讲求效率的企业经营机制。目前,由于相当一部分连锁企业没有进行公司制改造,政企不分、产权不清、责权不明,企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运作主体。一些企业发展连锁不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出于长官意志,或受舆论炒作误导,或为获取优惠政策的好处,连锁企业发展动力严重扭曲。
    由于政企不分,有些主管部门受传统体制影响,为了突出“政绩”追求“连锁”形式,又怕企业成长后飞出手心,于是对企业发展加以限制,有的甚至将一家连锁企业分成几个核算单位,使企业“饿不死也长不大”。连锁企业经营者也害怕实力增强后归属多变,因而缺乏有效利用资金的内在动力,资金浪费现象也普遍存在。此外,由于历史原因,国有商业企业员工大锅饭的概念根深蒂固,连锁店经营时间长,抱怨辛苦的有之;实行统一进货,取消各店铺的进货权,使一些在以往进货中吃惯了好处的人员抵触情绪较大。
        
    三、启示与借鉴:“滚雪球”式的有效资本运营和资本扩张机制,是连锁企业生命力之源

    所谓企业资本运营,是指企业通过自有资本经营和杠杆经营的有机结合,参与外部交易盘活存量资本,加速资本周转。运用资本集中或集聚方式扩大增量资本,使连锁企业在短期内实现量的扩张,质的飞跃。因此,资本运营的目的,是在利润最大化原则下使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保值和增值,实现资本有效利用和扩张。纵观西方国家连锁经营规模扩张的轨迹,不难看出,通过资本集聚或集中方式,使企业在短期内“做大、联大、靠大”,成长为大型连锁企业集团是完全可能的。因此,从资本运营角度上分析,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其实质就是资本有效运营的成功实践。
    资本市场作为外部力量对连锁企业资本运营起到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国际上的一些大型连锁企业集团,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开拓市场,资本犹如滚动的雪球,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企业本身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并善于进行资本运筹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企业资本利用效率高;二是有实力雄厚的银行为其筹措巨额资金来实现企业兼并的资本扩张。
    在1995年《幸福》杂志全球500家最大公司名录中, 美国沃尔马特连锁集团名列第12位,1995年商品销售额为936亿美元, 已经在全球拥有2133家连锁分店,248家购物广场,469家山姆会员商店。人们感叹沃尔马特的经营成就,注目他的巨额资本,总结他的先进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无不惊叹这个连锁巨人的有效资本运筹机制所创造的勃勃生机。
    1962年,山姆·沃尔顿从开设第一家小商店而创业,在三十多年中,正是利用资本集中和集聚的功能,“借鸡生蛋”滚动式发展,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资本主体才得以成为世界零售业的巨头的。被滚动进入沃尔马特集团的资金主体,不仅遍及美国的大小城镇,而且渗透到全世界。
    从1991年在墨西哥建立了第一家合作企业开始,目前,沃尔马特的连锁店已遍及美洲的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墨西哥。从资本构成角度来说,沃尔马特不是沃尔顿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全球的企业。由此可见,连锁经营方式的生命力,在于通过资本经营和有效运筹,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经营规模,使企业滚动式发展。
    四、问题的解决:强化资本运营与交易,是我国连锁企业突破资金瓶颈的根本出路
    我们认为,我国连锁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连锁企业规模扩张的首要问题。而且,这一问题的解决,也为连锁经营所面临的体制、管理、规范等各种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因此,应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切入。宏观上,解决优化资本配置机制问题,重点强调根据市场规律而不是行政手段促进资本合理流动,为企业创造开展外部资本交易(兼并、收购、破产和重组)理财部环境,促进存量资本的合理流动。微观上,要采取有效手段(如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制度创新强化企业资本运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资本扩张能力。
      1.加速金融体制改革,构造有效率投资融资市场机制,形成资本合理流动的政策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拨改贷”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财政的压力,但同时又滋生了只谈负债经营,不谈自有资本现象,导致了企业过度负债。金融体制改革的滞后,企业产权即存量资本仍然不能合理流动,造成企业存量资产凝固化,企业只有开张,没有倒闭;优不能胜,劣不能汰。因此,加速以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为主要内容的金融体制改革,不仅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之必需,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之需要。
    积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营造市场经济海洋中的“航空母舰”,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抓好大企业的关键在于壮大资本实力,有了资本,才能扩大经济规模,才能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政府新增投入显然是不现实的;在企业资产负债率很高的前提下,银行进一步放款会进一步恶化企业资本结构,也不能使企业真正“壮大”起来。因此,积极培育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构建新型的投融资机制,通过市场手段引导资本进入集中、集聚和运营的良性循环,使企业步入资本有效运营的轨道,才是根本性的“抓大”。
      2.依靠资本纽带连结共同的利益主体,大胆走出地区、行业、部门自我封闭的体制误区
    目前,零售业异地开店的企业逐渐多起来了,行业间的企业联合也时有发生,如上海市的商业企业在外地办店的已达到400多家, 北京有“希福”加盟“好邻居”,这说明传统地区封锁、部门分割的体制开始有所打破,资本作为连结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利益的纽带,是行之有效的。市场竞争和利益格局重组,是不分地域、不分行政隶属关系、不分所有制形式的竞争又联合,也是现代商业市场结构的基本特征。
    地区封锁、部门分割体制对连锁规模的制约,一定程度上是自我封闭、自我分割的传统流通体制本身造成的,按经营范围划分的粮食、副食、百货、供销、蔬菜部门都设有网点,在传统体制下是“大路通天,各走一边”,不能跨部门经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连锁,必须打破商品经营的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如果不打破传统的行业管理体制,原来互不相干的专业店成为经营品种重复竞争对手,大家还是挤在有限的区域空间各办各的连锁店,这种低水平、低层次的过度竞争,最后可能导致谁也达不到理想规模,因此,最好的出路是由竞争走向联合。而依靠资本纽带组成的连锁企业,利益机制的强大冲击力必定能够在突破传统地区封锁、行业分割体制格局上有所作为。
      3.连锁企业资本运作必须独立于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并确保明确的资本主体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我国连锁经营方式发展进程中,行政力量的推动是一大特色,政府直接优惠政策支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连锁企业的资金短缺的矛盾。但是,以政策优惠为手段的行政支持,只能解决连锁发展中的一时困难,解决不了企业长久发展的资本运筹问题。实践将证明,为追求优惠政策和政府短期内“输血”而盲目建立的连锁企业,最后将为市场竞争所淘汰。因此,连锁业长远发展问题,关键是营造企业自身的“造血”机能,而且在这一方面政府是有所作为的。
    各级政府必须重新调整其在连锁经营发展中的位置,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创造有利于连锁企业进行资本运营与交易的外部公平、公正、有序的资本市场竞争环境。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为企业提供广阔的直接、间接融资空间;以立法形式硬化预算约束,断绝企业“等、靠、要”的念头;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使企业真正成为资本运营主体,使追求资本利用效率真正成为连锁企业的生存之需。只有这样,才能使政企银之间责、权、利分明,才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
      4.连锁企业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在资本增量“做大”方面做文章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有了一定程度的发育,大型连锁企业直接融资的政策环境开始具备,关键的问题是连锁企业本身如何积极创造直接融资的内外部条件,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直接融资的途径有多条,连锁企业完全可以依据自身需要和条件灵活运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发行股票上市融资;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可以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通过合资、合作途径吸收外部直接投资;也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吸收社会闲置资金;还可以采取运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方式,获得中长期融资便利。此外,要充分利用商业信用,争取企业间短期资金融通的便利。
    在现阶段,间接融资仍然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发展连锁经营,除了可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外,争取商业银行贷款也是必要的。但是,企业利用间接融资不能只把眼光盯在银行,投资基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等,也是重要的信用资金来源。同时,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对提高企业资本利用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5.通过改组、兼并、合并、租赁等多种外部交易方式,在资本存量上重组“联大”
    江**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党中央的决策为连锁企业进行资本重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从我国连锁企业当前发展现状看,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尚未形成,连锁企业“小、散、乱、差”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不适应流通业竞争的国际化要求。为此,必须从企业资产重组入手,构造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鼓励现有已成气候的连锁企业之间以股份制的形式联合,组建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企业集团。根据一部分未能充分把握连锁经营实质的企业已陷入困境的现状,为这些企业的出路考虑,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将其兼并,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对于大量分散的小企业、小商店,可以用改、转、租、卖等多种形式,允许其自主联盟、自主选择加盟伙伴。
    二是以资产为纽带,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通过兼并、合并、收购等外部交易方式组建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经营的具有综合功能的股份制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并鼓励工商银企业相互持股,上中下游企业一体化,实现工、商、银资源优势互补。
    三是以商权(如著名商标、商号、商品等)为纽带,通过采取特许、自由连锁等灵活形式,突破企业扩大规模的体制障碍和资金障碍,组建一批全国性组织松散的连锁集团。

作者:郭冬乐  …  编辑:ivyche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