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资讯头条正文
2013市场大事件
来源:2013年12月31日 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4-1-3 点击数:


 

 

 

    1 QE作乱中国需求减弱大宗商品价格跌跌不休

    2013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供应充裕,但需求不旺,这抑制了大宗商品的价格。数据显示,今年11月,全球大宗商品资产总价值下降880亿美元至3320亿美元,是大宗商品管理资产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下跌。专家纷纷表示,2013年国际商品市场不活跃,主要是基于全球经济增长基础极不稳固、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预期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需求减弱。

    点评:经历了一年熊市,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在2014年迎来上涨势头。

    2 国际油价震荡国内成品油价频繁调整

    2013年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决定自12月13日零时起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元。至此,国内油价目前历经了15次调整:2月25日,汽、柴油分别上涨300元和290元;3月27日,汽、柴油分别下调310元和300元;4月25日,汽、柴油分别下调395元和400元;5月10日,汽、柴油上涨95元;6月7日,汽、柴油分别下调95元和90元;6月22日,汽、柴油分别上涨100元和95元;7月6日,汽、柴油分别下调80元和75元;7月20日,汽、柴油分别上涨325元和310元;8月31日,汽、柴油分别上涨235元和225元;9月14日,汽、柴油分别上涨90元和85元;9月30日,汽、柴油分别下调245元和235元;11月1日,汽、柴油分别下调75元;11月15日,汽、柴油分别下调160元和155元;11月29日,汽、柴油分别上涨160元和155元;12月13日,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60元。

    点评:成品油调价一直被诟病“涨多降少”,众所期盼的定价机制改革“炒”了好久,依然没有令公众满意的结果。

    3 铁矿石原油等资源型商品进口不再火热

    由于受内需下降的影响,中国的多数大宗商品进口量和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大部分资源类商品进口量价同比延续下滑,部分商品进口量环比小幅增长。

    数据显示,据海关统计,今年1~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7.461亿吨,同比增长10.9%;进口均价为每吨129.17美元,同比下降0.78%,月均进口量在6780万吨左右。其中11月我国进口铁矿石7784万吨,比10月增加1001万吨,同比增长18.33%,为2013年以来最高进口月份。进口均价128.33美元/吨,环比下降0.19%。

    1~11月,进口原油2.6亿吨,增长3.2%,进口均价778.5美元/吨,下跌4.7%;成品油3621万吨,增长1.5%,进口均价798.1美元/吨,下跌4.4%。

    点评:铁矿石降价了,中国进口少了,部分原因是国内铁矿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基于此原因,2014年四大矿山扩产产能约8000万吨,远超中国的新增需求,降价是其挤压高成本国产矿的重要手段。

    4 政府重拳治霾众多产能过剩行业受影响

    2013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拟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完善化解产能过剩的工作方案。工信部人士指出,造成大范围雾霾天气的原因除了不利污染扩散的气候等客观条件因素之外,还有本地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因素,也包括周边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的因素。为此,工信部在2013年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在19个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这19大行业分别是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锌(含再生锌)冶炼、水泥(含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

    点评:在口罩、空气净化器成为居家出门必备良品的今天,政府这一重拳可谓砸到了点儿上,期待空气质量在2014年能有实质性的转变。

    5 期货新品频频上市

    进入2013年,我国期货市场呈现加速扩容之势。3月22日,焦煤期货合约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9月6日,国债期货上市;9月26日,号称期货“航母”的动力煤期货就接踵而来;10月9日,沥青期货也正式亮相上期所;10月18日,铁矿石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重磅上市;11月1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马鸡蛋期货,成为我国首个畜牧期货品种;与鸡蛋期货上市同日,粳稻期货正式登陆郑州商品交易所;12月16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纤维板、胶合板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至此,2013年期货新品种的精彩亮相完美收官。

    点评:2013年是期货大年。今年连续上市了9个新品种,是有史以来上市品种最多的一年。期货市场向众多领域开放,鸡蛋、建材这些贴近普通民众的特色期货新品让人眼前一亮。业内人士预计,原油期货将是我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期货品种,其未来推出将真正意味着中国期货市场的彻底开放。

    6 金价掉头向下

    今年上半年,国际金价上演了历史罕见的连续暴跌行情。4月中旬,两天内跌幅就高达15%,业内人士称,这是30年来国际金价最大幅度的回调;到了6月中下旬,国际金价再一次出现暴跌,不到两周跌至3年低点。受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预期升温及避险需求减弱的影响,9月12日国际金价创8月13日以来新低。当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主力黄金合约下跌33.20美元,收于每盎司1330.60美元,跌幅为2.4%。

    点评:2013年4月国际金价大跌,“中国大妈”疯狂抢金,在随后的市场反弹中一战成名,她们与资本大鳄的角力被无限放大。此后,黄金价格不断下探,导致“中国大妈”纷纷被套牢,引起恐慌。这是一场戏谑性的战役,但是“中国大妈”们很无奈:“不买黄金,我们能投资什么呢?”

    7 铜价低迷中国铜企日子不好过

    自2013年开始,国际铜价出现滞涨,直接影响了我国铜企的盈利。我国铜进口量增加、库存居高不下、市场需求减弱令铜企陷入经营困难。

    随着铜矿的投产和扩产,全球铜精矿的供应大幅上升,使得全球精炼铜的供应增速高于以往几年。从国际上看,近几年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一直成为基金属价格的有利支撑。目前伦铜库存增加18100吨,达到2010年2月以来最高位54.3925万吨,业界预计今年铜市供应过剩情况将创下纪录高位,这在下半年成为打压铜价的重要因素。价格下跌是因为中国买家去年订单太多,导致保税仓库库存较大。

    点评:期货市场上的价格变动,牵动着许多企业的神经。入冬以来,中国铜企纷纷停工,产业已到了危急时刻。

    8 粮食进口大增粮食安全问题再度提到桌面

    虽然我国粮食进口增长迅猛,但对粮食生产安全并不构成影响。未来10年内我国粮食进口量还会持续增加,主要原因在于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压力增加,经济持续发展对农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等。

    目前,我国小麦、大米、玉米三大主粮始终保持净进口态势。对此,业内人士对粮食安全问题再度出现争议。有观点认为,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也有观点认为,对于粮食安全的担忧为时尚早。

    造成我国粮食进口呈现净进口态势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国内加工业等对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造成国内粮食消费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价格高位回落,形成粮食产品国内外的较大差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粮食进口。

    点评: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我国粮食进口还会持续增加。一方面,国内外粮食的巨额价差,产生粮食进口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增加、农产品加工业用途拓展等,使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此外,从我国的人均耕地的占有情况和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也需要适当进口一部分农产品。

   9  棉价倒挂纺企遭殃

    2013年上半年国内外棉价基本走出震荡上涨趋势,但国际棉价与国内棉价的涨幅出现一定的分化。

    全球棉花供应过剩创纪录、库存压制、纺织业需求低迷、进口棉对国内现货市场形成压力以及宏观环境偏空等因素形成利空;国内收储暂时提振棉价、国内棉花资源高度集中令市场外部资源受限以及中美棉花播种面积下降可能使得下一年度棉花产量下滑等因素形成利多。由于国内棉花种植成本的不断攀升,国际市场棉花价格的持续走低,国产棉较之进口棉越来越缺乏市场竞争力,棉花价格出现严重倒挂。由于国际棉价持续下跌,国内纺织企业经营受到影响。目前很多纺织企业的库存棉花已消耗大半,由于进口配额的限制,无法买到低价进口棉,棉制品的生产受到影响。但出于成本、利润等因素考虑,企业并不愿意去购买高价国储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化纤代替棉花进行生产。

    点评:我国现有的棉花政策,不管是进口棉配额、滑准税还是收放储,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棉农利益。但在这几年的实施过程中,棉农利益并未切实受到保护,收储收到的多是企业加工好的皮棉而非籽棉,大部分利益被从轧花厂到棉花营销企业的中间环节获得。另外,由于原料成本太高,一些纺织企业受到很大的损害。

    10 进口奶粉监管收紧

    近几年来,进口乳制品及进口食品在中国的消费量快速增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领消费水平的整体提高,中国人已经开始全球消费时代;另一方面,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质量危机,让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信赖程度快速提升。

    今年8月恒天然发布声明称,旗下的一家工厂去年5月生产的3批次、共38吨浓缩乳清蛋白中含有肉毒杆菌。“肉毒杆菌门”事件全面爆发,多个奶粉品牌涉及其中,影响巨大。

    为了营造安全、诚信的乳制品消费环境,促进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乳制品食品安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联合乳制品进口企业发出《乳品进口行业倡议书》,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营造安全、诚信的乳制品消费环境。根据《倡议书》,进口乳制品企业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要求开展乳制品进口业务,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等相关部门规章作为从事乳制品进口的准绳,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格自律,诚信经营,确保自身生产经营的乳制品安全,担当好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角色;对发现问题且流入市场的乳制品,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并自觉召回。

    点评:恒天然出问题并没有影响国人对进口奶粉的追捧,香港8月出台限购令,淘宝代购频频被爆出假货,折射出中国消费者在奶粉选择上的无奈。

 

作者:佚名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新零售成长经济增长新动能 未 “互联网+”时代仍靠“三现”
    热门资讯
    十万外国人广州“淘金” 国际 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