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汪旭晖正文
汪旭晖:我国零售行业发展态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来源:《经济前沿》(广州)  2007年2/20073期 发布时间:2010-3-17 点击数:


     一、零售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零售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大最重要的行业之一,这表现在其企业数量多,吸纳就业人数多,销售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等诸多方面。在2005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名单前100位中,零售企业就占了11家,比例超过了10%。根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全球55个主要国家零售商业就业人数占各国就业人数总量的平均值为 10.15%,其中哥伦比亚零售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高达25.6%;55个国家零售业产值占 GDP比重的平均值为23.95%,其中摩洛哥零售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高达44.8%。我国零售业销售额占GDP的比重在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中均超过了37%,消费者支出中用于零售消费的比重在 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中徘徊在约79%-85%之间;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零售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虽然还比较小,但是自 1999年起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表明我国零售业对于吸纳就业的贡献在逐渐增大。

    随着零售商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扩大,零售商业已开始成为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零售商业的发展状况会引起整个商品流通过程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果零售商业经营状况不佳、销售不畅,商品在零售环节积压,就会引起批发贸易和社会生产的停滞,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衰退。此外,由于国家经济危机往往都通过零售商业销售危机表现出来,所以零售商业的兴旺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持续景气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我国零售商业发展迅猛,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达到67177亿元,比2004年增长 12.9%,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0%,与1978年时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增长了43倍,年均以14.4%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零售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产业地位已经被社会各界所认同,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分析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态势,寻求未来我国零售商业发展的战略对策,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1  我国零售销售额占GDP比重及零售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零售销售额占GDP比重(%)       37.9  38.2  38.1   39   37.7
消费者支出中的零售消费所占比重(%)  79.1  79.1   81.4  84.7  85.5
零售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  5.2  5.3   5.4   5.5   5.6
    资料来源:1999-2003Euromonitor

    二、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态势分析

    1、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体现了一个行业的发展程度,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公布的“中国零售企业百强”排名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1999年—2004年我国零售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情况,如图1所示,中国零售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每年都在逐步上升,排名前4位的零售企业的市场集中度CR4由1999年的0.76%升至2004年的2.53%;排名前八位的零售企业的市场集中度CR8由1999年的 1.24%升至2004年的3.68%。但是我国零售行业整体集中度水平还非常低,2000年美国零售行业CR5就已经达到17.2%,英国为23.5%,法国为28.4%,德国为25.9%,加拿大为23.9%;上述各国CR10分别为 25%,33.3%,41.6%,34.8% 和 38.3%。根据“贝恩分类法”,如果市场集中度CR4<30%或CR8<40%,则该行业为竞争型;如果CR4≥ 30%或CR8≥40%,则该行业为寡头垄断型。可见,我国零售业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将处于完全竞争的行业,但是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是必然趋势。在一些区域市场(如 2003年上海地区零售业市场集中度CR4=11.2%,CR8=16.2%)和家电零售市场(如2004年家电零售业市场集中度CR4=15.0%)已经出现了这种征兆。此外当前我国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也表明,国内优势零售企业凭借自身实力和政府的扶持,在快速强大的发展,市场份额也在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表2 2004年中国前10家零售商业企业和世界前1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比较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商业联合会资料;《财富》网络版http://www. fortunechina. com/main_topic/top500. html。其中,中国零售企业销售额以2004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中间价1美元兑8.2765人民币折合为美元。

    2、零售企业规模格局。尽管我国零售商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企业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普遍还比较小,这可以通过对2004年中国前10家零售企业和世界前10家零售企业销售额的比较反映出来(见表2)。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2004年的销售额高达2879.89亿美元,而中国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上海百联集团的销售额仅为81.71亿美元,只占沃尔玛销售额的2.84% (马龙龙,2006),可见,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相对偏小,成长起点相对较低。

    表3 在华主要外资零售企业开店数及地域分布(截止2005年末)
 


   但是,应该看到近年来中国零售企业为壮大规模而不断开展的各种重组、并购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2005年中国前10家零售企业销售总额达到了 396.07亿美元(按照2005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中间价1美元兑8.0709人民币折算),与2004年中国前10家零售企业销售总额272.63亿美元相比,增长了45.28%。国家重点培育的20家大型流通企业中的17家零售企业,在2005年全部进入零售企业百强中的第一阵营。在2005年零售企业百强前十位中,国家培育的大型零售企业占8位,其商品销售总额增长速度更是高达37.3%,超过百强商品销售总额增长速度8.1个百分点。这都说明了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3、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态势。伴随着中国“入世”,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 2004年12月中国政府完全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外资零售商业进军中国市场的速度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仅2005年批准设立的外资零售企业达187家,是 2004年批准的零售企业的6倍多,在这些外资零售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124家,占66.3%。截止2005年末,沃尔玛在我国大陆的店铺已达 56家,2005年新开13家店,增长 30.2%;家乐福店铺已达70家,2005年新开店铺15家,增长27.3%;百安居店铺已达48家,2005年通过收购欧倍德和开新店,共新增店铺27家,增长56.3%;易初莲花店铺已达 71家,2005年新开店30家,增长 73.2%;麦德龙店铺已达27家,2005年新开5家。外资零售企业正加速向二、三级城市扩张,如沃尔玛, 2005年分别在晋江、玉溪、芜湖、潍坊、岳阳开设了新店,易初莲花在嘉兴、绍兴、温州、泰州、南通开设新店。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一般避开了在国内外市场都已步入成熟期的百货店的业态模式,而主要集中在大型综合超市(如家乐福、沃尔玛购物广场、乐购、欧尚、易初莲花等)、仓储式商场(如麦德龙)、大型家居建材专业店(如宜家、百安居)、便利店(如7-11)等在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新型业态模式上进行投资,其中大型综合超市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中国的大型综合超市中,外资比重已经超过了61%。

    虽然近年来,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开店速度及销售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但是目前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在全国零售市场中所占比重还很低,对整个中国消费品市场的影响很小。表4通过对中国零售百强和30强中,内资零售企业与外资零售企业市场份额的比较,说明了这一问题。因此我们不应该过于高估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对本土零售商业的负面冲击,相反,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为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提供示范作用。沃尔玛的信息系统和结算系统;家乐福的仓库与卖场合一的商品统计系统;麦德龙的法人会员制,立体式仓储贩卖的速度化和效率化等,都为中国零售业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宝贵机会,有利于中国零售业管理方法和经营技术的创新,而且外资零售的进入促使中国市场的零售业态趋于多样化,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汪旭晖,2006)。

    4、零售企业市场区域竞争格局。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零售企业门店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多年来一直是零售门店最为集中的地区。以2004年中国零售百强的企业分布为例,东部地区百强企业的数量远远高于西部地区,其中北京15家、上海10家、江苏9家,广东和山东各8家,而西部地区仅7家。从销售额看,最高的5个省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江苏、山东和广州,其销售额占零售业百强销售总额的比重依次为21.5%、 15.0%、9.9%、6.5%和5.9%,而西部地区只有5%左右。在东部地区范围内,环渤海湾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长江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珠江三角地区(包括广东)这三大经济地带的零售企业门店数最多。2004年三大地带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门店总数占全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门店总数的60.9%。在上述三大地带中,环渤海地区的零售企业门店数占33.78%;长三角地区占49.82%,珠三角地区占 16.4%。虽然东部地区零售企业门店数量总体偏多,但是近几年,由于东部地区零售市场空间趋于饱和,竞争愈发激烈,导致东部地区零售门店的增长速度滞后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 2004年东部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门店总数38170家,比2003年增长14.19%;而中部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门店总数6696家,比2003年增长15.11%;西部地区门店总数10025家,比2003年增长37.82%,之所以西部地区门店增幅最大,与政府实施的一系列鼓励内外资企业西进的优惠政策及西部零售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密切相关。

     表4 中国零售百强和30强中内资和外资企业市场份额的比较    
              指标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总销售额(亿元)  2853.2    3509.5   4661.4
        内资
           所占比例(%)    87     85      84
零售业前100名
           总销售额(亿元)  430.6   620.3    856.2
        外资
           所占比例(%)     13      15      16
           总销售额(亿元)  1787.1   2268.6   3151.6
        内资
           所占比例(%)     81     79      79
零售业前30名
           总销售额(亿元)  420.2    597     815.7
        外资
           所占比例(%)     19      21     21
 

    资料来源:根据2002-2004年中国零售百强销售额测算得出。

    5、零售业态竞争格局。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各种新的零售业态形式相继出现,形成了业态竞争多元化的局面。从近几年中国零售百强企业的统计来看,仅我国百强的零售企业就已经涉及了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店、标准超市、便利店、专业店、折扣店、仓储式会员店等多种业态,可见其业态差异化程度较高。 2004年中国零售百强的企业中,单一业态的企业占61%,多业态的企业占39%,这与1999年我国零售企业50强中单一业态82%,多业态18%的情况相比,业态形式多元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同时,我们还发现,2004年经营单一业态的零售企业中,传统百货店是最主要的业态形式,占 57.4%,也就是说,目前经营传统百货店的零售企业较少向多业态的经营形式转变,传统的百货店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仍然影响着我国零售业态的多元化结构。但是从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各业态销售额变化情况看,百货店销售额占各业态销售总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18.23%,下降到2004年的13.34%;而超级市场和便利店销售额比重同期都有所上升,并且超级市场的销售额在各业态销售额比重之中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专业/专卖店销售额比重增长最多,由2002年的24.73%,上升至 2004年的39.54%。这种变化趋势表明百货店再也不是零售老大,并逐渐退出了主流业态的舞台;超级市场与便利店适应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超级市场成为了零售市场的主导业态;此外由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追求差异、追求个性、追求名牌、追求新颖的消费倾向和趋势愈加明显,加之随着消费进入品牌时代,使得专业店/专卖店这种具有品牌优势且符合当前购买需求的业态迅速发展。

    三、我国零售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为了促进未来我国零售行业的健康发展,真正使其发挥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先导型行业的战略优势,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进一步促进零售企业规模的提升。首先,政府应努力推进大型零售企业的资源整合。政府应在适度规模的原则下,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税收、金融等支持手段,积极推进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切实解决企业跨地区开店时在工商登记、税务交纳方面的问题,建立起公平的工商管理和税收环境,彻底扫清大型零售企业之间在跨区域收购、重组等方面的体制、人事等障碍,为大型零售企业的资源整合与规模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帮助鼓励那些跨地区发展比较成功的本土大型零售企业尽快走出国门。政府应向零售企业下放外贸经营权,同时,简化甚至取消不必要的审批环节,简化境外投资外汇管理程序,尽可能地建立健全并逐步完善国际情报信息网络,给予尝试国际化经营的本土零售企业以减免税收、降低税率、批准退税等方面的优惠等(李明武,2004);再次,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近年来,政府对于零售企业的扶持主要限于大型零售企业,如从2001年起,原国家经贸委把以往只限用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国债贴息优惠政策,也给予一部分具备市场发展前景和竞争实力的商业企业。2002年进入国债技改项目的总体金额约200亿元,其中商业连锁约占65亿元,据统计,2002年就有58个商业流通项目获得支持(宋则,2004)。但事实上,社会上大量存在的是中小零售企业,而且中小零售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整体贡献远远大于大型零售企业,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对中小零售企业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扶持那些由于规模原因和地位原因而处于竞争劣势,但却对维持行业竞争十分必要的中小零售企业。在大力推进中小连锁企业整合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为中小零售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使其免受大企业集团的恶意侵害。

    2、促进中外资零售企业的公平竞争。虽然外资零售业进入促进了中国零售业的现代化进程,并且目前在中国零售市场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但是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确实引发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大型外资零售巨头不断向供应商收取大量的店庆费、促销费、进店费等各类费用,变相把经营风险转嫁到供货商身上,使大量本土制造商、供应商的利益严重削弱;有的外资零售企业采取长期亏损经营战略,以低价倾销形式迅速占领市场,给本土零售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而国内一些地方政府,迄今为止,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仍然在批租土地、采购、税收等方面给予外资零售企业一系列超国民待遇,使本土零售企业处于极不公平的竞争劣势地位。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零售商业的健康发展,对此,政府部门应从“优惠政策引资”的习惯思维中走出来,取消外资零售企业享有的种种优惠待遇,创造维护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并且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实行法制化管理。尽管中国已取消了对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的数量、地区和股权方面的限制,但是仍然实行审批制度,即依照行政许可法进行审批。通过这种必要的审批辅之以其他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重点引导外商投资向中国目前零售业比较薄弱的地方去发展。另外对于利用拖欠供应商货款,强行摊派各种入场费、赞助费等手段筹集资金的行为,法律上要严格制止,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必要的处罚。这样才能为中外资零售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促进零售企业区域分布及网点布局的合理化。鉴于我国零售商业发展地域间不平衡的现状,政府应该引导有条件的零售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开店,尤其是加快吸引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西部地区的步伐。当然这种引导一方面要以优惠的政策为基础,更要帮助企业寻求中西部市场的发展机会,使企业在中西部地区不同城市的战略定位及业态选择与当地的市场需求相吻合。另外,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因为从全社会范围看,零售商业网点规划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引导零售企业向适当的区域或城市发展,促进零售企业门店区域分布的合理化。目前,国内38个中心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已基本完成,按照商务部的要求,249个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也要在2006年年底前完成。但是目前国内多数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且缺少法律上的支持,这大大影响了商业网点规划的实施效果。因此今后政府部门应努力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当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实力,建立起商业饱和度指数的评价体系,并认真做好城市商业饱和指数的测评工作,使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在完善商业网点规划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善大型商业项目听证制度,国家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集程度的不同将各大城市或地区划分成不同的等级,须经审议批准的大型店铺的营业面积标准因城市或地区的不同而不同。规定不同等级的地区,零售店铺经营面积达到控制标准时,由相应的各级政府与商业管理部门组织大型商业项目听证会,听证会人员由行业自律组织、周边同业单位、社区消费者代表,以及商业、城市规划、交通、环保等各类专家组成,有关职能部门将根据听证会的意见,对申请的大型商业项目进行审批或调整。

    4、促进零售业态结构的合理化。业态结构是指各种零售业态在整个流通部门中的经济联系及比例关系,对于维持业态系统的稳定与协调至关重要(李怀政, 2005)。科学合理、现代化的业态结构是提高一国或地区零售业态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的基础。虽然目前我国业态结构日趋多元化,但由于传统流通体制的束缚,业态间的整合效应不明显,业态内竞争恶化,不利于传统业态的转型和新型业态的成长。政府部门应该对业态的发展与扩张进行宏观调控,既要防止同一业态一哄而上,又要引导和鼓励新型业态发展,提高朝阳业态的比重,优化业态结构,提高结构效应。此外还应注重地域间的业态适应性问题,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便利店、大型家居建材专业店、折扣店、百货店、标准超市、购物中心等业态在不同城市的适应程度有所差异,认真地做好零售业态适应性指数的测评工作,对于优化业态结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汪旭晖  编辑:罗美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