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柳思维专栏正文
柳思维:流通革命:新世纪商业发展的主旋律
来源: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303 发布时间:2005-12-20 点击数:



    在历史上,马克思曾把第一次产业革命后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岸边称为一场新的“商业革命”。进入21世纪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一场新的流通革命正在向我们走来,商业正呈现新的发展格局。

    一、流通的地位更加凸现——商业大发展的黄金时代到来

    商贸流通产业自产生至今已历经数千年,而商贸流通产业的大发展则是到了工业革命后,当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并成为占社会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时。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当哥伦布发现北美洲后,世界贸易中心开始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18世纪下半叶发生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这种转移加快,大洋之间与洲际之间的贸易使大西洋沿岸很快成为18世纪末与19世纪初的世界贸易中心。马克思、恩格斯把这种贸易中心的转移称为近代的“商业大革命”,他们还在1847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巨大发展。”产业革命后,大量工业产品涌入市场,商贸业的发展出现了巨大变化:商贸业的规模急剧扩张,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进入商贸流通领域的商品量,都迅速增加。同时,商贸业的市场活动窨规模也急剧扩大。“商业大革命”后,商贸业内部的分工不断细分,除了传统的商品批发业与零售业外,出现了专门的出口商、房地产商、银行商、券商、经纪商、旅游商、文化商、体育商等新兴商业行业,而且原有的批发商业与零售商业内部也出现了新的分工等等;商贸业组织形态的企业化,各种商贸企业组织不断增多,这样,整个社会商贸业活动就以各种类型的企业组织为主导。
    以上说明,产业革命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商贸业这个“古老的行业”越来越焕发出新的生机。现代市场经济下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经济运行机制促进了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这使现代商贸业的大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成熟。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产业次序演进规律的作用更加突出,商贸业在内的第三次产业不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在威廉·配第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律,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会逐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次产业转移,即所谓“退一进二、退一进三”和“退二进三”。市场经济又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内部分工,使之吸纳劳动力的能量不断扩大。而作为第三产业主要部分的商贸流通产业不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促进了城市化比重的上升,而城市化又是商贸业大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是市场经济下的人流、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人口在城市的集中必然是消费行为的商品化、经济行为的货币化,也会带来商贸业网点在城市的密布。城市与商贸业是互相衍生、互为条件、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正如马克思所论证的:商业依赖于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也要以商业为条件。“无商不成市”,城市越增多,城市化比重越上升,商贸流通业便越发达。社会分工不断细化趋势下的贸易内容的创新与完善,大大拓展了传统狭义商业的内涵与发展空间。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使社会分工呈现几何式的细分效应,分工的深入与细分使商贸业渗透到几乎所有产业领域。凡是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为转让标的物的所有权所进行的一切交换活动都属商贸活动的范畴,所有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都要依靠交换从市场取得生产要素和向市场出售其产品,离开商贸业的发展或是经济主体的商贸活动出现了断和梗阻,经济主体就会“病瘫”甚至“死亡”。因而现代市场经济下的所有经济领域都是“商业王国”,各种类型的企业行为都是商业行为,而百货大楼、综合商店、批发市场等传统商业组织形态仅仅是整个社会大商贸业这座冰山中露出水面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时代,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也由于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出现了一系列非本质的新变化。这些变化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未曾有过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贸流通业获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21世纪的商贸业更会因网络空间市场的拓展与电子商务的普及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与创新,商贸活动会进一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而渗透到各个领域。在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更为深刻地感受到:现代化的市场流通和交换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二、流通半径跨国界延伸——商业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象征和杠杆

    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是21世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生产的国际分工和协作,而生产的国际分工和协作要以商业交换和市场流通为纽带,因此21世纪商业最显著的变化是商业活动的超空间延伸和跨越国界发展的能力。一方面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化刺激国际分工不断细化,从而使全球生产力获得新的巨大发展,这就为商业交换提供越来越多、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与服务供给,商业承载的交换客体超越了过去一切时代。以电脑为例,其零、配、部件以及硬件、软件的生产和流通已越来越国际化。另一方面是消费的国际化、个性化、多样化、多变化,对商业交换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商业与全球各国消费者的依存度空前提高。同时随着全球经济进入生产过剩阶段,常态性买方市场的格局对商业的交换职能赋予更大的期望值。
    正因为商业具有打破封闭、促进横向开放与联系的一般职能,再加上新世纪流通技术手段的飞跃,使21世纪的商业更具有跨越国界、跨越空间、跨越民族、跨越文化的开拓能力。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国度、不同城市,呈现在不同民族、不同消费者面前的肯德基快餐店、柯达胶卷冲印店、沃尔玛连锁店却没有任何的差别,这正是商业活动对实现全球化和推动全球化的魅力所在。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论证过商业对于一成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种变革性的革命力量。今天商业越来越成为一种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革命力量,成为促进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杠杆。

    三、流通内容的更新——货物贸易结构的优化与服务贸易比重的上升

    从国际上看,随着20世纪5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化以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货物贸易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是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比例由50年代的7∶3开变为90年代的2∶8开,即初级的比重由过去占70%以上下降到30%以下。另一方面是制成品中高技术含量的制成品上升,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品”比重上升,优质产品及名牌产品比重上升,据统计出口贸易中名牌产品份额已达40%以上。中国市场流通的实物产品也是这样一个趋势,如中国出口产品中排第一位是机电产品,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消费品中越来越向名牌产品集中。货物贸易及结构提级升质的趋势在21世纪将更为明显。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贸易内容的更新中,无形服务贸易的比重迅速上升。以国际贸易为例,60年代服务贸易年出口额不足1000亿美元,占国际贸易比重不到10%,而到1998年已将近1.3万亿美元, 占贸易额比重超过20%。美国更是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第一强国、第一顺差大国,其比重占世界18%。在中国国内市场上,服务贸易比重正迅速上升,21世纪服务贸易比重将会更快上升。这是因为:(1 )产业演进规律的必然要求。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退一进三,退二进三”是产业演进的必然趋势。(2)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提高, 消费服务的领域与项目扩大。(3)城市化、工业化、 信息化的推进促进了服务规模的扩大与结构的更新。(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承诺开放服务贸易领域, 国内与国际服务贸易接轨将全面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升级。

    四、流通业态的创新——后超市时代的到来与连锁业的扩散

    超市的出现曾被称为是零售业继百货公司产生之后出现的第二次革命。超市出现后,在发达国家开始均是以小型食品超市、日用品超市、小综合店超市为主。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跨国公司的日益兴旺,连锁与超市有机结合起来,成为跨地区、跨国界经营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传统的小超市便演变成包括连锁店、超市、仓储市场多种业态共生的多功能的大型超市连锁,也有人称为是后超市时代。超市连锁在世界零售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在发达国家其销售额一般占到社会零售总额的50%至60%,有的国家甚至高达70%至80%。连锁超市在现代流通中的主力军作用已经形成,并取代了传统的百货业,这种业态带来的不仅是商业革命,它颇具特色的销售方式引发了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关系的新变革,引起了营销渠道的革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连锁超市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也正引发着中国流通业态的一场创新。连锁超市正全面赶超传统百货业,已成为中国市场最引人注目的变革。1999年在上海、广东两地,连锁超市企业第一次超过百货业而成为零售业中的“老大”。上海华联超市公司以73亿元的销售额超过了“上海一百”,成为全国零售十强中的第一位。深圳的万佳(大型综合性连锁超市)也超过了南方大厦等百货业元老而居销售额第一位,其后一直高速成长。从流通业态的成长性看,超市连锁正处于高增长阶段,而传统百货业正在滑坡。如1999年中国百货业是负增长,而超级市场的销售增幅却超过50%。2002年上海华联集团公司以214.73亿元的销售额和1541家店铺的业绩名列全国连锁企业首位,销售额与店铺数同比增长52.51%与47.89%。此外,以连锁超市业态为主的大连商场集团公司、北京国美电器公司、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年销售额也都超过100亿元。以大百货楼、 大百货商场为主的传统百货业态已渐显困境,如河南郑州8 大百货商场正在激烈的市场商战中节节败退,目前资产负债率已达90%以上;曾名噪全国的郑州“亚细亚”商场已经破产,也难风光再现;北京市和其他城市大中型百货商场中亏损面扩大、平均利润率下降则已是不争的现实。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以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得龙”等为代表的国外连锁超市巨型企业在更多的城市进入中国零售业领域,大大加快了我国流通产业结构的历史性创新与调整,经营业态上的变革正逐步呈现超市连锁主导的趋势。除了大型综合的超市连锁店的比重上升并引领这场潮流外,以连锁超市为基础的大型购物中心(商业城)和量贩广场以及小型超市、连锁店、专卖店、精品店、便利店、仓储商店等都会迅速发展。
    连锁业态在经营领域上的延伸与扩散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趋势。一是在一些质量要求特别高的商品经营行业,连锁业态正在崛起。如上海市、广州市及其他城市,在医药、药材、农资、烟酒、副食、粮果、乳品等行业均已开始采取连锁经营。二是名牌精品及名牌企业正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以发挥品牌的扩散效应。如不少著名生产厂家,在计算机软件、家电、服装、食品、体育用品、鞋帽、交通工具等的经营中,利用连锁店形式,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与网络。三是连锁业态正从商品经营领域向服务业经营领域延伸。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大中城市的许多服务业中,如快餐服务、汽车修理、信息服务、美容美发、婚纱摄影、旅游服务、保健减肥、装修等均出现了许多连锁店。四是连锁店形式正向中小城市及农村小城镇扩散。如上海市各行业的连锁网点正向周边郊区延伸,上海红星眼镜公司就在各区县开设了20多个连锁店;广东东莞市的食品连锁经营走在全国县级市的前列;湖南湘潭市步步高商业连锁公司在近几年中,把连锁量贩广场以及连锁店扩充到了株州、常德、衡阳、娄底等地的县级市及重点大城镇,销售额由1996年的900 多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5亿多元。五是涌现了一批著名的专业性连锁企业,如北京亚飞汽车连锁总店有限公司2002年销售额达257.54亿元,广州汽车博览中心2002年销售额也达120亿元。

    五、流通方式与手段的创新——电子商务方兴未艾

    电子商务的兴起,是当代流通革命性变革的最具活力的标志与内容。利用电子技术推动贸易方式的变革最早始于70年代国际贸易中的“EDI”,即“无纸贸易”,采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用于商品进出口的报关、交易。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通过网上为主的电子交易急剧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80亿美元,到1999年超过了2400亿美元,网络用户参与网上购物的比例达到40%。预计到2003年,全球网上“BtoB”(企业与企业)的网络交易额可达到3.2 万亿美元。很明显,一个“贸易新大陆”正在网上形成,并向我们走来。
    电子商务作为当代流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变化,也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在我国商品流通领域。1999年,中国电子网上商店从100家发展到600多家,并从京沪等地向内地扩散。至1999年止, 全国网上消费额(不含个人对个人的买卖)为5500万元,约合660万美元, 这在整个社会商品零售额中比重还很低。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处于刚刚开始的起步阶段。如目前的“BtoB”(即企业间的网上交易)也有少量交易额,但多系将网上信息流沟通与网外的资金流、物流分开的,尚不能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均在网上完成。这是因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电子商务对传统企业及流通业的介入与渗透遇到各种障碍。至于“BtoB”(即企业与个人的网上交易)因受到市场信誉、管理及信息化滞后的限制,也刚刚开始萌芽。
    但是必须看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把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很明显,加快企业信息化是我国在十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企业信息化大体包括三个层面与阶段,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与最高水平。因此,尽管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在流通领域中作为一种新交易方式还占很小比重,但电子商务比重上升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流通与贸易的“新大陆”必将出现。

    六、流通组织的创新——传统流通组织格局的鼎故革新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我国商品市场体系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流通组织出现了新的变革,流通组织现代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一是表现在国有流通企业产权的所有制结构出现了带根本性的变革,单一的国有独资的大中型流通企业目前已大部分实现了企业产权多元化、股权多元化的改革,其中上市的商业公司有100多家。 特别是一大批国有流通企业通过深层次的制度性的改革,使国有企业的身份消失而变为走向市场的股权多元化的经济主体,使国有企业职工的身份改变成为走向就业市场的自主劳动者,流通企业产权的非国有化已是大势所趋。二是传统流通批发组织体系的彻底打破,改变了以垂直分工为纵向多层次多环节的批发流通格局,建立了以产品市场为枢纽以横向直接联系为主的少环节的批发流通格局,涌现出一大批产批兼营、产批零兼营、批零兼营的新型的综合性或专业性的批发组织,形成了一批集散、中转为主的全国性、区域性的综合与专业型的大型商品市场。三是流通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正从“金字塔”型向“扁平型”演化,以适应当代科技日新月异、市场急剧多变、消费多样性及产品周期缩短的趋势,以利于扩大与加强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互动的良性循环。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物流组织的独立和专业化趋势。一方面是自1998年以来国内交通基础建设的突飞猛进和城市化的加快以及电子计算机应用程度的提高,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平台,另一方面是随着国外大型物流企业进入国内物流市场,催发了国内新型物流组织的发育,同时,连锁超市业的发展为现代物流组织的高成长提供了市场动力,现代物流成为新的商业利润金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淘金者。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正将物流组织专业化,并加强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系统建设,同时,一种专门为业主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组织在不断兴起,依托交通枢纽和批发大市场而兴起的各种综合型与专业型物流中心不断增多。物流组织的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为全社会商品流通提供了物流资源共享,加快了流通现代化,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促进了先进流通生产力的发展。

作者:柳思维  编辑:ivyche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