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柳思维专栏正文
柳思维:中国商品市场的主流走势及原因
来源:经济学动态 200305 发布时间:2005-12-20 点击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与流通的作用也更为突出,研究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尤应注重市场与流通问题的研究,本文特对入世后中国商品市场的主流走势及原因作初步分析。

    一、买方市场格局延续和深化、供给更趋向宽松的趋势

    商品买方市场的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告别短缺经济的一个历史性转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巨大成果的充分显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商品市场的变化加快,买方市场的格局会进一步深化和延续,商品供给宽松的状况将更为明显。这是因为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商品市场的买方市场格局并未根本缓和,而且在继续加剧,巨量的商品过剩和巨大的生产能力闲置并存已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突出障碍。根据国家经贸委有关部门调查分析,2001年下半年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平衡的82种,占13.7%,供求平衡的商品比重比上年减少3.4%;供过于求的518种,占86.3%,比重上升3.4%,供不应求的没有。其中102种主要农副产品中,供求平衡的31种,占30.4%,供大于求的71种,占69.6%;466种主要工业品中,供求平衡的51种,占10.9%,比重比上年减少5.1%,供大于求的415种,占89.1%,比重上升了5.1%。还有32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全部供过于求。供求运行是动态性的,看起来是一种市场现象,但它深刻地体现国民经济内部各种主要比例关系,上述数据表明,中国商品市场买方市场格局已相当稳固,且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
    另一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商品市场全面与国际商品市场接轨,国内市场商品供给状况将更加宽松,主要是:(1)随着进口商品关税的不断下降,进口商品成本下降,会进一步刺激进口商品增多。(2)入世后,随着与国际经贸规则的接轨,进出口贸易的经营权进一步放开,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也使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更为方便。(3)中国入世后,外资企业将进一步增加在中国本土的生产性投资,扩大本土生产规模,也使国内市场商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大。有专家预言,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的制造业中心,并将成为世界的生产制造中心。(4)入世后,企业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高新技术向直接生产力和市场的转化速度加快,也加快和推动着新一轮的供给创新。特别是入世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实施鼓励和刺激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加快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步伐,这既有利于中国产品供给结构的创新,也有利于扩大市场商品供给能力。

    二、国内需求在继续启动中回升并带动商品销售持续增长的趋势

    商品需求作为与市场供给相联系的基本力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值得我们关注。商品需求的变化中,尤其要研究消费需求的变化,因为消费需求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商品需求投放,特别是消费需求投放障碍仍将是我国市场的主要矛盾。我认为不能笼统地用“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不足”来概括国内市场矛盾,我国居民储蓄余额截至2001年底已达73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相当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倍以上。主要问题是需求投放障碍:(1)确实有相当部分城市贫困居民(包括失业、半失业、无业居民)以及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严重不是;(2)消费预期反差太大影响需求投放,即居民普遍存在的对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或过分悲观,而对预期支出的刚性估计,形成巨大的消费预期反差,阻碍了即期消费;(3)股市震荡,股指下跌,也使相当部分居民消费信心受挫,全国有5000多万股民,2002年股票价格下跌,财富缩水,使居民即期消费信心下降,互联网调查表明,因股市亏损影响购房、购家电的占34.16%,影响到买车、健身等消费的占34.06%,影响到购买其它商品消费的占31.88%。由于上述几个因素,加之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消费观念、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储蓄倾向强化,因而消费需求投放障碍仍将是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
    2.市场需求实现,主要是消费需求实现仍将在总体上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我国GDP增长了7.3%,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则增长了10.1%。入世后,市场需求实现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趋势。这是因为:(1)中央政府继续实行积极的财经政策,连续发行国债,积极扩大投资需求,而增加的投资需求中约有30%左右还会转化为新的消费需求。(2)国家和政府继续采取增加居民收入和鼓励消费的政策,将使政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
    基于上述因素分析,入世后,中国商品市场,特别是消费品市场将会在进一步启动中,克服市场需求投放障碍而进一步显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成为入世后拉动新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商品市场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中国入世后,将进一步拉动和加快国内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中国商品市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将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各种不同所有制形态的市场主体的比重也会出现新的动态变化,将集中出现以下几个方面:
    1.外资市场主体明显增多的趋势。这是入世后我国市场主体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入世后外资市场主体的增多,将使中国市场上出现一个为数不小的“多国部队”,这是中国市场主体进一步多元化的显著特征。2001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使用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一年,达到4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9%,全年批准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达2,6139个,比上年增长16%。十五期间,这种格局将会进一步发展。
    2.部分国有市场主体非国有化的趋势。入世后中国国有经济的整体战略性调整和改造将进一步加快,主要包括:(1)国有企业将进一步从一些充分竞争的产业市场退出。(2)一些长期经营亏损而扭亏无望且无市场潜力的国有企业,国家和政府将不再以“父爱主义”的方式实行保护或“人工呼吸”,而是果断采取使其破产促其新生的办法,包括资产重组、兼并、拍卖、转让以及原有企业注销等。(3)已上市的一股独大的国有控股公司将有计划地实施国有股减持,同时新上市的股份公司的股票将实行全流通方式。(4)中国入世后,外资企业、民营经济将会进一步参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企业非国有化的步伐。
    3.民营经济进一步大发展的机遇,使市场主体所有制性质多元化的趋势将更明显。中国入世后,民营经济获得了一次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事实上自2001年末,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市场中占有份额不断上升。

    四、商品市场的多层次性及细分化进一步凸现的趋势

    消费品市场的多层次性及细分化趋势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入世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方式多元化和收入差距拉开的趋势进一步显现。市场竞争机制将会进一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发挥作用,特别是资本、智力、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比重进一步增大,这样,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开。居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已不能简单用高、中、低三个层次来概括,在赤贫者与极富者之间,已形成了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多层次收入群体,其购买能力与消费需求也形成了相对应的多层次,而且层次之间又是动态变化的。
    2.收入差距拉开必然带动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也必然形成不同的消费需求。处于体制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结构正处于一个新的变动与重组中,社会群体的层次变化也是多元化的,而难以用贫、富两个层次去概括,按人们的职业和收入状况,中国正在形成公务员(或国家管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企业家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城市失业、半失业、无业人员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等。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各个社会群体,由于其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的影响和不同的职业及职业文化的约束,在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偏好、消费选择上千差万别,消费需求也必定进一步层次化和个性化。
    3.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总体进入小康消费水平,居民消费需求的个性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小康消费阶段又是消费升级动力很强的阶段,特别是随着进入小康消费水平的居民人数不断增多,消费结构处于不断优化过程中,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生存消费者比重不断下降,而享受性、发展性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特征也越来越突出,表现在市场上则是消费选择的理性化、个性化,“趋同式”、“排浪式”的购买与消费将逐渐淡去。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伴随这种深化,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推动和促进新的生产分工、经营分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和各种个性化消费的供给能力大大增强。加入世贸组织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更为便捷,加之国际消费文化观念更多地在中国境内传播和扩散,也促进了中国居民的多层次和个性化消费。

    五、商品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和激烈的新趋势

    市场竞争是市场永恒的主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于中国商品市场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更为明显,由于买方市场格局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因而中国商品市场围绕争夺市场份额、争夺销售终端环节,争夺消费者和用户的竞争将更为充分和激烈,这种竞争将呈现以下新的格局:
    1.国际市场竞争的国内化趋势和群体化趋势更为明显,随着入世后外资市场主体的全面进入,在中国国内市场上演绎的国际性竞争比重不断上升,在同一产业市场上已不是国内同行之间的较量,而首先是国际产业巨头之间的较量,以及外资企业与中国国内企业的竞争,这将使国内市场的竞争更体现国际竞争的特色。
    国内商品市场竞争的群体化趋势也会显现,一方面国际竞争中“战略联盟”竞争方式的引入,会形成以供应链为链条的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群体企业;另一方面,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的发展,会形成连锁流通组织为纽带的企业群体及“企业家庭”;此外,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有效地促进企业之间的购并、重组、整合,形成一些新的跨地域、跨行业发展的企业集团和产业战略联盟体。
    2.围绕提高流通能力、争夺市场销售终端和网络的竞争将十分明显。在世界市场呈现常态买方市场格局下,WTO推进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使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表现为流通能力的竞争,市场和流通越来越成为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成为企业生产能力大小的决定性力量,流通能力能对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产生乘数效应。因而在入世后我们应特别重视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3.服务创新的竞争在新一轮商品市场竞争中将不断发展。服务创新的竞争将随着新技术手段在流通中的广泛采用而越来越完善,如服务项目的多样化、系统化,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营销,服务环境的优化(包括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等),服务内容的专业化,服务活动的全程化。
    4.促销竞争的战略化趋势。围绕市场促销的竞争,企业将由过去单一的战术性竞争转向重视促销战略方面的竞争。战术性促销竞争,是一种就事论事的单一的商品促销手段的运用,如一次广告的策划,一场公关活动的策划等。而战略性促销竞争是把促销宣传与企业品牌建设与企业形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企业长远的发展,先推销企业,再推销产品;战略性竞争促销,是将广告促销、公关促销、人员促销等各种促销手段有机组合,整体优化,有序运用,以求整体效果最优的促销;战略性促销竞争是将市场调查、市场开发、市场培育联系在一起的一种促销竞争。与战略性促销竞争相适应的各种市场策划、调查、咨询机构在入世后也迅速涌现。

    六、商品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的趋势

    中国商品市场的秩序将进一步规范和好转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是:市场竞争的环境进一步趋向公开、公平、公正,各种非正常的市场垄断,特别是行政性垄断将进一步减少;政府行为的规范,有效地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对市场无序行为的保护;“以德治市”与“以法治市”的结合,对市场管理的加强,市场各种失信和欺诈经营比重将进一步减少。
    中国商品市场还会有许多新的变化,以上是最主要的,同时,中国商品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将得到进一步有效的释放。


【参考文献】
    [1]马洪:《中国市场发展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左新良:《后发与先声》,湖南出版社2000年版。
    [3]《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柳思维  编辑:ivyche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