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柳思维专栏正文
柳思维:入世后中国商品市场的主流走势探讨
来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04 发布时间:2005-12-20 点击数:


    【内容提要】入世后中国商品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买方市场格局延续和深化、供给状况更趋向宽松,国内市场需求在启动中回升并带动销售持续增长,商品市场主体进一步趋向多元化,商品市场的多层次性及细分化进一步凸显,商品市场的竞争将更为充分和激烈,商品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关 键 词】入世/商品市场/走势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与流通的作用也更为突出,研究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尤应注重市场与流通问题的研究,本文特对入世后中国商品市场的主流走势及原因作初步分析。

        走势之一:买方市场格局延续和深化、供给状况更趋向宽松

    商品买方市场的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告别短缺经济的一个历史性转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巨大成果的充分显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商品市场的变化加快,买方市场的格局会进一步深化和延续,商品供给宽松的状况将更为明显。这是因为:
    一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商品市场的买方市场格局并未根本改变,而且在继续加剧,巨量的商品过剩和巨大的生产能力闲置并存已成为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突出障碍。根据国家经贸委有关部门调查分析,2001年下半年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平衡的82种,占13.7%,供过于求的518种,占86.3%,供不应求的没有。其中102种主要农副产品中,供求平衡的31种,占30.4%,供大于求的71种,占69.6%;466种主要工业品中,供求平衡的51种,占10.9%,供大于求的415种,占89.1%,比重上升了5.1%。还有32 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全部供过于求。供求运行是一种动态性的,看起来是一种市场现象,但它深刻地体现国民经济内部各种主要比例关系,上述数据表明,中国商品市场买方市场格局已相当稳固,且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
    另一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商品市场全面与国际商品市场接轨,国内市场商品供给状况将更加宽松,主要是:
    1.随着进口商品关税的不断下降,进口商品成本下降,会进一步刺激进口商品增多。中国入世后,要承诺的首要义务是关税减让,如所有工业品的平均进口关税到2005年前下降到10%;所有农产品平均进口关税税率由入世前的21%到2005年下降35%,2006年7月再下降25%; 汽车进口关税率到2006年下降到25%;汽车零配件进口关税率到2006年下降到10%。随着进口商品关税下调的幅度不断下降,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商品将更容易进入中国国内市场。
    2.入世后进出口贸易的经营权进一步放开,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也使国外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更为方便。入世后,特别是民营经济主体直接从事进出口贸易经营会明显增多,将彻底打破国有企业垄断进口经营、专业外贸公司垄断进口经营的格局,从而也有利于扩大国外商品的进口。
    3.中国入世后,外资企业将进一步增加在中国本土的生产性投资,扩大本土生产规模,也使国内市场商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大。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的调查数据表明,世界500 家大公司中已有400家进入中国市场,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世界上最主要的电脑、电子商品、电信设备、石油化工、日用化工,饮料等制造商,已将其生产网络扩至我国。中国入世后新进入的独资、外资生产企业增多,外资已控股或参股的企业外资股份比重在不断增多。
    4.入世后,企业生产环境进一步改善,高新技术向直接生产力和市场的转化速度加快,也加快和推动着新一轮的供给创新。特别是入世后,中国政府进一步实施加快鼓励和刺激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加快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政策,有利于中国产品供给结构的创新,也有利于扩大市场商品供给能力。

        走势之二:国内需求在继续启动中回升并带动商品销售持续增长

    中国入世后,商品需求作为与市场供给相联系的基本力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值得我们关注。商品需求的变化中,尤其要研究消费需求的变化,因为消费需求是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1.商品需求投放障碍仍将是我国市场的主要矛盾。我们认为不能笼统地用“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不足”来概括国内市场矛盾,我国居民储蓄余额截至2001年底比上年增长14.7%,相当于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倍以上。主要问题是需求投放障碍:(1)确实有相当部分城市贫困居民(包括失业、半失业、无业居民)以及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严重不足;(2)消费预期反差太大影响需求投放, 即居民普遍存在的对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或过分悲观,而对预期支出的刚性估计,形成巨大的消费预期反差,阻碍了即期消费;(3 )股市震荡股指下跌,也使相当部分居民消费信心受挫,全国有5,000多万股市投资者,去年股票价格下跌,财富缩水,使居民即期消费信心下降。由于上述几个因素,加之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消费观念,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储蓄倾向的强化,因而消费需求投放障碍仍将是市场发展的突出问题。
    2.市场需求实现,主要是消费需求实现仍将在总体上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我国GDP增长了7.3%,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则增长了10.1%。入世后,市场需求实现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这是因为:(1)中央政府继续实行积极的财经政策,连续发行国债, 积极扩大投资需求,在1998—2001年已累计发行5,100亿元国债的基础上,2002还会增发1,500亿元的建设国债用于扩大投资需求,而增加的投资需求中约有30%左右还会转化为新的消费需求。(2 )国家和政府继续采取增加居民收入和鼓励消费的政策,将使政策对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包括给事业单位工薪人员继续加薪,提高低收入居民社会保障标准,完善假日消费政策,降低利率和减少各种消费收费项目,降低汽车、住宅等大额消费品的消费成本,扩大消费信贷,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等等,这些都会明显地拉动消费的增长。(3)入世后, 商品市场秩序规范和治理将进一步深化,市场环境的逐步净化,假冒伪劣商品的比重下降,也有助于增强广大居民的消费信心。(4 )有可能在消费升温中,形成一些新的消费热点,成为新一轮中国市场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如住房消费、汽车消费、电讯及信息产品消费。截至2001年,中国国内固定电话用户达17,900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6 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14,480万户,居全球第一,年末互联网用户超过3,000万户。很明显,电讯及信息消费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入世后,旅游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消费也会进一步升温。(5)入世后, 中外消费文化的交流及消费的国际示范效应,也会拉动国内消费,如各种洋文化节引入中国,会产生特定的消费偏好群体,会形成有相对消费偏好的消费市场。(6)中国消费市场人均消费水平低,消费面大,具有巨大的启动潜力。
    基于上述因素分析,入世后,中国商品市场将会在进一步启动中,克服市场需求投放障碍而进一步显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成为入世后拉动新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走势之三: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商品市场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发展

    入世后,将进一步拉动和加快国内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中国商品市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将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各种不同所有制形态的市场主体的比重也会出现新的动态变化,将集中出现以下变化。
    1.外资市场主体明显增多的趋势。这是入世后我国市场主体最明显的一个变化。(1)是按照WTO的国民待遇原则,WTO的140多个成员国的企业都可以进入中国国内市场,更多国家的外资企业将更直接进入中国投资。(2 )中国入世是承诺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和产业投资领域,其中电讯、金融、保险、零售、批发、运输服务、旅游文化服务等产业有3年至5年不等的过渡期,随着入世后时间的推移,在过渡期后,外商,特别是欧、美、亚各大洲发达国家企业进入中国的数量将大大增加,除极少数关系国家安全和关系国计民生由国家专营或控股的少数骨干产业外,所有竞争性产业和一部分非营利性产业(如医院、学校等)都会对外商开放,因而入世后,外商进入国内产业领域的渠道将会大大拓宽。(3)是中国入世后,各个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更高,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扩大招商引资的驱动力,加之引进外资的地域限制范围的取消和各地投资环境的改善,也会有效吸引外商投资。(4)是“911”事件后,美国投资环境指数的下降及投资信心的波动与中国良好的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形成一种新的比较选择,国际投资商将会更多地关注成长中的中国经济环境,世界上潜力最大的中国国内市场的巨大投资回报预期更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主体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巨大吸引力。如2001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使用外资直接投资最多的一年,达到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全年批准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达26,139个,比上年增长16.0%。(注: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 )“十五”期间,这种格局将会进一步发展。
    2.部分国有市场主体非国有化的趋势。入世后,中国国有经济的整体战略性调整和改造将进一步加快,主要包括:(1 )国有企业将进一步从一些充分竞争的产业市场退出,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经过调查和分类排队,已明确在大部分产业和行业中国有经济将整体和部分退出。(2)一些长期经营亏损而扭亏无望且无市场潜力的国有企业, 国家和政府将不再以“父爱主义”的方式实行保护或“人工呼吸”,而是采取使其破产促其新生的办法,包括资产重组、兼并、拍卖、转让以及原有企业注销等,让国有经济从这些企业中退出。(3 )已上市的一股独大的国有控股公司将有计划地实施国有股减持,同时新上市的股份公司的股票将实行全流通方式。(4)中国入世后,外资企业、 民营经济将会进一步参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企业非国有化的步伐。部分国有市场主体的非国有化,意味着将收缩国有资本的产业空间,以便集中优势国有资本,保重点产业,更好地体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3.民营经济进一步大发展的机遇,使市场主体所有制性质多元化的趋势将更明显。中国入世后,民营经济获得了一次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因为:(1 )江**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及共产党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进行了新的理论阐述与创新,为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导向与理论支撑。(2)入世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 按国际经贸规则要求,国内凡对外资开放的产业和领域,首先必须对国内民营经济开放,因而推动国内民营经济的发展。(3)入世后, 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在合资、合营、合作的伙伴选择上对企业的产权制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有选择股权清晰的民营企业的偏好,这种趋势也有助于带动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4)民营科技企业的大发展, 将是新一轮市场主体民营化的重要特色。入世后,中国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加快,为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温床,融资政策及环境的改善为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方便,将大大加快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走势之四:商品市场的多层次性及细分化进一步凸显

    中国入世后,商品市场的多层次性及细分化趋势将会进一步凸显,特别是消费品市场的多层次性及细分化。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入世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方式多元化和收入差距拉开的趋势进一步显现。入世后,市场竞争机制将会进一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发挥作用,特别是资本、智力、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比重进一步拉开,这样,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开,以地区为例,2000年浙江省农民人均总收入为5,325.17元,而中西部地区贵州省农民人均收入额仅1,947.47元,只相当于浙江省的37%。此外,居民个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开,吉尼系数已超过0.4。居民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已不能简单用高、中、低三个层次来概括,在赤贫者与极富者之间,已形成了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多层次收入群体,其购买能力与消费需求也形成了相对应的多层次,而且层次之间又是动态变化的。
    2.入世后,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开必然加快中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也必然形成不同的消费需求。处于体制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结构正处于一个新的变动与重组中,社会群体的层次变化也是多元化的,按人们的职业和收入状况,中国正在形成公务员(或国家管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企业家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城市失业、半失业、无业人员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劳动者阶层等。加入世贸组织后,正在加速这些阶层的形成及变化,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各个社会群体,由于其经济状况及社会地位的影响和不同的职业及职业文化的约束,在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偏好、消费选择上千差万别,消费需求也必定进一步层次化和个性化。
    3.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总体进入小康消费水平,居民消费需求的个性化消费时代已经来临。中国经济是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整体上解决了国人的温饱而进入小康消费阶段的基础上入世的。入世后,又会从总体上促进中国居民消费福利的提升。小康消费阶段又是消费升级动力很强的阶段,特别是随着进入小康消费水平的居民人数不断增多,消费结构处于不断优化过程中,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生存消费者比重不断下降,而享受性、发展性消费比重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特征也越来越突出。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新产品、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推动和促进新的生产分工、经营分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和各种个性化消费的供给能力大大增强。加入世贸组织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更为便捷,加之国际消费文化观念更多地在中国境内传播和扩散,也促进了居民的多层次和个性化消费。

        走势之五:商品市场竞争更为充分和激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商品市场围绕争夺市场份额、争夺销售终端环节、争夺消费者和用户的竞争将更为充分和激烈,这种竞争将呈现以下新的格局:
    1.国际市场竞争的国内化趋势和群体化趋势更为明显。随着入世后外资市场主体的全面进入,在中国国内市场上演绎的国际性竞争比重不断上升,在同一产业市场上已不是国内同行之间的较量,而首先是国际产业巨头之间的较量,以及外资市场主体同中国民族市场主体的较量,如在移动通讯产品市场上,美国摩托罗拉、德国西门子、芬兰诺基亚、韩国三星、日本松下等国际巨头的竞争,以及外资企业与中国国内企业的竞争,将使国内市场竞争更体现国际竞争的特色。
    入世后,中国国内商品市场竞争的群体化趋势也会显现,一方面国际竞争中“战略联盟”竞争方式的引入,会形成以供应链为链条的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群体企业;另一方面,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的迅速发展,会形成连锁流通组织为纽带的企业群体及“企业家庭”;此外,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有效地促进企业之间的购并、重组、整合,形成一些新的跨地域、跨行业发展的企业集团和产业战略联盟体,如新疆的德隆集团在内地的兼并、重组就是一个典型,上海的联华超市集团公司在北京、江苏等地都有自己的网络。
    2.围绕提高流通能力,争夺市场销售终端和网络的竞争将十分明显。在世界市场呈现常态买方市场格局下,WTO推进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使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表现为流通能力的竞争,市场和流通越来越成为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成为企业生产能力大小的决定性力量,流通能力能对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产生乘数效应。因而在入世后我们应特别重视流通的地位和作用,经济运行对流通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中国经济2000年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达44%,对国内市场依存度达37%以上。入世后,围绕提高流通能力,国内外企业都会在中国市场上实行流通组织创新战略,以扩大和建立强大的商品市场销售终端。
    3.在价格竞争继续发展的同时,商品市场的品牌竞争将更加突出。价格竞争是所有商品市场一种常规的、基本的竞争形态。中国入世后,商品市场价格竞争仍将十分激烈。一方面是买方市场的深化,绝大部分商品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因而降价竞争仍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是入世后,随着进口商品关税的下降,也会推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下降,推动各国同类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下降。
    在价格竞争发展的同时,品牌竞争将成为商品市场竞争的主导部分,品牌竞争是市场消费选择的必然趋势,在买方市场下,中国消费者、用户在同类商品的购买和消费中越来越注重品牌选择,市场的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即同一产品购买中,集中在一两个或几个著名品牌上。消费的品牌偏好选择推动企业的竞争注重品牌战略。入世后,中国市场上的品牌竞争会出现新的趋势:(1)洋品牌与洋品牌之间竞争加剧;(2)洋品牌与国内企业品牌的竞争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3)注重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来形成品牌竞争的优势;(4 )将出现品牌之间的“重新洗牌”,一方面是优势品牌(名牌),通过兼并、重组形成扩散效应,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品牌也会被市场竞争淘汰而退出市场,同时大量新品牌又不断出现。
    4.服务创新的竞争在新一轮商品市场竞争中将不断发展。入世后,商品市场竞争中将越来越注重服务创新的竞争。服务创新的竞争将随着新技术手段在流通中的广泛采用而越来越完善,如服务项目的多样化、系统化,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营销,服务环境的优化,服务内容的专业化,服务活动的全程化。服务创新竞争的核心是为消费者和用户提供其满意和意想不到的服务价值链,为消费者和用户提供最大限度的让渡价值,减少购买和使用商品的经济成本、精神成本和心理成本,从根本上提高吸引消费者的能力。
    5.促销竞争的战略化趋势。入世后,企业将由过去单一的战术性竞争转向重视促销战略方面的竞争。战术性促销竞争,是一种就事论事的单一的商品促销手段的运用。而战略性促销竞争是把促销宣传与企业品牌建设与企业形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企业长远的发展,先推销企业,再推销产品;战略性竞争促销,是将广告促销、公关促销、人员促销等各种促销手段有机组合,整体优化,有序运用,以求整体效果最优的促销;战略性促销竞争是将市场调查、市场开发、市场培育、市场促销系统策划的一种促销竞争。与此相适应,与战略性促销竞争相适应的各种市场策划、调查、咨询机构在入世后也会迅速涌现。

        走势之六:商品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入世后,中国商品市场的秩序将进一步好转的趋势将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是:市场竞争的环境将一步趋向公开、公平、公正,各种非正常的市场垄断,特别是行政性垄断将进一步减少;政府行为的规范,有效地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对市场无序行为的保护;“以德治市”与“以法治市”的结合,对市场管理的加强,市场各种失信和欺诈经营比重将进一步减少。商品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好转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
    1.入世后,国内外商品市场接轨程度不断提高,世贸组织的一系列贸易规则及制度,如公平贸易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无歧视贸易规则等将会逐步被国内市场经营者认同、熟悉,有助于推动国内市场经营者行为的规范化。
    2.入世后中国政府行为调整与规范加快,也有助于减少市场的无序现象。中国入世对政府行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就是要按照世贸组织规则清理有关影响贸易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及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清理废止一批法规政策,制定新的相应法规政策,完善和修订一批法规政策,如国务院就废止了中国银行对外商投资企业贷款办法等行政法规12件。特别是各个地方政府对与世贸组织规则相左的许多地方性法规、政策的清理,将推动政府行为真正入世,能有效减少政府对市场的非正常干预,有效地减少和抑制地方保护主义对各种市场无序现象的保护。
    3.入世后,随着全球性连锁、超市企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将带动中国商品市场流通组织、流通业态的创新,新型流通业态比重的迅速上升可有效地促进流通秩序的好转。入世前,先期进入中国市场的麦当劳、肯德基已经建立了近800家连锁店;入世后全球50 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70%抢滩中国市场。外资新型业态的进入也带动国内连锁超市、仓储商场、折扣店、便利店、物流配送等的迅速发展,如连锁超市经营比重在上海将近20%,这些新型业态的统一采购和物流配送能有效将假冒伪劣产品堵截于市场流通大门之外,促进产品生产与流通的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也有助于在流通环节加速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推动市场秩序的好转。
    4.入世后,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高位势能量的带动下,市场诚信建设将从根本上得到加强,一方面是政府会进一步对市场信用进行管理,重视信用的基础建设,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资料的记录和管理,并运用信息技术努力建设全社会信用管理网络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是入世后,西方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一系列经济知识将进一步在国内得到扩散,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消费者维权的意识及科学消费的观念,消费者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加大对商品市场交易行为的群众监督;同时,入世后,加强诚信建设,抑制市场资信缺失已越来越成为广大经营者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治理好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马洪主编.中国市场发展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左新良主编.后发与先声[M].湖南出版社,2000年版。
    [3]柳思维等著.中国商品市场发育研究[M].湖南出版社。
    [4]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1)[M].2001年版。

作者:柳思维  编辑:ivyche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