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2007,广东现代流通业进入高成长阶段
来源:第一商业网 2008-01-22 发布时间:2008-1-23 点击数:


    2007年,广东GDP总量突破3万亿元,人均收入近4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人均收入在3000-5000美元阶段,正是经济增长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中间阶段(备注1),也是能否真正实现经济转型的最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现代流通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必须最先得到发展。这不仅意味着广东经济发展正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而且意味着广东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即整个经济发展开始由制造业主导的第二产业大发展时代逐步转向由商贸流通业占主导地位的第三产业大发展时代。一个流通革命引导下的新经济时代正在广东来临。

    一、2007年,广东现代流通业进入新阶段
   
    1.广东现代流通业开始从培育期进入起飞时期

    根据产业成长周期理论分析,广东在2002年以前处于现代流通业的萌芽阶段,2002年至2006年则是广东现代流通业的培育阶段,从2007年起进入起飞阶段。

    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商贸流通业的功能和效应是不同的。目前,广东工业化进程已经步入中后期,因此,现代商贸流通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起飞阶段,进一步说,广东目前和日本20世纪60年代一样,进入到了流通革命时代,是一个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推动流通业发展的最佳时期,同时这也是战略转型期的真正内涵之一。如果错失这一时期,不仅会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升级转型,而且将直接出现产业结构的"僵化"而逐步失失活力和竞争力。

    按照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地的经验,人均收入在2000-3000美元是现代流通业起飞的准备阶段,3000美元至5000美元是流通业起飞阶段。

    2.商贸流通业对经济运行的导向作用正逐步从观念变成现实

    与上述阶段相适应,商贸流通业起飞时期约10至20年左右,即在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主导时期转型为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主导时期的整个转型过渡期,即第三产业从40%提升到60%的这一段时期,商贸流通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战略产业,其地位才真正体现出来。换言之,只有在这一阶段,商贸流通业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得出这一结论的背景是,从2006年下半年期,广东以重工业为主的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势头开始趋缓,以现代商贸流通业为主的服务业出现持续高增长,这正是产业变革过程中从"农业主导--轻工业主导--重工业主导"的生产主导时代向服务业主导时代转型的标志。在这一转型期,流通业不仅对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以及农业具有先导作用,而且对其他服务业甚至整个经济都具有先导作用。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日本之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了现代化,其现代服务业超过了50%,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1960至1973年完成了流通革命。正是流通革命推动日本产业结构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的过渡和转型(备注2)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开始走下降趋势。

    具体就广东而言,省委、省政府2002年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粤发〔2002〕1号),从战略高度确定把现代流通业作为我省先导型支柱产业加以大力引导和扶持。经过五年多的引导和扶持,先导性产业的功能和作用开始体现和发挥。

    3.从分散化走向群体化,商业聚集出现圈层效应。

    在整个萌芽期和培育期,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呈现出"星星点点"式的遍地开花格局,如同工业化初期的制造业一样。但经过一段时期的发育成长,根据市场自身的规律,一些不同层级的商圈或商业中心开始形成,出现了若干现代流通业的商业集聚(如以会展中心形成会展商圈,以大中型中高级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批发商圈等),形成了圈层效应,并对原来分散的缺少圈层分工的商业布局再调整,从而适应新阶段下的商贸流通业起飞和扩张的需要。这时,流通业扩张开始从单个企业的"龙头带动"开始转向"群体扩张", 在这一时期,区域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力将从个体竞争力转向区域商贸流通产业链的竞争力。

    4.从节点化走向链条化,流通产业链价值迅速提升

    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发育期的商贸流通业不同,起飞阶段的商贸流通业将从单个的节点或分散的个体的培育,转向商贸流通产业链的构造,只有强大的商贸流通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业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才能打造出未来区域经济的强大竞争力。   

    正是由于上述四大变化,可以作出一个基本判断,即广东经济正实质性地从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主导型经济向以流通业为基础的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进行战略转型,正是这种转型,导致广东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即正率先从被动地服务于生产正逐步转变为主动地引导和决定生产。

    广东流通业所出现的这种新变化,与日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工业化中期(人均收入3000-5000美元)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发生"流通革命"的背景极其相似。在日本,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制造业带动下的经济高速增长,50年代后半期开始出现"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时代所带来的新问题,即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纽带的流通业的"滞后",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时代要求形成了日益尖锐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日本政府在鼓励企业进行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技术革命借此巩固海外市场的同时,一方面实施了以改善中低收入为目标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来推动以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为目标的"消费革命",另一方面成功地发动了旨在革新传统流通方式、重组流通渠道体系和提高流通效率为目标的"流通革命"(1961-1973),包括批发革命、零售革命随后出现的物流革命等一系列革命。日本正是由于成功地完成了流通革命,给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构建了一个高效率流通平台,并在抢占国内外市场过程中建立了功能强大的流通体系,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可以说,正是"流通革命"造就了日本经济奇迹。

    然而,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大量后起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除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外,绝大部分都没有完成流通革命,甚至根本没有认识到流通革命对整个经济体系改造的战略意义。拉美危机和东南亚危机,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由在人均收入3000美元-5000美元这一阶段未能成功地实现流通革命所导致的。所谓"拉美化"的"经济病"本质上就是现代商贸流通业未及时发展导致的"结构病"。

    因此,广东经济在这一阶段的转型能否成功,直接关系着未来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象自主创新战略、节能减排、名牌战略等一系列重大经济行动,如果脱离了流通业的发展,都将在综合绩效和长期战略意义上大打折扣。

    二、2007年,广东流通业的六大新特征

    随着广东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流通业大转型开始静悄悄地进行。这种转型使得广东流通业正出现六大新特征。

    1.广东经济正悄悄向消费拉动型经济转型

    200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年增长16%,首次超过GDP的增长速度,这就意味着广东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投资和出口推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型。随着广东工业化进入中后期,收入导向下的消费结构转型已经开始,以住房、汽车等生活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消费运动正进入中期。实际上的"消费革命"正悄悄地进行。

    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由流通业完成的,因此,它实质上表明流通业在经济运行中的导向作用开始得到充分显现。各国经验表明,消费革命是流通革命的前奏。例如,日本在第一次消费革命始于1956年,随着消费革命的不断升级,为1961年启动的流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国内市场基础。

    因此,随着广东悄悄进行着的"消费革命"的来临,广东流通革命的时机也已随之开始形成。

    2.各地政府开始由"重制造,轻流通"逐步向"制造、流通两手抓"转变

    1995年广东现代商贸流通业开始萌芽时,基本上是由市场导向下的企业自发行为。200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号召全省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但各地市基本上都陶醉在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制造业的高潮中。然而,2007年,不仅广东省政府将推进流通现代化列入了全省经贸工作的重点,而且广州、东莞、惠州、肇庆、江门等地市先后提出一系列计划和工程来推进流通业的发展。全省各地市几乎都组织了由市长或局长带队的考察调研小组赴浙江义乌进行学习,形成了一股学习义乌的热潮。广州强调"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全面改造提升现有的批发市场,并成立广州市批发市场建设领导小组,督促各区组建三类市场升级改造工作队,协调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加快完成市场规划定性、报建、用地等,推进传统批发市场向现代展贸型市场转型;东莞启动"商贸东莞工程",大力推进农贸市场评级和改造以及在全省率先进行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的评定工作;惠州则先出台一系列措施要把惠州打造成珠三角东部的商贸流通中心。随着各级政府商贸流通意识的觉醒,随着各地在提出"工业强市"的同时相继提出"商贸旺市"等战略,广东流通业真正起飞和大发展的高潮正在到来。

    3.各地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开始由批发零售逐步转向多方面同步推进

    以往各地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普遍是孤立或片面地就某一方面来抓,比如抓专业市场建设或商业街的改造。但2007年,各地相继出一系列推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加强商贸流通行业管理。加强商贸流通业运行分析、预测,及时掌握商贸流通业运行、发展动态,对批发市场、零售商店、商业街改造、物流、生猪定点屠宰、酒类、典当、拍卖、品牌汽车经销、报废汽车、二手车、餐饮、美容美发、会展、城乡商业等全面推进。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农村集贸市场改造、"万村千乡"工程实施等。例如,惠州市就提出要做好市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孚宝物流仓储、市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转金泽国际物流园等重点流通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扶持一批大型物流、批发、连锁企业,培育商贸流通业新的增长点。等等。广州更是要配合亚运会的召开,打造一批与建筑及环境风格相协调的商业、旅游、文化融合的特色美食街区,并加快推进广州美食园建设。

    4.广东流通企业迎来了资本上市的初步高潮

    2007年,广东流通业界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有多家商贸流通业成功上市,在A股市场上市的有广百股份,在美国上市的有海王星辰,在香港上市的有百丽鞋业等,此外,茂业百货、海印集团还通过借壳上市的办法实现了在A股市场的上市。

    5.广东各界对商贸流通理论问题的研究空前活跃

    2007年,广东流通理论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广东省经贸委主持完成了《广东流通业竞争力研究》重大课题的研究,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广州市商业经济学会等单位先后召开了"广东流通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问题理论研讨会"和"广东流通业转型问题研讨会"。此外,作为全省第一个专门研究流通理论问题的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商贸流通现代化重点研究基地"在广东商流通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成立。全省各高校纷纷设立与流通业相关的教学院系和科研机构。《信息时报》等媒体开辟《广东流通》专版,研讨广东的流通问题。《第一商业网》等流通业的专业媒体纷纷新生并获得飞速发展。

    6.广东对全省商贸流通业的干部培训开始启动

    2007年11月至12月,广东省经贸委组织了两期全省县级经贸干部的培训班,对全省200多名县级经贸干部进行商贸流通知识的培训,主题内容涉及流通产业竞争力与结构调整研究、现代物流业研究、会展研究等。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启动了零售业"店长资格"培训。广东商学院启动全省电子商务师资格培训。一场针对全省流通业界的干部和企业管理层的现代流通知识大普及和现代流通技术推广运动正轰轰烈烈地展开。

    三、2008年,广东现代流通业发展的七大新趋势
 
    随着广东流通革命的推进,广东流通业在2008年将在流通方式、产业运作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发展趋势。

    1.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问题日益得到关注,流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正日益缩小

    自2002年广东省开始重视流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来,大型流通龙头企业对区域流通业的推动和影响力正日益变小,相对,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世界流通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流通企业,最初都是以中小流通企业的发展为主,而不是一开始就重点发展大企业

    例如,日本流通革命就是从小企业的连锁化开始的。正是将大量的中小流通企业的连锁化实施经营,给日本流通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适应了大消费、大销售、大流通,对满足居民物质精神上的需求,促进日本商业和流通机构现代化、合理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日本商业从70年代开始逐步向大型化方面发展,规模效益得到了发挥。据统计,个体经营额比重由44%下降到17%,个体店数比重由80%下降到6.2%。再比如:日本的饮食业,80年代后年期引入连锁经营后,使饮食业从个体、家庭经济发展为大规模的外食产业。94年营业额已达30万亿日元,比1975年增长2.3倍,成为商业的第一大产业。

    因此,尽管流通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是大势所趋,但绕开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而直接扶持发展大型流通企业的做法是不合乎企业成长规律的,如果没有中小流通企业的充分竞争以及流通企业生态系统的全面优化,那么纯粹依靠扶持壮大的龙头企业,其生命力也是难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2.流通企业的资本上市将成为2008年广东资本运作的最大主力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流通大省,但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力居二流三流地位,与其实力极不相称,也不利行业的发展。一个省的商贸流通业,如果没有一批在资本市场活跃的上市公司在纵横驰骋,那么,其活跃程度和影响力是相当有限的。广东流通企业资本意识理念的滞后和资本运作环境的不完善,直接导致广东流通企业在全国资本运作能力相对偏弱,从而无法形成国美、苏宁、百联、大商都国内流通企业的连锁扩张能力。可以说,在资本市场上的形单影只,是广东流通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最形象写照。

    凭借2007年广东流通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好势头,2008年将有更多的企业活跃在资本市场上,并形成了一种热潮。这种热潮不仅局限在百货零售业,而且酒店、餐饮、超市等一系列企业都在摩拳擦掌,为在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上作冲刺准备。

    全面启动商贸流通业的资本上市、保护和运作指导计划,制订资本运作指引或纲要,是广东流通革命的重要内容。

    3.各级政府将动用财政资金投入大型流通基础设施

    为了提升广东流通业的竞争力,广东省各级政府开始动用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到流通平台建设和大型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这既是政府流通意识觉醒的表现,也是流通革命的重要内容。国际经验表明,在现代流通业成长的初中期,政府在大型流通基础设施的应该起着决定性作用。欧美和日本各国政府,对大型流通基础设施都起着主导和积极的引导作用。例如,日本的主要批发市场就是由政府投资和兴建的。日本的批发市场的主体力量就是政府直接投资经营或参与的中央批发市场,主要经营肉类、蔬菜、水产、水果等农副产品,在日本的中心城市均有这种形式的中央批发市场,据统计日本有近千家。各地政府加强对批发市场的宏观控制和直接控制,从而建立起了政府有一定支配能力的流通渠道体系。

    从2008年的计划看,广东省政府和广州、东莞、惠州、佛山等地方政府都有一批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尤其是都在加强区域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以及货运枢纽中心的建设。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彻底改变过去二十多年中,各级政府"重制造,轻流通"进行漠视流通而极少进行流通业投资的局面。

    4.广东内外贸长期分割开始向内外贸一体化格局转变

    广东是出口大省,但进出口贸易一直没有被统计到广东省的商贸流通业中来,内贸与进出口贸易由于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而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这不仅削弱了广东的流通业竞争力,而且实质上也导致了广东流通业与制造业的不协调发展。然后,随着针对广东制造业的国际反倾销活动的日益增多等因素的影响,广东出口贸易自1997年以来出口逐步下降,而且,这意味着广东经济由出口主导型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转型基本结束。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质已经一体化,因此,困扰着广东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内外贸长期分离的局面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关键转折点了。

    2008年,中央正在推行大部门体制改革,广东内外贸合并管制的时机也已经成熟,因此,广东内外贸一体化进程的开始将成为广东流通业2008年的重大事件之一。

    5.广东主要商品储备体系建设将逐步拉开序幕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成熟,市场稳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广东建立主要商品的储备体系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为了区域经济的稳定,广东有必须在石油、棉花、煤炭等一系列战略商品方面建立自己的储备体系。2008年,这项工作将逐步在不同的层面展开。目前已经启动了化肥、煤炭等主要商品的储备工作。因此,推动广东主要商品储备体系的建立也是大势所趋。

    6.各级政府将重新审视和制订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发展规划

    随着广东省政府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思路越来越清晰,以及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工程、示范商业街工程、新型批发市场建设工程等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商贸流通业推进计划的实施,政府必须在建设用地、水电配套、交通设施、路网体系等各方面重新进行规划,以适应"商贸旺市"或"从工业城市向商业城市转型"的需要。

    可以说,传统的城市规划很少将商贸流通业从先导性产业、基础产业等高度来考虑,带有典型的"重工业,轻商业"特征,因此,适时的调整和转变思维也就成为"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备注:

    1.人均收入2000-3000美元是服务业发育成长的初级阶段。
    2.批发零售是服务业最先发展的行业,然后才是金融业等行业。日本1973年后,批发零售业在完成了流通革命之后,开始走向缓慢增长的道路。


    作者简介:王先庆,教授,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广州市商贸流通现代化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 。
 

作者:王先庆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价值回归 新实体零售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