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高艺林正文
高艺林:传统商业仓储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选择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10-23 点击数:


传统商业仓储运输企业主要是指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包括商业、物资、供销、粮食、外贸等行业系统的仓储运输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变革,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相当一部分传统商业仓储运输企业消失了,但仍有一部分企业通过不断的调整变革而生存下来,成为中国现代物流企业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以及CEPA签署实施的政策背景下,面对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形势,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洲经济圈、泛珠三角洲经济圈和东北工业基地等区域经济日益繁荣,推动中国的物流市场进入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传统商业仓储运输企业如何因应形势变化,把握机会,直接关系到其生存与发展,是摆在他们面前的迫切选择。  

一、国内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已经初具规模,尽管从总体上来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已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  

1、中国的物流业早就存在。国家推行计划经济调控的时候,全国范围内的商业系统、物资系统广泛开展的物资调拨和商品中转就是物流发展的雏形,但当时所体现的形式主要是分散、分段的运输和仓储管理。到了近5年,物流概念逐步兴起,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等新的理念不断深化,物流业开始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期,连锁业物流、家电产品物流、快速消费品物流、汽车物流等等层出不穷。物流业的兴起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制造业转移中国密切相关。   

2、社会物流需求快速上升,增幅明显高于GDP增长速度。 1991-2003年,反映物流需求规模的全社会物流总值从3万亿元上升为29.5万亿(预计2004年全年达到32万亿),增长8.8倍,年均递增21%,大大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速。1991年每一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为11.4,到2003年已扩大到12.5。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在社会物流货物总额中,工业品物流总值比重最大,增幅最高,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物流业发展的主体是工业品物流,关注的重点也在工业品物流。  

 3、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仍然偏高当前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继续下降,但比重仍然偏高。从1991年的24%,下降到2002年的21.5%2003年的21.4%,相比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占10%左右的水平高出一倍,反映出中国的物流运作水平极为粗放,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经济增长付出的物流成本高。而影响中国物流总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是社会运输与仓库保管(即仓储服务)成本太高,增加了生产企业的总成本。当前一般商品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在发达国家一般在10-31%,而在我国则高达50-60%  

 4、社会物流增加值的增幅高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1991年我国物流产业增加值为2257亿元,2003年为7880亿,增长2.5倍,年均递增11%,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约1个百分点。其中增加值发展最快的是配送、物流加工、包装,12年平均增长17.6%,仓储物流为16%,批发物流为13.4%,邮政业物流为12.7%,交通运输物流为8.6%。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增幅高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说明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加速发展。  

 5制造业物流、进出口物流依然是物流市场的主角,零售与批发、农产品物流相对滞后。2003年,工业品物流总值约25万亿元,同比增长26%以上;进口货物物流总值约3.4万亿元,同比增长40%,农产品物流总值仅为1.1万亿元,同比增长2.5%。企业物流特别是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理念开始被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所接受,选择物流外包已成为一种趋势,信息化建设已提到日程。  

 6、传统流通方式仍占相当比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例已达30%以上,而中国工业企业把原材料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的仅占18%,把销售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的仅占16%。中国多数工商企业仍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不强,第三方物流市场虽然在增长,但总体需求仍呈不足。  

7、物流运作模式落后,物流设施与装备落后,物流服务水平仍不适应客户的需求。特别是服务功能不全,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低、人员素质不高表现特别突出。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大部分物流企业仅仅局限在仓储、运输上,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落后,资产利用率不高,企业经营运作方式陈旧,难以提供综合服务与增殖服务。  

8、物流社会化、一体化程度不高,市场运作极不规范。众多政府行政部门分头管理,行业分割、垄断严重,在物流规划、实际运作和管理上,各个部门各成体系。由于片面理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企业蜂拥而上,政府相关部门政出多门,各种社会力量纷纷介入,普遍热衷于上新项目,进一步加剧了物流基础设施分散、重复布点、重复投资现象,造成大量闲置与浪费。同时,由于地方保护政策,物流发展存在相当大的障碍,单纯的物流企业很难整合这些资源。  

9、物流运作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物流客体的包装、自动识别与自动计量落后,物流过程破损率高、浪费极大。如货物包装没有统一标准,托盘有众多标准,互不兼容,造成物流过程中多道重复搬运。物流的基础设施、作业流程、信息化没有统一标准,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作业流程衔接不畅,运作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  

综上所述,中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特别是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大约在发达国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状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20-30年。  

   

二、  我国物流市场需求发展趋势  

1、物流运作走向专业化、社会化,第三方物流需求在逐步增长。由于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偏高,存在较大的下调空间。当前工商企业在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寻求减少费用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物流环节效率提升所蕴涵的成本节约空间已日益受到重视。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企业自办物流由于成本高,效率低下,促使许多工商企业将物流业务外移,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一些制造企业已将次要环节物流外包,批发代理、零售企业依托第三方物流商进行仓储、配送、运输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物流外包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2、对物流的需求呈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的状态。由于企业技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物流市场的需求不尽一致,传统的仓储与运输公司仍有广泛的客户需求,但这类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含量低的物流服务,竞争者众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市场空间呈逐步萎缩的趋势。有些企业客户对物流的需求已经超出单纯的储存与运输,对增值加工、配送、库存管理乃至供应链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当前,能够满足这类中高端客户需求的物流企业不多,但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在着力提升物流服务的软件与硬件。  

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物流的需求从过去的主要以商品储存、运输为主逐步走向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适应超市、便利店、连锁业务发展的需要,对配送、增值加工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适应国际贸易业务的增长,对货物报关通关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适应生产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整合上下游业务的需要,物流的综合服务、供应链管理正被一些企业提上议事日程。  

4、客户对物流企业服务硬件和软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一些客户要求采用高净空仓库、实行货架式、条形码管理,要求提供库存管理、信息服务,物流环节的计算机运用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使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下单、实时查询、收发货管理等成为不少企业客户的基本要求和他们选择物流服务商的基本依据之一。  

   

三、物流市场竞争状况  

随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企业多不胜数,企业间的重组与兼并时有出现,一些重量级物流企业开始显现,国内物流市场呈国有、民营与中外合或外商独资三足鼎立,物流企业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同台竞技。  

1、具有雄厚实力的跨国物流公司。近几年,马士基物流公司、日本邮船(NYK)、Exel公司、美集物流、东方海外、DHL、德勤物流等国际大型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大陆,加快建立网络,在中国的物流市场上竞相逐鹿。一是伴随着外国生产制造商的物流需求而进入,利用其物流经营管理技术水平较高,在跨国物流业务上已有的良好合作关系来争取在中国的物流服务,他们的起点一般较高,目标是整体供应链服务,占领高端市场;二是借助企业雄厚的资金实力,进行有系统的布局织网。尽管中国物流市场的国情特色会给进入者带来一些障碍,但他们在国际同行的经验积累能力较强,能够尽快熟悉中国市场,利用物流业对外资逐步放开的有利政策机遇,加快与国内企业的业务合作与投资、收购兼并等活动,不断拓展网络渠道,扩大市场份额。  

最近,随着CEPA的签署与实施,更多的香港企业提前进入内地独资经营物流业务。聚集了包括和黄、怡和、嘉里等一大批世界一流的香港物流企业,在物流经营规模、管理水平、网络系统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内地的物流企业,在带来先进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前沿的物流资讯,以及尖端的物流人才,为物流业注入新的理念,促进本地物流企业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更提早加剧了珠江三角洲物流业激烈的竞争。  

2、中央直属物流企业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中远公司、中海集团、中铁快运等。这类企业的特点是具有行业物流支持的优势,通常依托铁路、码头、航空港开展大型货物运输业务,规模庞大,经济实力雄厚,业务范围广,设施齐全,技术手段先进,建立了覆盖全国和世界各地的网络体系,享有较高的声誉,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国际间、省际间综合物流服务,在竞争中处于极其主动的地位。  

3、地方国有物流企业如各个地区的商业、物资、供销、粮食、外贸系统的储运公司等。这类企业的优势在于具备较充足的物流资源,利用自己的仓库和运输车辆进行业务运作,直接控制和管理作业过程,长期从事物流服务中两项最主要、最基本的业务——仓储和运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业规范,服务质量较高,形成了一定的业务网点,拥有相对稳定的顾客群和业务量。其中部分企业已通过改制、转型,朝现代物流企业方向发展。  

4、新兴的物流企业包括近年发展起来的国有、集体、民营、合资等性质,专业经营或兼营物流业务的企业,如华新集团、美的安得物流、宝供物流、省邮政物流、新科安达、TNT物流等。这类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对市场反应迅速,物流的基础设施虽然不够雄厚,但起点较高,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发展较快,具有较强的策划和组织能力,接受顾客委托的业务后,负责提供物流全过程解决方案,通过自有设施或整合社会资源,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业务运作,符合顾客的现代物流服务需求,成为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者。  

5、其他类型物流机构。一些生产和流通企业内部设立的物流部门,在为本企业服务的同时,也承接社会物流业务,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第三方物流组织;军队、农民利用自有设施承揽物流业务,虽然专业化程度低,管理不规范,但收费低廉,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对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外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如安利、施耐德电器公司、沃尔玛公司等所建立(或合作设立)的物流中心具有较高的起点,有些物流中心在承担企业自身的物流业务外,还向社会上的其他企业提供服务,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潜在竞争对象。另外,大量的个体、农村集体经营户,以单一的仓储、或运输、货代为主,如郊区农民自建的仓库,个体运输经营户,货物代理等,其特点是服务功能单一,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以低价竞争为特色,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随着境外企业通过并购、合作等形式,快速地介入内地物流市场案例的快速增加,未来的物流市场在服务的层次、行业方面的竞争将更加明显。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部分发展滞后的国内传统仓储、运输企业很可能成为这些国际大型物流商的廉价设备提供商,只能参与低端物流市场的竞争,赚取低廉的劳务费用;一些外资企业、新兴的物流企业及变革较快的物流企业通过自建或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利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物流运作流程,通过提供高素质与高效率的物流服务,参与高、中端物流市场的竞争,获取较为丰厚的收益。  

   

四、传统商业仓储运输企业的优势与不足  

传统的商业仓储运输企业多数是建立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一般都拥有较为雄厚的物流基础设施,多年的物流运作经验,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良好的企业信誉,以仓储和运输业务为核心,提供相对齐全的物流服务,具备了较强的招揽客户的能力,形成了基本顾客群,在社会上树立起企业形象和品牌效应,使物流业务保持着相对稳定发展的态势  

但是,传统的商业仓储运输企业也存在着一些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  

1.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系统和规范的流程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不能满足中高端客户群的需求,阻碍与大中型物流公司最基本的业务合作,难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2.对物流设施设备的投入不足,设施老化,主要物流设施大部分是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陈旧仓库、货场,难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  

3.尚欠缺详细的整体规划和清晰市场定位,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主要仍处于简单的仓储和运输业务阶段,其他物流服务项目竞争力弱,从整体上看服务功能较为单一,赢利水平较低;  

4.物流营销方式比较陈旧,造成企业主流客户群体分散,级别较低,流动性大,难以保留中高端客户;  

5.企业体制与内部运作机制欠缺活力,经营单位与人员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  

6.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与城市规划的调整,这些企业所拥有的靠近城乡结合部的仓库大部分已经改造为专业市场或其他商业用途,仍然继续运作的部分现有仓库的发展与存续也受到一定影响,在仓库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寻找与建设新的物流基地成为当务之急。  

   

五、传统商业仓储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策略选择  

1.在发展现代物流的观念上,要坚持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立足现有的基础设施、客户资源、营运网络、管理水平和员工现状,密切注视市场的需求及其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客户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要,提升物流服务的范围、水平,实现服务、功能、效益、成本的完整统一。切忌不顾企业现状与市场需求,盲目贪大求全求新,造成资源浪费。尤其是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物流设施的建设要因地制宜,防止脱离实际的超前建设造成浪费。二是在发展现代物流的目标与方向上要因地制宜,防止将发展现代物流等同于各个企业都去搞全程供应链管理。  

2.在企业的物流定位、核心业务与发展方向上,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发展前景,企业自身的资源状况、现有的能力与潜在的能力来进行确定。按照发展的水平划分,现代物流服务可以分为基础物流、延伸物流、深度物流三个层次,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物流基地设施现状、信息系统水平、管理水平、客户构成、网络渠道、资金实力等状况,确定企业的定位与发展的方向。  

根据传统商业仓储运输企业的现状,大部分企业可以考虑以基地物流业务为基础,以改造物流基础设施、提升物流信息平台、组织流程再造和规划物流网络为重点,通过巩固与强化仓储、运输等基础服务项目,发展配送、加工、保税物流、国际货代等物流延伸或增值服务,逐步拓展资讯、供应链管理等深度服务,为顾客提供一站式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一些企业可同步发展销售代理、专业市场等相关经营业务,扩大物流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实现以提供区域物流分发业务为核心的、以高价值客户为目标顾客群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促使企业持续发展。  

3.在发展现代物流的具体措施上,以改组物流运作流程、改造物流设施、改造企业产权制度(简称“三改”)为重点。这是一个投入成本大,收益风险高的工作难点,但也是企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1改组提升物流运作流程,将流程优化与信息系统的提升放在首要的地位。现代物流必须要有强大的信息系统作支撑。大多数传统商业仓储运输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或者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或者已有的信息系统功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当务之急是建设提升能够连接客户,具有仓库存货管理、运输配送管理,能够满足客户下单、收发货、运输配送、查询等基本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最后向以供应链管理与提供高质量信息数据服务的物流信息网络方向发展。为此,需要进行必要的流程再造,改传统企业职能式的管理为流程式的管理,按照物流的业务流程来设计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通过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优化,删除多余的环节,使工作流程简洁、规范和高效,使信息系统的实施与先进的业务流程结合起来,用信息化去反映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业务流程,而不是用信息化去维持现有流程甚至是落后的流程。通过改造提升物流信息系统,为企业增强物流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素质和效率,降低运作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满足现代物流在时间与效率方面的更高需求。

2以有利于基地物流业务发展为基础,改造物流设施。物流基地、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物流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的提升,是发展高端客户,稳定客户队伍的重要保证。面对设施设备陈旧的现状,传统商业仓储运输企业必须加快对现有物流基地内的仓库设施、货架、叉车、配送车辆与货运车辆进行必要的改造与新增,如根据需要,尽可能以低成本的方式改造部分陈旧仓库,建立高净空仓库试点,引入货架运作,使其与现代物流运作流程、物流信息平台相配适,来吸引高端客户;随着城市规划的变更与城区范围的扩大,原有仓储基地的货物车辆进出受到制约,如需要外迁大型综合物流基地的,企业应抓紧进行规划与选点建设。

3加快企业改革,推动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运机制市场化。传统商业仓储运输企业有相当部分仍是国有体制,有的企业虽然通过吸收部分员工股份,企业产权结构有所调整,但企业的运作方式与前相比未有根本性的改善,实际上换汤不换药,物流运作水平得不到明显改善。因此,应加快推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通过引进外资、民营资本和其他法人资本,实现企业的产权主体多元化,解决企业经营责任与利益主体脱节的现象。在合作方式上既可以采取一步到位,企业物流业务整体合资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稳步推进的方式,先达成局部性的项目合作,成功以后再推广,最终实现企业产权制度的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对企业的用人制度、薪酬制度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落实权、责、利的配套与执行到位,建立有效的经营激励机制,营造企业健康的文化体系,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造就企业肌体的内在活力,促进业务发展。  

4.在发展的步骤上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目标明确以后,要分步实施,分阶段推进,不能期望一蹴而就,一步登天。  

1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要量力而行,按需建设,分步推进。近几年国内一些地区不顾经济发展水平、货物流转量和交通状况,盲目提倡搞大物流,一哄而上大建物流园,一批企业也投入巨资上马兴建高净空仓库或新的物流基地,结果客户寥寥,设施闲置,企业不堪重负。因此,在物流设施硬件的建设方面,应立足改造先于新建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根据市场的需求,先对现有的仓库设施、物流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提升,以增强服务能力,满足客户需要。一旦涉及高净空仓库、新的物流基地的建设,既需要考虑市场的潜在需要,也需要考虑市场的现实需求,要选准地点,做好投入产出分析,而不宜盲目上马兴建。  

2在物流服务功能方面,应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提供服务项目,逐步发展延伸。综观国外、境外物流发展得较好的国家或地区也是如此。如香港发展现代物流业务,也是以传统的储存和运输业务作为基础和出发点,在传统储运的基础上,在货物流转过程中增加了加工包装、配送、信息服务,进而发展到供应链,形成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一个完整的流程。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务必须立足现有的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进,从现有的基础、客户的需求、市场发展的方向去把握,逐步推进。  

现代物流业务涵盖面十分广泛,包括了储存、运输、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分拣、包装、订单处理、库存管理、分销覆盖、信息处理等综合一体化服务。供应链管理是新兴的物流服务项目,也是当前最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要求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零配件的接收、验收、储存、发货到产成品的接收、储存、加工、运输、配送、以及优化库存、信息服务等全流程的服务,该项服务对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物流运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系统、管理技术人才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目前一般只有部分基础管理较好、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企业具备能力开展供应链管理,而对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特别是资金薄弱、设施残旧、管理滞后的传统商业仓储运输企业,主要应着眼于扎扎实实地做好仓储和运输服务等基础物流服务,参与提供供应链某些环节的服务。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本着高起点发展的原则,利用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契机,直接介入全程供应链管理,但毕竟属少数。大部分商业仓储运输企业还是要立足于做自己最有优势的基础物流业务,再积蓄力量逐步向上延伸发展。如相当部分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的一个优势是拥有大量的靠近市区的仓库基地,有的还拥有铁路专用线和专用码头,以及有一定规模的运输车队,可集中力量强化已有的服务项目,稳定现有的物流业务,再积极探索发展配送业务、增殖服务与供应链服务。原来服务于商业、外贸、物资等行业的仓储运输企业,拥有一批行业客户,可以考虑以此为基础,通过利用原有的仓库发展专业市场、批发代理等商务功能,进一步强化为专业市场、零售终端服务的城市商品配送业务,发展专业配送业务,巩固发展行业物流,优化客户结构,培养核心客户队伍。同时,依靠逐步发展完备的仓储物流设施和多种现代物流服务方式,积极发挥基地中转物流枢纽作用,充分发掘国内和国际,保税与非保税物流等相关物流业务品种。  

3重视拓展增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在传统储运的基础上发展增殖服务,既是企业提高物流盈利水平的一个手段,也是增加服务功能,提高客户满意程度,留住客户的有效手段。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主要是货品的加工包装,如:二次包装、改包装(如分小盒包装)、中途整合(如附送促销品)、礼品包装、收缩包装、装板、条码印贴、价格标签与质量标签的印贴、烫衣、品质检查等等。这样将仓库与二次加工场连为一体,能够减少客户货物来回运输上的不便与节约成本支出。实践证明,为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功能与范围越多,客户对物流商的依赖程度越高,稳定性越强。  

4在服务的区域上,以做强做大本地物流为基础。如广东的企业可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对内辐射华南地区与中国大陆,对外与港、澳、国际市场物流业务相衔接,实现国内、国际物流业务一条龙服务,使企业分阶段提升物流运作水平。  

5.推动与境外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的有效连接。国内物流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立足于面向国际物流业务。随着国内外贸易快速发展,内外经济往来不断增多,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当前应把握中国加入WTO和实施CEPA政策后,许多国外、境外物流企业涌进国内寻求发展的有利时机,依靠自己在经营场地、服务网络等方面所拥有的优势,争取与港台或外国先进的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香港的物流企业在物流运作水平、信息系统、国际渠道方面拥有优势,他们进入内地时,许多企业期望通过与内地的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借助内地企业熟悉市场,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与物流网络渠道,将内地物流企业的优势与香港企业的国际化优势结合起来。当前香港的物流企业介入内地的物流业务大多数以进出口货物与内地的商品配送为主,因而比较关注国内同行的网络渠道、采购配送和在货代、报关清关的能力,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日益加强,进出口货物将进一步增多,对各种服务特别是各种运输手段的联运需求将相应增加,传统的商业仓储运输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与自身的能力,探讨各种合作途径,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实现国际国内物流业务的有效连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2003中国行业发展报告——物流业;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044月第1版。  

2.中国物流发展新进展与中国物流产业分析( 200476日 丁俊发在中国香港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的讲话);    http://www.chinawuliu.com.cn/lw/index1.asp

   

[注:本文在《商业经济文荟》2005年第2期发表] 

 

 

 

作者:高艺林  编辑:gaoyl2000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