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何明珂正文
何明珂:物流学科体系框架研究
来源:http://www.rdretail.com.cn 发布时间:2006-4-4 点击数:


 

  摘要:本文提出了物流学科理论体系框架设计方案,按照该方案,物流学科理论体系包含以下四个层次:第一层:物流学科体系的核心;第二层:物流学科体系的四大支柱;第三层:物流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第四层:物流学科体系的相关学科。文章给出了该框架的模型。文章论述了物流学科体系框架中的几个具体内容,提出了物流六要素,即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和流速。

 

  关键词:物流  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  专业设置

 

  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对物流高等教育提出了迫切需求。但物流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以物流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基础。本文对物流学科体系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国物流学科体系的理论框架。

 

一、基本框架

  组成物流学科的要素很多,国内外过去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所有这些要素,但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形成物流学科体系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研究不少是唯物流而物流,从物流到物流,缺少对物流学科体系的全面研究,因此,物流给人的感觉是概念性的、凌乱的和支离破碎的,加上与物流相随的还有一大堆新名词,这就更使人弄不懂,让人感到物流有点玄,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为了深入探讨物流学科体系的建立问题,物流学科体系框架分为4个层次:

 

  第一层:物流学科体系的核心。物流学科体系的核心是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这是由一组最关键的核心概念组成的,这些概念可能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善,但是它们是存在的,比如物流、配送、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等,要理解物流,必须借助于这些概念,物流学科体系的所有其他组成部分都是通过这些概念来表现并且由此而展开的。这些概念是人类在逐步归纳和综合几千年的社会实践基础上抽象出来的,当这些概念足够稳定,其内含和外延能够被准确地表达的时候,说明以这些概念体系为基础演绎出一个学科的时机的成熟。这一层是物流学科体系的基本内核。

 

  第二层:物流学科体系的四大支柱。即物流学科体系的基本假设、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四大支柱与物流学科体系的核心概念一起演绎出物流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1中粗线圆圈内的部分。物流的核心概念和这四大支柱组成了物流学科体系的主要理论,可以将以上内容集成在《物流系统论》中,《物流系统论》可以是一本系统和全面阐述物流学科理论的学术专著,也可是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研究旨在探讨其中应该包含的主要内容。这一层次是物流学科体系的基本内含。

 

  第三层:物流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物流学科的建立,本身依赖于其他已经成熟的学科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物流理论就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也是物流与其他相关学科联系的具体反映,不过,与物流相联系的学科很多,它们本身分成不同的层次,与物流学科构成最紧密联系的理论主要有四类:系统论、运筹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系统论提供物流学科的最根本的思维方法和逻辑;运筹学提供实现物流系统优化的技术与工具,它是系统论在物流中应用的具体方法;经济学提供物流系统资源配置的基本理论,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服从经济学的假设、原理和规律;管理学提供物流系统具体运作的基本假设、原理和规律。除了这些理论以外,物流学科体系还以其他一些学科理论为支撑,但其他理论同这些理论相比,与物流学科理论体系的距离要远一些,因此作为第四个层次。

 

  第四层:物流学科体系的相关学科。现代物流的运作和管理都依赖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条件,研究这些技术或手段的学科就成为物流学科体系的相关学科,比如电子、电气及信息类学科对现代物流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这些学科对其他许多学科都起类似的作用,因此作为物流学科的相关学科来处理。

 

  以上四个层次形成的物流学科体系框架与供应、制造、流通和消费四大环节具有紧密的联系,物流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供应、制造、流通和消费活动中的物流问题。

 

  在对于物流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下面具体描述物流学科体系的框架。

 

二、研究对象

  物流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原材料供应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系统、销售物流系统、废弃物物流系统、回收物流系统等,物流学科研究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流通直至消费的供应链全过程中物的时间和空间转移规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有六个要件:第一要件是流体,即;第二要件是载体,即承载的设备,如汽车,和这些设备据以运作的设施,如道路;第三要件是流向,即转移的方向;第四要件是流量,即物流的数量表现,或物流的数量、重量、体积;第五要件是流程,即物流路径的数量表现,也即物流的里程;第六要件是流速,即单位时间流体转移的空间距离大小。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和流速这六个要件是本书要提出的物流的六要素,尽管组成物流系统的要素很多,要素可以从各个角度分类,但是我们讲的物流六要素就特指上述六个反映物流本质特征的要素。任何物流系统都有这六个要素,因此物流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应该包括这六个方面:

 

1.流体

  系指物流中的,即物质实体。流体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其物理、化学、生物属性。物流管理的任务之一是要保护好流体,使其自然属性不受损坏,因而需要对流体进行检验、养护,在物流过程中需要根据物质实体的自然属性合理安排运输、保管、装卸等物流作业。社会属性是指流体所体现的价值属性,以及生产者、采购者、物流作业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各种关系,有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作为物流的流体还肩负着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使命,因此在物流过程中要保护流体的社会属性不受任何影响。

根据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可以计算流体的价值系数:

     p                  p

  v=——或 v=——

     t                 c

  其中v表示每立方米体积或每吨商品的价值,单位是元/f,p表示商品价值, t表示商品重量,单位是吨,c表示商品体积,单位是立方米。该系数可以反映商品的贵贱,可以反映生产过程的技术构成,对物流部门确定物流作业方案、对货物保险条款的确定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价值系数越大的商品,物流过程越要精心,一方面可采取商品保险措施,同时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选择、保管场所和条件的安排、包装方式和材料的确定、装卸设施设备的配置等都要精心规划

 

  由于物流的目的是实现流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流动,尽管为实现此目的,有一部分流体要不断地储存在仓库中,这也是流动的前提,是流动的一种形式,但所有的流体终究要经过运输等方式实现空间上的移动,因此,总的来说,流体是处于不断流动状态中的。

 

  流体的结构是经营者比较的关心的事情,比如连锁超市、百货商店等都在商品结构的确定与调整上大做文章。物流渠道中流动的是各种各样的流体,但是特定的经营者必须根据其经营目标定位来合理确定其流体的规模和结构,物流部门研究流体的结构就可以为经营者优化商品生产和经营品种结构提供依据。

 

2.载体

  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施和设备。载体分成两类:

 

  第一类载体指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水路、港口、车站、机场等基础设施,它们大多是固定的;

 

  第二类载体指设备。即以第一类载体为基础,直接承载并运送流体的设备,如车辆、船舶、飞机、装卸搬运设备等,它们大多是可以移动的。物流载体的状况,尤其是第一类载体即物流基础设施的状况直接决定物流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物流学科研究物流载体的结构、规模,尤其要研究物流载体的网络结构、技术进步等,比如要研究物流中心或者配送中心网络的选址、载体的定位和跟踪、载体运行速度的提高、载体的配套等等问题。

 

3.流向

  指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物流的流向有四种:

 

  一是自然流向,指根据产销关系所决定的商品的流向,这表明一种客观需要,即商品要从产地流向销地;

 

  二是计划流向,指根据流体经营者的商品经营计划而形成的商品流向,即商品从供应地流向需要地;

 

  三是市场流向,指根据市场供求规律由市场确定的商品流向;

 

  四是实际流向,指在物流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流向。

 

  对某种商品而言,可能会同时存在以上几种流向,如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确定的商品流向是市场流向,这种流向反映了产销之间的必然联系,是自然流向,实际发生物流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运输路线和调运方案,这才是最终确定的流向,这种流向是实际流向。在确定物流流向时,理想的状况是商品的自然流向与商品的实际流向相一致,但由于计划流向与市场流向都有其存在的前提,还由于载体的原因,导致商品的实际流向经常偏离自然流向。

 

  物流学科通过研究流向准确掌握流向的变化规律,达到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合理规划物流流向,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流速度的目的。

 

4.流量

  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流量与流向是不可分割的,每一种流向都有一种流量与之相对应,因此,流量的分类可以参照流向的分类,可以分为四种,即自然流量、计划流量、市场流量和实际流量。但是,对流量的分类也有特殊性,根据流量本身的特点,可以将流量具体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实际流量,即实际发生的物流流量。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按照流体统计的流量;第二,按照载体统计的流量;第三,按照流向统计的流量;第四,按照发运人统计的流量;第五,按照承运人统计的流量。第二类是理论流量,即从物流系统合理化角度来看应该发生的物流流量,也可按照与实际流量相对应的五个方面来分类。另外,流量统计的单位也可视具体统计目的确定,如吨、m3、元等等。

 

  从物流管理角度来看,理想状况的物流应该是在所有流向上的流量都均匀分布,这样,物流资源利用率最高、组织管理最容易。但是实际上,在一定的统计期间内,在一个流向上流量达到均衡的物流是不存在的,在流体之间、载体之间、流向之间、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的实际物流流量不可能出现均衡,这样,就需要从宏观物流管理的角度,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采用合理的物流运行机制等手段消除物流流向和流量上的不均衡。

 

5.流程

  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行驶路径的数量表现。流程与流向、流量一起构成了物流向量的三个数量特征,流程与流量的乘积还是物流的重要量纲,比如吨公里。流程的分类与上述流向和流量的分类基本类似,可以分为自然流程、计划流程、市场流程与实际流程,还可以象流量的分类那样,将物流流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实际流程,这又可按照五种口径来统计,第一种是按照流体统计,第二种是按照载体统计,第三种是按照流向统计,第四种是按照发运人统计,第五种是按照承运人统计。第二类是理论流程,理论流程往往是可行路径中的最短路径。路径越长,物流运输成本越高,如果要降低运输成本,一般就应设法缩短运输里程。

 

6.流速

  即单位时间流体转移的空间距离大小。流速由两部分决定,一是流体转移的空间距离,即流程,二是进行这种转移所花的时间,流速就是流程除以时间所得到的值。流体在转移过程中总是处于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在运输过程中,第二种状态是在储存过程中,流速衡量的就是这两种状况。由于第二种状态需要花费时间,但是并不发生空间位移,因此,第二种状态的存在是导致流速降低的原因,而第一种状态采用的具体运作方式(比如不同的运输工具、不同的运输网络布局、不同的装卸搬运方式和工具等)也会对单位时间内流体转移的空间距离产生影响。因此,要提高物流的速度从而提高商品周转速度,就必须从决定流速的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合理规划

 

  物流的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和流速六要素之间有极强的内在联系,如流体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载体的类型和规模,流体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流向和流量,载体对流向和流量有制约作用,载体的状况对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会产生影响,流体、载体、流向、流程等决定流速。因此,进行物流活动要注意处理好六要素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使物流成本提高、服务降低、效益低下、效率下降。

 

  物流六要素横跨整个供应链,存在于原材料采购、制造、销售、消费、废弃物回收等任何类型的物流环节中,也存在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种物流活动中,存在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等各种运输系统中。不管是什么层次、类型、规模、环节、行业中存在的物流系统,都存在以上六个要素,可以从六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货运汽车空驶、空置的仓库、回程的空集装箱等具体的物流活动在实践中也不在少数,有调查显示,2000年中国货运汽车的空驶率在37%左右,仓库空置率在20%-30%,不过,可以将其视作流体为空、流量为零的物流状况,这是物流中必然存在的一种状况,就正如,生产线总有更换零件的时候一样,这是在一定条件下完成物流活动所必须的。因此,分析物流六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流系统,对于物流学科体系的建设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然,物流的六要素是从物的流动的角度抽象出来的最基本要素,如果从物流的运作角度分析,还应包括人的要素、组织的要素、资金的要素、信息的要素等等,但这些要素不是物流区别于其他的最根本的要素,在此不作详细分析。

 

三、研究内容

  物流学科研究对象决定了物流学科的研究内容。由于物流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物流的五要素,所以物流学科的研究主要围绕物流五要素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主要内容如下:

 

1.物流作为新兴学科要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

 

2.围绕对物流的认识而要研究的问题

 

3.围绕物流六要素而要研究的问题

 

4.围绕物流的具体功能而要研究的问题

 

5.围绕建立物流系统而要研究的问题

 

四、学科性质

  根据物流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可以看出,物流学科属于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和理学等学科互相交叉的新兴学科。具体分析在此从略。

 

五、基本概念

  列宁说,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概念, 萨缪尔森说,支持整个经济学的还是一些基本概念理论是由概念组成的,概念就是决定它的思想内容的成份。各门科学都有自己一系列的科学概念。 物流学科有大量的概念,概念就是理论的表达方式,是理论的血液,一个学科的精髓可以通过一套概念体系来反映,所以,古往今来,科学的发展就是科学概念发展的结果。从概念的来源分析,物流学科的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组成物流学科的子学科原有的概念,物流学科是在综合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并不破坏原有子学科的概念体系,原有概念应该在内含和外延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继续使用。比如运输学科中的概念就有运输、综合运输、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结构、运力、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等等。第二类是经过综合形成的新概念,这些概念多半是新概念,它们能够反映学科综合的成果。比如,物流是在系统论的理论基础指导下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相关的子学科集成和综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因此物流、配送、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系统、一体化、集成、供应链等等新概念就出现了。

 

  从概念与物流学科体系核心理论的紧密程度来分析,物流学科的概念分为核心概念和一般概念,核心概念是综合反应物流学科理论的最重要的概念,比如物流、配送、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物流信息、供应链等就是核心概念,一般概念是在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概念,比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分拣、拣选、综合运输等。

 

  物流概念和物流名词有区别。新兴学科出现时,刚开始的时候,各种新名词不断出现,但是很多名词缺少规范性的定义,它们充其量只是新名词,而不能算作新概念,当一个新名词的内涵和外延都固定下来的时候,它就成为了新概念,新概念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产生新的学科。物流最初也只是一个新名词,并且还有很多的其他新名词出现,比如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电子物流、虚拟物流等等,但是经过人们近一个世纪的研究,物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固定下来,并且得到人们的认同,加上相关理论、技术与方法的不断成熟,使以物流概念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物流学科理论体系得以建立。

 

六、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是对事物运动规律的简明扼要的表述,是运用基本概念和假设来表达的概念和相应判断及推论之间的关系,是对事物进行演绎推理所得出的结论,亚里士多德指出,一门科学应当是通过演绎组织起来的一组陈述,科学理论都是通过采用假设演绎方法构造出来的,这就是理论的结构。其中假设演绎方法,就是在深入研究对象系统的基础上,根据观测和实验积累的科学事实,经过理论思维加工创造,提出作为理论基本前提的假设(基本概念和基本判断),再以假设为科学理论的出发点,逻辑地演绎出各种推论,构成一个理论体系。 在这里,基本原理就是由这一假设演绎方法得出的各种推论,这些推论是物流学科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物流学科的基本原理应该用来阐述物流的基本运动规律,并且运用物流基本概念来反映物流的基本理论,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我将物流学科的基本原理归纳为9个方面,即物流学科的9大原理:物流目标系统化、物流要素集成化、物流组织网络化、物流接口无缝化、物流信息电子化、物流运作规范化、物流经营市场化、物流管理现代化和物流服务个性化,这些基本原理是以系统论为依据,从物流系统的约束条件、物流系统的内部结构、物流系统的内部运作和物流系统的主要输出这四个方面进行构造的。

 

七、基本技术

  物流技术常常被认为是生产技术、流通技术的一个部分,但是随着物流的发展,物流自身的技术特征越来越明显,物流技术除了要符合生产和流通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以外,它本身也应该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物流学科研究的物流技术体系应该包括如下几个组成部分:

 

1.物流技术标准

  物流技术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类:物流基础设施标准、物流设备标准、物流信息交换标准、物流作业标准和物流管理标准等。

 

2.物流技术手段与装备

  典型的现代物流技术手段和装备包括:计算机、英特网、信息数据库技术、条形码技术、语音技术,同时还有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自动数据采集(ADC:Automated Data Collection)、电子订货系统(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增值网(VAN:Value-Added Network)、电子货币转账(EFT:Electronic Fund Transfer)、自动存取系统(AS/RS: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手持终端(HT:Handy Terminal)、IC卡(IC:Integrated Card)等。

 

3.物流技术应用方案

  物流技术重在应用,物流技术应用于具体的物流活动时会产生具体的物流技术应用方案,这些方案也是物流技术的组成部分。典型的物流技术应用方案包括:运输或配送中的路线规划技术、库存控制技术、物流过程中的可视化技术,以及供应商管理库存技术(VMI:Vendor-Managed Inventory)、连续补货计划(CRP:Continuous Replenishment Program)、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顾客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仓库管理系统(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及时制(JIT:Just In Time)、ABC库存分析法、作业成本分析法(ABC:Activity-Based Costing)、直接产品盈利性分析(DPP:Direct-Product Profitability)、配送资源计划(DRP: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物流流程重组(LPR:Logistics Process Reengineering)、直拨技术(Cross-Docking)等。

 

  以上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等方面探讨了物流学科体系框架结构,尽管本文的探讨还不深入,但是毕竟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结构,因此,到此为止本文的目标之一提出物流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结构已经基本达到。为了便于以后的研究,我将物流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思路汇总列入表3中,其中的课程体系是以大学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或物流管理专业方向为对象设计的,只列出了主要课程,提出这些课程时,我参考了国内外开展物流高等教育的部分高等院校的课程计划。在表3中,还列出了确定物流系统边界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物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将以后的相关章节中探讨。从表3可以看出,物流学科体系是由物流学科的基本定位、基本方法、基本假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课程体系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等内容构成的。

 

 

 

 

作者:何明珂  编辑:janncylily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