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台湾正文
闽台物流业合作的基础与推进策略
来源:现代台湾研究  2012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13-1-4 点击数:

  两岸物流业合作,是两岸经济体之间经贸往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意义不仅仅为促进物流业的合作与发展,更为两岸贸易和投资提供物流服务,从而加速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当前,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一轮台商投资热潮正在形成,为两岸物流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近年来,福建省现代物流业有了长足发展,但比起发达省份还有一定差距,物流业对地区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持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闽台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物流业合作前景广阔。福建省要积极发挥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先行先试,推进闽台物流业深化合作,努力建设连接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为推进两岸物流产业合作提供示范作用。

 

  一、福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地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福建省物流运行总体形势良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物流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物流总量持续增长,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五年来,全省物流需求不断扩大,物流总量逐年加大。(见表一)201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31153.31亿元,比2005年增长一倍以上,年均增长23.15%。物流市场的旺盛需求强力拉动物流业务的迅速发展,物流供给能力不断加强。2010年,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6.62亿吨,较2005年增长63.86%,年均增长12.77%;完成货物周转量2983.52亿吨公里,较2005年增长89.3%,年均增长17.86%;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31亿吨,较2005年增长67.17%,年均增长13.43%;港口集装箱吞吐量867.23万标箱,较2005年增长76.09%,年均增长15.22%。2010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为1018.01亿元,平均年增长13.4%;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05年的6.31%提高到2010年的6.9%;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16.33%提升到17.4%。可见,福建省现代物流业不断发展,占地区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

  2、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竞争力不断增强

  目前,福建省多元化参与发展的现代物流业构架已成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福建省特别是福州和厦門两大城市借助海港、空港、陆路交通枢纽及金融、涉外服务机构等多种优势,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吸引了美国UPS、荷兰TNT邮政集团、丹麦马士基集团、韩国现代、台湾长荣等众多物流企业投资,给福建省现代物流业带来了新的理念。与此同时,大陆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物流企业,如中远、中邮、中外运、中铁等也纷纷参与福建物流市场的竞争。近年来,福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2005年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2005)实施以来,福建省共有各类A级物流企业52家,其中4A级上以物流企业21家;2010年进入大陆物流百强的企业13家,最高排名第11位。

  3、物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物流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该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普通消费者所承受的物流成本就越低。数据显示,2010年,福建省社会物流总费用2555.58亿元,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7.3%,比2005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可见,福建省物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福建省社会物流效率仍有差距,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加快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加大对物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据统计,2010年福建省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504.49亿元,比上年增长33.7%,高于同期福建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300.61亿元,比上年增长34.7%。目前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海空港口为枢纽,以铁路海运为主通道,以公路为网络,以内河为辅助的综合运输体系。“两集两散”港口建设步伐加快,厦門港进入大陆集装箱干线港口行列,福州港成为大陆沿海主要港口之一。铁路干线有鹰厦、漳龙、峰福、赣龙、温福等多条出省铁路通道与铁路网相连。己形成“一纵两横”高速公路网主骨架。拥有福州长乐、厦門高崎、泉州晋江、南平武夷山、龙岩冠豸山等5个机场。同时,为推进物流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划建设了一批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以福建省为主体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和东部沿海物流通道成为大陆重点建设的九大物流区域、十大物流通道之一,福建省物流业的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二、闽台物流业合作的基础分析

  虽然从两岸货物贸易量考察,福建省的物流市场腹地相对较小,远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但以福建具有独特的对台区位优势和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福建物流业虽获得长足发展,但与台湾相比,物流水平相对落后,可通过吸引台湾物流企业投资,利用其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现代物流发展进程。通过两地物流产业合作的先行先试,一方面可以推动福建物流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够拓展台湾港口的经济腹地。

  1、港口资源互补,具备港口物流合作的基础

  从港口群的情况看,福建与台湾港口群的地理距离最近,且福建港湾众多,港口资源丰富。两地有着较好的港口物流合作基础。福建港口与台湾港口的往来与合作由来已久,如台湾基隆港和福州港在货柜、大宗散货业务方面已有多年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两港人员亦有多年良好的互动往来,2008年12月15日两港启动了货运直航,2009年7月13日两港又开通了客运直航试航。《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2008—2020年)》中,福建省将沿海港口定位为海峡西岸港口群,与台湾各港口共同形成海峡港口群。规划定位福、厦两港为两岸“三通”的重要口岸,规划发展福州港、厦門港为主要港口,泉州港、莆田港、漳州港、宁德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其中,厦門港侧重于成为集装箱干线港,发展成为海峡西岸的物流中心,主要为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未来发展成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另一方面,台湾要打造“亚太营运中心”,离不开与大陆的港口物流合作。大陆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缺乏可供长程船停靠的深水港,香港虽是大陆最主要的外贸进出口货物转运港口,但港口装运能力有限,且地理位置(华南地区除外)、港口费用相对于台湾高。因为闽台两地港口定位层次不同,台湾港口群侧重于远洋运输,福建港口群则侧重于内陆与近洋运输,两岸竞争性较小,台湾港口群可以通过发展两地港口物流功能性垂直分工使得其功能得到提升,有助于高雄转型为自由贸易港,推进高雄港洲际货柜中心建设,从而实现两地港口物流合作的双赢。

  2、闽台一衣带水,具备打造海峡物流圈的便利条件

  从打造区域物流合作的层面看,拥有良好的对台政策优势,福建省要成为大陆产品销往台湾的中转基地,区域物流定位要与台湾紧密联系,可以引入台资物流集团共同参与开拓福建物流市场,借助两地紧密的产业联系,开展包括物流企业联盟在内的物流企业合作,培育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主体。福建可利用“三通”后两地“一日生活圈”的优势,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城市建立两岸物流运筹管理中心,两岸物流人才培训基地等,还可借助两地区位相临、运输联系方式便利等优势,发展有特色的两岸邮包转运中心等项目。

  与此同时,福建还应拓展与内陆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成为联结海峡两岸的“物流导体”。从长远看,还应在借助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线基础上,在内陆加工区等生产城市建立相关产业的物流集散设施,加深和完善物流服务能力。

  3、福建物流业潜力巨大,具备对台湾物流业外移的承接能力

  台湾物流业随着地区经济的增长而不断蓬勃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台湾经济的迅速崛起,台湾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重要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地,物流配送需求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物流配送的发展,其现代物流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近年来,由于受土地、交通、环保等瓶颈制约,台湾物流业竞争不断加剧,产业面临转型挑战,许多物流企业纷纷到海外市场谋求发展机会。

  为积极承接台湾物流业外移,“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闽台物流业合作。福建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福建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等。2006年9月,福建省出台《“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及其实施意见,将物流业纳入闽台产业对接十大重点行业,提出要着力引进台湾物流企业,为闽台经贸往来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2010年10月,大陆首部为物流业立法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获得通过。根据条例,福建将鼓励、引导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加强与境内外先进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联盟。鼓励台湾企业到闽投资建设、经营物流基础设施,设立地区总部、配套基地、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营运中心和研发中心;支持在台商投资区和台资企业集中区设立海关保税物流中心。鼓励台湾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依托临港工业和台资企业集中区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依托沿海对台贸易市场和主要批发市场以及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商品货物集散中心。同时鼓励、支持福建物流企业与台湾物流企业开展运输、代理、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的分工与协作,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人才和资金,扩大经营范围,参与国际竞争;鼓励、支持福建物流企业赴台湾设立办事机构及营业性机构。

  4、闽台物流业互动频繁,具备拓展物流合作的经验基础

  目前,在大陆的台资物流企业以从事货运承揽、船务代理与报关以及“小三通”快递运输的企业约有200—300家,这些企业的规模普遍都较小。然而,在大陆从事3PL(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包括中菲行、连运(大荣货运)、世邦国际、泰益(新竹货运)、泛捷国际、丽婴房物流、捷海、富全物流等规模较大的物流公司,无一在福建设立总部(见表二)。可见台湾的大型物流企业来闽投资相对滞后于其他省份,但近年来,闽台物流业界密切互动,在促进机制建设和产业合作上取得显著成果。

  福建省物流协会和台湾全球运筹发展协会交流频繁,继2007年签订了《加强两岸物流合作的协议》后,2009年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闽台物流业交流合作的协议》,就建立协会联席会议会商机制,发挥福州、厦門两个口岸的保税园区优势,促进两岸物流企业深度合作和两岸物流信息化资源共享,举办“海峡物流论坛”与闽台物流学术年会,启动福建省赴台物流培训班等方面达成了共识。2009年,台湾基隆港和福州港签署《合作意向书》旨在建立两港互访会商机制,共同研究提高福州一基隆、台北等货柜班轮航线密度的措施,推动福州一基隆之间客滚运输常态化以及加强两港人员互访学习培训等,为闽台物流业合作搭建有利的港口平台。

  三、推进闽台物流业合作的策略思考

  1、共建台湾海峡港口物流体系

  近年来,两岸实现直接“三通”,ECFA签署等,为构建“台湾海峡港口物流圈”带来良好的契机。福建要充分发挥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优势,积极推进在台商投资区和合资企业密集地区开展海关保税物流中心试点,争取专門设立对台保税物流园区和对台农产品物流加工保税区。要加强闽台特殊海关监管区和管理机构合作,推动两地通关作业管理信息化,互设办事处和实现有关单证互换互认。加强与高雄自由贸易港区等台湾港区合作对接,发展对台保税仓储、贸易采购、配送中转等业务。

  2、大力推进两岸物流枢纽建设

  21世纪交通运输将形成物流系统综合化,港口不再是运输的终点,而是作为贸易运输(海陆空)链中的一环,融合成为综合枢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构建海峡两岸物流中心,要不断突显福建连接两岸的通道功能,促进闽台两地的配套协调发展,使海、陆、空立体交流网络体系有机结合,提高综合运输周转能力。建设一批连接海峡两岸的物流基础设施,积极吸引台湾企业服务外包转移,到福建省设立物流中心等。加快建设两岸航运中心,鼓励台湾企业投资参与福建省港口码头建设,争取台湾大宗货物由福建省中转,促进闽台港口联盟发展。拓展两岸集装箱班轮航线、散杂货不定期航线、客运航线,加快发展对台客货运滚装业务,开通福建省沿海港口与台湾主要港口间的双向航线,提升出入境通关速度和服务水平。推进厦門、福州机场成为两岸货运包机新增航点,推动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建设,开辟陆海空相连、多点多线两岸邮路,打造两岸重要邮件交换中心。

  3、大力吸引台湾物流业来闽投资

  促进福建航运、物流企业到台湾设立办事机构及营业性机构,加强与台湾物流业界的合作交流。鼓励台湾海空航运企业、物流企业来闽投资兴业,提高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积极鼓励、引导两地大型物流企业通过投资、合作、参股等形式,加大物流设施投入,做大做强物流产业。适当降低物流市场准入門槛,优先开放台湾物流企业市场,降低台湾物流企业进入門槛,加强对台湾物流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推进闽台物流产业合作。

  4、建立闽台物流合作协调机制

  区域性物流合作,需要有通畅的沟通渠道和有效的保障机制。当前,两地必须加强沟通协调,制订有关规章,建立公平、竞争、有序的航运市场,率先进行海上保安、渔权保护、外海工程作业安全监视等服务系统建设,保护台湾海峡地区船舶的航行安全,增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和海上搜救能力。要以民间交流为主,积极推动福建省物流协会与台湾物流协会对接,建立闽台物流合作协调机制,共同制定物流产业政策,以及两岸物流合作等有关事宜。充分发挥海峡物流合作发展中心作用,为两岸物流企业合作牵线搭桥,并发布项目招商信息,提供物流最新科技与信息化成果,构建双方物流人才培训及交流渠道,做好项目跟踪。

  5、加强两岸物流人才培训合作

  发展物流业的关键在于人才,应提高物流专业人才数量及质量。一是加大物流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支出,积极引进专业物流人才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二是鼓励福建省物流协会和台湾全球运筹发展协会,采取多种形式在两地开展在职培训。三是鼓励闽台高校互动发展,加快培养物流专业人士。四是加强学术交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两地专家学者和业者开展互访,交流物流业先进做法、经验和最新信息,加强物流优化方案、电子商务、仓储配送技术、供应链管理研究,促进物流最新研究成果的交流和转化。


 

作者:苏美祥  编辑:林禾珞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