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市场数据正文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评与演进趋势——基于1998-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第05期 发布时间:2011-7-12 点击数:


  摘要:本文根据可操作性和全面性原则,建立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的指标体系,包括农产品流通速度指标、流通效益指标和流通规模指标三大类,共12项指标。通过因子模型分析认为,从总体上看1998-2009年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存在三个显著变化阶段:农产品流通效率小幅度上升,但仍处于无效率状态;农产品流通效率大幅度上升,开始进入效率有序状态;农产品流通效率较大幅度下降阶段。本研究对每个阶段的演进趋势进行解释,对重要指标进行分层分析。最后,预测出未来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将保持小范围波动。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流通,流通效率,测度指标

 

  一、引言

 

  中国特色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部分,更是实现我国特色农业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关键。[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盖尔·约翰逊(Gale Johnson[2]认为农业现代化仅仅决定生产的组织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实现向农村提供充足的生产要素和农产品自由流通,保证农民自由利益选择。因此,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必须体现生产技术发展规律和农产品流通的市场规律。从1978年农产品流通放开至今,农产品流通发展仍然滞后,所以宋则[3]说农产品流通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现阶段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流通渠道的结构“两端小中间大”的不对称,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流通时间过长,效率低下;[4][5][6]二是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闭塞,交易方式单一,物流技术落后,不能满足“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7][8]三是农产品流通中市场主体素质整体较低,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仓储运输、市场营销都处于很低的档次,大部分农产品没有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深度加工及分类包装,农产品质量难以保证。[9][10][11]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

 

  国内学者对流通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增值、定价问题,很少有人研究如何流通以及流通效率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的研究重心聚焦到流通效率方面。雷蒙(Raymon Van Anrooy[12]以为流通效率指“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最大可能的消费者满意度”,影响流通效率的因素包括市场控制力、外部性和信息可获得性。宋则[13]指出流通效率的本质从时间上看是“减少耽搁和停顿”,从空间上看则是“优化资源配置”。许文富[14]认为流通效率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技术效率,也称为营运效率;另一种是定价效率,也称为经济效率。谢菲尔德(Shepherd[15]认为流通效率等于流通产品的总价值与流通总成本比值。李辉华[16]认为流通效率是衡量流通整体质量的概念,指商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流通领域所实现的价值量与流通费用之差。该定义揭示了流通效率的两层含义:单位时间内时间的价差利润越多,表示流通效率越高;实现相同价差利润,所花时间越少,表示流通效率越高。

 

  关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并不多,实证分析方面则更少。瑟莫玛德瑞(Semrmadevir R.Subramanian)等人[17]用两种方法来评价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一种是生产者所得占零售价格的比重:另一种是用技术效率、物理效率和价格效率三个指标。周应恒、卢凌霄[18]采用流通层次及费用、损耗率、生产者分得率等指标对南京生鲜蔬菜供应链效率进行了分析。福井清一[19]采用S-C-P法,从各流通环节的买入和卖出的价格比、流通差价的结构、市场进入的限制和市场信息的传递等四个角度,分析了菲律宾马尼拉首都圈蔬菜市场和泰国曼谷蔬菜市场的蔬菜流通效率的结构。库莫(Kumar)等[20]通过调查各流通环节的差价,分析了北方邦哈密尔普尔地区鹰嘴豆不同流通渠道的流通效率。查赫(Chahal)等[21]通过调查发现,随着流通成本和流通价差的增加,流通效率呈下降趋势。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析中可以发现,国内对农产品流通的研究很多,但是其中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农产品流通的影响因素、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农产品流通成本与费用、国内外农产品流通比较等方面。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研究很少,并且定性分析居多,定量分析很少。有些文章虽然提出了衡量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指标体系,却没有进行相应的实证分析。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实证分析,很多集中在流通通道单个环节、流通模式等中微观层面的效率分析上,缺乏对整个流通行业的宏观层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建立从社会关注的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宏观层面的衡量指标体系,对1998-2009年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进行因子分析,探讨其演进趋势。

 

  二、农产品流通效率衡量指标选择与依据

 

  流通效率是指农产品流通业的整体运行节奏,[22]是衡量流通整体质量的概念,指商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流通领域所实现的价值量与流通费用之差。[23]其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技术效率或营运效率,二是定价效率或经济效率。[24]关于流通效率的衡量指标没有权威而统一的阐述,各学者也众说纷纭。洪涛、郑强[25]构建的中国城市流通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关于流通效率的有劳动生产率、流通企业连锁化程度及组织规模化程度。宋则、张弘[26]构建的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在流通效率方面,主要包括流通速度、库存率和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李飞、刘明葳[27]建立的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与流通效率有关的指标是流通业总资产报酬率、流通业固定资产周转率。综合上述学者对流通效率的研究,笔者认为衡量流通效率主要体现在流通速度、流通效益、流通规模等三个层面,含义为:(1)流通速度是指单位商品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流通速度越快,商品周转时间越少,流通效率越高;(2)流通效益是指商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所实现的销售额和价差利润,流通效益越好,流通效率越高;(3)流通规模是指流通产业规模的大小,流通规模越大,流通成本越低,流通效率越高。由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鲜活易腐蚀性等特点,笔者认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衡量还应增加一个层面的指标,即农产品品质保持,指保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数量与质量,损耗越少,品质保持越好,流通效率越高。

 

  广义的流通业包括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餐饮业和旅游业,狭义的流通业就只包括批发业、零售业和物流业。根据流通效率的含义,我们在对流通效率进行测度时,应该从以上四个方面着手建立指标体系。由于物流方面数据采集困难,本文中流通业的数据只包括批发业、零售业。农产品品质保持指标数据也无法获得,所以只能从速度、效益和规模等三个方面建立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测度体系,如表1所示。

 

 

  三、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实证分析

 

  1.数据说明。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中农产品的解释,广义的农产品包括农作物、畜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狭义的农产品仅指农作物和畜产品。[28]由于数据采集的困难,本文研究采用狭义的农产品概念,选取1998-2009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各个测度指标的年度数据,数据指标中农产品仅包括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数据均根据1999-2010中国统计年鉴和2001-2010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计算得来。其中2004年限额以上农产品批发零售企业的购进总额、销售总额、批发额、销售额、年末库存额、总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和销售利润等缺失值,采用邻近值均值原则填补。1998-1999年亿元以上综合市场农产品每摊位销售额等缺失值,采用邻近值原则,用2000-2001年数值填补。运用SPSS17.0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演进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各测度指标数据见表2

 

 

 

  2.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因子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计算,通过观测统计结果中公因子对样本方差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发现前面3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比率为87.993%。因此,后面的因子可以略去,提取前面3个公因子。为了确定因子的实际内容,还必须进一步旋转因子,使每一个变量尽量只负荷于一个因子之上。这是简单的结构准则。本文中利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得载荷距阵,如表4所示。由旋转后的公因子模。型可以看出,公共因子F1在指标X1X2X3X6X7X9,载荷值较大;F2在指标X4X5XIOX11X12,载荷值较大,F3在指标X8,载荷值较大。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可知:F1的权重=39.749/91.841=0.433F2的权重=37.875/91.841=0.412F3的权重=14.217/91.841=0.155。进而可得出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F)得分计算公式:

 

  F=0.433F1+0.412F2+0.155F3

 

  将因子分析结果中1998-2009年间F1F2F3的得分代入上式则可得出1998-2009年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得分F值(见表5)。根据上面得到的F值数列,画出折线图,得到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图(如图1所示)。

 

 

 

  四、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演进趋势及解释

 

  1.1998-2009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演进趋势的宏观解释。

 

  根据图1可以将1998-2009年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2001年;第二阶段:2001-2008年;第三阶段:2008-2009年。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总体上升,第三个阶段有所下降。其中第一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小幅度上升,但仍处于无效率状态,F值都小于0;第二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大幅度上升,开始进入效率有序状态,F值都大于0。这个阶段出现了两个调整期,2003-2005年间为调整期12006-2008年间为调整期2。其中,2007-2008年的上升幅度最大,其次为2001-2002年;调整期1中的2003-2004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出现轻微下降,2004-2005年又继续大幅度上升;调整期2中的2006-2007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下降幅度较大,是1998-2009年最大下降幅度,效率水平下降到接近2004年;第三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较大幅度下降。

 

  上述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所呈现出的趋势特征,从宏观角度来说,与农产品流通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市场供求、信息要素和流通企业本身等因素密切相关。笔者按照三个阶段,分别对其演进趋势进行解释。

 

  2.第一阶段(1998-2001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小幅度上升,但仍处于无效率状态。

 

  这个阶段,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上升主要因素是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拉动力量。经过数年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农产品生产力大幅提升,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1997年我国告别短缺经济时代,正式由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农产品“丰年有余”和供需基本平衡的局面逐渐代替了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开始上升。但当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有限。加之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出口增长明显放慢,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不断地下降。以1978年为基数1001998年商品零售价格指为数370.91999年直线下降到了359.8,达历史最大下降幅度3%。因而,当时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上升幅度并不大,并且我国农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管理水平不高,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灵,企业之间过度竞争,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农产品周转较慢,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总体处于无效率状态。

 

  3.第二阶段(2001-2008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大幅度上升,开始进入效率有序状态。

 

  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从根本上改变了统购统销、统购包销的政策,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并存的、开放式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农产品流通体制。加入WTO后,一方面我国农产品流通企业积极变革,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流通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一方面,农产品流通企业之间重组与并购、外资零售企业的大举进入、连锁企业的扩张、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推广以及为促进统一开放有序竞争市场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出台,这使得我国农产品流通业集中度逐步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流通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状况得到改善,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流通效率开始大幅提升。2003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开始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开始被接受和积极运用,减少了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缩短了流通时间。2005年商务部组织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着重引导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伸展,建立新型农村市场现代流通网络,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因而,2003-2005年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应该是大幅度上升。之所以会出现调整期1中,2003-2004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出现轻微下降,可能是2004年缺失值的填补上的不足引起的。

 

  200611日,我国完全取消了农业四税(包括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和农林特产税)后,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产品产量猛增。2006年我国农林牧业总产值为42424.4亿元,2007年猛增到48893.0亿元,2008年增加到58002.2亿元,2009年达到60361.0亿元。由于国内居民农产品需求量有限,同时,农产品流通渠道短时间没有适应如此巨大的负荷。因而出现了调整期2中,2006-2007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下降幅度较大的现象。于是,商务部启动了“双百”市场工程,国家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构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过一年的调整改造,我国农产品流通能力迅速适应了农产品的生产力发展,继续沿着前几年的趋势继续大幅度上升。

 

  4.第三阶段(2008-2009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较大幅度下降。

 

  首先,从农产品供需方面分析。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农产品主要市场,如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市场的订单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另外,我国已经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对农产品流通的质量安全有了更高要求。可是,2008年“毒饺子”、“三鹿奶粉”等事件却频频曝光,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到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我国农产品出口陷入信任危机。再者,从农产品流通企业本身来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农产品价格呈现大起大落走势,尤其是下半年,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而受到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农资产品和劳动力价格提高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下降。中小型农产品流通企业进口出现下降,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面临倒闭。因而,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建立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推测出了1998-2009年间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中间出现了两个调整期,这个结论与我国农产品流通制度环境、市场供求、信息要素和流通企业的发展变化,以及具体速度指标、效益指标和规模指标变化情况是吻合的。从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未来将继续保持小范围波动的趋势。原因是;从积极意义来说,随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促进统一、开放、有序和竞争的农产品市场的各项法律法规逐渐完善,政府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不断投资,我国农产品流通的良好外部环境已经形成。而且,农产品流通业规模化、连锁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已经形成,我国农民、农产品流通企业从业人员等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很多现代化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得以应用,从而提高了我国农产品数量、质量,扩大了农产品流通范围,节约了农产品流通成本。从消极意义来说,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复苏,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可能促使农民扩大生产,农产品产量大幅上升,而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可能下降,导致”卖难”现象出现。另外,最根本制约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度瓶颈的消除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期,短期内它将继续制约着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

 

  参考文献:

 

  [1]  孙剑,龚继红,李崇光.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流通现代化研究 [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02):5-11.

 

  [2]  盖尔·约翰逊著.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70370.

 

  [3][13][22][26]  宋则,张弘.中国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商业时代,20036):2-3.

 

  [4]  张丹.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 现代经济,2009,(2):60-61.

 

  [5]  陈善晓,王卫华.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 [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3):72-76.

 

  [6]  任博华.中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及优化建议 [J]. 北方经贸,200810):58-62.

 

  [7]  胡书金.赵李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及优化对策 [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310-5312.

 

  [8]  杨延茹,张亚丽,李峰泉.关于增强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探讨 [J]. 科技经济市场,20079):88-89.

 

  [9]  扈立家,李天来.我国农产品流通问题探讨 [J]. 商场现代化,20065):3-4.

 

  [10]  葛文静,李建中.我国农业流通体制改革模式探析 [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45-46.

 

  [11]  郭红莲,杨宝宏,唐颖.超市生鲜农产品流通效率初探 [J]. 物流技术,20089):29-31.

 

  [12]  Anrooy R. V. Vertical Cooperation and Marketing Efficiency in the Aquaculture Products Marketing Chaina National Perspective from Vietnam [R/OL]. FAO working paper2003.

 

  [14][24]  许文富.农产运销学 [M]. 台北:正中书局,19979.

 

  [15][23]  Shepherd G.S. Agricultural price analysis [M]. AmesUniversity of Iowa Press196345.

 

  [16]  李辉华,何曙.我国当前买方市场下的商品流通效率分析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58-62.

 

  [17]  王彬,傅贤治,张士康.基于综合“DEA一偏好锥”模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效率评价的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76-5181.

 

  [18]  周应恒,卢凌霄.生鲜蔬菜供应链效率研究——以南京为例 [J]. 江苏农业科学,20082):69-72.

 

  [19]  福井清一.菲律宾蔬菜水果流通和顾客关系 [J]. 农林业问题研究1995,第118.

 

  [20]  KumarR. R and Husain N. Marketing Efficiency and price Spread in Marketing of Graina Study of Hamirpur DistrictU.P [J]. Indi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July2002390.

 

  [21]  Chahal S.S.Singh S and Sandhu J.S. Price Spreads and Marketing Efficiency of Inland Fish in Punjaba Temporal Analysis [J]. Indi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July2004487-498.

 

  [25]  洪涛,郑强.面对风险谁给农业“保险”? [N]. 中国商报,2002-06-2511.

 

  [27]  李飞,刘明葳.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框架 [J]. 市场营销导刊,20052):58-62.

 

  [28]  刘瑞龙.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 [M]. 北京: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1.

 

 

作者:孙剑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消费新政放开管制 拉动9000亿 新零售成长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热门资讯
    十万外国人广州“淘金” 国际 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