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休闲服务业正文
2006年度美容化妆品行业十大关键事件
来源:2007年1月26日 慧聪 发布时间:2007-1-26 点击数:

 

   关键事件五:金丝美容——脸上“贴金”没那么容易!

    2006年3·15活动期间,中央电视台揭露了“美容金丝”的真相,3月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文件认定“美容金丝”系未经政府审批的非法产品,并要求各级药监部门依法查处,

    4月2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这种“金丝”的出厂价为每根9元,以“金丝美容”的方式植入人体内居然高达12000元!“金丝美容”所宣传的定格青春、延缓衰老等作用,在金丝植入人体后,非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出现流眼泪,眼睛酸痛等不良反应。而且植入的金丝如果取出来,面部可能会塌陷,不仅不能恢复手术前的原貌,还有毁容的风险。

    慧聪点评:

    “金丝美容让您拥有埃及艳后般的容颜,您的年龄将逆转3至5年,容颜定格8至15年内不衰老,让您青春之树常在!”如此诱人的广告宣传轻易捕获了很多人的爱美之心。

    这种广告语是典型的概念炒作,概念炒作在行业内颇受青睐,且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溢,在一定程度上,概念炒作已经成了保健美容行业开路先锋。在这场消费者与商家“猫抓老鼠”的游戏中,消费者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

    据理,这种侵入性手术美容应属于医学美容范围,只有具备相应条件的医疗整形机构才能做医学美容手术,同时它对医生的要求也非常高,必须从业10年以上才具备相关资质。这次事件的发生显然示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笔者不得不又一次把“监管机制”作为关键词。按规定,美容行业归属两个部门来管理,生活美容归工商部门管理,而医疗美容属于卫生部门管理。由于一些美容机构故意打“擦边球”,混淆两者的界限,以致出现监管空白地带。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美容业的负面新闻“此起彼伏”,我们的消费者是不是也应该提高一下分辨能力,大家都一谈重金属就变色,那像这种脸蛋里扔块金子的事怎么就轻易相信了呢?

   关键事件六:奥美定事件——演绎美容业的“警匪一家”

    4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决定,撤销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医疗器械注册证,全面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用)。围绕着“奥美定”长达数年的“美容”与“毁容”的争论看似尘埃落定。

    此时,“奥美定”在中国被合法使用了近9年,受害者达30万人。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八月,奥美定生产和销售厂家吉林富华医用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将国家药监局告上法庭,称其生产的“奥美定”产品经国家药监局审查分别于1999年12月获得试产注册,2000年12月获得准产注册,2005年5月获得重新注册,并拥有国家药监局核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要求法院撤销药监局的上述决定。

    十月,北京一中院驳回了“奥美定”厂家的诉讼请求。但是,富华公司当庭表示还要上诉。

    慧聪点评:

    和“奥美定事件“比起来,“金丝美容”和“干细胞美容”也许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据相关报道,“奥美定”未通过产品检验,国家药监局通过临床试用资格;原本按规定要用2年做临床试验,但过了七个月,国家药监局就放行“奥美定”使用;三年内有183份不良事件监测报告被上述,可并没有叫停;九年来,不少的知识人士、学者强烈抵制,受害者告发,甚甚至上书到中纪委;但这一切举动丝毫没有引起国家药监局的关注与重视,也就使“奥美定”后果越来越严重。

    值得关注的是,当时对“奥美定”进行审批的正是今年已落马的原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司长郝和平。今年9月4日,郝和平因利用负责医疗器械审批的职务之便,涉嫌收受商业贿赂价值上百万元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审。

    而富华家族的成员同样也有着令人扼腕的背景。

    导致这场历时十年的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也许比事情本身还要令人不寒而栗。而问题的关键正如一位“奥美定”受害者所言:国家药监局一纸公文,对“奥美定”说行就行,说禁就禁,可已经注入我们体内、永远无法取干净的“奥美定”,谁来负责?

   关键事件七:强生收购大宝传闻——“老汤慢炖”导致“最终沦陷”?

    2006年8月,有关强生将收购大宝的消息在业内传开。至今为止,被外界炒得沸沸扬扬的强生收购大宝事件尚不明朗,传闻还是事实,恐怕要等待2007年才能解开了。

    慧聪点评:

    有人说“大宝事件”标志着民族化妆品行业的沦陷,虽然有点耸人听闻的味道,但是细想,在此之前,大宝几乎代表了中国护肤品乃至化妆品市场独立本土品牌的全部阵地,纵观目前的民族化妆品行业,这种说法恐怕也不为过了。

    大宝一直是中国本土日化企业“老汤慢炖”模式的实行“楷模”。虽然大宝的SOD蜜有很高的知名度,但该系列已上市十多年,而之后推出的新品乏善可陈。大宝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模式,尽管孕育了一个强势的民族品牌,但是这个光环下,有销量、没利润;有品牌、没成长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本土品牌日渐式微的情况下,外资收购似乎成了最好的出路,大宝是走当年小护士、羽西的老路还是打破沦陷宿命?本土日化何去何从?

    这些都要等待未来给我们答案了,但是这件还没有结局收购案里,我们应该得到一个深刻的启示:商海沉浮不进则退,本土日化必须通过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作者:邵诗雯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中国成亚洲最大零售经济体 本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