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休闲服务业正文
2006年度美容化妆品行业十大关键事件
来源:2007年1月26日 慧聪 发布时间:2007-1-26 点击数:


    对于中国美容化妆品行业来说2006年可谓是“多事之秋”。曾经一度以第五大消费热点风光无限的美容业,在06年轮番轰炸人们眼球的却是金丝植入、干细胞、奥美定、央视曝光、SK—Ⅱ违禁成分事件等等这些令人尴尬的字眼,有人将2006年定义为美容业的非典年,似乎一点也不过分。时值年末岁初,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不安静的一年:

    关键事件一:干细胞美容骗局曝光——“返老还童”只能是美丽的扯

    刚刚进入06年,干细胞美容就“抢得”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发的第一号消费警示。

    “干细胞美容骗局”被曝光:高玉(化名)女士在北京伊婷佳丽美容院老板刘梅的推荐下花费25万元,注射了36针所谓能够返老还童的“尊丽·集美”高浓度胚胎干细胞原液、干冻粉,求美者最后得到的是:白头发更多、绝经、严重亢奋、失眠,每天只能睡1个小时、浑身起奇痒的红点,身上长出的红斑被大夫怀疑是艾滋病的症状。

    随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有关人士表示,我国没有批准上市也没有批准进口过任何干细胞制品。卫生部专门负责审批药品的医管处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卫生部没有批准过任何干细胞美容产品。

    慧聪点评:这种危机新闻已屡见不鲜,目前美容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品和技术渠道不明、没有国内有关部门认证而使用国外各种“手续”蒙蔽消费者、虚假、夸大宣传等问题。随着美容经济的掘起,世界各大化妆品巨头大举入侵,本土企业也雨后春笋般的冒出,使得这个行业更加风起云涌。竞争的加剧也使法律法规缺失导致美容市场无法可依和多头管理的问题日益尖锐。

    要解决问题,从业者的自律固然重要,但恐怕快速推动立法进程才是根本之计。

   关键事件二:宝洁公司押宝美容业挑战欧莱雅集团——肥肉岂能都让你吞了

    二月初,宝洁(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低调宣布,引入旗下高档护肤品品牌illume(伊奈美)。业内人士认为,宝洁此举矛头直指欧莱雅集团和雅诗兰黛集团,标志着这位昔日的日化明星企业,将中国业务重心由利润日益下滑的日化用品转向利润较高的护肤化妆用品。

    慧聪点评:

    据透露,原油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连续上涨使得国内大日化行业几乎全行业亏损。宝洁将目光转向利润率较高的高档化妆品市场是必然的。

    早在2005年初,宝洁就“高射炮打蚊子”——570亿大笔收购了吉列,以此抢滩男用美容市场,不管这是不是对欧莱雅横刀夺爱虎口抢下羽西的回击,至少可以说明宝洁对中国美容业务这块肥肉已经觊觎很久了,在高端护肤品市场,SK-II成为宝洁的唯一武器,面对拥有兰寇、赫莲娜、碧欧泉等众多高端品牌的“老狐狸”欧莱雅,难免显得势单力薄,这一点,宝洁显然比旁观者更清楚。所以06年开始,宝洁在中国市场陆续引进了Illume、AnnaSui、Escada和Dunhill四个品牌的化妆品系列。

    争斗看上去才刚刚开始,不过06年的赢家无疑是欧莱雅。据欧莱雅公布的数字,上半年业绩利润大涨,而下半年宝洁又遇上“SK-II违禁”这样后院起火的事,任是再精明的“东家”也难免焦头烂额。

[1] [2] [3] [4] [5] 下一页

作者:邵诗雯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中国成亚洲最大零售经济体 本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