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徐印州专栏正文
徐印州:创新驱动是新常态下稳增长的必然选择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11-4 点击数: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摆在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首,说明稳中求进仍然是明年经济发展的总基调。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必须对新常态有精准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市场主导作用倒逼经济发展走创新驱动之路,创新驱动成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要达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目标,必须开启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将创新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创新供给,激活需求,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驱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驱动作用特别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其重要意义还在于避免不良的通缩发生。在新常态之下,由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如何创新供给的规模、渠道和方法,关乎能否适应和满足消费需求的深刻变化。创新产品供给的品种和规模是遏制产能过剩的良方,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尤其是保证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关乎民生的重中之重。电子商务爆炸式的发展扩大了消费,增加了就业,充分说明创新供给渠道和方式的重要意义。

    创新投融资方式,把握投资方向,提高投资驱动的边际效益至关重要

 在互联网经济的大趋势下,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把握新的投资方向,认真解决“投什么”、“谁来投”和“怎么投”的问题。近10多年来,广东虚拟经济迅猛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和进步。但是,虚拟经济毕竟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理所当然应该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其最终目的仍然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如果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势必产生经济泡沫,导致虚拟经济系统性的崩溃,并最终引起实体经济衰退。所以必须创新投融资方式,科学地选择和把握投资方向,扩大投资效益,力阻社会资本过度“脱实入虚”,以规避实体产业空心化风险。要建立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给投资者合理的回报预期,多种方式吸纳社会投资。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尤其是要正视民间资本参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并推动民间资本回归实业。

  创新产业组织模式,以激发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使小微企业的作用更加凸显

 以制造业为例,在全球经济出现萎缩的大势之下,各国都在谋划复兴制造业。我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端制造业有向发达国家回流的苗头,低端制造业已出现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趋势。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经济发展与互联网深度契合。因此,建设智能工厂,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广东是制造业大省,要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变,必须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的新趋势,改变现有的基本技术和经验,实施科技创新,探索针对新趋势和新的市场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企业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更要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创新驱动。中小企业不仅可以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而且可以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从而进入转型升级的主力行列。

 创新对外开放的比较优势,保持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广东领对外开放之先,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外向拉动长期保持传统优势。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需求波动,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已经发生深刻变化,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同步发生。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刚刚结束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特定区域设立自由贸易园区,这是广东创新对外开放比较优势的利好消息。广东将抓住这一契机,强化粤港澳合作发展的优势,以服务贸易自由化为突破口,把自由贸易园区作为新的载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广东与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实现互联互通,成为新海上丝绸之路辐射能力强大的重要节点和实力雄厚的腹地,不断创新广东对外开放的比较优势,保持出口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强有力支撑。

    创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改变被动保护环境的思维和对资源环境过度依赖的发展方式

 维护生态环境必须与转变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密切结合,不能再维持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浪费资源为成本盲目换取“高增长”,必须切实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实行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可持续集约发展。要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创新和开发更多的绿色产品,创新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作者:徐印州  编辑:雅雅力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重磅:“华南商界名家百人系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