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南方网访谈直播:粤商不转变 经济难转型
来源:2010年06月29日 南方网 发布时间:2010-6-29 点击数:


    南方网讯 长期以来,粤商性格中的"务实"、"低调"、"敏锐"、"自强"等特征,在发挥优势的同时,弊端也逐日显露。务实低调的特征,使得粤商生产出全国最多的电器,但是却遗憾地没有诞生出国美、苏宁等专业流通商;长期"重外"忽视内销市场,使得粤商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相对浙商有所欠缺。在产业转型升级期,粤商应该如何与时俱进?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日前在接受本网访谈时指出,目前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和人,即粤商。"粤商不转变,一切转变都无法落到实处,而粤商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思维方式的转型"。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作客南方网解读粤商群体精神并针对新粤商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在访谈现场。

  粤商文化的四弱点

  "现代粤商"在中国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历程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近20年时间里,不仅"广货"销遍全国,旺盛一时,而且广州及深圳的零售企业、餐饮企业、酒店企业、批发市场、商业街等都一度领先全国,造成了"发财到广东"的盛世。

  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和内地商业企业的全面崛起,再加上外资商业企业的强势进入,进入21世纪以来,以广州零售企业为代表的"粤商"群体在全国业界地位却不断下滑。

  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最先崛起的"粤商"们却在"饮得头啖汤"后大都停滞不前甚至销声匿迹?王先庆认为,粤商个性和企业文化中的某些弱点是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粤商原来的个性和文化优势如果不能随着现代市场经济而不断提升和发展,则部分优势就有可能转化成不足或弱势。"王先庆指出,这些弱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稳健有余,进取不足,保守过度。相当多的粤商只顾"耕好自己的几分地",踞守岭南一隅,极少对外省进行大规模扩张。他们大多小富即安,尽量守住到手的利益,而不愿意将它们转化为对外扩张的资本。

  第二,务实过头,务虚不足,不事张扬的背后又忽视形象宣传和品牌包装推广以及企业价值的发现。近30年来,广东始终是中国商业第一大省,然而最令人遗憾的是,它却是全国商业类上市公司最少的省份之一。可以说,粤商极少考虑借助市场品牌包装和资本上市运作等现代手段来使企业做大做强。

  第三,单打独斗,很少合作。粤商中几乎很少积极主动的战略联盟式的并购或合作案例,也很难找到大兵团作战式的对外扩张经验。这种性格导致粤商的个体生命力十分强大,但却难以做大做强以及成长后劲不足。

  第四,重战术性短期利益,忽视战略性长期运作。粤商往往过于关注眼前所能实现的利益,至于对企业形象、品牌宣传、战略布局、阶段推进、资本运作等战略行动则不够重视。

  粤商文化怎样与时俱进?王先庆表示,我们必须要客观判断原来的文化优势。首先,务实不等于埋头苦干,在思维方式上,要用科学、理性型的务实代替习惯、经验型的务实;其次,原来自认为优势的地方要改进。比如说低调有利于减少麻烦和干扰,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实力的企业必须高调,企业价值的提升,品牌的形成与升级换代,开拓市场都需要高调;最后,政府和媒体要引导几百年来形成的粤商文化与时俱进,比如单打独斗分散了资源,与当前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不适应。

  粤商不转变 经济难转型

  王先庆认为,粤商传统思维普遍适应于广东工业化初期和中期,而普遍不适应于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代。如果不加大转变力度,粤商在全国的区域经济中,将逐步丧失竞争力。而这一点,是广东学术界和政策研究中最忽略的一个问题。

  传统的粤商思维方式和特征,可以归纳为"八重八轻":重制造经济,轻服务经济;重出口加工,轻内需市场;重战术操作,轻战略布局;重短期利益,轻长期利益;重经验务实,轻理性分析;重实体资本,轻虚拟资本;重单打独斗,轻团结合作;重产品订单,轻品牌培育。"总体而言,这是一种典型的小工业时代的工厂性思维和产品性思维,缺少一种大工业时代的大商人、大企业家式的复合性思维。"

  王先庆认为,现行粤商的主流思维模式,适合于加工制造业主导时代的实体经济,却不适合于现代服务业主导时代的虚实结合型经济。这就是粤商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与浙商相比,显得疲倦、杂乱和滞后的最主要原因。

  如果粤商们再不客观、冷静地反思自身存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不足,还沾沾自喜于过去30年的辉煌——事实上,那个粤商集体轻松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的分工和进化已经进入一个新时期,不少企业面临生存考验,如果停留在过去的荣耀和思维模式下,必将被淘汰。

 [主持人] 张洋:各位网友:下午好!这里是南方网的嘉宾访谈,关于粤商研究和讨论一直是学术界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咱们的网友热烈讨论的一个焦点。

  千年粤商、百年崛起,在历史上粤商曾经创造了相当多的辉煌,而发展到今天粤商再次面临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形势下,粤商究竟应该如何转型升级?我们今天特别请到了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教授作客南方网嘉宾访谈室,和我们一起聊一聊相关的话题。

  欢迎您,王教授。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作客南方网解读粤商群体精神并针对新粤商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作客南方网解读粤商群体精神并针对新粤商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王先庆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研究起因:粤商不喜外拓之谜

  [主持人] 张洋:我知道您不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

  王先庆对,是湖南人。

  [主持人] 张洋:那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粤商的问题?

  王先庆应该是2004年。研究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遇,或者说是想法,我过去是研究投资的,做了10年的金融、投资行业,主要是资本市场,后来觉得中国的资本市场或者说金融业需要依托实体经济,而我关注制造业,发现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发展很好了,但是中国的市场开拓就成为瓶颈了,所以2002年我开始做市场研究,做市场研究的同时我就发现市场的主体——中坚力量应该是商贸流通业,所以在2003年正式把我的研究重心从金融投资转化为商贸流通。

  在商贸流通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因为我是湖南人,有湖南的文化,在广东用湖南的文化来考虑广东的问题,我发现有很大的差异。

  第一个差异,湖南的商人、企业家,在运作过程中会考虑到怎么去对外扩张,走出去。而我发现广东的商贸流通企业,尤其是广州本土的企业,都在广州或者珠三角这些地区扩张、发展,很少走出岭南,更别说到北方去发展了,几乎很少找到。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全国市场这么好,国际的零售企业或者说批发企业都跑到中国来圈地发展,为什么本来广东更有条件、更有优势去发展却不出去呢,我就开始困惑不解,也跟很多企业探讨过,这个问题就引起我一定要搞清楚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因素。

  还有一个问题,我联想到我过去是从事资本投资的,我当过证券部的部门经理,我很关注资本市场的并购(收购、兼并)。在这个过程中我又想到在中国零售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都是不断并购,像沃尔玛并购好又多这样的并购事件,但是广州的这些零售企业也好还是其他企业也好,却总是自己辛辛苦苦地在那里一个一个地开店。我也就想不明白,广东有钱了,应该用收购的办法去在国际市场占领高地,而不用一个一个辛苦地做,可以兼顾。

  [主持人] 张洋:您刚才谈到一个粤商不重视外拓市场,另外不太重视并购,这两个是不是都是从资本市场上考虑?

  王先庆可以从多种角度,一是可以进行市场的开拓,二是可以进行产业扩张,三是资本成长。

粤商特性:务实、低调、机敏、自强

  [主持人] 张洋:由此开始了您对粤商的一个系统性的研究。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您觉得这样一些当时令您感到困惑和不解的现象,它究竟与粤商的哪些特质——或者说究竟与岭南的哪些经济血统有关系呢?

  王先庆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先要弄清楚它跟粤商到底有什么关联,这种关联首先还得跳出这两个问题,因为改革开放30年,粤商在全国做得相当出色,又很优秀,发展得很有成就。既然有问题,首先是他有成就,但是这个问题解释不了他的成就,那不是自己把自己搞糊涂了,所以就要找到真正的两面性在哪里,最原始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所以这就使得我要分析它的水土问题。

  粤商的水土问题实际上就是粤商的发育、成长的基础问题,或者说环境问题。粤商发育、成长的最根本的地方又是什么呢?我想了很多,一是从经济本身,二是从制度上也考虑了。但最后想来想去,还是从历史文化来看,即粤商所形成的历史文化。这就成为问题了,粤商的历史文化到底有什么性格,或者说有什么特征?他一方面跟晋商、浙商到底有什么不同,他对我们今天的粤商到底又形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就沿着这样两个思路来想所谓的水土问题:第一他跟其他的商人到底有什么不同,第二跟今天到底有什么关联。

王先庆:广东的商贸流通企业,尤其是广州本土的企业,都在广州或者珠三角这些地区扩张、发展,很少走出岭南,更别说到北方去发展了,这个问题就引起我一定要搞清楚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因素。

王先庆:广东的商贸流通企业,尤其是广州本土的企业,都在广州或者珠三角这些地区扩张、发展,很少走出岭南,更别说到北方去发展了,这个问题就引起我一定要搞清楚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因素。

  具体来说,首先讲我们跟今天的关系,因为广东的经济跟文化带有非常强烈的区域色彩,这个区域也就是指我们的岭南。而岭南的文化,在全国来说,是属于另外一种风格的文化,跟中原文化、江浙文化、两湖的楚文化等有差异,这个差异要弄清楚它,不容易。它是怎么形成的,几千年的演变到今天还留下多少是过去的,有多少是今天才出现的,要区分开来。所以,要把所谓粤商成长的环境和土壤问题,要放在一个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去考量。

  这种考量的分析结果至少可以看到岭南文化有这样一些特征:第一,岭南文化风格整体来说是一个务实的文化,这种文化可以叫做务实,也可以说是实用主义,即整个岭南的深层哲学是实用主义哲学,有用的我就关注,虚的不来,不跟你空谈政治,也不跟你空谈国家大事,也不空谈那些理想。所以这种重实、不务虚,也反对“出口水”等,虚的东西不关注。这是一个特征——高度的务实。第二,基于上面的务实,相关的就是低调,务实就是没做成就不要宣传,不要自吹自擂,做人做事都要低调,这种低调要求你尽量地少说多做,甚至是做了也别说,有钱别外露,有财也就藏着。

  [主持人] 张洋:“闷声发大财”。

  王先庆对。

王先庆:粤商文化整体来说是一个务实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实用主义,有用的我就关注,虚的不来,不空谈政治,也空谈国家大事,也不空谈那些理想,这是一个特征——高度的务实。

王先庆粤商文化整体来说是一个务实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实用主义,有用的我就关注,虚的不来,不空谈政治,也空谈国家大事,也不空谈那些理想,这是一个特征——高度的务实。

  [主持人] 张洋:您说的我也有很深的感受,我去采访一些民营企业家时,他们很少愿意在媒体上宣传,尽管他们事业做得很大,但谈起来真的显得相当低调。

  王先庆我可以插一句,这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来广州差不多20年,一年四季差不多都在珠三角和广东做各种调研,打交道的粤商可以说是成千上万、不同的风格。对于你说的媒体采访,我经常跟他们同台,也想办法跟他们做牵线,我觉得造成这种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低调,没做好,没把握的,就不说。第二,不善于说,因为他做惯了,只做事,说的机会少,结果真正去说的时候说不出来了。哪怕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但长期不说,说起来就底气不足,或者说条理、逻辑上不足。第三,他没想到说,也说不出来。普遍的就是,你做可以,找他帮忙也可以,但说就比较少。

  还有,核心宗旨是对商机敏锐,有钱就做,发财非常快。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还是新兴的,核心就是敏感,别人没发现,他就先发现了这个机遇,这个普遍能抓住。

  [主持人] 张洋:您说的对于商机的敏锐性,这跟广东的市场活跃有一定的关系?

  王先庆这个有一定关系,还是回到刚才说的岭南文化。我展开来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敏感。因为我们广东大部分是从中原从其他地方来的,逃难、流放,不是到这里来发财的,而是到这里来躲难的。到这儿来以后,面对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我要生存,那么就要尽一切办法生存,那就形成了捕捉商机的一种天性。什么事情都在广州能找到,原因就是说他们形成了很多的风格,不是在改革开放30年才有的,而是上千年来就有的。这是第三个方面,可以说是灵活,也可以叫敏感。第四,我们岭南文化讲究个人奋斗,或者说叫自强,或者叫做单打独斗,都可以。这个文化的核心就是我们要靠自身的努力去获得机遇和发展,不能等着别人施舍,也不能等着别人给你创造机会,你得自己去把握。

  [主持人] 张洋:我觉得您说的这一点,可能用单打独斗更加适合一点,粤商给我的一个印象,不注重抱团。

  王先庆对,回过头来,这还是他的历史文化,逃亡、逃难到广东来的这些人来自各个地方,不是商量来的,也不是集体组织来的,而是各跑各的。你不能等着组织、国家、皇帝来给你解决问题,你得自身强大才能生存,不然你就死亡。等着别人帮助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只有自强,否则只有淘汰。

  整体来说,粤商的岭南文化还有很多,但核心的就是这四个方面。后两个方面,你刚才这么一问,我就把它的历史原因讲了,一是敏感,二是自强,其实还有两点,低调和务实刚才结合讲了,其实这也要分析它的历史问题,刚才我们已经提到,粤商离不开祖先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形成的风格,这种风格刚才讲了,第一就是务实,务实即你办什么事情以最实效、实用、效率为原则,不能搞形式,为虚荣搞面子。你看那些很有钱的广东人,不会为开业典礼等做些很多场面上的事情,因为这些不实在,不务实。还有,比如广州人在开商店或者办什么事情时,其实他搞了很久了,发现能赚钱了才注册成公司,不像其他的地方先注册搞很大的场面,最后发现没生意,就关门了。广东人就是先试营业,先试着做,这就是务实,不是先搞很大的场面、形式。这是为什么呢?还是我们刚才讲的,广东的祖先极少数最早是带着财富来的,绝大部分是避难、逃亡来的。到这儿来以后,得先把事情做起来,才能生活下去,存在下去,这种生存实用主义,都是逃亡来的,没有什么面子,顾不上这些面子、形式,首先得生存下来,所以就形成了务实的色彩,这种务实不是一、两天可以改善的,而是一、两千年都是这样的,一直到改革开放30年才出现今天的状况。

  我们刚才讲的这些,我们的祖先们来了以后,苏轼是被贬来的,文天祥也是贬来的,还有株连九族来的,像和绅的后代,他不仅要低调,还要夹着尾巴做人,高调就可能被人抓住了,被举报了,财富也不要外露,你不要喊我王总、王教授,只是“敲两下”,都不要明着给我打招呼,一切都很低调。

  在此过程中还有两个很有趣的现象。第一,统计的问题在广东很难做,他太低调了,变着方法来不给你统计,比如有多少出租屋,有多少人口,收了多少租金,在珠三角经常是很难统计得到的,什么GDP也统计不到,有多少服务人员等,没有充分的统计,而在其他地方好得多。

  第二,广东的企业很多是小企业,很多小企业没有什么名气突然一下子很有钱,在内地一点点钱都很声张,很大气。但是广东不这样,实际上这些公司分解了,当做到一定大时他就分解成一个个小公司,他就通过这些方式来维持低调。

王先庆:粤商核心宗旨是对商机敏锐,有钱就做,发财非常快。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还是新兴的,核心就是敏感,别人没发现,粤商就先发现了这个机遇。

王先庆:粤商核心宗旨是对商机敏锐,有钱就做,发财非常快。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还是新兴的,核心就是敏感,别人没发现,粤商就先发现了这个机遇。

  [主持人] 张洋:粤商里真是卧虎藏龙。

  王先庆对,一会儿跑出什么财富榜,富豪出来。我讲的这个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处于这种艰苦环境下,他们形成了这种风格,把这种风格形成一个体系,代代传下来,形成了跟江浙文化、湖南文化都不一样的文化。

  我们的广东祖先是逃难来的,这是不是很难说的事情?是不是如此呢?我觉得这需要客观地来看待,因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广东这块土地以前是偏远的地方,本来就是蛮夷之地,在历史上不是一个好地方,是逃避灾难的地方。别看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片富饶之地,但大概在一千年前这里还是不毛之地。我们这个地方在以前环境是很恶劣的,山高皇帝远,它不是一块美丽的沃土,而是一块逃避灾害的地方,所以到这块地方来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

  我们祖先的来源,过去认为是中原的,主要是秦始皇50万秦兵到这儿来的,这还是次要的,广东叫“粤”,是由原来的“越”变成今天的“粤”,我们是越国的南面。2000多年前,楚国把越国打败,北边没地方跑,西边也不能跑,往东是台湾,也没办法跑,只有往南跑,跑到南边来,这些人到了这里就形成了南越国,福建的叫闽越国,那些人是逃到这里来的,来到这里时环境是非常恶劣的,祖先是非常少的,没有多少人。

粤商指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这一代商人

  [主持人] 张洋:您刚才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跟我们分析粤商性格形成的背景与根源。我注意到现在有一个新的提法,叫“新粤商”,像汪洋书记也说了,说新粤商是改革造就的新群体,是开放形成的新群体,是老中青结合,以新一代为主的新群体。您刚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传统粤商。新粤商跟传统粤商有些什么样的区别?为什么要强调新粤商

  王先庆我们是针对我们国内有晋商、徽商,广东早期也有商人,那个叫粤商,区别几百年来的旧商人、老商人,包括改革开放之前跑到香港去发财的那些粤商,我们就把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这一代商人,就叫“新粤商”。

  [主持人] 张洋:它的时间跨度就是改革开放30年?

  王先庆30年过程中形成的这样一批商人群体。

  [主持人] 张洋:粤商这样一个群体给您什么样的印象?

  王先庆那么我就把刚才那四大特征运用到新粤商来,新粤商的风格就带着典型的岭南文化特征,即务实、低调、敏感、自强,典型的就是这么四大特征。这样四大特征就又刚好适合广东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30年广东是率先改革的,前10年都还在摸索中,90年代初才刚刚开始。改革开放还没搞清楚怎么开放?那就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而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不管白猫黑猫,抓着老鼠就是好猫,这就是务实,边干边说,做错回过头再改,没关系,这就是务实。而这种务实的精神偏偏其他的文化没有这么浓厚,更多的都是不务实,而刚好粤商是务实的,所以就造就了新粤商群体,善于抓住商机,务实就敢于去发财,这刚好跟原来的风格吻合了。第一就是务实,务实的背后就是低调,我们都还没想清楚改革开放到底对不对,期货能不能做,跟外资合作对不对,都还没想明白,所以不能高调,一高调就会遭到别人的质疑,所以就要低调。

  而低调为什么又可以发财呢?刚好,改革开放初期的环境我们叫做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而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是产品供不应求的,是别人求着你把东西卖给我,我不需要宣传,“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你求我,来买我的东西的,我低调没关系,你会找上来的,低调也能发大财。同时还有敏感,大不了错了再来,所以很多东西都可以去做,所有的商机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发现。第四就是自强,我开一个工厂,把订单拿来,生产就行了,不需要合作,不需要跟你广泛地联合,都不需要做这些事情,所以他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可以把这个工厂做得很大。

  这些文化风格和个性就很适合工业化初期、中期那种经济条件,正是这种条件和我们的这种风格吻合,两代群体造就了新粤商的财富文化。

  [主持人] 张洋:您说到改革开放30年来粤商创造了相当的辉煌,您刚才是从他们的性格因素来分析他们的一些优势。

  王先庆可以是优势,任何优势有两面性,在那个条件下是优势,换到另外一个条件就是弱势了。

粤商文化的四个弱点

  [主持人] 张洋:这就是我的下一个问题,在访谈一开始我就觉得您首先是带着一种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样一个两面性的问题,您刚才也说到了在优势的同时反过来也有它的劣势,这些性格因素在新时期下,可能会对粤商的发展有怎样的瓶颈?

  王先庆您问得非常好,现在的问题是要把粤商刚才的瓶颈问题放在很高的高度来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们都在探讨广东的经济转型问题,或者说未来30年怎么发展的问题,我们很多时候关注的是为什么不搞自主品牌,有时又说应该搞企业的自主创新,这些问题都在说,这些问题也都很重要,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最核心的问题,搞品牌建设、自主创新、市场推广这些都是人在做,而这个核心在人,我们可以让这些技术怎么去搞好一点,也可以让企业注重一下推广,但整个粤商风格如果不转变的话,那么经济大转型可能就会失去一种内在的动力,所以我觉得要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来看待我们所说的粤商的转型问题,或者说广东经济面临的瓶颈问题。

  [主持人] 张洋: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金融危机之后谈的企业转型或者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您认为核心的问题是首先要改变粤商的思维方式?

  王先庆引导、推动、促进粤商的大转型,因为粤商的大转型和广东经济的大转型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同一个等级,应该是这么一个高度。

  [主持人] 张洋:具体来说推动粤商的大转型,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入手、转变?

  王先庆这还是要把它的几个瓶颈说出来,然后就这几个瓶颈去推动它。刚才我们从四个方面说了粤商的好的方面,因为正是这几点才造就了改革开放30年珠三角的经济辉煌,如果没有这几点,换一个地方做不出来,比如他没有胆子摸着石头过河,或者一天在那瞎囔囔又不做实事,这是好的方面,又是优势。但是,这四个方面,发展到今天,或者说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就出现了背景的变化,我归纳成四个方面的背景变化。

王先庆:新粤商的风格带着典型的岭南文化特征,即务实、低调、敏感、自强,四大特征刚好适合广东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任何优势都有两面性,在那个条件下是优势,换到另外一个条件就是弱势了。

王先庆:新粤商的风格带着典型的岭南文化特征,即务实、低调、敏感、自强,四大特征刚好适合广东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任何优势都有两面性,在那个条件下是优势,换到另外一个条件就是弱势了。

  第一,工业化的进程发生变化了。我刚才说了那是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工业化的后期,后期的问题和前期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第二,市场的变化。因为在改革开放30年中,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基本上是处于相对供不应求的状态,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基本上都能卖出去,所以不要考虑销路,也更不需要考虑扩大内销还是外销。而现在,无论是内需还是外需,都遇到了瓶颈,这是市场本身怎么打开的瓶颈问题,而过去没有关注,现在又不能不面对。

  第三,由于前面两点原因导致的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过去是以制造业为主,但现在由于到了后期,制造业的地位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而服务业需要大发展,而发展服务业的思路和发展制造业的思路是不一致的,在一定意义上服务业是务虚为主的东西,因为服务看不见,不像制造业是产品,看得见的,所以,发展服务业所要求的文化和商业风格就不一样了。

  第四,整个国际国内经济层次增长的环境的变化,即低碳、劳动力高成本、土地高成本,这些就要求我们不能有发财的机会就去抓,得评估创业的风险,跟改革开放初期不一样了,遍地是黄金,现在拿着钱不一定花得出去,所以创业的环境又发生了变化。

  这是四大背景的变化,这些背景的变化一下子就把我们粤商原来的那些优点暴露出来就成为缺点了。比如务实,务实的一个缺点就是埋头做事,埋头做事做多了就忘记了抬头看路,抬头不多就看不远,看不远就缺少战略,不关注长远的利益。这种务实往往是急功近利,经验主义,务实只要靠经验办事就行了,缺少理性的分析。务实太多、过头就导致我们缺少战略思考、战略运作,所以就会轻战略,而现在是战略致胜,产业战略、市场战略、经济发展战略,没有战略怎么跟别人竞争。

  还有就是低调,过去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是一个过剩时代,市场随时可以淘汰你的产品,产品就卖不出,这时就需要包装、宣传、推广,但是靠什么样的手段去宣传、推广、包装呢,就一定要用品牌,要打造品牌,而这个品牌又包括产品的品牌、企业的品牌,还包括商人个人的品牌,你得打这些品牌,所以就不能低调了,过去是丧失了很多打造品牌的机会,现在到这时来打造品牌又晚了,这就是低调付出的代价,所以一定要高调,但是我们现在高调已经晚了,浙商已经高调很久了,我们现在晚了。

  第三就是敏感,过去是什么产品都可以做,只要胆子大,开个工厂就可以赚钱,现在都不敢随便开了,过去那种凭直觉的敏感就受到局限,现在需要理性地去选择市场、选择机遇,那就需要头脑,需要商业智慧,而这种商业智慧是需要你用科学的办法去选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什么阶段做什么,凭直觉就做不了了。

  第四就是自强,过去开很多工厂靠个人力量请几个亲戚朋友都可以,不考虑销售,反正都是三来一补,请两个人拿订单就形了,参加广交会,把产品一摆就行了,样品都是别人设计好的。那时只要靠个人奋斗,靠诚实待人,都可以把企业做强做大,现在不行了!为什么?现在都是讲究供应链、价值链,过去是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竞争,现在是一起来竞争,因为现在是要参与国际竞争、区域竞争,靠一两个企业,人家一下就把你灭掉了,这时需要沟通、合作,需要多种形式的联盟、联合,显然靠这种自强是不够的,甚至被边缘化了,那就把过去个人努力做事情的风险暴露出来了。

  这四点到今天当然还是优势,我们还是需要低调,也还是需要务实,也还是需要敏感,也还是需要自强,但是我们要克服这四点所包含的不足,比如把我们的务实由经验型的务实变成一种理性的务实,那就是转型问题了,所以我们下面就谈另外一个问题,即转型问题。

新形势下粤商如何转型?

  [主持人] 张洋:粤商转型。

  王先庆对,粤商转型的问题。谈粤商转型,我们应该先选一个标杆,去学习,这样才更好谈。过去谈十大商帮、五大商帮,都可以,但是这些商帮各有优势,我最推崇的还是浙商。这几年我研究粤商的同时也研究浙商,而这种研究还不是口头的,我们也到浙江去,比如工商大学,他们在做浙商研究时,我们一起去研究浙商;去行业商会交朋友、谈话,去了解。浙商在一定意义上跟我们的岭南文化有一息相通的地方,我刚才讲我们最早的祖先是越国,而越国祖先最早在浙江,其实我们是共同的祖先,而且都是沿海,那时越国面对的也是条件恶劣的东南沿海,也是边远地区,所以我们有很多共同的文化基因。但是,浙江在做时跟我们有差异,这个差异就是他们有更多的理性色彩,由于有了更多的理性以后,在此过程中就带上了科学、战略等大的东西在上面,所以浙商的整个风格就发挥得淋漓尽致,非常好。

  第一,他们也务实,但这种务实带着科学的选择,战略的指导,浙商更注重发财,但他的这种发财又注重占领资源,占领新兴产业的高地,于是我要用发展战略的眼光去操作、去运作,于是他们抱团去山西买煤矿,到新疆去买地,甚至跑到非洲买地,还去到澳大利亚买地,去开采石油,去买机场,就把这些新兴的产业通过战略去做,这就是他们的高人一筹。同样是达到目的,但可以选择轻松的办法,比如并购,既务实又要轻松,所以就并购,所以浙商在全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并购潮。这就是理性的务实,800万浙商遍世界,80万温商打天下,温州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状态。

  第二,低调,很多的浙商很有钱,但你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他也是低调的,但他的低调不妨碍他的品牌包装和宣传。同样是生产衣服,广东是世界上生产衣服最多的,但我们的品牌就没有宁波一个城市的品牌多,像雅戈尔衬衫等。他的这种低调和理性的宣传结合起来了,品牌包装、宣传继续,但我做人低调、财富低调也继续。

  还有浙商的抱团打天下,这是最明显的,我们广东是很有钱的,尤其是东莞、佛山,民间资本非常丰富,但是你没看到他们联合起来,去搞一个大的产业发展,又去搞一个杭州湾大桥,没看到,都觉得好象没钱一样,但其实珠三角遍地都是财富,很有钱,一个村子的财富都是不少的,但是我们都是一个个地捂在袋子里面,有的是把资本转移到海外去了,没有抱团,通过资本联成纽带,共同抗击风险,共同发展,但我们还是单打独斗,一出问题没人救,很多企业出了问题都是没人管的。单打独斗一个是阻碍了企业的做大做强,广东的很多企业做得早早的,我们是醒得早起得晚,本来做得挺早的,像超市,广东做的是最早的,但是现在的百强的超市就没有。还有我们生产了那么多家电,但是卖家电的国美、苏宁都不是在广东起来的,原因就是我们缺少联合合作的精神,都是分散的单打独斗。

  浙商在转型过程中相当成功,金融危机之后他很快发现了自身面临的挑战,海外市场不行,马上就来国内市场,原来就已经做了国内市场,所以很快,传统产业不行就做新兴的产业,比如电子商务、新兴能源,很快就能做得很好,所以它的转型是非常轻松,一点都不沉重,没什么压力,原因是他的基础在这儿。所以不是人家规模小,我们就看不起它,在转型方面,粤商要向浙商学习。

  回过头来,现在又讲广东的转型问题,这个要谈的问题很多。我想集中讲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整体的粤商要来一次华丽的大转身,我用一个描述,不一定到位,从原来的大工厂主变成大商人、大资本家,广东有很多动不动10万工人的大工厂,但是卖东西的人很少,没有自己的国美,也没有自己的苏宁,我们就应该把过去那种善于管理工厂、善于建工厂、善于制造产品的能力,进一步扩张、提升,转化成我自己卖东西,然后卖东西的能力和制造能力协调、匹配,卖东西,带动周边生产东西,过去是生产东西以后再卖,现在是培养出一批商人,打开市场以后,先销售再生产。自己销售,不是别人给我销售。然后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还要加一个功能,即资本运作,过去都是一个一个很实的工厂,很实在的产品,我们还要通过并购、资本运作,来把我们的产业做得更大更强。

  比如我们那么多服装,但我们为什么不到内地去收购更多的服装厂,建更多的连锁店?我们生产汽车,为什么不像上海一样,到广西、重庆去收购别人的汽车厂?那更轻松。我们生产啤酒,青岛啤酒、雪花啤酒都在全国收购,我们的金威啤酒、珠江啤酒为什么没有收购呢?我们原来都是自己生产一双鞋、一件衣服、一件玩具,就是没有想到收购兼并别的厂家,通过资本运作,把自己做强做大,所以应该加上资本运作的功能,这样,粤商整体来说就变成新时期的新粤商,这个新是未来30年,对原来的30年不要过于迷恋和陶醉,我们应该学会在新的条件下做新一代的粤商,现在与过去的生存条件不同了。

  [主持人] 张洋:我插一个话题,你说的华丽转身,到大商人、大资本家,跟前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王先庆那就是思维模式、经营模式的本质差异,以市场营销学中说的,以生产为导向还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区别,两种不同的时代,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先生产后销售还是先销售后生产的关系。

王先庆谈粤商转型:一是要有战略思维,务实须理性,眼光放长远;二要适当包装、宣传、推广,要有品牌意识,并贯穿到企业的全过程里面去;三要有现代资本理念,在现代条件下进行资本运作;四要有现代市场运作的观念。

王先庆粤商转型:一是要有战略思维,务实须理性,眼光放长远;二要适当包装、宣传、推广,要有品牌意识,并贯穿到企业的全过程里面去;三要有现代资本理念,在现代条件下进行资本运作;四要有现代市场运作的观念。

  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要有战略思维,经营模式应该多一些战略思考,务实是要务实,但是要看得远一点,今天做的事情要为今后10年、20年打基础,我们要看得更远,这个产业30年后是什么样子,那么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要跟未来一致,未来怎么做,我们现在就要开始培育,学会培育战略型的打造,这就要求企业要制订战略,引进战略思维。广东大概70%以上的企业是没有战略的,没有考虑5年发展战略、10年发展战略,都没有,都是根据订单来的,有订单就做,没有订单就关门,没有想到几年后该干嘛,这一点就是丧失了很多未来的机遇。这是第一点,我们要重视战略,只有战略才能做大做强,才能走得更长远,才有真正的竞争力。

  第二,我们在转型过程中,为了打造所谓的新粤商,要真正学会适当的包装、宣传、推广,要有品牌意识,而这种意识一定是要贯穿到企业的全过程里面去。全方位地做,从产品设计之初,包括命名,到运营,到选择专卖店,全方位地考虑。如果人家都听不懂你的名字,只有广东几个人明白是什么回事,那就是不注重品牌,一定要有品牌的意识,而且这种意识从一开始就得有。这就是第二点,要学会适当地高调,比如中央电视台有期节目,在全国各地做,很少到广东来,因为他觉得这个太高调了,全国的那些大的事件都很难在广东找到,广东做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事情,很成功的事情,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全国知道的人并不多。比如广州的天河城,广州人都知道这个地方不错,特别是几年前没有正佳时,那不得了。你跑到北京、上海去,没几个人知道天河城,所以是低调得别人都不知道,所以现在必须得改变,比如天河城,要到长沙搞个长沙天河城,到其他地方搞个天河城,你搞了别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你没有品牌输出,价值宣传,这就太亏了。

  第三,一定要有现代资本理念。企业要学会现代条件下的资本运作,这种资本运作不一定非得在股市上并购,现实中也可以做。企业之间的联合,相互参股,相互并购,都可以,多种模式,多种方式,通过资本的途径,快速地抢占商机,做大做强。而且这种资本要实体的资本,像工厂那叫实体资本,虚拟资本,就是像期货、股市上市,这两者要结合。我们在这方面真的是教训太多,吃亏太多。刚才说的浙商,浙商占了很多大便宜,都是低价收购,几年一包装,就很值钱了,而我们就是死死在那儿干,赚辛苦钱,最后就是辛苦不赚钱了。资本运作和实体运作不矛盾,既可以做实体产业运作,同时也可以做资本运作,这么多鞋厂,我去收购内地的鞋厂,一起,那多好,比如天河购物中心,通过运作,到长沙等地去做,多有影响力,多好,所以,要有现代资本理念。搞实体运作,那是工业化初期的一种旧的做法,或者叫传统做法。

  第四,我觉得我们企业也好,整个粤商也好,应该有一种现代市场运作的观念,我们现在的制造业应该是建立在先有市场后制造的基础上,要改变过去原来依赖的两头在外的状态,因为现在是扩大内需,中国市场最好嘛,因此要联合建立我们的产品销售渠道,然后我们还要抢占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渠道,我们不能老是让别人来帮我们卖东西,因为我是搞流通业的,不是说为流通业呼吁,而是在现代服务行业流通业是最基础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首先就是要发展现代流通业,流通业都没发展好还发展什么其他服务业,因为只有流通业才能解决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即你的产品卖不出去,要使你的渠道畅通,再把一个渠道建立成一个网络体系,在这个网络体系中有的是一个龙头,有的是一个水库,有的是一根管道,就是要把它打通。有的管道是需要单独的,有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是需要一起的。水不是私人的,公路也不是私人的,是让大家走的,我们的流通渠道也是让广东的产品都在这条渠道上流通,流向全世界,如果渠道畅通,我们的产品可以及时向全世界流,我们的经济就不会有瓶颈和麻烦,不是你的产品是新的别人就一定买你的,现在是市场经济,所以要用新的市场观念、新的市场运作模式,而这种模式一定建立在我们对市场构建的理解上,市场是一个渠道连起来的场所,我们要控制这个市场,要想占领这个市场的主导权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渠道,渠道为王,用渠道说话,你的经济就非常轻松了,浙商就非常畅通了,因为它有自己的网络体系和渠道,粤商经济转型是否成功,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标志,当我们有自己的商品渠道,有我们自己的控制权以后,我们粤商的转型就成功了。

  [主持人] 张洋:事实上我们的粤商也意识到这一点,包括现在书记、省长站台,咱们的广东产品全国行、扩大内需,或者很多产品向国内建立自己的终端渠道,跟您说的是一个理念。

  王先庆是,但是我们已经晚了很多年,起码晚了5、6年,如果那时及时做了,就不至于有现在这样的被动局面。当你的渠道还要由省长、书记去做的话,那多难看,假如我们的企业都做好了,书记、省长高高兴兴地总结经验就行了,还需要他们带领我们的企业去搞什么渠道,其实是个没面子的事情。当然,还是说明一点,我们终于意识到这一点了,今年省委、省政府也出台扩大内需的决定,还有促进流通业发展,一系列的措施都在改变这种状态,就是为整个新经济、新粤商提供新的平台,但是整体来说,这项工作的主体应该还是粤商,政府还是应该在后面提供指导、引导或服务,当那么多的领导都把那么多的精力投在这上面去了,可见这个问题有多严重,如果那时企业都搞好,那多好。

粤商需要集体反思

  [主持人] 张洋:您刚才给了一些粤商转型发展的建议,您也说到了您经常到广东的企业去调研,从您走访的情况来看,金融危机之后,粤商的这样一些思维观念有哪些方面的转变,或者说有没有一些可喜的变化?

  王先庆因为从2008年以来,我也一直关注广东经济的大转型和变化,我们在一些点、面上和一些具体事件上,可以看出我们的政府、企业、社会各界都在焦急地推动着这种转变,我觉得这是可喜的一个方面,而且也相信,我们粤商是敢做的、务实的,务实的人就得赶紧转,没办法,都在转。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没有触及到粤商根子里面的东西,即从文化的角度来集体反思我们的不足,我们应该怎么做,所以这个话题很有战略意义,应该推动我们的全体粤商来集体反思这件事情,来推动我们的转型。不能说这个人走得快那个人走得慢,那还都是慢的,我们强调合作,但要看怎么合作,不能政府一直在那动,我们的企业要集体反思过去道路上的不足,然后以一种批判的精神来看待别人给我们的评价,然后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来寻求一种循序渐进但是又卓有成效的转型之路,我们不能把这种转型过多地寄托到那些跟我们没关系的身上,比如技术改造,技术改造了,但是产品还是没法输出,企业还是这个企业;比如推动企业搞自主宣传,但是整个人还是没变,他做的宣传还是没水平,方式不对,味道不对;比如领导带着企业到内地开拓市场,但回过头来又没变化了,思维方式没有转变,他没有找到感觉,最后效果也不会很好,可能忙了几年,可能我们的转变还是在那些表面现象上,或者在那些跟我们整体企业没关的上面。所以,我们应该要有集体反思的精神,然后来一次洗心革面的大变革,放弃过去的荣耀,或者说我们先把过去的荣耀保存下来,轻松上阵,不要为过去的成就所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去布局我们的未来。

“第二次创业”难度大

  [主持人] 张洋:您刚才说到集体反思,也说到一些美好的愿景,包括说希望能够华丽转身。说句实在话,您觉得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实践起来或者操作起来的难度有多大,您也说到这是一些根子上的东西,是长期历史文化形成的,照我的理解,不可能短时期内能够转变,您如何看待它的一些难度和阻碍?

  王先庆你说的这个问题,我本来是不想说的,但是既然谈到,就敞开地说,我们刚才说了它的不足,说了转的方向,但是没有说到转的障碍或者说困难有多大。粤商在今天变革的难度应该是30年前同样的难度,30年之初改革开放同样的难度,汪书记说叫珠三角第二次创业,他是这么说的,但是我觉得绝大部分人没有理解这第二次创业,我觉得说了两年了,还是原来的旧思想,无论是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还是讲第二次创业,实际上他已经很清楚地说到了我们目前面临的难度所在,但是由于我们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总是轻松地化解了它的难度性,我们在实际上也没有当成第二次创业、第二次思想解放,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难度,我们没有看到这个困难的存在,我们还没有当现在这是一个困难,因为广东人是知足常乐的,小富即安的,有订单就生产,没订单就关门拉倒,有房子就出租房子,没出租这还是我的房子,我就去喝茶、旅游去了,他不当成是这种困难,我已经赚到这么多钱享受就行了,所以我们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转型是一个困难,相对于以前几千年来说我们已经是非常好了,历史上哪有这么好过,他不认为这是一个困难,因为这个困难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和未来的需要来说的,你认为他是困难,而他不这样认为,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过去广东的发展模式已经延续了,根深蒂固,短期以来很难得到大的转变,说是说我们要内源与外源结合发展,内销与外销结合,实际上做起来非常难,过去几十年我们没有把内地销售渠道建立起来,我们突然要在这样一个没有网络的基础上去销售就很有难度,过去转型的基础稍微弱了一点,这是第二个难度,经济模式导致的。

  第三,现在的经济体制机制导致,珠三角改革开放早,市场化程度很高,我们的企业、基层很有自主权,但是市政府、省政府对经济调控的强制性没那么强,这样对于产业的干预能力、引导能力就有限了。政府希望你这么做,比如广州市政府希望老板们把钱投到这个区域,建一个大的商场,不要搞房地产项目,但是人家不听你的,有规划但是落不到实处,所以我们产业的引导性就相对弱一点,比如浙江的义乌市场都是政府参股的,这些政府还有一定的说话权,但是我们市场说话权利大,有时就自发性,不听你的,这就是改革开放到一定程度的体制机制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

  第四,我们整个粤商企业文化基因中缺少一种批判精神,讲究宽容,别说我的坏话,说坏话不吉利,你多说点好话,不喜欢批判,如果你批判下次不请你了,不跟你合作了。多说点好话,缺少批判和反思的精神,大家一团和气,都说好话,见面都是说些好听的话,把一些问题给掩盖了,缺少集体反思的力量,人家都是一脸和气,请你喝茶,请你吃饭,你当着面批判人家,人家就会说你怎么这么不懂味。

  这些矛盾不是短期内形成的,应该说是几千年来的岭南文化,到现在是大转型的时候了,现在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文化转型结合到一起,比30年前改革开放难度更大,因为30年前改革开放就是放开搞活,搞经济,现在是三者合一了,所以这次转型应该说比30年前的改革开放更大,要革岭南几千年来的命。

  [主持人] 张洋:刚才说到了这么多的难度,就像您刚才说的人要主动革自己的命是很难的,您怎么样来看待未来的前景?

  王先庆这是一个难题,刚才忘了说一点,广东还有一点,即宽容、融合,广东善于容纳、吸入各地优秀的东西,只要企业用于批判自我,政府、学术界、行业协会共同推动引导,大家形成一种氛围,把二次思想解放、第二次创新的东西共同摆上来,我们已经比别人早走了多少年的路,我们不缺经济、不缺条件,就缺一种思想、一种模式,真正意识到,真正走上这条路,我想我们5年、10年应该会来一次这样的变化。

  [主持人] 张洋:刚才谈到粤商的转型升级,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作为政府部门来说,还应该在哪些方面更多地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

  王先庆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也是问得很好,这牵涉到两个问题,我们讲粤商也好徽商也好,讲的都是当地的主体,不能说我们讲粤商把广东电信讲成粤商,它虽然是在广东但是是央企,是一个垄断企业,带着央企、垄断企业的风格,粤商的主体是民营企业,所以扶持民营企业、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就是支持粤商,换句话说,是支持广东本土经济的发展。

  这些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的文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动自主品牌创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扩大流通业等等,这些都很多了,出台了很多的文件,但事实上回过头来讲,为什么还要谈广东扶持、重视民营企业发展,这显然有一个问题所在,到最后实际效果如何,我觉得这些文件、规定、措施出台,文件都是对的,措施也是有力的,但到最后落实时碰到一种阻力,这种阻力可能就是粤商的那种文化、风格,在心里排斥,抵消了政府的力量,比如政府给你多少钱搞自主创新,结果拿了钱去搞自己的事情去了,不一定真正落到实处,最后还是没有自主品牌,比如政府支持你搞扩大内需,他企事业没有真正地去做这些东西,所以,第一,我们现在一定要检查、落实、督促原来制订的这些政策文件如何落地、落实。

  第二,我觉得我们政府应该做一件事情,即要推动广东的学术界静下心来,实实在在地研究广东经济大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和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而且这种研究不能小打小闹,也不能老是请北京的,请国外的,我觉得我们应该要培养自己的研究队伍,舍得花钱去促进本地的学者、研究队伍去研究本地的问题,像浙江就投入了上千万去支持浙江工商大学去研究浙商怎么转型,我们不说一千万,起码拿出一百万去研究粤商,把问题看清楚,要多信理论指导,没有理论就没有革命实践,我们不能老是去请外面的,外面的毕竟不熟悉情况,办完事拿完钱就走人了,没有那种使命感。

  第三,我们的政府应该用多种方式推动粤商群体合作,在合作上推进包装宣传,英国总统出去时都为本国的企业做宣传,我们的政府应该站在全省的高度,为我们的企业从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宣传包装。

  第四,我们政府部门应该推动企业多做一些并购,政府牵线搭桥,去并购,本地的企业也好,外地的企业也好,以此来推动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因为这个并购是需要很多力量去做的,需要政府支持,我们需要政府多参与、多支持,政府和企业一起来转变,那就做得更好。

  [主持人] 张洋:好,非常感谢王教授,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跟我们详细地谈了粤商的历史文化形成的性格,同时阐述了新形势下粤商如何转型升级。谢谢您,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

  王先庆谢谢各位网友。

 

作者:佚名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价值回归 新实体零售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