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广东流通企业为何扩张缓慢?
来源:2009年7月21日 中国商报 发布时间:2009-9-7 点击数:



    日前,伴随着广百与富力地产关于成都富力天汇MALL 3万多平方米项目的签定,广百百货图谋已久的省外扩张的“处女作”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本次金融危机可能引发中国零售业新一轮调整期的提前到来,对于‘亡羊补牢’的粤派商企而言仍为时未晚。在今后几年,全国零售市场上肯定会有更多的粤派商企出现。”

    向来“偏安一隅、小富即安”、以百货业为代表的粤派商企终于出省了。日前,伴随着广百与富力地产关于成都富力天汇MALL 3万多平方米项目的签定,广百百货图谋已久的省外扩张的“处女作”也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就在前不久,广东百货业的另一张王牌天虹百货也不远千里将店开到了北京,标志着其“环渤海”战略的正式启动。

    而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在金融危机阴霾还未散尽之际,广东零售业界准备谋划全国市场的还不仅仅只有广百和天虹两家。尽管目前大部分都还未有实质性行动,但一股股的“暗流”却在不断地涌动。而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在金融危机阴霾还未散尽之际,广东零售业界准备谋划全国市场的还不仅仅只有广百和天虹两家。尽管目前大部分都还未有实质性行动,但一股股的“暗流”却在不断地涌动。

    一向保守、务实的广东零售业怎么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都是给广东零售市场“内外交困”的压力逼的。另外,改革开放30年的资本积累以及目前广东经济模式的转型,也给它们扩张提供了条件和契机。该人士预言,“本次金融危机可能引发中国零售业新一轮调整期的提前到来,对于‘亡羊补牢’的粤派商企而言仍为时未晚。在今后几年,全国零售市场上肯定会有更多的粤派商企出现。”

    广百首次出省“抢食”

    “这2~3年是百货扩张的新一轮机遇,广百百货目前已正式成立了东、中、西三大区,无论是资金还是管理、人才,广百全国扩张已蓄势待发。”广百集团董事长荀振英今年5月底的这番话言犹在耳,7月9日,广百就与成都骡马市富力·天汇MALL坐在了签约台上,双方正式达成广百百货进驻富力·天汇MALL的合作。该店预计在今年年底开业。

    据了解,这是广百继早前在湖南衡阳开出品牌输出店之后,正式签约的广东省外第一家直营店,但决不是最后一家。“立足广州、拓展华南、面向全国”的战略部署已深入广百人心。

    广百股份董事总经理、首席执行官黄永志表示,在成功上市、解决广百新翼产权问题及收购新大新之后,广百股份也正式全面实现战略布局规划。目前成立的东部大区包括惠州、潮汕、揭阳、江西、湖北和福建等地;西部大区包括湛江、茂名、广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中部则是广佛中心的总部。

    对于省外首店为何签约成都,黄永志表示,成都的消费习惯与广东相近,同样也是非常包容的城市,对于外来品牌的接受度高。且相比其他城市,成都的消费者对于广百的品牌认知度也较高,这对于广百的落脚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广州零售业向外发展的速度已滞后了,这个时候,零售业不扩张就等于收缩。”黄永志透露,今年,对外扩张是公司的重中之重。除了已敲定的揭阳、惠州、成都三家店以外,广百还签订了租赁柳州市“温州商贸城”项目的合作意向书。湛江店计划明年年底开业,在广东及省外多个城市都还有项目正在洽谈。

    黄永志告诉记者,公司未来发展模式还是两条腿走路,推进连锁店开业速度与并购行业同门相结合。但对于目前是否已经有了并购意向的公司,黄表示,根据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披露规则,目前还不便透露。

    王先庆:扩张补课的冲动与无奈

     在广东土地上深耕细作多年的粤派商企终于开始走出“闺房”了,而广百也绝不是第一家或者惟一的一家。

    今年4月底,经过8个月的筹备,在深圳颇具影响力的天虹百货也在北京开出了第一家店。尽管不像广百成都店那样,是其在省外的第一店,但天虹北京店也是天虹“环渤海”战略的首家店,一样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环渤海,也预示着天虹百货从区域性百货到全国性零售企业的转变。

    沉寂多年的粤派商企一下子开始爆发了。而且还偏偏就选择包括上海百联、大连大商等同行都纷纷调整战略、收缩战线的时候,多少有些令人不解。

    对此,常年致力于广东商贸流通研究的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教授认为,这都是广东商贸流通市场面临“内外交困”的双重压力所致,多少有些无奈的成分。

    王先庆分析,粤派商企之所以早期一直致力于自身市场的开发与开拓,一方面与广东人口多、经济发达,广东零售市场原本就很大有关,广东商企还顾不上异地扩张;另一方面,与粤商的文化、习惯和区域产业个性也分不开。

    按照王先庆的说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粤商普遍都有个不太好的习惯,它们的眼光只盯着华南一带或者海外市场,不太习惯往内地或者说北方市场扩张,这样一来,粤商自然难以走出岭南。而且,粤商不像浙商,普遍都相对保守,这样一方面尽管历练了自己强大的生命力,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

    而最近几年,广东零售市场面临着大量外资和外地企业的入侵,竞争越发白热化,另外,随着外资和外地商企大规模地发展,无论是从品牌影响力还是在企业整体实力上都有大踏步的进展,也从间接上也给广东本地零售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走出去或许是个无奈的选择,但也是必须的选择。

    不过,王先庆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这次包括广百、天虹等在内的粤派商企的异地扩张,与上海百联、大连大商目前的战略调整,绝不是同一类问题。王先庆说,百联、大商的战线收缩,是在其之前扩张达到一定规模后,在遭遇突发情况时为了公司的稳定发展而作出的战略调整,而粤派商企的此轮扩张应属于“补课”性质的。

    当然,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洗礼与沉淀,粤系商企确实积累的不少经验与资本,也具备了扩张的实力。这也是“爆发”的一个前提。

    另外,王先庆还特别强调,此次粤派商企的异地扩张,另一个动力就在于广东经济模式的转型。

    据王先庆介绍,长期以来,广东经济模式都是一种基于外向型基础上的以规模增长为导向的快速工业化模式,其特点概括为“重出口、轻内需;重制造、轻流通;重规模、轻效益;重产品、轻品牌”。从本质上来说,这种经济模式就已经决定了广东流通产业作为工业加工产业的附属产业,一直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支柱和带动作用。广东流通业一直是滞后于工业和整体经济增长的。

    现如今,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广东以规模增长为导向的外向型工业加工产业受到了巨大冲击,广东经济模式急待转型。积极开拓内地市场,极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产业,搞活内需也成为当务之急。

    开拓内地市场,零售企业大力跟进,从这个角度来看,粤派商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至少也是转变的开始。但业内人士却认为,从广东零售发展历史来看,其实所谓的“主动适应”也包含有很多被动、无奈的成分。

    战略、战略还是战略

    不管是冲动也好,还是无奈也罢,至少以广百、天虹为代表的广东百货业已经走出广东,而且也必须走出广东。如何让其走好,以带动更多粤派商企走出来,业界仍然充满了很多期待,但提到更多的字眼还是“战略”。

    王先庆表示,当务之急的应该是政府层面。广东省政府应该站在战略产业的高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流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更好地发挥广东商贸流通的支柱产业的作用。

    王先庆说,广东生产出全国最多的电器,却没有诞生出国美、苏宁这样的家电连锁巨头;广州是全国真正最大的小商品市场集散中心,但全国人民却只知道义乌;广州天河城是全国最早的大型购物中心,但全国很少知道它在哪里;广东是全国流通第一大省,但它拥有的知名流通企业品牌和上市公司不如武汉或成都一个中等城市的多。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当地政府对于流通产业的认识和重视不够。

    普遍性的“重制造、轻流通”,导致广东本土现代流通业出现“发育得早、成长得慢”的特征,被业界称为“醒得早、起得晚、走得慢”。

    据王先庆介绍,2002年初,广东省政府针对全省性的“重制造、轻流通”以及流通业滞后问题,出台了当年的一号文即“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粤发[2002]1号)的文件,在全国率先从局部范围内发起了流通革命。但最后却成为一纸空文,更谈不上什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了。

    就是去年年底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尽管在第三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一部分开宗明义,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但很遗憾的是,却把目前服务业比重最高、规模最大、就业人数最多的商业服务业、餐饮服务业、卫生服务业、教育服务业、酒店服务业、广告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等,排斥在现代服务业之外,或者说当成了“传统服务业”或“旧服务业”。

    王先庆认为,这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理论研究的滞后,更是政府部门认知和战略规划的落后。当然,对于一个完全流通的市场领域,企业才是市场真正的主体。在政府部门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下,各企业也需有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这一点,对于粤派商企显得尤为重要。”王先庆说。

    王先庆解释道,长年来,粤派商企都自发的形成了一种低调、务实的作风,总习惯凭经验来决定决策,缺乏长期、理性的战略规划与意识,这样难免会造成走一步看一步的状况,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另外,针对粤派商企异地扩张普遍存在缺乏自信和攻击力的现状,王先庆建议,粤派商企异地扩张应该多些联合,以扩充自身的实力和运作能力。这点上海的企业做得不错。

 

作者:王立勇  编辑:黄丽丽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价值回归 新实体零售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