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广东民间投资发展水平与民营经济发育成长的实证研究(1998-2003)
来源:2009年2月 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2007—2008) 发布时间:2009-4-15 点击数:


     1998—2003年是我国东南沿海省份进入工业化中期的经济转型时期,也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沿海各省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和开拓国内市场的重要时期,更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育成长的最关键时期。浙江温州、浙江宁波、广东东莞等一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鼓励民间投资的城市或区域,正是在这一时期得以高速成长,为后来的民营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可贵的道路和模式。可以说,这一时期,正是决定着广东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与民间投资水平的分水岭。到2005年,国家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实际上,广东和浙江的民间投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种结果。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的民间投资发展水平,对于分析目前广东民营经济发育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前 言

    一般而言,民间投资是指以公民个人及个人集团为投资主体的投资,通常是指非国有经济资产投资中扣除外资投资的部分,包括联营、股份制、集体、个体和私营及其他经济类型的资产投资。根据我国的统计规范,其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总资产投资中减去国有投资、外资、港澳台投资部分,二是将联营、股份制、集体、个体和私营及其他经济类型的资产投资相加而得,二者数值相等。

    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是不断提升的,在这个过程中,民间投资的发展水平如何变化呢?目前该阶段的民间投资发展水平是否合理呢?这就涉及对民间投资实证分析的问题。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可以分析民间投资的发展水平是否适应经济总体成长水平,适应的话则是合理的,民间投资呈现良好状态,可以推进经济的发展,否则,无论其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成长水平还是先进于经济成长水平都是不合理的,最终将阻碍经济的发展。但这是一个质的指标,很难从实证分析上来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尚需要一系列有代表性可量化的指标来进行实证分析。因此,重点在于获得如何评价民间投资发展水平的各项数据指标。

    民间投资所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投资主体的能力及投资环境如制度环境、经济环境(上下游产业、供给、需求、成本、收益)、社会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的发展水平无不和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关系紧密,事实上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因此,当民间投资所需要的这些因素条件具备以后,民间投资水平才得以发展,另一方面,民间投资发展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其他经济因素的发展,因此,民间投资发展状况必然是与经济成长水平相辅相成的,民间投资水平如果适应经济成长水平,那么就可以促进经济成长水平,民间投资水平也得以良性发展;民间投资水平如果不适应经济成长水平,那么就会阻碍经济成长水平,民间投资发展速度也迟缓。

    那么,如何衡量民间投资发展水平呢?本文将广东省和其他有代表性的省份中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即民间投资的宏观总量和微观规模(即每一个个体的投资规模)以及投资结构,其中总投资是总体的经济成长水平的代表,总体的经济成长水平包括市场制度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政府服务功能的完善等方面,而民间投资的宏观总量直接体现了民间投资的总体水平;微观规模则反映了民间投资的资本实力、融资能力、资本运作能力、人力资源能力、企业组织能力等方面;投资结构反映了民间投资的获利能力、产品竞争力、生产技术能力、研发能力等。民间投资的宏观总量和微观规模以及投资结构三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初步反映出民间投资的发展速度和成长质量。

    本文试图对1998—2003年广东民间投资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以反映出广东民间投资在总量规模和发展质量方面的真实水平和民间投资生存的外在环境,包括制度环境、政府服务环境、融资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进而对广东民营经济发育成长的道路和模式做出一些基本分析。

    二、广东民间投资发展水平的总量分析

    (一)总量概述

    单从广东省的数据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1979—2003年,广东省民间投资平均年增速达27%左右,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民间投资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出2.8个百分点,比国有单位投资年均增速高出6.2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特别是“九五”的后三年,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带动下,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开始加快,1998年增长8.72%,1999年增长14.51%,及至2002年增长20.35%,2003年增长25.66%。随着民间投资增长的加快,其在广东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份额,也从1996年的30.9%上升到2000年的43%。这些数字表明,民间资本的注入为广东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单独从广东省的民间投资总量来看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增长速度固然是有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增长高速度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增长速度是否是最理想的,在没有理想的参考标准状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他省份的数据进行对比,以得出能动态地反映民间投资发展水平的资料。

    (二)区域比较分析

    根据各省的统计年鉴,我们可以直接得出沿海各主要省市的民间投资总额,

    根据表2-13绘出图2-11,反映的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从图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1998—2003年间,广东民间投资发展速度都远低于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区。广东省民间投资的发展速度曲线几乎是水平的,民间投资的发展速度水平远比不上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区。

    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历程明显地是一个计划体制转型的过程,并且是一个经受外来强烈经济因素冲击的经济实体,因此,在发展中经历着迅速的变革。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有一个适度的问题,衡量这个“度”就是衡量民间投资的发展水平与经济成长水平是否相适应,即在计划体制转型的背景下民间投资是否能适应制度转变的发展过程和其他经济因素的发展过程。

     从总体上看,同期内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处于全国前列的,为什么民间固定投资的发展水平却比不上国内其他省份呢?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广东的增长方式是一个外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增长动力主要是外源经济因素,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在广东省的发展,因此,压抑了内源经济的发展,导致民间投资企业在自发的状态下发展,缺乏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只能在传统产业的微利中生存,缺少发展的空间和推动力,导致了民营企业的成长性不高,广东省高速增长的结果并没有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反而逐渐让外资企业占据了广东省的高成长产业。

    (三)影响总量因素的定性分析

    民间投资的宏观总量直接体现了民间投资的总体水平。在计划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制度的建立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

    民间投资的发展水平与市场制度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政府服务功能的完善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实质上,民间投资就是在这诸多外部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些外部环境的建立有赖于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民间投资的成长。民间投资的理想发展表现为适应经济成长水平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民间投资在合理的运作过程中,不会遇到各种阻滞,也不需要花费较多的非生产成本甚至是非法成本如贿赂官员、手续费用等,更不需要花费太多的信用成本,在只有政府才能提供的服务上能方便地获得各种服务。如果民间投资发展水平快于经济成长水平,那么就会出现种种混乱的局面,投资得不到有效的规范,不公平不合理的现状经常出现,最终反而阻碍整个经济的发展;如果民间投资发展水平慢于经济成长水平,那么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有的动力得不到发挥,制度空置,直接导致总体经济的损失。一般情况下民间投资发展水平往往是慢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因为制度永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从纵向对比来看,广东的市场制度的建立是卓有成效的,但从横向对比来看,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建设却远落后于浙江等地区。公共政策和制度环境对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及其质量具有直接影响,长期以来,广东涉及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次国民待遇”问题。尽管从总体上说,近年来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和制度已大大改善,但由于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各种偏见根深蒂固,因此,民营企业还必然会经常受到来自于政策和制度层面的种种歧视。政策和制度上存在的地区性差异,在客观上也造成了不同地区民营企业竞争力及其质量的差异。

    广东有不少民营企业,为了享受三资企业的优惠待遇,先到香港去注册一家公司,再以港资的名义回来办企业。这说明广东的民企还缺乏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即使在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宽松的东莞,调查显示到2008年年初该市国有企业可以进入的领域有80多个,外资企业可以进入的领域有60多个,而民营企业可以进入的领域只有40多个。无怪乎不少民营企业家呼吁:最重要的是给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广东民间投资的规模水平分析

    (一)1998—2003年广东民间投资的规模水平

    广东的民营企业一直总体上存在着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品牌意识弱的问题。全国工商联从1999—2001年连续3年对各省市生产总值、销售总收入上亿元的民营企业进行排序。3年里,广东省所有参评企业均跌出30名以外,这与广东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广东民营企业中的知名品牌也偏少。数据表明,同期广东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平均每户的注册资本远低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

    (二)广东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分析

    从微观规模上来看,民间投资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民间投资的个体逐渐增大的过程,在民间投资的发展之初,投资规模是很小的,随着民间资本积累的增大,投资规模才逐渐增大,因此民间投资规模的大小就反映出了民间投资的发展水平。

    在我国的统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民间投资规模的指标,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投资总额和企业单位个数的对比值来看出平均的投资规模。根据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等省的统计数据整理,我们得出1998—2003年的民间投资规模,

    我们可以看出广东省民间投资规模和其他省区民间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差距相当大。同时期内,其他省区特别是浙江省的民间投资发展速度是增加得很快的,而广东省发展的加速度是缓慢增长的。按理说,广东省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民间投资本应拥有比国有投资更优越的条件,发展速度更快。在工业化初中期,发展加速度也很快,这样才合理,也体现了民间投资适应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要求。但事实并不如此,在广东,民间投资规模较长时期内缺少规模效应,呈现出多、散、乱的状态。据统计,我国集团公司平均寿命只有7~8岁,中小企业仅为3~4岁;60%的中小企业在5年内被淘汰。广东省工商联的调查显示,广东省民营企业每年的淘汰率在10%左右。

     (三)影响民间投资微观规模因素的定性分析

     微观规模是由民间投资的资本实力、融资能力、资本运作能力、人力资源能力、企业组织能力等方面所决定的,这些方面的相互作用促使民间投资规模的扩大,是民间投资水平的体现,任何一方面的滞后都会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大速度。在计划体制转型过程中,有一部分人会通过正当或不正当的渠道获得原始资本积累,由此开始了最初的民间资本投资,此时的投资是很粗糙的,除了自身积累尚没有别的融资方式,更别谈资本运作能力了,此时的劳动力是一种简单组合,企业组织方式也是原始简单的;随着民间投资的成长,各方面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始出现专业企业家,采取多种融资方式,进行资本运作,使民间投资企业迅速扩大。企业在不同的生产环境和生产阶段,所需资金的期限不同,愿意支付的融资成本和承担的义务与风险也不同,因此,融资渠道、资本运作能力在这些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也发展了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和企业组织方式。当民间投资发展到成熟阶段,资本的联合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广东民间投资微观规模的发展历程也正是这样一种过程。

    2003年,广东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1万多亿元,这一丰富的民资资源是广东民营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基础,也是发展民营经济的富矿。但民间投资的利用水平广东省远比不上浙江等地区。自从2002年6月23日国有股向非国有股单位协议转让的审核工作解冻以来,民企借壳上市公司便蜂拥而入,成为已经过去的2002年资本市场的一个亮点。但是与其他地区民企热情高涨相比,广东民企在国内资本市场借壳上市的案例仅7起,这与广东经济实力在全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与广东省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和个体工商户实有户数居全国首位的地位极不相称。但同样是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其民企上市的热情却要高涨得多。2002年浙江民企境外上市的热潮也成了资本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并购、上市近40家。

    四、广东民间投资的结构水平分析

   (一)广东民间投资产业结构概述

    广东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其主要投入的行业范围却较窄,虽然国民经济16大行业民间投资(不含城乡私人建房投资)都有介入,但主要投向仍然局限在房地产业和制造业。从民间投资的历史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民间投资迅速增长,1991—1995年的“八五”时期是民间投资增长最快的阶段,年均增速达到47%,但低水平投资引起的重复建设现象也开始出现。进入“九五”时期后,大部分工业行业的生产供过于求,买方市场出现。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低水平投资的空间变得越来越有限。此外,广东民间资本仍然有不少无法实质性进入的行业,主要是供电、水利设施、港口建设、金融保险、体育场馆建设等,这其中部分行业已对外资开放,但民间投资还是极少。如当时民间投资最活跃的东莞市80个行业,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有62个,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只有41个。

    (二)广东民间投资的结构分析

    衡量民间投资发展水平还需要从投资结构来衡量。我们把各行业分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没落产业”三产业,那么民间投资在这三个产业中的分配就反映出了民间投资的结构水平。经验证明,民间投资在发展之初很多集中在“没落产业”,因为这些产业进入门槛低,成本小,是小规模民间投资所能承担的,但这些产业发展潜力很小;随着民间投资的发展壮大,民间投资开始转向“传统产业”,在正常情况下,民间投资绝大多数是集中在传统产业的,当民间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民间投资能力和水平都得以增强以后,这些资本将流向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收益高,同时风险也大,在民间投资能力和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可以吸引民间资本了。

    据统计,2003年广东省最盈利的十大行业分别是:房地产、汽车、网络游戏、家电、手机、医药、出版、物流、零售、饮料。世界房地产业利润一般都在5%左右,而广东省房地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则在15%以上。2003年民间投资在广东省的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广东省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而像制造业这些进入门槛高,需要高技术的行业则民营企业所占的比例很低。并且大型一点的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传统的微利产业中,而民间投资企业中高利润的部分几乎全部集中在房地产行业。显然饲料、木地板等都属于传统的微利产业,而房地产、服装、酒店等也不需要高的技术。

    根据统计资料,广东民营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比例在一半左右,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加起来数量等于前者。说明现阶段劳动密集型企业仍是广东省最主要的企业类型。2003年,广东民营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商业流通零售业”“餐饮服务业”“城乡集贸和专业市场”“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其中,前三项中90%以上是由民营企业在经营。根据《2003年广东省统计年鉴》公布的“2003年底广东省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行业分布户数”。广东民营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

    与江浙相比,广东民营企业中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数目虽毫不逊色,但却是大而不强,成长性低。2002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广东仅有36家上榜,而浙江和江苏却分别达到174家和78家;在前10名中,广东无一家上榜,浙江和江苏却分别有4家和2家,广东著名的惠州侨头集团和南海志高空调仅分列第46位和第197位。据中国企业协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等联合公布的《2003年中国(非公经济)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广东民营成长型中小企业比例偏低,通常这类型企业都处于产业成长阶段。2002年成长型中小企业浙江914家,而广东仅为213家;在500家最佳成长型中小企业中,浙江为108家,广东仅为39家。总而言之,广东省民营企业虽然数量很大,但多是分布在传统产业的、成长性很低的产业中。广东的民营企业如美的、科龙、康佳、格兰仕等,均是闻名海内外的著名企业。给人一种印象,广东的民营企业均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大型企业集团。但是经调查发现,广东的民营企业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注册资金在500万以下,生产总值在100万~5000万元,职工人数在500人以下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广东占绝大部分比例。劳动密集型企业占的比例达到49.75%,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密集型的民营企业仅仅分别是17.26%、22.84%、10.15%。

在分析民间投资产业结构的时候,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尽管广东民间投资大多数集中在房地产等行业,但到2003年为止,广东民间投资于房地产行业的仍然是有增无减。在我国的统计规范中,有“内资房地产企业单位数”和“国有房地产企业单位数”这两个指标,根据内资房地产企业单位数-国有房地产企业单位数,就可以得出民间投资房地产企业单位数,见表2-16,再根据表2-16计算出表2-17(民间投资房地产单位数增长速度),然后根据表2-17绘出图2-14,那么可以看出,广东省民间投资在房地产行业的增长速度在其他地区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仍然持续增长。这就说明了广东省民间投资于房地产行业不但基数高,并且增长速度也高。

    (三)影响广东民间投资结构水平的因素分析

    投资结构反映了民间投资的获利能力、产品竞争力、研发能力等,换言之,这些能力决定了民间投资的结构变换,如果这些能力越强,那么民间投资的层次结构越高,反之,这些能力越差,民间投资的层次结构越低。

    在广东省的民营企业中很少有属于高利润产业的。据统计,截至2003年,广东省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传统的微利产业中,这些产业发展处于产业消退阶段,资本平均收益率低于其产业的平均收益率,并且出现收益边际递减的趋势。以劳动密集型、中小型企业为主,集中于批发商贸餐饮业。尽管广东民间投资范围不断放宽,但在水利、交通、能源、城建等基础设施领域,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发展领域,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业垄断,民间投资主体很难顺利介入,致使广东民营经济行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这两个行业占整体的69.3%,如果再加上房地产和建筑业的9.4%,广东民营经济在这几个行业中占了78.7%。

    产品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产品品质的好坏,有很多技术上领先、价格不贵、使用也方便的产品都可以在市场中获得预期的收益。近年来,随着政策、体制甚至企业的各类资源环境都在发生质的变化,民营企业也面临着技术、人才及管理等方面的诸多新问题,广东省很多民间投资企业目前就面临着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急需上档次的问题。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中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主要是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取决于技术水平,反映在产品的质量及生产成本上面,创新能力也是取决于技术,而技术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等方面因素。广东民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其中的技术含量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并且由于人们的偏见,即使企业愿意付高工资也难以招到高素质的员工。因此,产品竞争力低下。

    五 、结论与启示

    一个城市或区域在经济转型时期,是否能够有效地把握发展变化的脉络,并采取有效措施适应这种变化,是关系着未来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1998—2003年广东民间投资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广东经济实力、民营经济规模等指标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在这一时期,却由于种种原因,民间投资规模和水平却与当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环境并不相称,在一定程度上,错过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机。

    广东民间投资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已经导致一系列的经济后果:内源性经济规模与工业化阶段不相适应,使得广东20年工业化积累的潜在能量得不到充分的释放,而被抑制和损害;内资经济成长与整体经济成长不相适应;民营经济与整体经济规模不相适应等;各级政府将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规模作为最大的业绩考核指标,从而在政策制定和经济策略上,冷落了内资,抑制了内资发展的空间,使本土资源闲置,缺少条件成长;对外资的过重依赖使得广东省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与内地省份的合作,尤其是周边省份的合作不感兴趣。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目前各级政府对广东省民间投资发展水平与广东所处的经济成长阶段和民间经营基础不相适的状况认识不足,对广东省民间投资发展水平的潜力、动力等问题缺少研究,从而在刺激民间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方面缺少广度、深度和系统性。

   二是广东一些地方政府不计成本地吸引外资,将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规模作为最大的业绩考核指标,从而在政策制定和经济策略上一味地追求引资数量,在引资质量等方面缺少有效地调控和指引,进而将大量投资机会留给外资而排斥本地民间资本的进入,抑制了民间投资活动的发展空间。换言之,广东经过20多年大力发展外源性经济,使得经济成长过度依赖于外资,各级政府形成了一整套大力促进外资的政策体系和措施,并在思维方式和决策思路上有“亲外资”的惯性,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广东民间投资水平的提高,导致广东内源性经济的发展相对滞缓。

    三是由于对民间投资活动的不重视,使得广东在20多年中积累的大量储蓄和资本处于闲置和低效运转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广东在全国的竞争力。

    所幸的是,广东东莞自改革开放伊始就一直坚持鼓励民间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广东民间投资整体水平的提升,也成为我国发展民营经营的一面旗帜。今天,2008年,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浪潮中,对1998—2003年间的广东民间投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反思在这一时期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多重效应,进而有利于政策的不断发展完善。

 

作者:王先庆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价值回归 新实体零售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