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论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合理化与消费促进——以广州为例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5-15 点击数:


   内容提要:城市消费规模的大小与商业网点布局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合理的商业布局有利于拉动需求和扩大消费,有着巨大的消费促进效应。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以及主客观的多种原因,导致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存在种种不利于消费购物的问题,从而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实现。因此,为了刺激和扩大消费,合理规划城市的商业网点布局,改善城市的消费购物环境,就成为现实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广州商业网点布局的现状和问题,从不同商业圈的配合、业态的分工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合理化来促进消费规模扩大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商业网点合理化  消费便利性  消费规模  消费促进

一、引言:商业网点与消费的关系

    商业网点,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范围内的零售、批发、餐饮、生活服务、娱乐、物流、配送、仓储等各类企业经营场所和设施的总和。因其点多面广,布局形成网状,故称商业网点。商业网点亦称“流通节点”。

    商业网点布局,即就是各类商业网点在一个区域的空间分布,亦称“流通空间分布” ,它涉及网点总量、业态、业种、结构、店铺选址等内容。点、线、圈、面是商品流通空间分布构成的基本元素。点:商品流通经济活动的内聚力极化而成的中心或节点。如具有流通中心功能的贸易中心、集贸市场等。节点规模有大小之分,大的节点具有更强的集聚力和扩散力。通常来说,大的节点包含着小的节点,小的节点构成大节点流通网络的结节点;线: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通道。一般来说,指商品流通的渠道,就是商品所有者组成的,直接推动商品在其形态变换(即w—g、g—w的价值形态变换)中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组织序列;圈:是指以具有一定辐射力的流通基础设施或商业网点为中心而形成的不同流通业态和企业聚集度较高的区域;面:商品流通吸引和辐射的范围或域面的基本分布和格局。

    所谓商业网点布局的合理化,就是指流通空间分布构成要素四个方面即点、线、圈、面的科学有效配置,包括它们在层次组合、空间等级规模结构等方面的有效结合,进而形成一个高效的网络系统。

    城市生存和繁荣与商业网点的数量、分布以及类型是密不可分的。商业网点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网络,所有的消费品就是依靠商业网络以达到最终的使用者和消费者。每个商业企业,好像是这个网络上的一个“点”或“结”,这个网上的“点”或“结”;商业网点是流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流通的载体和物资基础。商业网点是商业人员、商品的载体,没有了这些商业人员如何去经营商品业务;同时,城市的“市”是以商业为基础,没有“市”何以能成为城? “城以市兴,市以城在”,城与市是相互依存。此外,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店面的设计风格,橱窗的布置,特别是商品的丰富程度,质量、品种等无不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状况。对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认识,往往就是从上述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人们称商业为“窗口”行业,就是指的给人们的直观感觉。有些大型的商业设施,还是一个城市的旅游景点。一个国家的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都是从商业这个公共窗口可一览无遗。

    商业网点与居民消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的消费购买离不开商业网点的服务。在一个城市内,交通成本、购物便利性、购物环境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和动力,而商业网点布局的合理化程度,又成为影响交通成本、购物环境等因素的主要方面。

    1.商业网点布局状况能够制约消费的规模、结构和水平的变化。消费的规模和结构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商业基础设施和网点布局是两个主要的因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交换的规模和结构主要表现为商业的规模和结构。一般来说,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可以使各种内容、各种层次与各种形式的消费需要都能够得到必要的满足。

    2.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能够刺激、推动、扩大和促进消费。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决策面对着太多的选择和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决策处于“买”与“不买”之间摆动。或者说,方便就买,不方便就算了或推迟购买。而在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消费便利性,如交通是否方便等就直接影响购买的次数或数量,继而能对消费起到促进或压抑的作用。合理的商业网点分布、便利畅通的商业基础设施和浓郁的商业气氛能有效地刺激、扩大和促进消费。比如,某消费者逛街是为了满足其对服饰的需求,但在某一时刻,他会有饮食、游玩的需求,这其实是一个连续的动态需求点,当达到了这个点,其消费需求也就也就被激起,并达成消费。反之,则可能压抑消费。例如,目前我国农村有相当多的地区商业网点残缺、交换条件落后、购物环境恶劣,导致消费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广州商业网点合理化的成效及其对消费的促进效应

    广州是全国第三大消费城市,具有“千年商都”的盛誉。2006年,广州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180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商业规模连续19年稳居全国十大城市第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在去年13.2%的高位增长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同比增长超过14.5%,创下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 广州在没有明显的实施特别的消费促进政策,主要依靠市场自身的调节和导向作用而能使消费规模持续扩大,与广州商业网点的相对合理布局所产生的促进效应是分不开的。

    1、批发市场集群合理分布,构成强大的产业链,营造出具有国际辐射力的商业产业集群,促进了批发消费和集团消费。广州已经形成了11个各具特色的批发市场集聚区,商品交易市场1000多家,其中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20个,这些批发市场分布在广州城区或东西南北的各个重要流通节点上,其商品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和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吸引着广东周边省区乃至国内外的客商前来采购和消费,成为连接广东这个世界级的制造中心与全世界市场的大宗消费平台。自2002年以来,广州投资近60亿元新建和改造升级批发市场80家左右。汽车及配件、钢材、塑料原料、家具、音像、皮革皮具、服装布匹、酒店用品、化妆品等10多个批发市场在全国同类市场中规模领先,初步形成了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广州价格”。而新建的广东塑料交易所、广州华南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华南煤炭交易中心和广州钻汇珠宝交易中心的交易模式也已经取得了极大成功。其中,广东塑料交易所面向国内外交易商发布的“广塑指数”已成为中国塑料第一指数。

    2、各类连锁商业网点快速扩张,推动着商业网点布局的不断均衡化,促进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自2002年以来,广州的连锁经营加速扩张,规模增幅和网点数量居全国前列。据统计, 2006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贸易餐饮业连锁经营销售总额预计约700亿元,比2002年增长约5.4倍,居全国城市第三位,连锁店铺数量超过13000个,其中专业连锁店8000多个,位居全国各城市前列,已发展成为零售市场的主导力量。同时,广州连锁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广百股份、友谊商店、宏城超市、宝生园等4家连锁企业被评为全省流通龙头企业,其中广百股份有连锁百货店19个。这些连锁商店将良好的购物气氛和条件从城市商业中心延伸到了社区和市郊,方便了各类不同消费群体的购物需要。

    3、多极商业中心和核心商圈共同发展,造就了广州千年商都的繁荣繁华,促进了外来旅客和商务客商的消费。广州已形成天河商圈、北京路商圈、上下九路商圈和以友谊商店为代表的环市东路高端消费区。这四大商圈不断成熟扩张,遥相呼应,顺应了广州市人口和经济中心不断东移的趋势,使得新老城区的商业布局共存共荣,形成了浓浓的购物氛围,吸引了广州周边城区甚至国内外旅客来广州消费购物,打造着南中国的休闲购物天堂。商圈的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到广州消费。据不完全统计,黄金周期间消费人数外地游客占2/5强。2006年广州接待游客达9953万人次,游客用于购物消费近228.56亿元。

    4.城乡商业网点的同步扩张和一体化布局,便利店和市场遍布广州城乡,促进了农村消费。广州目前农贸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已完成改造农贸市场293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76个。经过升级改造的新型市场通风良好、卫生环保、布局合理,实行活体家禽加工存放与售卖区分隔,购物环境大为改观。2006年,广州铺开“万村千乡”工程,已完成623个“万村千乡”项目,基本形成了农村连锁经营网络,各类农家店、村头铺、夫妻店等便利店星罗棋布,村民不仅可在农家店里买到日用品、非处方药品等生活消费品,还可买到正宗的化肥、种子等农资商品。

    三、广州商业网点布局存在的缺陷及其对消费潜能激发的约束

    由于广州城市扩张和变迁的速度使得城市规划跟不上变化,商业网点的扩张滞后于新城区或社区的扩张,因此,广州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同样存在着系列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和旅客消费潜能的激发。例如,由于广州餐饮业的过度分散,导致“食在广州”只有星星,缺少月亮,再加上旅游、休闲与餐饮缺少联动机制和品牌整合,结果导致每年近20%左右的商务客人形成了“广州公务,东莞消费”的模式。

    1、商业网点布局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改进。广州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布局实际上整体处于自发调节状态,受商业利益驱动和传统商业势力影响,广州目前的商业网点布局仍然存在不少盲区和购物便利性较差的地区。一方面大多数地区商业网点总量不足的矛盾尚未解决,商业流通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海珠区、白云区、南沙区、萝岗区等商业长期相对欠发达地区。一批新建立的居民区的社区商业网点建设不够配套,服务型商业网点偏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消费;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也日趋突出,业态结构比例失调、大中小商店发展不均衡等现象亦广泛存在。实际上,即使是商业网点相对集中和发达的天河区,也存在不少商业网点偏少的地带,如员村。从更广的地区分布看,城乡消费品市场发展也存在不平衡,郊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已经超过了全市的平均增长水平,但是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量上看,郊区县消费水平不高,总量偏低。

    其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广州作为一个商业都市,过去一直未制定可操作的具有长期的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商业设施建设缺乏宏观规划指导,在一段时期内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商业网点布局显得分散、零乱、无序,经营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对停车场、绿化、公共厕所、公共通道以及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不够重视,致使许多商业网点服务功能不全,给广大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降低了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2、大型商业设施过度集中,缺少规划指导,产生新的消费困境。广州大型商业设施几乎全部集中在越秀区和天河区,大型百货店占全市总数的70%以上,营业面积占总额的80%以上,并重点集中在天河商圈和北京路商圈两大商圈内。这种过度集中的结果,一方面出现了抢占地盘、竞相开店、恶性竞争的现象,造成了行业布局不合理、结构比例失调、业态功能雷同,导致同业竞争过度、重复建设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又导致了新的购物和消费不方便。因为一个大中型商业中心必须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包括备货配货场地、停车场、公交车站、餐饮服务、顾客休息处、绿化带等等,若干个大型商业设施的集中必将会改变原来城市比较合理的空间结构和原有的人文景观,给整个地区的环境和交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人流量太大、交通拥挤、噪声污染、垃圾处理等。例如,天河路岗顶电脑电器店铺高度集中,大型电脑城就达11家,带来了每天100多万的人流,它一方面造就了华南最大的电子消费场所,另一方面造成了交通等大量问题,尤其是停车难等问题出的存在反过来给消费带来不便。

    3、广州商业网点的布局与旅游景点的呼应配合不够,缺少联动机制和品牌整合效应。广州是全国流动人口和旅游最多的城市,然后有调查表明,来广州旅游或商务的客商的过夜数和消费额平均水平远不如北京、上海甚至深圳,原因是很简单,广州虽然繁荣繁华,商业发达,但真正让一个从没有到过广州的外来游客一下子产生住下来并大额消费的场所和地方却并没有多少。虽然有“食在广州”之说,广州美食名扬天下,但到广州之后,真正要找一个让所有人公认的美食街、美食城或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吸引人“食”的地方却很难找,更谈不上住、吃、看、玩具有消费联动效应的名扬全国或世界的场所了。

    4、商业网点布局与城市交通网络布局不协调。一般而言,按照国际商业布局的惯例和要求,一个大都市的核心商圈和大型批发市场基本上都应该有一至二个与城市主干道或出口相通的广场或环岛,从而给消费购物、送货配货等带来方便。然而,目前广州各大商圈及购物中心几乎全部都没有类似的“缓冲”地带,商业繁荣与交通拥挤、人流混乱成了同义词。实际上,这种结果限制了大量潜在的高素质消费者的购物。比如,由于流花地区的交通混乱,导致所在地的几个大型服装市场的成长受到约束,进而使一些周边省区的进货客商转向其他城市。还如,由于广州图书批发市场的交通困境,导致整个广州图书批发市场的衰落。

    广州交通网络自身存在问题不少问题。第一,道路结构失衡,表现在道路系统结构不完善,缺乏快速路层次和环路布局,道路功能层次混乱,比例失调,道路级别的衔接不当;第二,道路容量不足,表现在主干路网标准低,断面不统一,车道宽度富裕,自行车道较宽,容量不足,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第三,交通阻塞点增多。表现在断头、瓶颈、错位,路口与路段能力不匹配,缺乏渠化措施,给道路容量带来较大损失。正是由于这些交通问题的存在,再加上大型购物中心、批发市场与这种交通状况的不协调,更加导致交通不畅和消费的不便。实际上,广州的交通拥挤有相当部分原因是购物中心的过多人流、批发市场的物流拥挤所导致的。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广州本地消费者的压抑、流失以及外地消费购买力的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广州的潜能还未得到更大限度的激发。

    四、推进广州商业网点布局的进一步合理化与促进消费

    广州虽然具有千年商都的底蕴,并成就了广州商业的持续繁荣,然而,以广州本来的潜在消费资源和条件,扩大消费的潜力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掘,政府和企业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1、政府应城市长期繁荣的战略高度重点商业网点规划的价值,摆脱短缺经济时代形成的轻视商业被动服务于生产的旧意识,真正从基础产业、先导产业以及扩大内需的角度重新认识商业对经济成长的功能和推动作用,将国外的先进理念引入城市规划,改变规划意识滞后的现状。

    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时期,商业对一个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是不一样的,进而城市的商业规划也要适时地进行调整。国外学者对城市商业的布局与城市规划有大量的相关研究。美国学者贝利根据中心地理论对零售商业与服务业的空间布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零售商业集聚进行了类型划分 。贝利认为,零售商业与服务业是按中心地的层次进行集聚的,而且每个中心地都有规模不同的集聚,各种商业集聚的市场覆盖范围也不同,并将零售商业的集聚类型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中心商务区,主要由各种食品商店、药品店、理发店、综合服装店、百货店等构成的商业集聚;第二种是高速公路或城市主干道周围的带状商务区,主要由各种服务店、餐馆、加油站,以及各种家具店、汽车维修站、电器商店等组成的带状商业集聚;第三种是各类专业商务区,如汽车商业区、娱乐商业区等等。

    日本营销学者荒川祐吉则将城市零售商业集聚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一级商业街、二级商业街、商业地区、店铺集团等。一级商业街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部,其业种构成主要以经营选购品的商店为主,店铺规模较大,并有一定数量的百货店,店铺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二级商业街一般分布于城市中心部的外围或近郊城市、卫星城市的中心部,主要以经营食品的商店为主,店铺规模比一级商业街的店铺规模要小,经营商品的范围也比较窄,商业街内部的店铺之间也是相互竞争的;商业地区一般分布于中心城市及近郊城市的周边地区,主要以经营食品的商店为主,店铺规模较小,经营商品的范围较窄,专业化程度较低,各种店铺是相互补充的,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店铺集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分布在住宅区附近的高级或特殊店铺集团,如高级食品店、药品商店及各种服务类商店等,一种是分布在农业中心地或近郊城市周围的一般店铺集团,主要以食品商店为主,规模较小,核心店铺一般以综合商店为主。

    总之,一个城市的商业网点布局和规划应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目前,广州经济成长已经进入到工业化后期,收入结构和消费结构已经出现革命性变化,尤其是近五年来的汽车进入家庭和住宅郊区化等趋势,已经使广州的城市购物力流向和分布出现大的变化。然而,目前的城市规划仍然沿着工业化初期的旧思维,缺少对现代城市商业的基本认识。这也就是广州城市建设长期陷入边扩建边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

    2、政府积极诱导新商业中心的转移和形成,进一步推进广州城市商业网点的动态升级,打造和培育一些新的次级商业中心和新的消费购物休闲中心。

    在一定条件下本来适合的商业网点格局,可能由于内在和外在的多种因素影响而变得不适应。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广交会布局在广州越秀流花地区是适当的,但随着城市的变化如果仍然在那里,肯定会出现越来越的问题,因此就有必要迁移到新的有更大会展空间发展能力的地区。然而,一个会展中心尤其是广交会这样纯粹的贸易中心,其繁荣是离不开周边大量的批发贸易市场的。例如,原来的老广交会周边就有近百个各类批发市场。那么,当广交会选址琵州地区时,就不能考虑相应的批发市场的转移和形成,否则,孤零零的一个会展中心建在那里,如何形成会展商业?因此,为了使新的广交会更显得有活力,就有必要在琵州会展中心的两公里范围内,布局一批相匹配的批发市场,形成与一年四次的广交会的联动,形成一个新的大型商业中心。显然,现有的城市规划就缺少对琵州会展中心商业氛围的考虑,从而不利于形成新的高能量的商业消费中心。

    为适应现代市场条件下的“大批量生产,大批量消费”要求,政府在考虑城市规划时,应逐步推进城市流通空间的公共化程度,也即:逐步顺应改变目前各个企业自我包办流通过程的状况,如在物流领域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化的第三、第四方物流等社会化物流体系,通过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配送节点等不同公共流通空间的合理配置,为生产方、销售方和消费者服务。

    实际上,广州市已经开始新的“商业革命”。例如,广州市政府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33个大型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为现代展贸交易市场,整合提升740个中、小市场,并将11个批发市场群升级改造成为批发市场园区。同时还规划新建两个现代化交易市场园区,一个是广州国际商品展贸交易市场,将建成现代化交易市场的培育基地、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外迁发展的提升平台;另一个是广州国际名牌采购分销中心 。这些行动都有助于新型的商业中心的形成。

    3、推进商业网点布局的科学化,注重城市商业网点和流通空间布局的研究。商业网点布局的合理化是城市流通空间规划的核心,城市流通空间分布的失衡必然造成空间资源在某些地区的浪费和在某些地区的不足。我国不少城市已经对此作出一些尝试,例如,上海市规定大型综合超市不得进入内环线以内,以免影响市中心区的商业繁荣,其主要布点在城郊接壤地大型居住区,一般按相距3km,人口按15~20万人配置一个大型综合超市 。在物流领域,深圳市在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产业布局中,初步确定了八个物流园区,这样便可形成集中经营、降低成本的效果,避免在物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重复建设带来的损失。虽然,人口、距离和分布的均匀性是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但是影响城市流通空间布局的因素还有许多,如当地的地理区位、风俗习惯、发展基础、交通状况等诸多方面,城市流通空间的规划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

    广州城市规划部门有必要重新定位广州商业的效能,从商业产业链、产业园区等角度规划商业网点,例如,广州至今没有规划一个相对大型的美食消费场所,就很不符合广州城市形象的设计和消费的吸引。此外,类似广州图书批发市场的衰落、广州汽车交易市场的分散等,规划滞后或缺位就难辞其责。

    此外,广州城市中心与周边城市的交通接口的不通畅以及购物车辆进城的缓冲“环岛”或导流系统的缺乏,大大降低了广州对周边城市的“吸客和留客能力”,从而制约了中心城市消费辐射力的提升,因此,随着广州城市规模与结构、交通机动化与汽车保有量、外围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条件的变化,必须对道路网络规划进行深化调整,使之与城市商业扩张的节奏相适应。

    4、引导和推动各类商业网点的相互配合,形成消费聚集中心。会展中心、美食中心、批发市场、购物中心等各类业态的相互配合,有利于高水准的购买氛围,有助于消费者购物热情的激发。例如,东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琵州国际会展中心、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就可以与一批餐饮、批发市场、购物中心的配套发展。尤其是琵州国际会展中心,如果周边不能布局一批美食、休闲、购物中心,而让这每年近50万海外客商远道跑来“展览”一下,那无疑是对商机的巨大浪费。

 

作者:王先庆  编辑:宋浩123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价值回归 新实体零售 王先庆:打造新型特色智库的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