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吴清一正文
吴清一:物流业仍面临理念残缺
来源:http://www.all56.com  2004-02-25 发布时间:2005-9-28 点击数:


    说起发展现代物流,一些人往往想到加快道路的改造、桥梁的建设以及有关配套系统的更新重建,重金征地、花大力气实现“七通一平”,引进欧美一流装备、技术和工艺以及税费减免、企业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等等“硬件”。其实,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科学的物流理念的“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记者专门请教了我国著名的物流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吴清一教授。

    吴清一教授是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研究会理事,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在国际国内物流界拥有很高的威望。他最早将物流的概念引入中国,长期从事中国物流事业的开拓与启蒙工作。他组建北京科技大学物流研究所和物流工程教研室,在北京科技大学创立物流工程专业,并直接指导培养了一大批博士和硕士生,承担过多项物流研究课题,多次获国家奖项。出版过《物流学》、《现代物流技术》等多部著作。

    起源与本质

    谈到物流理念,吴教授首先强调,物流是一个系统观念。物流的起源,有人可以追溯到1905年,甚至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这里有一个现代物流科学或物流科学从何时开始的问题。现在,一般来说,还是认为是从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开始的,从美国军队当时解决一些后勤的问题开始的。因为当时盟军反攻战线推进很快,这就产生了怎样把一些作战物资及时的送到前线,而且又不会造成多余,也不会因战线转移频繁而造成的浪费的课题。这个课题就运用当时已经成型的应用数学、运筹学以及系统工程初期的一些思想,做了一些研究。对于前方基地、后方供应基地、中间供应基地的一些分布,基地之间互相联系的海陆空的交通手段,以及战争发展的预测等等因素全面考虑,比较好地解决了当时提出的课题。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生产流水线的发展,产品的成本下降,产品的数量大量增加,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流通成本上升的问题,分销领域里面物流成本怎么控制的问题就产生了。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召开了第一次世界性物流科学的学术会议。

    现代物流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呢?吴教授说,这个标志就是把过去搬运、运输、储藏、仓储等分散环节的活动归纳成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念,用系统工程的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来求得系统的优化。这些环节不是互不相关的,降低物流成本不是说仓储降低仓储的,包装降低包装的,这些环节是互相关联、互相依赖的子系统。要降低物流成本,追求物流成本最低,必须从整体上考虑,从系统观念考虑。只有把系统观念导入以后,才能认为是物流科学的产生。研究物流科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物流科学的本质,即它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只有产生了系统概念,把诸多环节建立了系统,才能用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解决物流的管理问题、技术问题。

    吴教授分析说,如果说,当时美国部队后勤的规划做得非常好,基地布局合理,调度指挥有方,但没有足够的飞机、运输船只,就不能够保证这个系统实施。当时发现一个现实的“瓶颈”问题,就是大量的军事物资在码头上装不上船,物资堆积如山,人工搬运根本来不及,需要运输时往往是量大而且集中,时效性很强。这个时候,叉车和托盘大量地生产应用,解决了当时机械化的搬运问题。所以,叉车和托盘成为“搬运之神”。直到现在,在搬运领域里,叉车和托盘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所以,物流科学是一个实践性的科学,要进行理论研究,要进行管理研究,最后必须实施,不实施就没有效果。因为这个系统的处理对象是东西,是个有形的东西,是物。你要是把这一件物品比如成一个桌子,从这儿搬到隔壁房间去,没有人搬、不花力气,是搬不过去的。需要解决的是一个很实际的物质性问题。所以,我们所有的理论研究,所有的规划,最终都要以实施效果为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理念,在发展物流过程中尤其重要,物流的“真理”要看最后实施的结果。

    “因此”,吴教授说,“我们在关注物流领域的时候,首先要进行理论研究,要启蒙、要教育,大家懂得物流科学的理念,现代物流的理念,要用这样一些思想来指导各种物流活动;同时,也要发展相应的物流技术,有物流装备,最终在好的规划的前提之下,用科学的强有力的手段来实施。这个时候,物流科学才能真正的体现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求实与求早针对发展我国物流业,尤其是各地纷纷推出物流规划的情况下,吴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物流系统的建设要符合国情。吴教授说,从国内物流市场来看,很多都是系统集成,一些专家帮助一些地方做物流规划时,也涉及一些物流系统问题,有的也深入到具体的技术装备方面。应该说,在系统集成方面,在指导思想上,在成熟的程度方面,我们比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所以,一个物流系统的配置,在满足使用条件之下,以最简单的、最结实的为好。不能一说做系统,就越复杂、越高档越好。有时候由于操作人员的素质跟不上而产生故障,还不如更简单实用一点。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做这种物流技术装备系统跟日本观念上有一些差别。在日本追求自动化程度,在欧洲更注重朴实。就我国来说,在构筑物流系统时,对用户要进行适当的导向,要善于运用现有的各种物流设备,组成非常实用的简单的系统,这种简单以满足需要为原则。但是,在计算机管理各个方面来说,可以追求先进性。系统集成的问题,我们确确实实需要向很多国外的公司进行交流和学习。

    其次,要把基础打好,提高设备产品质量;不仅引进生产线,还要注意工艺的引进。在发展技术装备过程中,我们有意导向什么呢?物流产品有些东西并不复杂,但是,做好并不容易。比如,到超市去买东西,总要推一个手推车。手推车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推一推大体上就能判断出来。有人说,一个轱辘咱们都做不好。不是做不好,而是把它没有当成一个重要问题来研究,下工夫做。所以,我们引进国外的设备,引进来以后,要把它消化、开发。

    吴清一指出,我们在产品开发和生产上,要和国际上的一些企业竞争,首先要提倡扎扎实实地去发展一些中低档产品,开发质量上有保证、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设备产品,以适应我国物流设备大量需求的这样一个市场。另外,像有些行业也要提出一些标准。比如托盘,托盘现在用的最多的是木头盘,大概世界上90%用的是木头盘。那么托盘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日本是有具体数字,每年要生产5000万个托盘,90%就是4500万。这个木头盘要用钉子把它钉起来。按照规定,托盘有托盘钉,和一般的钉子不一样,是螺旋式的,是比较缓的螺旋,打进去以后,那个钉子不容易松动,一个托盘要来回搬。我国也有托盘钉的生产厂,但是产品效果不好。因为我们木头盘生产大多没有严格的质量要求,一般追求价格越便宜越好;从制造来看,多半都是手工,效率低。

    这位物流专家特别从全国的角度提出“物流标准化”问题。他说,有些标准化要及早抓,而且要尽快实行,尤其是关于设备方面的标准化。一个托盘看起来小,放在货架上就有一个标准化问题。货格多大,与托盘大小应该相一致。托盘放在车上,和车厢要匹配。如果这个系统不匹配,物流系统管理再好,效率也上升不了。同样,车辆要有车辆的标准。所以,有关设备的标准,应及早制定,让大家重视,这也是我国形成一个高效的物流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作者:吴清一  编辑:janncylily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