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任兴洲正文
任兴洲 :零售连锁业大战当前
来源:中国商业联合会 发布时间:2006-4-10 点击数:


    

    十年间,在世界100强零售企业中,已有16家进入中国,包括全球第一的美国沃尔玛,第二的法国家乐福,第四的德国麦德龙,以及第六的英国TESCO,而另外84家随时都可能进入。

    TESCO更是以后来居上者的强硬态势,于2004年7月以并购台湾顶新旗下的乐购为切入,大举进入国内,开了零售业并购扩张的先河。此举,也大大带动了国内连锁巨头的并购热潮,特别是进入2005年以来,并购活动此起彼伏,先是国美并购黑龙江黑天鹅,后有永乐收购灿坤,刚刚又传来国美收购了深圳易好家。更有业内人士预言,并购硝烟才刚刚点起,未来的并购大战将更加激烈壮观,特别是外资对内资的并购。

那么,此轮外资的进入,对国内零售连锁业有何具体影响?国内零售连锁业到底有没有竞争力?在哪些领域有竞争力?如何突破企业发展的三大瓶颈,特别是资金制约?政府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在商业网点建设方面,政府应做怎样的监管?带着这些问题,新经济导刊总编辑李劲松采访了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女士。

                         外资进入战略发展期,并购将唱主旋律

·外资从试探性进入、适应发展,到战略发展期。

    ·并购将成未来主旋律,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            

    ·并购能否形成垄断,尚需研究

           

    李:到2004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三年过渡期基本结束。根据WTO的相关承诺,随着外资进入的数量、地域及股权比例限制的取消,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进一步降低。2005年是不是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最重要的一年?              

    任:我认为不仅是今年,在今后,包括整个“十一五”期间,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扩张都将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已经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外资企业,其进入时间已不算太短。例如沃尔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进入中国零售市场,至今已有十余年。这些较早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国际跨国零售企业,经过了多年来的磨合和调整,对于中国零售市场的适应程度、对消费者的了解程度都在不断提高。目前总体上已进入战略发展期。因此,在中国的零售领域,争夺零售终端与市场份额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李:战略发展期的标志是什么?是网点扩张还是并购?

    任:首先是外资企业可以更加全面地、有序地部署其在中国零售市场的网点布局。在“入世”过渡期结束之前,外资企业在全国的扩张还受到数量、地域及股权比例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限制,因此,在网点扩张上还不能完全按自己的计划发展。但在三年过渡期后,外资企业可以更为从容地部署其网点扩张战略,在全国开店的速度明显加快。原来外资扩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现在则或北上、或西进,其战略扩张意图更为全面和明确。

    其次是外资并购势头在加强。现在外资在我国零售业扩张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并购取向非常强。一方面,是由于零售业对网点选址的要求比较高,通过购并可对存量网点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获得较好的网点地点,因为在一些商业较发达的地区,好的网点地址已被占据,外资如果想拥有,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并购。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可大大加快其扩张的步伐。在竞争中抢得时间和迅速扩大市场份额。从一些外资企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也是如此。以沃尔玛为例,其在美国和海外扩张基本上遵循了这样的规律:发展初期以自己开店为主,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开店速度加快的同时,通过大规模的并购方式迅速扩大店铺数量和零售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占领市场。      

    不仅已进入中国国内的外资企业并购势头较猛,此前尚未进入的外资企业也会通过并购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例如,去年英国的TESCO一举并购台湾顶新集团在大陆的“乐购”连锁店就是典型的例证。            

    李:最近,从国美等国内零售连锁企业的行动上看,它们也一样加入到并购的行列。为什么现在特别适合并购?                       

    任:过去这些年,我国内资的一些大型零售企业也在快速发展,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并成长起一批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于快速发展的需要,内资企业也必然会采取并购的方式实现其战略扩张。特别是在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且扩张势头猛烈的形势下,为了扩大市场竞争优势,内资企业也必须采取这一战略方式。有些小企业从自身的利益考虑,也愿意被一些大品牌的零售企业并购。            

    李:并购会对整个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会否形成垄断?                     

    任:通过并购容易迅速提高行业集中度,但是否由此构成垄断,则需要具体分析和研究。目前正在加紧制定中的我国反垄断法,对企业间的并购(或称经营者集中)有一些具体的法律规制。这些法律规定对零售业的并购也会起到一定的规制作用。但由于商业零售业是一个竞争相对比较充分的行业,因此,在特定市场上形成垄断也并不容易。            

    李:那么零售业是否还存在反垄断问题?            

    任:我认为,对于零售领域的反垄断问题应结合行业特点进行研究。从整个零售业来看,一两个企业要形成垄断的确不容易。例如根据统计显示,在目前中国的零售业中,外资比重仅占6%~7%,应该说还比较小。这样分析虽然也有意义,但事实上意义不大。但是,在一个具体的零售业态里,分析外资具体占到多大比例,这种分析则更有意义。例如,在大型综合超市等零售业态中,目前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可能已经达到25%左右,有些城市这一比例可能更高。所以从集中度来看,既要从整个零售业的角度分析,更应该分析和研究具体业态的集中度。

           

                          国内零售连锁业竞争力何在

           

    ·国内零售连锁,家电连锁最有竞争力。            

    ·大型综合超市的内资企业竞争力在加强,IT或3C产品连锁,竞争力在培育中。               

    ·流通方式最终取决于生产方式及消费方式。

           

    李:不久前,国美集团的黄光裕曾表示,在家电连锁领域,国美已经很有竞争力,不惧怕外资竞争者。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任:谈国内零售业的竞争力,可能还要具体分析。从专业连锁角度看,我国家电连锁发展得是最快和最好的,是具有很强竞争实力的。中国家电连锁之所以发展这样快,是与中国整个家电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有关,也与现在的产业集中度有关。          

    在美国,家电以及3C产品的生产集中度已非常高,基本上集中到几个生产巨头,因此,其零售方式采取了像BESTBUY那样的集中销售模式。中国则不一样,目前家电生产厂家近上百家,3C产品的生产厂家更多,而且非常分散。这样的生产组织形式,决定了我国目前阶段的家电产品的流通方式。国美、苏宁、大中等连锁企业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终端销售的优势,反过来对生产商形成一种主导作用。                        

    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我国家电的消费方式,家电产品的城乡普及率已相当高。再加上技术的成熟度和扩散速度较快,因此,就一般家电产品而言,市场利润空间已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家电企业已无力再以较大的成本支撑自设的分销体系,而是转而利用家电连锁的销售体系。            

    李:除此之外,其他的连锁领域,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怎么样?                       

    任:在其他商业连锁领域,如大型综合超市,面对着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等,国内一些大型连锁企业虽然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但是应该说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在不少连锁领域,一些外资企业的竞争优势则是很明显的。例如,德国的麦德龙,采取的是“现购自运”的销售方式,实际上已带有明显的小型批发的性质,与大型综合超市业态并不完全一样。在这一销售形式方面,它就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建材产品连锁领域也是这样。英国的百安居进入中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适应,目前发展势头很猛,在建材超市连锁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他们在不断地在适应中国市场过程中谋求创新。例如,百安居在销售建材家居产品的同时,向上游延伸,至家装设计;向下游扩展到装修、安装和售后服务,提供一揽子的增值服务。            

    当然,在建材家居超市连锁方面,国内的东方家园、天津家世界等连锁企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居然之家、好美家等建材交易市场也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从总体看,目前我国建材交易市场仍占主要的市场份额,自营的建材连锁超市的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李:IT、3C产品连锁与家电连锁有何不同?可否复制家电连锁成功的模式?如何看待“宏图三胞”及“海龙”模式?            

    任:3C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与传统的家电销售相比,有不同特点。3C产品销售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成分渗透其中,包括一定的后台支撑系统等。“宏图三胞”

    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3C产品连锁企业,主要采取自营连锁模式,连锁经营的优势比较明显,而“海龙”则是3C产品交易市场模式。            

    李:2000年时,台湾的联宝,以及大陆的海尔,就开始做3C连锁,但后来都夭折了。您认为根本原因在哪?            

    任:国美近年来也在向3C产品销售领域渗透。从优势方面看,国美已经有了很好的品牌效应和销售及服务的网络系统,在家电连锁上比较成功。在消费者方面也有很好的认知和信任度,向3C产品销售渗透有一定优势。但是,3C产品销售毕竟与传统家电产品销售有区别,不仅在销售中的技术要求不同,而且与厂商、分销商之间的关系与家电也不尽相同。特别是3C产品销售与传统家电销售系统的资源共享性不一定很强,包括采购、配送、后台服务、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如果相互间资源共享度不是太高,就意味着交易成本不一定降低。而家电连锁之所以成功,关键的一条在于,在家电系统内,其产品资源可以实现共享,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李:海龙、鼎好、太平洋、科贸等这些非连锁的交易市场,为什么现在特别受欢迎?                       

    任:生产方式决定流通方式。目前我国有众多分散的3C生产商,多数企业生产规模都不是太大。他们无力自己建设独立的分销渠道。众多的厂商和分销商需要找到一个共享规模效益的有效平台,把所有的买者与卖者集中到这个平台上,共享渠道资源。在这个平台上,买家与卖家信息能最快地沟通,更能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信息聚集功能。那么多的商品聚集在这个平台上,消费者能够大体能判断出某类商品的价格、技术水平和专业特点。这就是商品交易市场之所以在我国能够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                        

    在现阶段,由于商品交易市场的这些特有的功能,在一些专业市场,某一类商品的价格甚至能够决定全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如同山东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目前已经成为全国蔬菜的价格中心,浙江义乌也已成为全国小商品的定价中心。海龙等3C产品交易市场也具有这类市场模式的特点,因此,在目前我国3C产品的流通中发挥着它们特有的作用。如果平台搭建到一定程度,各种功能加在一起,平台的价值就非常强。当然,随着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进一步的发展,这类市场形式也可能会出现分化。当生产的集中度越来越高时,分销形式必然要与之相适应。

           

                         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为重要

            

    ·扩大国内商业企业直接融资比例,突破资金瓶颈。            

    ·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借鉴他国经验,尽快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李:与外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业有何差距?哪些因素制约了其发展?            

    任:总体来看,国内的零售连锁企业,纵向相比,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这是令人欣慰的。但是,与国外大企业比,内资企业发展中仍有许多的制约和羁绊。无论资金实力,还是管理水平、人力资源、营销技术等方面,都还有一定的差距。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是在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因此,有足够的资金和管理人才的支持。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上市公司,很多外资零售企业有相当强的融资能力,可以实现其战略扩张计划。                        

    而国内企业无法与之相比。在我国,一些大型零售企业有历史遗留的包袱,且自有资金不足,基本上都是高负债经营。整体来看,除了个别企业上市,融资条件好些,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资金可能是一个比较大的制约。另外,相应的管理水平跟不上,高素质人才缺乏等都是国内企业发展的制约。            

    李:前一阶段,有人提出反连锁现象,是怎样的背景?            

    任:前两年,有人提出要警惕出现“反连锁现象”,即随着连锁店铺的增加,却出现成本提高、效益下降的问题。            

    出现反连锁现象,实际上,折射出国内一些企业的无奈。一方面,零售业的关键之一是在于选址,如果跟不上开店的步伐,好的零售地点就无法占领,经营的压力增大,所以,必须跟上跑马圈地。但是,另一方面,即使你勉强跟上了开店的速度,还会面对很多的制约,包括资金、人才、管理水平的约束。不少企业发展初期不错,但随着扩张的速度加快,其他方面的配套支持跟不上,最终反而发展缓慢,利润滑坡,即出现所谓的反连锁现象。            

    李:未来,对于内资企业而言,将如何突破融资制约?                        

    任:长期以来,商业企业内的直接融资比例比较小,又不能发行企业债券,导致整个行业的融资渠道狭窄,制约了国内流通企业的发展。下一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包括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及风险投资资本在内的各类资金都有可能进入到流通领域,那么会相应地缓解企业资金的需求。另外,现在很多民间资本进入商业领域,也从一个方面缓解了对资金的渴求。未来,政府还要加大对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特别是企业债券的发行,这些对于商业企业发展来说都是有利的。            

    李:对于地方政府引进外资,一直有人认为,有超国民待遇问题,您怎么看?                       

    任:从多种方面考虑,当地政府可能更欢迎外资企业,特别是国际著名的外资企业。这是因为,首先,有招商引资的形象和业绩;同时,大资金进来,实际上也起一种引导作用,可能带动相关企业的进入。所以,一些地方政府比较喜欢引进这样的大型外资企业。另外,地方政府还会考虑更多的问题,不仅仅涉及政绩和城市形象,还有对当地的就业带动等方面因素。所以,一些地方政府会给外资一些优惠条件,比如土地、政策等好的机会留给外资等等。对此国内企业会感到不甚公平。            

    李:国家在这方面可否有所作为?                        

任:目前商务主管部门已经起草并准备出台《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如果能够出台,将对大型商业设施的建设形成一些规制。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的企业,只要开设大型商业设施,都要实行法律规定的听证制度。听证内容包括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商业规划,会对周边交通和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等。听证不是限制,而是使其网点建设更加合理,更加理性。这不仅会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同时也会减少大型设施盲目发展对中小商业企业的挤压,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商业秩序。

 

 

作者:沈丹阳  编辑:janncylily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