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黄国雄正文
黄国雄:论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
来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年3期 发布时间:2010-8-16 点击数:


   摘 要: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实现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从重视产值向重视价值实现;整体提高流通产业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连锁经济规模效应;重视提高潜在市场的有效供给;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走中国化的连锁商业道路;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商品流通体系等。
  关键词:流通发展方式;连锁商业;商品流通体系
  
  市场的实现是经济成果的最终表现。胡**总书记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事关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三个事关”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任务和战略意义。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既关系到整个流通产业的效率和效益,又关系到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关系到我国如何实现新的发展、新的飞跃,又关系到我国如何实现从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商品市场,培育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的流通骨干企业,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流通体系,尤其是我国连锁商业获得飞跃发展,用不到20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进程。经过奥运会的考验、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流通产业更加成熟,进入发展的新阶段,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流通产业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考验,面临着发展方式的转变。

  流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观念的创新、战略的调整、结构的优化和营销方式的改革,将对中国流通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流通过程的各个环节,关系到流通产业的各个部门和所有行业,实质上也是流通产业创新和改革的一次极好机会。
  
  一、从产值到价值 重在市场实现
  
  衡量一个部门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多以GDP为衡量标准,而衡量流通产业则是以销售额为指标,只讲产值不讲价值,只讲销售额不讲赢利水平。我国GDP一直保持较高的速度发展,作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这是必要的。但是,必须认识到产值不等于价值,因为我国在正常的情况下只维持95%~96%的产销率,也就是说有4%~5%的产值没有在市场实现,第一次在工业部门沉淀下来,如果按我国GDP总量33.5万亿人民币计算,每年有1.3万亿~1.5万亿产值没有实现。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也不可能百分之百销售出去,存在着第二次沉淀。所以,如果经济发展不保持6%以上增幅,就意味着停滞不前。不改变这种状况,我国的经济就无法摆脱高速度低效率运行的被动局面。世界经济平均增幅也就是2.5%~3%,发达国家2%左右,发展中国家超过4%~5%。都能维持正常的发展,究其原因就在于市场经济是按“订单”组织生产,产值几乎是百分之百实现,而我国是以产能、以保证就业为目标,按计划进行生产,致使一部分产品的价值无法在市场实现。以市场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推广“订单”经济,以需定产、以销定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如果我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1~2个产销率,就可以增加3500亿元~7000亿元的产品价值,以50%消费率计算,每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提高1.5~3个百分点,就会为扩大内需创造前提条件。因此,从重视产值到重视价值实现,从重视销售额到重视赢利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流通效果和社会效益,是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二、从粗放到精致 整体提高流通产业的社会效益
  
  粗放经营、粗放管理,加上粗质的商品,使流通产业整体处于高毛利、低净利的运行状态,全行业平均赢利率不到2%,而费用率高达20%左右。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流通产业占用物质资料最多,耗费费用最大、时间最长,潜力也最大。集聚了大量的经营元素,却不能很好利用,关键在于我们长期对流通产业重视不够,缺乏精心管理,精心经营,主要表现为,第一,只重视销售,缺乏对进货、仓储、加工、整理、配送各个环节进行全盘策划、有机衔接;第二,只重视毛利的提升,缺乏对各项费用进行分项分析,未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便千方百计达到提高赢利率的目的;第三,只重视人员的使用,缺乏对人才的培训、提高,忽视对管理层管理潜力的挖掘和发挥;第四,只重视价格促销,缺乏对各项促销措施的综合应用和有机结合;第五,只重视商品经营,缺乏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和服务领域的深入分析,采取的措施不力;第六,只重视出租或引厂进店经营,缺乏自主经营和创新能力,不敢承担市场风险,无力控制利润空间;第七,只重视经营,缺乏精心管理。实质上经营本身不是单一的销售,而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包括人、财、物的有效利用,产供销的有机衔接;第八,只重视对大户的管理,缺乏对客户群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细分,重视精化贵宾室,忽视对共享大厅和顾客休息室的管理。

  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它足“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在流通企业的具体表现,通过信息管理,创造市场机会利润;通过人财物管理,创造集聚利润;通过综合营销手段,创造特色利润;通过勤俭办企业,创造节约利润。粗放经营,还是精致管理,这是流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流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
  
  三、从做大到做强 充分发挥连锁经济规模效应
  
  连锁经营是一次流通革命,是世界性现象,它是以连锁为架构把分散经营的零售业穿成线,构成网、连成片,通过对经营要素的集聚产生规模效应,达到降低成本、让利于民的目的。中国连锁商业的发展走过一条先做大后做强的道路。为了适应对外全面开放,充分利用加入WTO的保护期,跑马圈地,迅速扩张,2000年至2004年五年平均增幅达到50%,2005年的增幅也达到42%,2006年以后进入调整期,平均增幅仍保持20%左右。百强企业销售额从2000年的10亿元,到2009年已超过1.36万亿元,占当年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连锁商业采取先做大后做强的做法,是完全必要的,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但是应该看到“大”是条件,“强”是基础,只有“又大又强”,才能持续发展。中国连锁商业同样面临着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做大转向做强,从求规模到求效益,从发展到调整,以调整保发展,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客观的要求。
  
  1.做强要立足区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区域市场是庞大的市场,做实做足做细区域市场,便于经营要素的整合,经验的总结,形象的树立,为向外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力求发展一块,巩固

通领域,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切实担负起农产品进城、工业品农村销售的任务,以降低经营成本,把商业原始资本积累留给农民。第四,采取多点多面多形式,全面实施农超对接,包括“超市+基地”、“超市+农协”、“超市+企业”、“超市+农户”、“超市+联购”和“超市+展会”形式,以达到“利农、惠民、益企”的目的。第五,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乡镇社区社会(商业)中心,以中小型百货或综合超市为主导,建立农产品收购站,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站,完善面向农民的服务功能,逐步发展养老、托儿等农村福利事业,转移二产、集聚三产、提升一产,促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走一条中国式的城市化道路。
  
  八、从出租到自营 寻找零售业发展的利润空间
  
  租赁只能维持现状,自主经营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现在许多大型零售业特别是大型百货,多采取出租柜台、引厂进店或厂商联营形式,靠租金和进店费维持企业的生存。这是在改革初期,市场供求态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由于缺乏资金,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现象。时至今日,如果单靠租金生存,就无法支撑自身的发展。事实证明,凡是有自营能力,自己组织货源,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连锁企业纯利一般保持在3%~6%左右,甚至更多,而单靠或主要靠出租维持的企业,其赢利最多也只有1%左右,只能勉强维持生存。

  没有自主经营,不能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就不能给连锁企业带来规模效益;没有自主经营,不掌握市场信息,就无法获得机会利润;没有自主经营,不承担市场风险,也就没有风险收益;没有自主经营,只承担物业管理职责,也就无法产生统一管理的集聚效应;没有自主经营,就很难及时调整商品结构,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区段不同居民群体的不同需要,也就没有竞争能力;没有利润,企业既无生存基础,也无发展条件。加租和提高进店费,或变相地转嫁负担,都是临时性,甚至是自杀性的措施,只有不断扩大自主经营,才是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最有效的途径。

  鉴于中国流通企业的现状,全部或立即推行自主经营,也是不现实的,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战略,先易后难,逐步实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第一,依据消费者需要,及时组织一批市场最急需的商品;第二,根据市场供求态势,抓好供不应求商品的自主经营;第三,分析销售比重,占商场销售额比较大,影响面比较广的商品,要首先实现自主经营;第四,提高赢利能力,重视利润空间大的商品经营;第五,提升品牌价值,对群众信赖的国际和国内品牌应尽可能采取自主经营形式。
  
  九、从毛利到纯利 大力降低经营成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通企业都以毛利率说事,无论是汇报工作,总结经验,还是参与评比,都以提高毛利率作为重要指标和衡量标准。这不仅仅是认识误区,而且会滋生种种弊端。第一,毛利率只是进价和销价之间的差率,其中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业绩;第二,流通产业中不同业态之间,毛利率差别较大,百货业不同于超市,超市不同于专门店,很难形成统一标准,也无法进行横向比较;第三,毛利率提高是成绩,而毛利率下降也是成绩,关键在于费用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不对费用开支进行合理分析,就无法确定它是成绩还是问题,因此,它就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的标准;第四,单纯追求毛利率,可能导致任意压低进价和提高售价的错误行为,侵犯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与厂商的关系。

  利润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从微观来说,利润水平取决于费用水平,毛利率的提高只有在费用不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而不注意费用的节约和费用的管理,不仅不能实现赢利目的,甚至会影响和削弱赢利能力;从宏观上说,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整个费用,95%以上发生在流通过程,其中有合理的、必要的成分,有各个流通环节的必要开支和应得利润,但也存在不少不合理因素,包括人为因素、管理水平和体制性的原因,有较大的挖掘空间。

  衡量流通企业的成果只能看纯利不能看毛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的扩大是建立在消费者认可的基础上,通过赢利水平体现出来,只有赢利水平才能反映销售业绩、管理水平,勤俭办企业的综合业绩,只要取其有据、遵纪守法,纯利率越高越应受到社会的鼓励,成为评估企业业绩的重要标准。
  
  十、从硬件到软件 加速流通产业的技术变革进程
  
  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是直接为生产为生活服务的,不仅关系到生产价值的实现,也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效益和利益。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管是对物质的占用,还是时间的分配,95%以上都在流通领域内发生。因此,流通产业的现代化,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效益和再生产的进程。

  改变流通发展方式,就必须软硬兼施,整体推进,规范提高,创新发展。第一,加强流通领域基础设施投入,包括仓储、加工厂、冷库、物流配送和大型批发市场的建设。这些设施直接为社会服务,属于基础工程,是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实行完全市场化,应由政府投资建设。第二,积极推进流通现代化进程。应用IT技术装备流通各环节,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发展电子商务,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商品,推行多种交易方式,促进流通产业面貌的改善,手段的更新、业态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第三,加快和完善流通领域的法制建设。流通产业行业多,环节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规范。以规范保发展,以规模促提高,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第四,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经营素质,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学习型企业,知识型管理团队和敬业型职工队伍,坚持以人为本、以信兴商、以义取利,塑造新型社会主义商业企业

 

作者:黄国雄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