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专家 > 黄国雄正文
黄国雄:WTO时代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基本趋向
来源:2007年6期  《国际商业技术》(沪) 发布时间:2009-12-7 点击数:

 

     经过7年的复关谈判(1986年—1993年),8年的入世磨合(1993年—2001年),以及入世后零售批发业3年~5年的过渡期,应该说从2006年起,中国流通领域完全进入WTO时代。进入这个标志着中国零售业完全进入与国际接轨的新时期,一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办事;二要按照国际惯例运营,建立公平对等的贸易伙伴关系;三要遵守WTO条款,履行义务、享受权利、兑现承诺。这不仅要求中国零售业必须调整发展战略,适应“请进来,走出去”双向竞争的发展需要,而且要按照国际标准不断提高中国零售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素质,营造舒适、宽松、竞争、有序的购物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前提条件。
    新时期,新任务,必须把握新趋势。WTO时代的中国零售业存在着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从重点引进,到全面开放
    不分国别,世界重点零售集团都在加快进入中国。前些年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集团,加快调整发展战略,加快扩张步伐。2006年,家乐福新开店33家,沃尔玛新开店15家,麦德龙新开6家;以经营大型超市为主的11家外资零售企业开店铺数量超过100家,在中国连锁百强中的比重由2003年的15.02%上升到2006年的22.87%。同时,近一两年来,又有一些外资企业,包括美国的百思买、英国的特易购、韩国的乐天、日本的永旺、泰国的中央洋行、意大利的克拉伊公司等,按照最惠国待遇,毫无障碍地进入了中国零售市场,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面对WTO时代,中国零售企业必须树立以下3个基本观念;第一,对外开放是我国制定的长期战略,是不可改变的世界潮流,是我们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要树立起长期开放的观念,学会开放式的经营,掌握开放式的管理;第二,对外开放就要实行最惠国待遇,对准都要开放,谁进来都可以,不仅要准备应对更多的发达国家在中国开店,也要面对发展中的国家进入中国零售市场,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搞歧视,没有特殊;第三,开放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零售市场,还包括批发领域;不仅仅是商品,还包括服务;不仅仅是物流配送,还涉及加工、储存商业、商业地产等,是全方位多领域的开放。

    从过分倾斜,转向国民待遇
    WTO时代在中国开店,不管是内资、外资,还是合资企业,都是中国的企业,都要实行国民待遇。在引资为“政绩”的思想影响下,不少地方政府对外资实行种种优惠政策,包括优化选址、优惠地价,电价、水费特殊照顾,租赁地价一降再降,甚至出现“十年免租”的做法,这在开放引资的初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今天,它是完全违背WTO原则的。因此,要按国民待遇的原则,予以调整。第一,逐步调整不合理的倾斜政策,实行所有企业一律平等、一样政策。国家已经在税收和土地使用费的政策上作了新的规定,内外企业一律实行15%的所得税率,土地使用费平等交纳,地方政府规定的“土政策”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第二,不再保护弱者,重在塑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由于中国零售商业市场化进程较晚,实行过渡期,进行适当的培育和扶持是完全必要的。但过渡期结束以后,这种保护就有碍于平等竞争。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企业必须在竞争中存在,在竞争中发展,政府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第三,对外开放,首先要对内开放,特别要对民营资本开放,不要重洋轻土、重外轻内,重国营轻民营。在中国,民营零售企业刚刚兴起,底子薄、资金缺,规模小、人才缺,即使不给它特别的扶持,也要一视同仁,为它创造平等竞争的大环境和存在的空间。

    从单向引资,向资本双向运作发展
    零售企业开新店,不论是跨国经营,还是异地发展,实质上都是一种资本运作。在WTO时代,这种资本运作的模式和运作的方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从单向引资,向对外投资、有进有出方向发展。在开放初期我们缺乏资金,是以引进资金为主,促进经济的发展。经过近10年的高度发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3万亿美元,总体来说,资金不缺而且可以向外发展,开展境外投资。在引进外资,加快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发展的同时,政府也鼓励企业向外发展。近三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71.3%,2006年对外投资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161亿美元。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其次,外资进入由单店开发转向收购并购。沃尔玛收购好又多35%的股权,百思买收购江苏的五星电器,7—11收购广东的快客,这种通过对现有连锁企业的收购行为,将成为今后外资进入中国的主要形式。这不仅可以利用这些企业占有的区位优势,进行成建制收购或大份额的控股;同时,也简化单独开店、土地审批带来的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第三,内资企业也通过资本运作,进入调整组合、并购、收购的发展时期,国美与永乐的合并,物美对美廉美的收购,华润对家世界超市的兼并,都说明了内资企业的做大,不仅采取“跑马圈地”、单店开发的模式,而且已进入资本运作达到做强做大的目的。第四,资本运作进入深层次的运作,开放初期实行的合资和合作经营,已逐步被外资所收购,变成单一外资企业

    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
    上世纪90年代,零售领域的合资合作主要集中在国家指定的五个特区、六大城市;1999年扩大到直辖市、省会,对外开放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开放的范围、投资的重点和投资比例、连锁经营的范围都受严格的限制。随着加入世贸组织、保护期的结束,外资零售集团对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战略作了重大的调整,包括投资领域、经营战略、发展重点都做了新的部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从一二线开放城市,向有拓展市场战略意义的地级市县扩展,特别是重视对人口在20万到50万的中等城市的开发。

    第二,从沿海、东部发达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内地渗透,优先选择有战略意义的经济强市(县),将严重冲击中小城市中小型连锁企业的发展,使这些商业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

    第三,从百货业态进入开始,发展到大卖场、便利店和专门店。在不少大城市开设的大卖场、大型超市占一定比例以后,目前正向大型购物中心延伸。几乎涉及所有的业态。

    第四,从零售企业合资开始,重点转向批发和其他商业服务业。目前外资申请批发项目的数量数倍于零售企业,特别是汽车、咨询等行业已成为外资投资的热点和重点。

    第五,从单点开发转向重点收购、并购。2006年,全国共批准外资并购项目1300多个,同比增长25%,并且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以股权并购为主,或全额收购、或注入资金控股,或直接收购台作对方股份,达到全额控股目的;二是以非国有企业为主、特别是通过出资收购民营企业,阻力小,程序简单,易于得手;三是以服务业为主。

    第六,从高端向中低端渗透。外资品牌在发展高端市场的同时,也向中低端市场渗透,重在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如化妆品市场,外资不少品牌已在高端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同时,它们通过收购类似大宝这种国内中端品牌,达到抢滩国内二三线城市市场的目的。

    从机会,转向风险
    中国商业地产开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由发展的机会转向风险的阶段。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商业用房投资2001年—2006年平均增幅为26.5%,进入高速发展期;2006年虽有所回落,但投资总额仍到达2345.38亿元,增幅高达17.3%,其中,北京增幅高达100.1%,上海为51.1%。2006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开工面积达2.35亿m[2],竣工面积为5900.6万m[2],销售面积4199.73万m[2],空置率呈上升趋势;2006年上半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空置面积达到2878万m[2],比上年上升21%,比住宅面积空置率高出18个百分点。这标志着中国商业地产进入一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阶段,总量接近饱和,结构严重失衡,泡沫凸现,潜存风险上升。

    第一,商业地产发展是流通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脱离实际需要。近年来,我国GDP增幅在10个百分点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13%~14%的水平,而商业地产发展成倍大于上述两个指数,意味蕾它的发展不是建立在经济发展、需求扩大的基础上,导致闲置率不断上升。

    第二,商业地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流通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零售,更不仅仅是大型百货或购物中心,包括批发、加工、仓储、流通等环节,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流通基础设施。而开发商的目标只集中在零售领域、只集中任购物中心等营业用房上,这就必然出现结构失衡,有场无市、有市无业,出租率低、赢利面小的情况产生。

    第三,商业地产开发存在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洋”的倾向,特别是不少城市掀起了建购物中心的热潮,有条件上,没条件的也争着上。据有关部门对40个城市的统计,每年新增规模不一的购物中心达80多座。

    第四,购物中心过度开发,主要原因是政府主导,管理失控,多方插手,一挤而上。(1)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工程,甚至热衷于全国第一、亚洲首创、世界一流。据福布斯统计,世界十大购物中心,亚洲占8个,其中4个在中国。(2)房地产商开发重点转移,或直接介入购建大型的购物中心,或以建房名义任意扩大商业用房面积。(3)外资以不同形式介入。据上海统计,大型购物中心项目,外资约占35%的比例。(4)零售企业向上延伸,不仅自建,甚至用大量资金开发商业用地。(5)其他产业出于资金流量的考虑,也纷纷进入。

作者:黄国雄  编辑:罗美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九重九轻”——剖 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
    热门资讯
    蒋青云简介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