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林文俏专栏正文
通货紧缩结束了吗?
来源:www.china.org.cn 发布时间:2005-8-26 点击数:



    健康的经济发展,其物价上涨应维持在0-3%范围内,上涨幅度接近3%意味着面临通胀压力,上涨幅度接近0意味着面临通缩压力

    今年以来,我国物价结束了从2001年11月起持续一年多的负增长,出现回升势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前6个月同比分别上涨0.4%、0.2%、0.9%、1.0%、0.7%和0.3%,整个上半年同比增长0.6%。另一方面,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9%,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20.8%,两者分别为1996年和1997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值,而且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幅已多月高于18%的目标。有人据此认为:困扰我国经济的通货紧缩已经结束,货币过量供给使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危险已不是通货紧缩而是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之争,关系到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取向。已有人建议为了防备通货膨胀,不应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应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到2个百分点。连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不久前也说,中国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避免出现通货膨胀。

    中国通货紧缩结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国通货紧缩只不过是减轻而未消除。当前不存在发生通货膨胀的条件。

    第一,目前整个国内市场还是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尤其是工业消费品市场更是如此。目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主要来自食品和部分服务业领域,其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政策性主动调价。今后如果不主动调价,这部分价格就不会上涨。而上半年大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继续走低。

    第二,经济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继续对消费增长形成约束。主要体现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就业增长缓慢、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等对消费需求增长形成较强的约束。

    第三,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反映人们消费倾向从整体看仍在削弱。居民储蓄已经高达10万亿元,这种高涨的储蓄倾向的深层原因是居民对于未来的收入增长缺乏信心以及未来的福利制度改革的不确定性。 

    第四,今年生产资料价格较大幅度上涨是在去年同期较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实现的,正负相抵,生产资料价格仅回升到2001年的水平。而且,当前生产资料价格的回升主要是受一些短期成本因素的推动,在目前国内供大于求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其价格进一步上升缺乏动力。

    第五,物价环比下降,下半年价格下行压力增大。从发展趋势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同比虽上升,但3月-6月其环比却分别下降0.6%、0.2%、0.7%和1.2%,价格下行苗头十分明显。下半年价格下行压力增大。

    第六,内需还未全面启动,不存在拉动通货膨胀的消费需求力量。尽管今年投资、出口等需求增长强劲,但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幅度却相对有限,这表明从消费需求角度看,内需还未全面启动,特别是农村消费增长继续疲弱,因此当前仍然不存在拉动通货膨胀的过热的消费需求力量。

    第七,在全球处于通货紧缩的背景下,我国物价上升面临阻力。在我国商品市场已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全球物价走势对我国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全球发生通货紧缩,我国物价上升面临巨大阻力。

    第八,M2增速过快并未转化为现实消费力。在全球存在通缩和我国商品供大于求尚未得到有效缓和的情况下,新增的M2大部分沉淀下来变为储蓄存款,并没有转化为现实消费力。因此现时不会由于M2增速过快而造成物价走势的大反转。

    第九,非典的滞后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其滞后影响可能会改变原来价格逐步上升的趋势。虽然近月旅游开始回升,但旅游业要在年内完全恢复有一定的难度,这对消费增长明显不利。非典对就业造成的冲击如果短期内不能很快消除,势必对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消费增长造成影响。非典还使今年高校212万毕业生中不少面临就业困难,这部分人就业困难对扩大消费会产生一定影响。非典还造成数百万农民工返乡,对农民增收产生了较大影响,据统计,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同比可能只增长3%左右,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近3个百分点。

    第十,进口的高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力地抑制了物价上涨并带来通货紧缩压力。关税的大幅度下调导致进口快速增长,进口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大量廉价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可有力抑制物价上涨。另外,人民币目前面临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本币升值意味着物价下跌,因此它带来的是通货紧缩压力而不是通货膨胀压力。

    健康的经济发展,其物价上涨应维持在0-3%范围内,上涨幅度靠近3%意味着面临通胀压力,上涨幅度接近0意味着面临通缩压力。今年上半年物价上涨仅0.6%,显然,我国经济仍然面临通缩压力。

 
 

作者:林文俏  编辑:janncylily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重磅:“华南商界名家百人系 王先庆:电商能否拯救专业市
    热门资讯
    徐印州:从纽约第五大道看如 郭守亭简介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