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研究 > 专业市场正文
专业市场跨空间扩张产业影响力分析
来源:《商业研究 2013年2期 发布时间:2014-4-3 点击数:


   【内容提要】 作为相关商品、要素进行直接交流的平台,专业市场的发展可经历本地生长、邻近渗透等多个阶段。在本地化扩张和向邻近地区渗透阶段,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呈现出多层级、多阶段互动发展的特征,其产业影响力是造成市场辐射区域内相关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减小。当区域内扩张造成本地市场出现拥挤效应时,跨空间扩张成为专业市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由于产业基础、人文环境、地理因素等影响,专业市场跨空间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影响力与本地化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影响力将表现出明显差异。实证研究发现分市场建立对迁入地制造业的直接影响不明显,专业市场发展的市场示范效应大于直接的产业影响力。

   【关 键 词】专业市场/跨域扩张/产业影响力/互动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专业市场是以现货批发为主,以规模效应取胜,商家与客户面对面直接交易的商品交易场所。在经历了最初的本地化发展和向邻近地区产业扩散之后,专业市场的举办者开始将目光移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到更为接近消费需求的区域建立分市场,这是专业市场跨空间扩张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专业市场的本地化发展中,有研究表明,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1]。具体表现为专业市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以及产业集群对专业市场繁荣所起到的产业支撑和促进作用。从专业市场最初的建立来看,有源于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和源于传统集中经商的需要。在一些具有传统产业基础的地区,众多缺乏自身完整营销平台的中小生产企业对产品展示和产品销售窗口有强烈的需求,专业市场所提供的开放式信息交流平台和产品销售网络使中小企业的这一需求得到了满足。在一些具有经商传统的地区,专业市场的建立能充分发挥商品经销过程中的规模效应,有效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提升商家的市场竞争力。从专业市场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来看,在专业市场获得最初的发展后,市场对相关商品的集中需求往往能引发更多生产企业向市场邻近区域集聚,从而带动市场周围地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当专业市场与产业互动发展到成熟阶段,将会出现邻近地区间产业的加速渗透和更为细化的商品生产分工[2]。

    在专业市场的本地化发展中,专业市场对周围地区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地理邻近效应[3-4]。在专业市场的跨空间发展中,虽然原市场与迁入地距离较远,但已经实现了异地根植的分市场与迁入地相关产业的面对面直接交流已非难事。那么,这类分市场是否能够如原市场那样,对邻近地区产业发展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呢?在迁入地,新的专业市场的建立对其产业发展和市场经营环境的改善有怎样的综合效应呢?在现有的研究中,人们对专业市场和产业发展的互动主要着眼于本地市场和本地产业,对专业市场跨空间发展的产业影响力尚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希望通过对已实现异地扩张的相关专业市场对迁入地产业影响力的实证分析,找出专业市场本地扩张和异地扩张可能存在的差异,从而对专业市场的产业影响力问题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本文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乌鲁木齐分市场建立后乌鲁木齐市制造业和各类专业市场发展为例,通过分析乌鲁木齐市和义乌市制造业结构的纵向变化,以及乌鲁木齐市各类专业市场发展和制造业发展的关联性,实证说明专业市场跨空间发展对迁入地产业发展的影响力。

    二、义乌小商品市场乌鲁木齐分市场的建立

    义乌小商品市场最初的内生发展源于当地独特的人文环境和传统的经商氛围。早在清乾隆年间,义乌人就有了“鸡毛换糖”等小商小贩式的经商活动。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一出台,义乌人就开始了大胆的市场实践。从最初的摆起露天临时摊位买卖针头线脑到1993年5月被国家工商局正式命名为中国小商品城,期间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5]:在第一阶段,义乌的小商品经营主要表现为稠城镇上农民自发形成的交易地址和交易时间相对固定的地摊交易市场。在第二个阶段,义乌小商品经营主要表现为规范化管理的实现。布局合理的室内市场,门类齐全的商品种类,汇通南北的经营者构成使义乌小商品市场进入全速发展阶段。在第三个阶段,义乌小商品经营主要表现为交易领域的拓宽和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市场摊位的增加与现代技术的应用同步进行,市场交易额连年翻番。从1991年到1994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市场交易额连续4年雄居全国十大专业市场榜首。在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的过程中,义乌市还大力推进产品生产的本地化,并逐步形成了以商引工、以工促商的综合性发展格局。“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便是义乌市以商引工产业发展模式的真实写照。

    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发展中,商品生产的本地化和专业市场的跨空间扩张同步进行着。在异地建立分市场,借助分市场的窗口链接作用把产品销往全世界。义乌人对专业市场的未来发展早就有了新的规划。正是义乌人的这种世界性眼光,使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第一家分市场选择在了远隔4000多公里的新疆乌鲁木齐市。从地理位置上看,乌鲁木齐市是中国连接中亚和欧洲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在努力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商贸发达城市的进程中,乌鲁木齐市占据了沿边和沿线之益。当1992年义乌商人施仲谋联合其他在乌鲁木齐做生意的义乌人准备建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第一家分市场时,正值乌鲁木齐市开始边贸开放之际。施仲谋等人及时抓住时机,在两地政府和相关投资人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对一家国企厂房的改造,建成了义乌小商品城乌鲁木齐分市场,并于1993年正式开始营业。如今,义乌等地的大量商品以乌鲁木齐分市场为中转,已逐步架构起与俄罗斯等国家间的新的丝绸之路。

    三、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浙江义乌市制造业发展的纵向比较

    专业市场和制造业发展的互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浙江中部地区,专业市场和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互动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的“义乌商圈”[6]。在这一商圈中,各地区基于各自比较优势形成了有效的分工,促进了区域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相比于义乌商圈的形成历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乌鲁木齐分市场虽然建立的时间稍晚,但其起点相对较高。在市场建立之初,市场管理者便将那些已为原市场经营实践所检验的先进的市场管理模式整个地移植了过来。另外,从发展的时间来看,从1993年分市场建立至今,也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如果专业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对乌鲁木齐市的产业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力,那么这种影响力应该可以从乌鲁木齐市这些年来的产业结构变化中体现出来。下面我们按两位数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数据,计算乌鲁木齐市和义乌市的地区间专业化指数。通过观察1996年到2010年15年间该指数的变化情况,来衡量两地间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

F51X516.jpg

    在文献[2]中,作者按大口径国民经济行业和按二位数制造业分别计算了义乌专业市场辐射圈内地区间专业化指数的平均值,发现从2000年到2007年,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呈减少趋势。由此得出结论:在义乌专业市场辐射圈内的相关产业由集聚到扩散的变化过程中,区域分工得到了深化。在这种已深化了分工的区域产业环境下,甚至对同一产品不同环节的生产,也已经可以在不同县市间协调实现。从结论中可以看出,专业市场对邻近地区的产业影响力可以体现在制造业结构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上。在义乌专业市场辐射圈内,地区间制造业结构差异逐步减小,市场的发展对相关地区产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我们把以上对邻近地区间的产业影响力分析方法推广应用到跨空间产业影响力的分析中,通过计算乌鲁木齐市和义乌市两地间的F51X525.jpg值,观察作者以上结论在专业市场的跨空间扩张中是否成立。表1列出了从1996年到2010年15年间,乌鲁木齐市和义乌市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值。数据来源于《金华统计年鉴》和《乌鲁木齐统计年鉴》。由于义乌市1998年相关的统计数据缺失,表1中1998年的值我们取了1997年和1999年的平均值。

    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1996年到2010年的15年间,乌鲁木齐市和义乌市两地间专业化指数值总体上呈逐渐增长态势。最近几年,该指数值逐步趋于稳定。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值的逐年增长说明地区间的产业结构差异逐步扩大。为深入了解造成乌鲁木齐市和义乌市从1996年到2010年产业结构差异扩大的原因,下面我们来观察在这15年间两地主打产业的变化情况。首先看1996年和2010年两地工业总产值排前三位的行业变化。1996年,义乌市两位数制造业排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乌鲁木齐市排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石油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2010年,义乌市排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纺织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乌鲁木齐市排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其次,观察1996年和2010年,两地工业总产值增长幅度最大的前三位行业。义乌排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纺织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这三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增加了1782608万元,821660万元,698453万元;乌鲁木齐市排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这三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增加了4143683.4万元,2283278.8万元,2166792.1万元。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对于纺织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这三个在义乌市发展最快的行业,在乌鲁木齐市却呈逐渐萎缩状态。将乌鲁木齐市2010年相关的工业总产值与1996年的比较,这三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减少了28001.3万元,3696.2万元和10891.2万元。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乌鲁木齐市还是义乌市,两地发展最快的产业基本上都是当地的传统优势产业;两地产业的差异化发展使得产业结构差异扩大。因此,可以认为,在专业市场本地化发展中所出现的专业市场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在专业市场跨空间扩张中并未体现出来。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专业市场的跨空间扩张对迁入地产业发展并无积极的影响力呢?

    下面我们放松专业市场发展对产业影响的范围限制,通过观察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乌鲁木齐分市场建立后乌鲁木齐市各类专业市场总的发展情况,比较专业市场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关系。

    四、乌鲁木齐市各类专业市场发展与义乌中国小商城发展的比较分析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发现,乌鲁木齐市和义乌市两地的产业结构明显不同。随着专业市场的跨空间扩张,这一差异甚至还呈逐渐增长态势。如果单纯考虑新疆和浙江两省原有的经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那么两地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这也应该是在情理之中。但为什么随着两地经济互动的深入,两地的产业结构差异不是减小反而是扩大了呢?异地建立的专业市场分市场对迁入地产业发展的影响力难道真的是负面的吗?

    首先,我们来分析为什么分市场的存在可能会导致那些与分市场所经营商品有关的制造业出现萎缩。从专业市场所交易商品的角度来看,其来源并不仅仅限于当地厂家生产的产品。市场中的商家往往是从那些具有比较价格优势的地区进货,而不是单纯根据地域远近来选择进货渠道。因此,如果外地相关的产品价格比市场所在地价格便宜,那么商家就会选择到外地进货。这样,就会使得专业市场所在地对相关产品需求量不足,从而导致相关制造业的生产量减少。这就是我们上面看到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乌鲁木齐分市场建立后乌鲁木齐市相关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减少的原因。但是,专业市场作为商品流通领域的重要窗口,其作用主要还应体现在对当地商贸发展和制造业发展的示范效应,这一示范效应导致的应是当地市场和产业的协调发展。下面我们通过观察乌鲁木齐市在义乌小商品城乌鲁木齐分市场建立后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进一步理解专业市场的跨空间扩张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影响。

    表2列出了从2000年到2010年11年间乌鲁木齐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年鉴》。由于2001年的摊位数数据缺失,2001年的摊位数我们取了2000年和2002年的平均值。

F51X517.jpg

    从乌鲁木齐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情况来看,从2000年到2010年11年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数从19个增加到27个,市场数增加了42.1%。商品成交额从132.82亿元增加到465.08亿元,商品成交额增加了250.2%。从商品成交额的增长幅度来看,最近几年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最初几年的增长幅度。作为对比,在表3中我们列出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从1992年到2010年19年间商品成交额的变化情况。

    从表3中我们看到,从1992年到2000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发展迅速,成交额从1992年的20.54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92.99亿元,增长幅度为839.6%。而从2000年到2010年,成交额从192.99亿元增加到456.06亿元,增长幅度为136%,增长幅度明显放缓。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每年的商品成交额变化情况来看,在经历最初的高速增长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最近几年的增长幅度开始变缓。而相对来说,乌鲁木齐市最近几年专业市场的发展明显加快。因此,可以认为,专业市场跨空间扩张所带来的市场示范效应存在一个时间累积过程,当一定的经济和人文基础条件满足后,市场将出现快速发展。

    截至2010年,从乌鲁木齐市制造业发展来看,工业总产值排前三位的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它们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4334450万元,2736668万元,2197152万元。义乌工业总产值排前三位的行业是纺织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它们的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795619万元,823141万元,729116万元。从乌鲁木齐市亿元以上市场来看,金属材料市场2个,年成交额为1137817万元,列第一位;机械设备市场1个,年成交额为443043万元,列第三位;纺织、服装、鞋帽市场6个,年成交额为835932万元,列第二位。也就是说,乌鲁木齐市各类市场中所交易的主要商品,一些是来源于本地优势产业,即来源于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业,而另一些是来源于与乌鲁木齐市有市场联动关系的相关地区的优势产业,如在义乌市工业总产值分列第一和第三位的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从年成交额最大的产品交易种类和工业总产值最大的行业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相关专业市场分市场的迁入地,各类专业市场的发展和制造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如义乌小商品城乌鲁木齐分市场建立后,乌鲁木齐市的制造业和各类专业市场的发展呈同步增长的态势。

F51X518.jpg
    五、结论与启示

    在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正是由于这类互动关系的存在,使得沿海地区的经济始终能保持发展的活力。在沿海地区相关专业市场向中西部地区作扩张式转移时,原有的产业发展活力是否能通过简单的复制予以保持,这是十分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通过对专业市场跨空间扩张过程中的产业影响力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专业市场对迁入地的产业影响力并不是简单由该市场所经营商品的种类所决定,即专业市场的迁入并没有使得与原市场经营商品有关的产业的快速发展。专业市场对迁入地的产业影响力是一个间接促进的过程。首先,通过市场示范效应,使得迁入地各类专业市场能够建立和发展起来。其次,在市场发展进程中,迁入地原有的优势产业在专业市场带动下得以提升。最后,通过专业市场和产业发展的进一步互动,使得迁入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以上的实证分析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专业市场的本地化扩张和跨空间扩张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不同的路径实现的。在推进东部沿海地区相关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中,简单地通过市场或产业的模仿复制是无法驱动相关地区经济腾飞的。市场或产业联动的双方需要在借助对方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原有优势,通过消化、吸收才能获得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立军,郑小碧.基于共同演化的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理论与实证[J].中国软科学,2011(6).
    [2]刘乃全,任光辉.专业市场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以两大“专业市场辐射圈”为例的分析[J].经济管理,2010(4).
    [3]P. Krugman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3).
    [4]A. Venables. Equilibrium Locations of Vertically Linked Industries[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6(2).
    [5]程炳卿,赖存理.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研究[J].浙江学刊,1997(2).
    [6]陆立军,任光辉.共享型市场、地方专业化与区域经济收敛——来自“义乌商圈”的证据[J].统计研究,2008(4).^

 

作者:钟立新 徐文娟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美团外卖代理商成其扩张炮灰 南京新百突破零售业“围城”
    热门资讯
    破解农产品流通痼疾 电商来帮 外资零售中国集体再上线 “麦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