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经济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实现贸易强国的方略         ★★★
论实现贸易强国的方略
副标题:
作者:吴汉蒿 来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人气: 时间:2011-6-20 16:48:41 进入论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迅猛发展,但是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急剧下滑。很多人认为出口下滑是由于外需减弱,但主要原因应该是中国的贸易战略性问题。从中国外贸发展战略入手。分析出口萎缩的根本原因,提出实现贸易强国对策。
  关键词:贸易强国;战略;建议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发展,一举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如表1)。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也快速增加,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这让我们看到实现贸易强国的希望。然而,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让风风火火的外贸出口嘎然减速,不少外贸企业破产倒闭。有人认为,我国出口萎缩是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部需求减弱,如果解决好外部需求问题,就能保持出口平稳增长。本人认为,我国出口急剧下滑,外需萎缩只是表象,我国贸易发展战略存在问题,导致贸易结构性失衡,引起外贸发展不可持续性才是真正原因。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入手,分析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必要性,提出实现贸易强国对策。
    
  二、我国外贸发展战略评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是在资金和外汇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开展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的。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先后制定了对外贸易发展五大战略,分别是“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大经贸”、“科技兴贸”和“走出去”战略。对外贸易发展五大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促进了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国内众多产品通过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了价值,获得比较利益。但是,外贸五大战略的实施使我国外贸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以下问题:

  (一)贸易增长方式的不可持续性

  长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是采取以量取胜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拼数量、拼价格,不惜破坏资源环境,为创汇而出口。我国出口贸易也陷入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发展模式的泥潭,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较少考虑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问题,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削弱了发展后劲,从而导致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世界银行采用“绿色账簿”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损失,如用名义“贸易值”减去自然损失,结果发现中国经历了一个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的过程,为此支付了比较昂贵的生态成本,即环境成本。就现有资源条件,中国有限的资源难以继续支撑粗放型的出口持续增长,中国的环境也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

  (二)商品结构的不可持续性

  从要素禀赋状况看,我国劳动力资源禀赋较丰富,但生态环境、技术、资本要素相对贫乏,选择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合理的,但容易导致出口产品结构偏低。尽管我国千方百计提高出口商品结构,到2008年底的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和技术产品占出口产品的比重超过90%,但这些产品仍然处于低端技术环节,高端环节产品出口的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这些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中,核心零部件、关键性技术或高价值环节都控制在外国人手中,国内自主创新的高价值环节仅占很少部分。当代国际竞争已延伸到价值链环节,高新技术出口能够代表一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是贸易强国的主要标志。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偏低,说明还没有摆脱依靠低成本竞争的老路,主要还是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扩大市场,表明我国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较低层次。

  (三)贸易方式的不可持续性

  从外贸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和贸易顺差巨大,主要来自加工贸易出口(见表2)。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公布,到2009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13万亿美元。虽然2008年加工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仍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7.3%。国际经验表明,采取加工方式的加工贸易,该国从国际贸易中实得利益不足10%,外汇收入也只占贸易额的20%左右。更为严重的是,到我国加工的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增值链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产品加工深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关联性低、价值链短,不少产业还属于“三高”(高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的夕阳产业,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可以说,加工贸易把我国带进了贸易大国的行列,但没有使我国成为贸易强国,它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而且由于加工贸易发展过快,直接导致产能过剩、国际市场依存度大、贸易摩擦增加、外贸风险度高。
  
  (四)贸易结构的不可持续性

  目前,服务贸易已成为新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发达国家基于它们在服务领域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提出“服务贸易论”观点,即以开放本国货物贸易市场为条件,要求发展中国家向其开放服务市场。我国出口贸易主要是以货物为主,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的比例严重失衡,其比例接近10:1,远远高于4:1的世界平均水平。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单纯依靠扩大货物贸易规模的外延式增长战略,日益受到资源能源和传统贸易壁垒的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将不利于外贸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且限制了商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发展服务贸易出口不仅有利于提高货物贸易的效益,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而且能够优化我国的商品结构,提高我国的整体贸易条件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较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五)贸易资源的不可持续性

  由于产品出口,使我国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严重,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失去了对国际市场的控制。例如,1983年成品钢材消耗量仅为3000多万吨,2006年增加到5923万吨,出口量最大是2003年的2.5亿吨,接近美国、日本、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我国钨矿产品和一些稀土产品的过度开采和廉价出口,导致丧失了对国际市场的控制权就是最好的见证。目前我国一些原材料迅速枯竭,有些需要100%的进口,大大增加我国经济增长的风险。可以说,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我国扮演着令人尴尬的角色:一方面是量增价跌后日益微薄的利润,另一方面却是接踵而至的贸易摩擦;一方面价廉物美,产品遍及全球,另一方面却背负了“倾销”的恶名,还带来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美国研究人员指出,14%的中国废气是由生产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所造成的。这样的尴尬表明,我国只是贸易大国还不是贸易强国,与贸易强国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贸易可持续发展将面临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双重制约。

  全球化的高歌猛进在扩大收入差距、加剧生产过剩的同时,也加速了对生产要素、资源和环境的消耗,从而导致土地和资源类产品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
 
  当全球经济活动的规模达到一定阈值后,有限的要素、资源和环境难以继续承载其增长,强制性的调整就会发生。

  三、转变贸易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纵观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主要是以凯恩斯的贸易乘数理论N=AX/(1-K),以及Y=C+I+G+(X-M)、T=(X-M)/(X+M)为指导(X为出口,M为进口,AX为净出口),夸大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忽视了进口的作用。这种战略显然是重商主义的表现,粗放型出口增长方式,表明我国在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尚未找到一个最优化的贸易结构。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外贸结构性问题暴露无遗,调整贸易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一)各国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全球金融危机将是全球经济发展方式被迫转型的一个转折点,世界经济“三低一高”(低成本、低通胀、低利率,高增长)的时代即将结束。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无论是美国无节制的举债消费发展模式,还是中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重商主义发展模式,今后都将难以为继。所以,危机过后各国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势在必行。
 
  (二)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需要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只有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才能缓解失业问题。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投资和出口拉动,按照AY=△I+AX计算,若要保持9%的增长率,出口必须相对于2008年有所增加;若要实现“保八”的目标,2009年只能容忍出口下降2%,更低的经济增长目标可以容忍更多的出口减少。要保障经济不出现衰退,能够容忍的最大出口降幅为20.5%(见表3)。然而最新数据表明,到2009年6月底,出口增长率平均为-24.7%,如果外贸没有新的突破,将难以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
  
  (三)我国出口面临的国际市场环境日益严峻

  1.国际社会压力增大
  金融危机爆发后,某些国家不从自己宏观管理、金融监管失误上找原因,反而归咎于我国,进一步恶化了我国的外部贸易环境。

  2.我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点目标
  金融危机爆发后,尽管主要国家领导在G20峰会上表达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意愿,但是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在很多国家出现了抬头,特别是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包含了带有强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买美国货”(Buy America)条款,将进一步推动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巨大

  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萎缩,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制定限制进口的措施,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也开始保护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造成巨大影响。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实现贸易强国的根本突破口。但是,现实情况是生存成了企业最重要的事情,是将有限的资源用于维持生存还是投入到产业升级中,成了很多企业困难的选择。我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高素质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低下,使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增大。

  (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贸易转型提出迫切要求

  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双重作用。从积极方面看,我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资源和能源,缓解了国内资源和能源供给的不足;进口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从消极方面看,对外贸易加剧了我国在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上所面临的挑战,我国增加货物出口,就意味着增加资源能源消耗,就“替代”了其他国家或地区消耗资源和能源。
  
  四、实现贸易强国的对策建议
  
  宏观经济学公式BP=AX+AF告诉我们(其中,BP为外汇储备,AX为净出口:AX=X-M,AF为净资本流入:AF=F-FF为资本流入,F为资本流出),开放型国家的外汇储备、净出口、净资本流入都应保持合理状态。如果长期保持出口大于进口、资本流人大于资本流出,必将导致外汇储备巨大,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负效应。我国要实现贸易强国目标,改变要素禀赋结构,实现产业升级,加强外贸体制创新将是首要问题。

  (一)改善资源禀赋结构

  资源禀赋结构决定一国的贸易结构,我国要实现贸易强国j关键在于资源禀赋结构能否升级,高级要素是否丰裕。

  1.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升资源禀赋结构
  如果说人才是第一资源,那么资源禀赋优势实际上就是人才禀赋优势,高素质人才丰裕,就能发展高端产业,出口高端产品。我国应该在人力资本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资,一方面要大力培养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要抓住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人才流动加速的机遇,大力营造有利于高端人才有用武之地的良好氛围,努力使我国成为人才聚集之地,人才创业之地。

  2.挖掘超绝对优势,拓展资源禀赋结构
  如果一个国家所提供的某种商品是另一个国家所不能生产的,即“人无我有”,这种优势在两个国家之间就不存在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问题,而应该把这种优势称为超绝对优势(super absoluteadvantage)。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文化产业得到大发展,出现了迪斯尼、好莱坞等一批世界著名的文化企业;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韩国迎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中华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艺术、中医中药、中华武术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可以说具有超绝对优势,应该大力挖掘这些优势,拓宽资源禀赋结构。

  3.加大创新力度,创造新型资源优势
  据报道,美国正在研究一种可再生能源作为第二通货,弥补第一通货(纸币)的不足,帮助美国修复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这种战略就是通过创新,建立能量通货本位制。从前能源作为物质能源,人们只关心如何将能源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今美国正在研究从物质能源向金融要求权的转化,从物质能源中提炼出金融要求权或其他独立的权利,让这种权利作为一种超出能源物质体本身的东西进行市场流通,流通过程中美国很容易获得巨大的利益。如果获得成功,美国可推行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借此产生金融要求权,将世界经济转移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竞争。美国的研究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国际竞争优势的来源关键在于不断创新。我们要加强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和信息等前沿技术的创新,通过创新占领“蓝海”地带,创造动态优势。

  (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要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关键在于实现产业升级,而要实现产业升级,关键在于加快高科技产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1.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我国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发展高科技产业时,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要在某些领域形成技术优势,使我国与技术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形成技术差异,促进以技术差异为主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这是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要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控制销售渠道,逐步摆脱对外来订单的依赖;要争取占领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进入从原始产品设计到终端成品零售的全球产业链中,掌握产品定价权。

  2.加快金融业发展

   金融业发展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以及其他新兴产业都要金融业发展来支持。我国的金融业发展一直滞后于贸易发展,导致贸易结构的提高和优化进展较慢。可以说,贸易强国的目标会因为处于贸易大国和金融小国“双重身份”的困扰而使其代价越来越大,应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一是加快金融业的发展,利用金融业的发展促进贸易结构优化;二是大力拓展国际金融业务,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有影响力的跨国金融机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三是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民币尽快成长为可自由兑换的国际储备货币。

  3.加快服务业发展

  与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生产要素和技术不同,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和制度优势。这些优势难以模仿和移植,我国在服务业上的比较优势具有垄断性和持久性。目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落后的服务贸易不仅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且还会制约贸易结构的优化。要加大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为其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三)发挥进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我国一直过度强调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忽视进口的作用。如果要最大限度地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必须重视进口的作用。
 
  1.扩大进口规模
  目前我国贸易顺差巨大,外汇储备充足,进一步扩大出口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已经很小,应在进口上做努力。要积极扩大进口规模,既重视投资品进口又重视消费品进口,特别是高档消费品的进口。只有把投资品进口和消费品进口相结合,才能“充分利用国外的优势”,实现国内外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外贸综合效益。

  2.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回落,如国际原油、粮食、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的价格都在下跌,这为我国进口资源、能源类产品提供了良好契机。我国应该扩大能源和战略资源的进口,实施能源和重要资源储备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为经济稳定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四)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策略,优化贸易区域结构

  我国贸易区域结构性失衡严重,这不利于贸易可持续发展,应优化贸易区域结构。

  1.开展错位竞争
  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条件制定不同的贸易策略,采取“错位竞争”策略。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要素禀赋优势正好与其形成互补,而且我国生产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较低,危机加深了他们对我国产品的依赖,要保持和巩固这些市场。对于发展中国家,要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与其开展贸易,或到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开展加工贸易,以减少贸易冲突。

  2.拓宽国际市场空间
  我国的出口市场大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发达国家市场需求萎缩比较利害,影响我国产品出口,要降低对出口市场过度集中的依赖,积极拓展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稀释出口市场过度集中的风险,促使出口区域结构更加多元化,构建我国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

  (五)优化资本净流入结构

  FDI具有“溢出”效应,能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带动贸易结构升级,我国需要通过资本流人和流出来改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
  1.优化引资结构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加工贸易;引导外资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推动产业转移的结构升级换代;吸引跨国公司把研发机构或技术含量高、增加值大的环节转移到我国,使加工贸易逐步从代加工向设计和自创品牌发展。
  2.积极开展跨国收购
  金融危机对世界实体经济的影响惨重,一些跨国企业也陷入了困境,降低了这些企业的估值,增强了原股东出售的意愿,也削弱了各国政府对外资并购存在的排斥心态,使收购方能够降低收购成本,这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如果现在能够及时出手,选择一些国际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得到的就是能够保值、增值、超值的资源和产业。这些跨国公司往往拥有著名品牌和成熟的国际营销网络,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这恰恰是我国企业所缺乏的。从长远来看,要实现贸易强国也需要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实力,需要培养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跨国收购就是培养跨国公司的最佳途径。[]’

  (六)加强外贸体制创新

  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过度依赖出口会产生巨大风险。作为一个大国,要把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1.借助这次出口下降态势,调整内外贸结构
  过去我国发展的模式是:扩大生产并出口,钱赚回来以后用来扩大再生产和借钱给外国人消费,然后继续扩大生产并出口,如此循环。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国人收入萎缩,消费方式发生改变,我国面临产品卖给谁的问题,亟需出口转内销来消费过剩产能。所以,我们应该把一些价廉物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弹性大的产品转为内销,增加国内消费者剩余;让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继续出口,引导出口结构的优化,提高出口报价,实现出口效益。

  2.在财政、货币、汇率、产业等方面调整内外贸政策
  如果一味扩大生产性投资,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危机过后还是要依靠国际市场,甚至导致新一轮通涨。扩大内需可以化解这一矛盾,为此,政府要创造外贸产品进入国内销售的渠道,改变现行外贸补贴政策,转出口补贴为内销补贴;企业要加快内销产品的品牌转换,提高内销产品的适应性。

  3.加快分配制度改革
  在出口转内销过程中,财富与收入的分配是关键问题。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老百姓没钱可花,或有钱不敢花,这反映了分配体制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政府首先要做的是完善分配制度,直接提高老百姓收入,而不是过度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善分配制度,提高老百姓收入,可以刺激消费与服务业的发展,亦可以刺激就业,使经济运行良好。
  
  参考文献:
  [1]戴桂林,等.中国贸易战略的实施对外贸的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6):15-19.
  [2]齐俊妍.金融发展与贸易结构[J].国际贸易问题,2005,(7):17.
  [3]王雪坤.我国外贸发展进入战略转型期[J].国际贸易,2006,(5):16.

 

击更多吴汉蒿的文章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中国与欧美流通发展比较及启示
  •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 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
  • 农村零售商信息共享的实现方式
  • 浅析中小零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
  • 扩大内需与我国流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 中心城市服务业与城市化相关分析
  •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 分工理论视角下商业集聚与零售业态多样性研
  • 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 中国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的中流砥柱
  • 零售商品牌资产管理:结构、模式与路径分析
  • 普通文章大型连锁超市促销策略研究
    普通文章第五代便利店体系呼之欲出
    普通文章中日超市通道费盈利模式发展差异研究
    普通文章餐饮服务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
    普通文章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管理模式探析
    普通文章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普通文章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普通文章浅析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
    推荐文章“黄金十年”结束 家电大卖场战略转型
    推荐文章身负扩内需重任 流通业发展迎来黄金契机
    推荐文章[图文]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万倒闭 加盟模
    推荐文章西安供货商自述:超市坐地敛财变商霸
    推荐文章李宁深陷高层出走与高库存梦魇
    推荐文章快递业乱象调查:员工联手勾结 手机电脑
    推荐文章三大佬间的游戏:国美商城、当当密谋结
    推荐文章真功夫内斗再升级 蔡达标被指侵占公司3

    超市购物,要多留个

    全国百货单店销售排

    百货上市公司今年怎

    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

    物流行业霸王条款被

    旅游业迎大发展 并购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