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产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旅游业就业潜力与空间开拓研究         ★★★
中国旅游业就业潜力与空间开拓研究
副标题:
作者:王文慧 来源:2010年第18期 《商业时代》 人气: 时间:2010-7-30 14:32:48 进入论坛

  内容摘要:旅游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力的“吸纳器”,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就业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旅游行业的工作重点。本文分析了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促进效应,并根据全国就业人口、GDP增长率、就业弹性系数以及旅游经济就业人数与全部就业人数之比值,对旅游经济就业总量进行了预测,指出中国旅游就业空间的开拓应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分区域、有侧重地进行。

  关键词:旅游就业  旅游就业潜力  旅游就业空间 

  问题提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增长是实现社会就业的主要保障和途径,实施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的发展战略,是中国社会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但是观察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会发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就业的增加,中国仍然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中国每年都要面对城镇年度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因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而导致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中国城市化进程推进而导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等问题,加之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因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劳动力总量始终处于严重供过于求的状态。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面临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2008年中国全年GDP为300670亿元,比2007年增长9.0%。但是,2008年年末,中国仅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就为8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2007年登记的失业人数多出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高出0.2个百分点。另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一些代表城市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进行的统计分析,与2008年第一季度相同的91个城市中,2009年第一季度用人单位的需求人数比2008年同期减少了15.4万人,下降了3.3%,但2009年第一季度的求职人数却比2008年同期增加了52万人,增长了10.9%。这些都说明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却相对缓慢,出现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二者之间的“非一致性”。

  我国具有人口众多、就业难度大的基本国情,促进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就业问题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需要寻求妥善有效的解决方法。旅游业是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和最具潜力的领域。把发展旅游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既是就业工作的创新,也是旅游工作的突破。研究旅游就业问题,对进一步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旅游业促进就业的独特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就业的促进效应

  (一)旅游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地位及发展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已经跃居为世界少数几个旅游大国之一。2007年,我国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中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约占GDP的4.8%,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预计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可达1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可达28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可达1亿人次,游客市场总量可达30亿人次。我国许多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将旅游业列为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业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新制高点。

  (二)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促进作用

  旅游产业涉及行业众多,就业容量大,关联带动性强。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行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行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7个就业机会。正是由于旅游产业在就业方面具有关联带动性的特点,因此旅游就业的概念也有层次之分。

  根据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中国旅游业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对旅游就业的概念认定,旅游业的就业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旅游核心产业就业人数即旅游直接就业人数,目前我国旅游统计中公布的直接就业人数包括旅游住宿、旅行社、景区、旅游车船公司等其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就业人员;

  二是旅游特征产业就业人数即旅游间接就业人数,包括直接为游客服务,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娱乐、铁路、航空、公路、水运、公共设施服务等13个部门中的旅游就业人数;

  三是旅游经济就业人数即从业人员总数,这个概念最宽泛,是通过旅游经济活动所拉动的就业人员总数。

  旅游就业的成本相对较低。据权威测算,旅游住宿业每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所需固定资产投资仅相当于重工业的33.7%,相当于轻工业的63.9%。

  旅游就业还具有方式灵活多样、门槛相对较低、适合不同人群的特点。比如,宾馆饭店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在饭店中,需要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才,因此就业层次较多,且就业容量较大。旅行社对知识程度的要求相对较高,比较适合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及具有一定知识深度的人员就业。在农村、边远地区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可以直接吸纳当地人口就业,不仅推动了这些地区的脱贫工作,也可以减少城市就业的压力,有效缓解当前中国农民工流动带来的隐患与问题。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多数门类的就业门槛较低,比较适合妇女、中老年人就业。在一些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也可以在资源耗尽或工业转型的背景下,有效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归结而言,旅游业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劳动力的“吸纳器”,发展旅游业将为社会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

  近年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旅游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2008年8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应通过建立和完善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广开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结构,完善就业服务,强化就业管理,以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就业增长,支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中国旅游业就业潜力预测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对旅游就业产生强劲的拉动作用,就业机会不断出现,旅游人才需求连年走高。

  在我国现有的统计体系下,可以采取六种方法估算旅游就业的增长潜力:Ⅰ根据旅游就业的时间序列,通过就业增长速度外推估算就业增长;Ⅱ根据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估算旅游就业的弹性系数测算旅游就业的增长潜力;Ⅲ根据经济增长模型,测算未来旅游就业趋势的数值;Ⅳ根据全国就业增长的总体趋势,通过估算旅游就业在全部就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两者相乘进行估算;Ⅴ通过国际比较进行估算(比较产业发展水平和就业增长水平的同步性);Ⅵ通过对旅游消费增长预测,估算万元消费带动就业系数,然后进行测算。

  由于缺少旅游就业历年统计数据(尤其是旅游经济就业数据),因此上述六种预测方法中有几种方法不太容易实现,本文根据全国就业人口、GDP增长率、就业弹性系数以及旅游经济就业与全部就业之比值,将第Ⅲ、Ⅳ两种方法相结合,对旅游经济就业总量进行了预测。

  在GDP增长率保持8%的前提条件下,在就业弹性等于0.06、旅游经济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例为6%时,2015年我国旅游经济就业数量将达到4807万人,而在就业弹性等于0.1、旅游经济就业人数与全部就业人数之比为8%时,2015年我国旅游经济就业数量将达到6554万人。由于假设条件比较保守,在GDP增长率、就业弹性以及旅游经济就业人数与全部就业人数之比的设定上都选择了较低值,因此,估算预测的旅游经济就业人口数值相对也比较保守。

  事实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水平的转变与提高,旅游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旅游就业吸纳能力将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呈现同比例的增长,旅游就业人口也将随之成倍增长。

  世界旅游部门对中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及旅游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世界旅游理事会(Word Travel &Tourism Council,WTTC)专门针对中国旅游业进行研究,认为2010年中国旅游业将直接创造900万个就业机会,占全国就业职位总数的2.4%;旅游经济将创造6890万个就业机会,占全国就业职位总数的8.5%。与WTCC的估算相比,我国政府的预计更为乐观,国家旅游局“十一五”时期规划发展目标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产业每年要新吸纳直接就业50万人,带动综合就业350万人,到2010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另据预测,到2015年,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700万人,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8300万人,旅游经济就业规模将增加到1亿人左右。

  中国旅游就业潜力无限,为了实现上述就业目标,我国必须形成就业与产业协调发展机制,大力开拓旅游就业空间,提高旅游就业弹性,提升旅游就业效应。

  中国旅游就业空间开拓的指导思想及具体思路

  (一)中国旅游就业空间开拓的指导思想

  借助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拓展各地区旅游就业空间,在不同区域致力于不同旅游业态的发展,促进就业。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引导。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也表现在旅游经济中,东部沿海地区因独特的地理优势,在中国经济发展历史上承担了急先锋的角色,进而带动了本区域旅游经济与就业的先行发展,而东北及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是在旅游就业方面都落后于东部地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及区域开发已由重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改革开放的探索”转向重在“追求全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各区域应当结合自己的资源特色,有重点地发展不同的旅游产业,以实现不同的就业目标。

  如东部沿海地区应当在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在自身悠久的旅游发展历史基础上,着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在城市休闲化发展中衍生就业,并进一步扩大出游市场以带动旅行代理就业。

  东北老工业基地则应在国家实施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依托自身的优势资源,结合旅游营销工作,实现产业转型,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

  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一些经济落后但旅游资源先天丰富的地区,应当在国家“中部崛起”及“西部大开发”等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凭借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着重开发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如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并借助旅游景区的开发促进家庭旅馆或民宿业的发展,以各种灵活的就业方式,提高旅游就业的绝对数量。

  (二)中国旅游就业空间开拓的具体思路

  1.进一步通过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的发展促进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城镇人口就业。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家间自由同盟的建立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商务旅游及会展旅游的发展,尤其是会展业,通过举办会展,促进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观光和购物为一体的“消费链”的形成,在经济发展及就业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凝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经济发达城市与地区可借助于商务旅游及会展旅游发展的契机促进当地城镇人口的就业。

  以商务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达城市的城镇人口就业时,应当注意高层次人才尤其是旅游管理类高校毕业生在此范围内的充分就业。由于商务及会展旅游消费者具有素质高、消费高、要求高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对于从业人员素质及其服务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商务及会展旅游城市应完善各种人才吸引机制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变当前一些高层次人才不愿长期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现状,提高旅游院校毕业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意愿,同时避免高素质人才流失。

  2.通过工业、科技旅游或新创景区旅游实现企业或城市功能转型,推进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及当地城镇人口就业。工业、科技旅游在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得相当成熟,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都不乏广受游客青睐的工业旅游项目。如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大众、美国的造币、日本的东芝、韩国的浦项……每天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工业旅游不仅有着广阔的发展远景,并且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促进就业就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工业正处于结构变动最为剧烈、矛盾和机遇交汇的重要转折时期,许多工业企业乃至工矿类城市都面临着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资源枯竭等所带来的企业生存或继续深入发展的问题。发展工业及科技旅游或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向旅游产业调转船头已经成为这些企业城市不可回避的问题。

  工业企业及工矿城市发展旅游业有两种情况,对应地,其解决的就业问题侧重点也有所区分:

  其一,在当地工业倚重的资源处于衰减状态或即将枯竭时,或者企业因各种原因而濒临破产时,要尽快实现企业或城市转型,可借助原工业企业设备或资源开发工业旅游,或者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寻找可以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与吸引物,以重点解决因上述问题而出现的国企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如河南焦作因发展旅游业而成功实现城市转型以及北京798工厂进行艺术改造并借此成为旅游新景点。

  其二,在当地工业依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工业企业仍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但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可以通过工业及科技旅游进一步带动当地部分城镇人员的就业,如北京首钢总公司、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山东青岛海尔工业园、上海宝钢集团等企业都被列为我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及科技旅游的推行不仅推动这些企业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的就业。

  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农村旅游就业提供广阔的空间。乡村旅游是指以农业资源为依托而萌发出来的一种特殊旅游活动项目,主要包括:农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观;与农、林、牧、副、渔各产业相结合的一些参与性较强的农事劳动与活动;农村特有的一些民俗和风土人情。

  农村劳动力过剩是个大问题,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丰富旅游活动方式,而且能够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尤其在解决本地农民就地就业、减轻城镇就业压力方面有突出功能。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弱势群体的就业有着很好的包容性,许多工作农民只需短期培训后即可胜任,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就业提供了有效途径,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河北安新白洋淀就通过发展旅游使该县2万渔民转向旅游产业就业。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现了农民工因失业而大量返乡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有条件的地区与政府应当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促进就业的空间,以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回乡农民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三)中国旅游就业空间开拓时应注意的问题

  1.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首先,国家应设立旅游就业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扶持旅游就业的增长点,加强旅游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其次,针对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落后地区以及资源转型城市等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第三,政府应当将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标列入国家和地方的就业规划和各级政府的考核体系,并将其作为评价旅游项目的标准;第四,国家应加强旅游业劳动用工的制度化建设,解决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在制定各项政策时还需注意,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相关政策。

  2.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归根究底,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是要通过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由于旅游业外延很宽,跨越诸多部门和行业,资源整合难,统一管理难,因此,如果要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且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人员就业,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包括财政、工商、税务、建设、林业、劳动、农业、环保、水利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大力支持。各地旅游部门应主动协调、搞好服务、争取支持,在各方努力下,推动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结论

  就业问题是我国全面发展经济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作为劳动密集型和资金、知识密集型相统一的产业,旅游产业涉猎范围广,服务生产、促进生产的功能和领域在不断外延扩展,因此,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广泛吸纳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就业,对于促进就业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另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能力日益增强,加之我国带薪休假制度的全面推行,人们的旅游需求得到合理的释放,旅游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因此,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前景非常广阔,而我国“发展服务业”战略的全面实施,又进一步促使旅游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基地。

  为增强旅游产业的就业带动力,我国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就业目标,拓宽旅游就业渠道,广泛利用各种资本、知识和技术,开发新兴旅游业态,完善旅游就业政策措施,优化旅游就业环境,增强旅游就业服务,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开拓旅游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2007、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3.高等旅游教育走过30年 五措施推进旅游人才建设.中国教育报,2008.12

  4.石培华.中国旅游业对就业贡献的数量测算与分析.旅游学刊,2003(6)

  5.历新建.中国旅游就业效应分析与制度创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

  6.王朗玲,张毅.旅游就业潜力预测及对策建议.现代经济探讨,2006(3)

  7.蒋海萍.发挥旅游就业潜力扩大旅游就业效应.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8.王志发.旅游业促进就业工作会议总结.旅游调研,2007(10)

 

击更多王文慧的文章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旅游集散中心:如何树起正规军品牌
  • 低碳旅游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发展策略
  • 乐山乡村旅游市场研究
  • 鲁山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
  • 对成都旅游形象可持续发展定位的思考
  • 对现代旅游产业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 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问题与对策
  • 湘西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
  • 台湾开放大陆赴台旅游的经济影响度研究
  •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韩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在线旅游模式谋变
  • 普通文章第五代便利店体系呼之欲出
    普通文章餐饮服务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
    普通文章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管理模式探析
    普通文章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普通文章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普通文章浅析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
    普通文章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
    普通文章中式快餐连锁营销策略分析——以永和豆
    推荐文章“黄金十年”结束 家电大卖场战略转型
    推荐文章身负扩内需重任 流通业发展迎来黄金契机
    推荐文章[图文]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万倒闭 加盟模
    推荐文章西安供货商自述:超市坐地敛财变商霸
    推荐文章李宁深陷高层出走与高库存梦魇
    推荐文章快递业乱象调查:员工联手勾结 手机电脑
    推荐文章三大佬间的游戏:国美商城、当当密谋结
    推荐文章真功夫内斗再升级 蔡达标被指侵占公司3

    超市购物,要多留个

    全国百货单店销售排

    百货上市公司今年怎

    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

    物流行业霸王条款被

    旅游业迎大发展 并购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