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徐印州专栏正文
徐印州: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必要性与政策设计
来源:2018年04月 《开放导报》 发布时间:2018-4-23 点击数:


   [摘要] 广州具有厚重的商业文化传统和优越的流通产业基础,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州“千年商都”的独特优势。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是广州恰如其分的城市发展定位,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这一发展定位的必然要求。国际航运中心是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必要基础,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必然结果。实现“千年商都”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对接,需要国际航运中心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需要提升政策高度,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国际航运产业链,强化综合功能,以全面提升其枢纽作用。

    [关键词] 国际航运中心    千年商都    一带一路    对接枢纽

    [作者简介]
    徐印州(1946 —),河南开封人,广东财经大学教授,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流通经济、商业经济、企业管理;李丹琪(1987 —),女,广东汕头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讲师,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对外投资。

    一、“千年商都”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这个国内外享誉盛名的著名商都,以商贸流通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放开、搞活市场,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流通体制,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相辅相成、共荣发展的商贸流通产业格局,实现多层次、多业态、多功能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商业模式创新势头强劲。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尽管具有其他许多城市难以超越或替代的独特优势,但还需要通过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实现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的对接,以增强新动力,增创新优势,适应新时代。

    (一)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新时代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中的新课题

    中国的崛起,使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球航运资源开始向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集聚。在全球化格局发生重大演变的大背景下,广州需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国家和全球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国际航运中心是集港口泊位、多式联运、集散中转、航运金融、国际贸易、配套中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具有极强辐射服务带动作用的港口枢纽集群。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在全球航运中心“西移”以及国际航运资源向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集聚的态势之下,全球排名靠前的10个国际航运中心里面,2016、2017年连续两年都有5个亚洲地区城市入围,占50%;2017年中国大陆共有7个城市入选国际航运中心行列,占全球(43个)的16.3%,而广州更被评为创新引领型航运中心。在此背景之下,广州为寻求新突破,迈出新步伐,在新时代全球化大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新课题遂被提上城市发展的议程。

    (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对接“一带一路”的“自选动作”

    在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的大背景下,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借力扬帆前行。广东早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就已提出在珠三角地区要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中心,但没有明确由哪个城市来承担这项任务。随后,广州在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报告中率先提出要“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并制定出台了《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自此,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成为广州市对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谋求进一步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2015~2018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这一战略,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广州国际航运对外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国际港口枢纽、对外开放流通地位巩固提升,根据广州港集团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广州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9亿吨,位居全球港口城市第6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30万标准箱,位居全球港口城市第7位,首次跻身全球2000万标准箱枢纽港口城市行列。因为具备上述优势,广州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高度契合,使“千年商都”广州成为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的重要支点和国际航运中心全球网络的重要节点。
 
    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广州城市发展定位的必然要求

    目前,广州依托自身商业优势、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深入挖掘上述三大产业资源禀赋,以商贸为载体、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媒介,推进商旅文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商旅文融合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聚焦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城市”这一恰如其分的定位,进一步发挥“千年商都”的传统优势和最佳商业城市的新优势,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加力”,成为广州市在“十三五”发展期间的重要课题。对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不仅赋予广州外向型经济新的内涵,还将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广州的国际影响力及其在全球市场格局中的地位。在此背景之下,凸显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一)“千年商都”与“一带一路”对接,需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战略部署的地理位置上看,广州拥有中国最南端的综合枢纽港。根据广州港集团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仅次于上海港、深圳港和宁波—舟山港,继续保持全国第四的位置,跻身全球第七大港口。无论是从地理区位还是产业地位视角看,广州都应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充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资源,在国家战略层面争取更重要的位置。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广州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将广州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贸易往来从原来的市场主体自发行为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使其所能获得的支持不再局限于广州市一级政府所能提供的帮助,将有机会获得国家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资助,所能获得的资金支持额度也将得到大幅提升。广州以国际航运中心为基地,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开拓更大的市场,企业对外贸易方式也将从原先单一的货物贸易转向包括国际产能合作在内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面融合,为广州经济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实现国际商贸中心城市这一发展定位,必须同时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由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的推进实施,世界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引领之下,经济全球化出现新的模式,形成新的格局。在此大背景下,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必须同时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广州需要依托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航运交通技术,开拓海陆空货运航线,创新商业模式,拓展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互联互通领域,构建基于“一带一路”沿线,辐射全球市场的、更为便捷的对外贸易、投资通道。“千年商都”广州依托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其对外经济合作内容也将从商品货物贸易拓展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资金结算,直至国际产能等全方位合作范围,实现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巩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

    (三)“千年商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增创新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的推进实施,广州必须面对并参与和各种类型国际经济主体的合作与竞争,面临经济全球化新模式新格局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了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和提升竞争优势,以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广州需要进一步改善发展的软硬环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仅可以从硬件上提升广州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实力和地位,还更加有利于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实现与国际通行的营商规则和行事规则接轨,促进“千年商都”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对接,增创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新优势。

    三、国际航运中心应该成为“千年商都”与“一带一路”对接的枢纽

    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将进一步强化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地位,彰显“千年商都”的影响力,成为“千年商都”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对接的重要枢纽。

    (一)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相辅相成

    国际航运中心是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必要基础,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必然结果。参考纽约、伦敦和新加坡等地区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在形成国际商贸和航运中心的过程中,贸易和航运活动涉及、衍生的各种市场经济资源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国际贸易与国际航运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促成这些城市同时具备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国际商贸和航运对于广州整体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在其自身良好的流通产业基础支撑下,广州已经具备同时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和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条件,这其中就包括了区位地理条件、港口交通枢纽、周边经济腹地支持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等。在广州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和航运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任何一个“中心”的建设都不是孤立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有效互动,将更进一步提升广州对外经济综合竞争力。一方面,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建设将带动航运产业要素的集聚。这主要表现为,广州进出口贸易总量的显著提升,将带动航运物流市场需求上涨,从而为航运企业提供大量的订单并吸引企业进驻,逐步形成航运产业市场主体的集中布局,促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另一方面,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将为国际商贸中心提供必要的设施条件。国际商贸中心城市要实现港口商品集散、商品贸易结算、大宗商品交易、国际货物采购、国际展览以及内贸商品流通等多种功能,往往离不开国际航运中心配套的港口、港区和航道等软硬设施的支持。

    (二)“千年商都”与“一带一路”对接需要国际航运中心发挥枢纽作用

    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额度在逐年提升。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底,广州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1627.4亿元,占全市进出口的25.7%,但也面临运输、物流“通而不畅”的困境。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与法制体系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海外投资保障保险机制、境外争端解决能力、海外护商力量薄弱等。在国际贸易和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整个历程中,历史最悠久、规则最成熟的莫过于国际航运。国际航运的准则与国际惯例,是最清晰的国际准则;国际航运人才,是最成熟、最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基于对国际惯例和国际准则的把握和运用,着眼于互联互通,积极主动与“一带一路”对接,对于拓展广州“走出去”的深度和空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建设好国际航运中心这个重要的枢纽工程,才能更好地实现城市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的有效对接。建设好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将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国际航运中心必将成为“千年商都”可持续发展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对接的重要枢纽。

    四、强化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枢纽作用的对策建议

    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其枢纽作用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创新、运行平台打造、航运产业链构建等多方面着手。但是,所有关于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对策建议以及相应措施的策划,都应该聚焦于如何强化其枢纽作用。

    (一)整合独特禀赋,在粤港澳大湾区平台上发挥核心作用

    目前,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还只是广州市积极主动所为,国家层面尚未出台正式的政策文件。因此,广州应清楚地认识到其在国家政策高度上与国内其他国际航运中心的差距与不足,正视与香港“远东国际航运中心”的分工协作,整合江海联运、背靠珠三角制造业集群等优势,充分利用和挖掘国际航运能力,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发挥国家最南端港口贸易的核心交汇点和门户枢纽作用。要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政策支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和利用广州的独特禀赋,努力占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位置,发挥核心作用。

    (二)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组合港,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立足于广州已有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在区块链分工协作模式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数据库技术,逐步通过会员制组合港的模式,提升港口群的核心竞争力,使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成为广州发展的重要依托,使广州的生产力布局形成以港口为对外经济合作枢纽的主动型生产力布局,综合利用海内外资源,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近有珠三角深圳、东莞、珠海、中山、香港等各港口之间的“内耗型”竞争,远有北部湾港区、长三角经济圈港口群的“虹吸型”竞争,同时还要应对国外各大港口的强势竞争。当前,广州港需要学习和借鉴马赛港区、纽约/新泽西港区、洛杉矶/长滩港、鹿特丹/安特卫普港等国际组合港资源整合的经验,首先在广州港范围内实现差别竞争、错位发展,进一步提升港口资源配置的效率,打造港口产业集群优势,从而提升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竞争力。

    (三)依托南沙航运产业基地,打造以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的产业链

    为推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应该依托南沙航运产业基地,构建国际航运要素集聚区,以作为坚实的核心产业载体。核心产业载体应具备国际航运高端要素的强大集聚功能,以及便捷可达性高的内外部交通、高效的营商环境和优越的景观资源,凸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昭示性。要充分发挥国际航运中心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国际航运上下游产业,以及主导产业与航运服务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与协作,创新国际航运管理的体制机制。特别需要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一流的国际航运企业在基地内设立总部,以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发展极。为从整体上强化以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的国际航运产业链,还要在航运服务业中,遴选出航运交易、船舶代理、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资金结算、航运指数发布、航运法律服务、航运咨询等作为航运服务的主导产业,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往下游延伸国际航运产业链。作为起步,首先要吸引港澳国际航运服务企业落户,尽快与港澳航运服务行业管理标准和规则对接,使核心产业载体成为珠三角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服务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和支付结算中心。

    (四)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强化国际航运中心的综合功能

    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需要构建集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现代物流、国际航运金融等于一体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其功能结构以国际贸易为核心,以现代物流服务、供应链整合、信息服务和信用服务等为辅助。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不断扩大国际贸易交易对象与交易主体范围,拓展交易空间,使其不受地域的限制,交易时间更长,交易数量和金额大大提高,使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成为连接全球生产与消费的枢纽,成为增强广州对全球辐射力的重要渠道。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包括电子交易平台、实体商品交易市场和配套服务中心等,经营范围包括木材、有色金属、石化、农产品、渔业产品、塑料原料、钢铁等以集装箱储运为主的大宗商品贸易,提供包括仓储、信息、物流、结算、金融延伸服务等综合性、多元化配套服务。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建设,在1-3年的短期内,可从木材和石化商品交易市场做起,并在有形市场的基础上建设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在3-5年的中期内,逐步建立有色金属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电子交易市场,建立物流、信息、金融等配套服务平台,并开展现货凭证交易平台,发展远期交易,形成定价机制;在5-10年的长期内,在做强实体市场基础上,将电子交易平台覆盖全球市场,增加其金融功能。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恢复广州期货交易所,并争取将待恢复的广州期货交易所定位于“广东自贸区保税商品交易所”,除碳排放品种外,力争将塑料、木材、海产品等作为该交易所的主打保税交易品种。


    [参考文献]
[1] 苏明. 广州港口物流业发展对策探析——基于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背景[J]. 商业经济, 2016(08):59-61.
[2] 甘爱平, 罗雅文. 上海建立国际航运碳资产交易中心的对策[J]. 当代经济, 2016(08):11-13.
[3] 徐印州, 林梨奎. 新零售的产生与演进[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5): 5-8.
[4] 徐印州. 广州城市流通竞争力分析与解读[R]. 广州商贸业发展报告(2017)[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64-82.
[5] 夏新海. 服务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港口集疏运体系的发展及完善对策[J]. 交通运输研究, 2016(06): 21-28.
[6] 徐印州. 广州商旅文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考[J]. 城市观察, 2016(04): 148-154.
[7] 王可达, 王铮. 科学理解“一带一路”战略对广州的定位[J]. 探求, 2016(01): 97-106.
[8] 徐印州. 广州新一轮商贸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考[R]. 广州商贸业发展报告(2015)[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80-90.
[9] 邱伟年, 隋广军. 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研究——国际大都市发展转型的经验与启示[J]. 国际经贸探索, 2012(05): 94-
106.
[10] 张峰. 基于分工理论的中国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的经济学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67-70.
[11] 胡大立, 肖乐明, 曲绍民, 张素明. 传承南粤航海文化 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J]. 城市观察, 2011(01): 186-191

 

作者:徐印州 李…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接受广东广播电视台采 王先庆:人工智能推动东莞制
    热门资讯
    王先庆再谈新零售与无人超市 颜艳春:新零售的未来——从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