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流通专家库零售专家 物流专家 营销专家 服务业专家 商业地产专家 餐饮酒店专家 批发市场专家 流通产业专家 流通政策专家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新秀专栏 | 专家观点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专家秘书处 | 商界精英 | 专栏申请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专家网 >> 名家专栏 >> 北京 >> 庞毅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庞毅:国际服务业走势与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         ★★★
庞毅:国际服务业走势与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
副标题:
作者:庞毅 来源: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 人气: 时间:2006-6-19 14:01:54 进入论坛



    世界经济发展是呈周期性变化的,且世界经济重心已发生过多次转移。国际大都市形成与之有着高度的相关性。北京凭借其经济发展状况和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完全具备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能力,这既是北京面临的时代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挑战。


     一、国际服务业走势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支柱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逐步居于绝对优势,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由欧美向亚太地区的转移,亚太地区在迅速工业化的同时,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变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及其相关科技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
    1.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迅猛, 服务业信息化趋势增强
    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化,知识与资本、劳动力、土地一样,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突出表现为服务业以高新技术为载体,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服务业正从资本技术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过渡,其发展日益依靠技术、知识和人才资源。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服务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服务业国际竞争的信息比较优势,即指各国或地区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反馈和使用能力上的差异以及一国或地区所获得信息的数量、质量、时效和稀缺程度。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操纵与控制能力将成为服务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2.行业界限模糊,混业经营日趋普遍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经营的难度和风险加大,产前服务,如研究开发服务、设计、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服务等;产后服务,如广告服务、营销服务、包装服务、运输服务等,需求强劲,发展迅速。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与制造业和服务业界限模糊相对应,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行业之间的界限也日趋模糊,混业经营日益普遍。在企业所提供的业务种类上,群体性服务的倾向不断加深。目前,在发达国家混业经营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与金融相关的服务,如银行、证券、保险等;与信息相关的服务,如软件、数据处理、电讯服务、信息存储和检索等;与旅游相关的服务,如旅店、运输、旅游经营、体闲娱乐等;与专业性服务相关的,如会计、审计和管理咨询、广告、市场调研和公共关系等。
    3. 服务业生产化、标准化态势明显,传统服务业焕发生机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不断加强,这不仅使生产部门服务化,也使服务业出现生产化。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服务业已经从以生活服务为主向为生产服务为主转化。而随着服务活动专业化程度不断增强,服务业本身专有化资产要求程度的下降,服务业还呈现出标准化趋势,这有利于在不降低消费者满意度的条件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服务成本。
    伴随着知识、高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低端低技术型服务业不是衰亡,而是平稳增长。由于城市化和城市生活的服务化、娱乐化,前后二者并没有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而是呈现高端与低端两翼齐飞的景象。只不过前者来得极其迅猛,而后者在现代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的支撑下,步履更其稳健。因此,研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能只强调高端服务业的发展,而忽略对整个服务行业特别是低技术型服务行业的创新和科技促进。
    4. 研发服务出现新特征,技术标准成为竞争新焦点
    随着产业的集聚和集群化发展,科技研发模式也发生新的变化。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及现代科技的高度集成性和系统性,许多新技术的研发系统仅靠个别企业的力量已无力承担,需要整合相关企业、相关学科、相关行业的社会资源才能顺利完成。因此,跨企业、跨行业的专业化研发平台应运而生。
    而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标准也逐渐成为科技创新和科技竞争的重要形式,成为经济主体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由于技术标准与技术研发和专利特许密切相关,因此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竞争成为服务竞争的主要手段。
    5.服务业迈向国际化,国际转移速度加快
    服务业的国际化和国际转移包括三个层面:
    (1)项目外包,即企业把非核心辅助型服务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据统计,国际项目外包市场从20世纪末开始起步,当时只有几亿美元的规模,2000年扩大到了1万亿美元。同时,这个市场正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20万亿美元的规模。
    (2)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即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欧美一些企业相继把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成本相对低廉,又具备合格劳动力的国家和地区,其中既有亚洲的印度、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也有拉美的巴西、墨西哥等国。业务离岸化集中在电话客户服务、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IT服务等行业。
    (3)一些与跨国公司有战略合作关系的服务企业,如物流、咨询、信息服务企业,为了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而将服务业进行国际转移,或者是服务企业为了开拓东道国市场和开展国际服务贸易而进行服务业国际转移。对于东道国而言,第二和第三层面的服务业国际转移都表现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


    二、 北京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其内核发育成长的环境及自身的努力,即需要具备一系列的条件。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电子信息和其他新兴高技术,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由于城市定位和发展阶段及模式不同,发展服务业的途径、机制和结构特征也是不同的。但一城市将现代服务业作为支柱产业,作为保持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和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则必须具备下列要素:(1)经济结构的转型是现代服务业崛起的前提;(2)电子信息和其他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强劲支持是其重要依托; (3)政策大力扶持,是其发展的助力器;(4) 专业人才集聚是其重要保障;(5)创新力和竞争力是其发展的动力源和重要支撑;(6)面向全球市场的现代服务业需求是其发展的广阔空间。
    对照分析北京经济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北京完全具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条件和比较优势。
    1. 北京经济发展已由工业为主逐步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的新格局
    2003年,北京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5.6亿元,占GDP的61.6%,达到历史最高点。2004年,北京第一、第 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例是2.4:37.6:60,相比1995年时的5.8:44.1:50.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了10个百分点。1995至2004年间,北京的服务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了12%,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的增速。服务业已经成为北京市的第一支柱产业。
    2. 新兴高技术型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
    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之一是产业比较优势或资源比较优势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城市的资源比较优势,包括静态的、现有的资源和动态的、可以引入的资源,特别是那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关键资源,是降低交易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也是推动企业和产业向城市集聚和辐射扩散的根本动力。
从北京服务业发展规模和结构看,按现行统计口径,在服务业的行业门类中,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两大门类分别居于第二位和第四位,2003年这两大门类实现增加值485.55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的21.53%,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13.27%,仅次于金融保险业,而同期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为314.1亿元。
    上海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地区,2003年北京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以及服务业中大多数行业的增加值均落后于上海,但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两大门类在总量上却比上海占有绝对优势,实现增加值之和高于上海182.8亿元。
    从典型行业发展情况看,北京软件产业2004年实现营业收入520亿元,占全国的33.8%,按软件产业增加值率40%计算,2004年全市软件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200亿元,2004年实现出口2.27亿美元,占全国海关软件出口的40%,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软件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超过6000个,占全国的22%;2004年北京技术交易总额近600亿元,占全国的1/3左右,共成交技术合同44868项,比上年增长15.54%。
科技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已经占据了服务业的主体地位,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支撑制造业升级、完善服务业内部结构,保障首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促进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服务业发展保驾护航  
    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推进。中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 2005年1月,国务院在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指出:“北京的产业发展,要突出首都的特色,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并对北京进行了“国际城市,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北京市政府则提出了创新强市战略等等。这些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无疑为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4. 专业人才集聚效应充分显现
    北京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与人才资源,现有高等学校77所,重点高校占全国的1/4,全国高校有300多个博士点,北京占全国1/3,硕士的规模占全国1/5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半以上分布在北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北京的户籍人口当中,大专以上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比例为1/5,在全国名列第一。
根据《2004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的研究资料显示:北京的智力支持系统总指数,全国排名第一,为83.49;而天津、上海、广东、重庆分别仅为59.01、69.88、55.65和43.09。2005年3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指出,北京市人才竞争力名列全国第一。这些都说明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独一无二的智力资源优势。
    5. 城市竞争力和创新力处于领先地位
    城市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理论认为,城市经济发展不仅仅取决于比较优势资源,而且依赖于城市的竞争能力,它包括城市的经营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对外部环境变迁的适应能力等。这些竞争能力与城市的资源或竞争资源相结合,经过一定的竞争过程,就会形成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尤其是城市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著名的国际化城市大部分也是世界科学技术的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新中心和国际信息交流中心。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级国际城市等。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2005年3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3》指出,13大服务部门中,北京在47个城市中排名前10位的占了6个。其中,排名第一位的有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排名第二位的有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排名第三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排名第九位。 
    2003年北京市实际利用外资13.9亿美元,其中投向服务业的比重占了64.7%。新兴服务业覆盖面广,知识性和创新性强,其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高素质、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劳动力就业有很大的吸引力,从而有力推动了北京居民的就业。2002年北京在岗职工总数为 434.2万人,其中在这些科技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的在岗职工人数就约为165万人,占全部在岗职工人数的比例高达3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研究与开发全球化已经成为继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资本全球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趋势。近几年,许多跨国公司将亚太地区总部从日本东京、中国香港等城市移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93家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或研发中心,在北京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达到200多家,北京成为国内集中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最多的城市。外资研发机构在北京的设立,进一步突出了北京在全球研发环节中的地位。
    6. 面向全球市场的现代服务业需求旺盛
    北京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特大型城市,具有很大的服务性消费的市场需求。2004年,北京技术交易总额近600亿元,软件产业营业收入520亿元,均占全国市场的1/3左右。2004年末,居民储蓄余额5293.5亿元,比年初增加903.8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5.9%,居民消费能力在全国大型城市名列前茅。2004年1至3季度,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699.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100.8元,其中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9.2%,比去年同期提高16.8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32.8%,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带动服务性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机构在华设立的办事处必将随北京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而迅速增长,这必然对北京的现代服务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三、北京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从全球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业发展情况看,北京服务业离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 服务业总量不足,部分行业增加值偏低
    虽然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到60%以上,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发达国家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东京1997年服务业的比重已达到82%,华盛顿为80%,纽约为85%; 1998年汉城为82%,中国澳门为90%; 2000年香港为87%。北京服务业增加值仅相当于香港和伦敦的1/4,纽约的1/9,某些服务业增加值甚至低于上海。另外,北京服务业的总体水平也有待提高。如北京服务业从业人员2003年人均生产率不到7000美元,而同期美国、日本、欧盟人均生产率达6万美元以上。部分行业的增加值明显偏低,比如,2003年,北京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增加值仅有242.66亿元,占服务业总增加值比例10.7%;科研、综合技术服务的增加值为197.73亿元,占服务业总增加值比例为8.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增加值仅为63.10亿元,仅占2.7%。这些都与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极不相称。
    2. 竞争力不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黄亚生和哈佛商学院的Tarun Khanna在2003年8月的美国《外交政策》上写道,现在印度许多本土公司都跻身世界前列,而在中国“却很难找到一个在全球范围内经营以及在外国销售自己产品的本国公司”。这两位学者指出,在2002年福布斯评选的世界最佳200小企业中,共有13家印度企业,中国只有4家。
    高技术产品出口在世界技术产品出口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不仅与发达国家而且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研究开发与生产脱节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多数企业仍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致使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弱小,竞争力不强。
    3. 产业化关键环节投入少,资源优势有待变为竞争优势
北京的优势资源更多地体现为人力、知识和科技等无形资产类资源。北京地区在全国对科技投资的资源排在第一位。按2003年的统计,北京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计300亿元,占本市当年GDP的比重为7%,上海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计170.56亿元,占本市当年GDP的比重为2.29%。2003年北京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到全国总量的近1/5。
    然而,在自主创新的关键领域,特别是在基础软件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国企业虽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产业主体多数是有学术研究背景的中小企业,成长速度缓慢,经常出现发展瓶颈。比如,目前北京市的绝大多数信息服务业企业员工人数都不到100人,超过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5.3%。有15.5%的企业资产规模在50万元以下。经营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占到单位总数的22.0%。如此小的资金投入、人员投入和经营规模很难使企业有能力加大创新投入,参与国际竞争。
    我国一向“重硬轻软”,导致作为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软性”流程组织管理能力,成为中国服务企业“成长的陷阱”。
    4.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缺乏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发展受制
目前,北京服务业中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应用不足,科技含量低,信息化程度不够,增速缓慢,缺少各种现代科技支持的服务平台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较低,专业人员不足。此外,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也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些都制约了北京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服务业增加值所作的贡献不断减少,其颓势已经制约了整个北京服务行业的发展,对北京经济的进步产生不利影响。
    5. 结构不合理
    (1) 行业和产品不合理。商业、餐饮业等的比重偏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计算机软件服务、旅游、文化娱乐、广播电视等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少。服务产品,特别是新兴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相对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过短。
    (2) 区域结构不合理。城乡服务水平差异明显,社区、小城镇、卫星城的服务业发展缓慢,水平相对较低。2003年,北京市社会消费品总额为1916.7亿元,市区1535.8亿元,县城仅88.8亿元,县城以下为292.2亿元;城市中心区大型商业设施基本饱和,小城镇、卫星城商业网点尚显不足,商业网点整体布局北重南轻的局面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四、应对策略


    及时把握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经验,结合北京具有的科技、人才、信息等比较优势条件和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服务业科技竞争力、提升服务业附加值为核心,做大做强创新型现代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和改造,是首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应做好如下工作:
    1. 保持科技创新型服务业高速发展,力争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
    科技创新型服务业主要包括两大领域,一是高技术型服务业,另一个领域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高技术型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从高新技术产业中不断衍生出的软件产业、网络游戏、短信服务、移动网络服务、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一批新型服务业。这些新型服务业依托软件、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高服务的科技含量。同时由于其自身发展具有某种程度的非连续性,例如数字网络技术、宽频传输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的相继问世,客观上给这些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
    科技创新型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因此在促进高技术型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北京的科技、人才优势,针对产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技术及关键领域,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而北京的特点决定了吸引国际服务业转移的主要领域将集中于与科技相关的服务业,2003年,服务业中引资规模较大的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增速分别高达42.3%、38.1%。北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根据北京特点与优势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争取更多的国际服务业转移。例如,2003年,全球软件项目外包市场达到1300亿美元,其中80%都是离岸外包,北京软件产业优势明显,可以争取更大的软件外包份额。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依赖于专业知识(如某一学科或领域的专门技术知识)提供基于知识的中介产品及服务的知识密集型生产服务业蓬勃发展起来。例如,研发、测试、中介、咨询、技术市场、工业设计等是从制造业中逐步分离出来的产业。这类产业的创新性强、辐射面广,大多处于成长期,需要加以大力扶持。下一步要依托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国内外企业研发中心设立,提高北京研发水平;加快工业设计等生产服务业发展,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通过“北京研发”、“北京设计”,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2. 促进各类服务业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现代服务业组织体系
    大企业是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主要桥梁,缺乏有竞争力高资信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对接,没有创新型龙头企业作为服务业集群的组织核心,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很难起步。而且,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从产品层面引向企业集群的竞争。应积极引导以大企业为中心,联合高校与科研院所,设立研发中心,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建立广泛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以需定研。同时,也应积极推动中小型服务业的做大做强。
由于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产业的发展又主要依托集群化,因此,各类服务业企业的发展,要特别注意和强调遵循交叉融合、专业化和协同发展的潮流。不仅使相关行业、相关企业、上下游行业、上下游企业得到协同发展,不仅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也是北京服务业的发展更具特色。
    在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同时,要加快建立健全服务业技术进步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尽快扭转服务业科技投入过低的局面。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引导、鼓励各类服务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使其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促进各种规模的服务业协调发展。
    3. 推动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服务业竞争力
    当前国际现代服务业正呈现出技术化、国际化、标准化,传统服务业之间的界限正逐渐消失的趋势。目前北京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商业、物流、交通等行业科技含量较低,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要加大科技在上述服务行业中的含量和渗透,加大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应用程度,并注意不同行业的交叉和融合。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效率,增加产业的附加价值。同时注意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企业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4. 完善各类政策工具,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1)改进北京市政府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式方法
    一是应针对关键产业领域制定专项促进规划,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对关键产业的发展,力求实现重点突破。二是应由计划直接参与为主向组织协调和优化配置资源方向转变。三是要积极扶持各种产业协会组织的发展,有效促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产、学、研合作企业联盟。
    (2)积极落实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政策。针对北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制定扶持政策,对认定的从事高新技术领域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就使之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
    (3)强化依法行政,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竞争规则。重点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4)认真总结科技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示范项目和基地的经验,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利用科技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5. 吸引培养人才,激励创业、创新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才竞争更加激烈。随着服务业的逐步开放和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进入北京后,会引发新一轮的人才竞争。要从战略的高度,建立并完善国际化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营造用好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企业人才培养基地”;鼓励留学人员归国创业;鼓励各种智力要素、技术要素参与利益与股权分配。
    6. 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1)借鉴国外知名机构、人才、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提升本土现代服务业整体能力
    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模式,采取措施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咨询、金融、中介等支撑体系建设,加快产业培育与整体实力提升。例如,产业集群已经被证明是产业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美国的曼哈顿、英国的伦敦金融区等都是集群发展的典范。根据产业集群规律,科学选择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区位,并充分考虑北京资源条件,形成具备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产业聚集区,应是下一步研究规划等工作的重点。
    (2)建设和依托国际化服务平台,拓宽本土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提高本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积极有序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吸引外资,以此来增强北京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扩大开放,加快促进服务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开放的新机遇,鼓励服务业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化竞争,不断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3)进一步改善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环境
    北京应借助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切实改善利用外资的软硬环境,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对外资开放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北京都应允许外资进入和经营,并应根据实际需要,放宽对外资的市场准入和持股比例的限制,以利于充分发挥利用外资的示范效应、竞争效应、规范效应和增加供给效应,推进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6月.
[2]魏江、MARK BODEN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创新[M] .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
[3] 国家发展改革委课题组.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及提高竞争力的政策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 2004(05).
[4] 朱晓青、林萍. 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界定与发展研究[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04).
[5] 陈刚.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与机遇[N].经济日报, 2004-06-30.
[6]北京市统计年鉴(2003).

点击更多庞毅的文章 文章录入:ivychen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庞毅:北京大型批发市场辐射力研究
  • 庞毅:中国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与农村流通体系
  • 庞毅:北京乡镇—村消费品流通体系建设研究
  • 庞毅:京商研究中的主体性和个性化问题
  • 庞毅:北京服务产业定位研究
  • 庞毅简介
  • 庞毅:国际服务业走势与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
  • 庞毅:北京服务产业定位研究
  • 普通文章孔庆峰:博弈论视角下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普通文章袁平红:外资物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
    普通文章刘凤军:品牌形象对顾客品牌态度的影响
    普通文章宋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S&OP实施的关键
    普通文章于淑华: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报告(上)
    普通文章汤向东: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服务与成
    普通文章陈启杰:供应商选择研究述评
    普通文章陆林:国外会展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推荐文章[图文]王先庆:“九重九轻”——剖析中
    推荐文章王先庆:物流成本畸高根在既得利益群体
    推荐文章王先庆:公路收费背后的乱与忧
    推荐文章[组图]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一
    推荐文章[组图]王先庆应邀作“普宁如何打造商贸
    推荐文章王先庆: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低碳物流的
    推荐文章[图文]王先庆: 物流产业振兴规划助推商
    推荐文章[组图]王先庆参与主持的《品牌粤读》广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

    王先庆:发挥千年商

    聂正安简介

    宋向清:中部与东西

    徐振宇简介

    何明珂:物流系统要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