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长三角正文
长三角”经济区划 加快发展的大舞台
来源:浙江日报   2005-7-28 发布时间:2006-6-22 点击数:


           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城市,是否存在“先天融入”的可能?强化经济区划观念,会不会弱化行政区划的政府功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趋势,我们应当淡化行政区划的“楚河汉界”,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经济区划,伴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迅速推进,已经被人们视为一个富有希望和生机的新地理形态。

    以往,我们习以为常地在行政区划的空间谋求经济发展。作为我省内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块状经济”就表现为县域集中型、镇域集中型和专业村庄型。而今,经济发展格局正从“行政板块”向“经济板块”转化,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划正在沪苏浙的合作中加快形成。

    接轨发展机遇舍得“壮士断腕”

    地处“长三角”经济区划的城市,是否存在“先天融入”的可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确实会有自然条件下的某些交往联系,但与经济区划内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相去甚远。经济区划的实现,是在分工协作基础上推进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这对局部行政区划而言,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可能有得有“失”,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合作则双赢,分割则双损。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把接轨上海当作接轨机遇,接轨发展,接轨国际化和现代化。

    嘉善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在上海工作或生活,两地历来就有横向联系,全县70%的出口商品通过上海出关。即便如此,嘉善人如今仍然面对着新一轮接轨“怎么接”的问题。县委书记高玲慧提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树立新观念,淡化行政区划意识,强化经济区划观念;淡化各自为政意识,强化合作发展观念。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舍得腾出空间,真正实现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的自由流动。”

    过去,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的不一致,往往妨碍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目前的问题,是对经济区划资源配置的作用认识不足,即使有独特的区划优势,也很可能“身在福地不知福”,因而坐失良机。高玲慧对此有她的见解:处在一定的经济区划中的县域经济,不能没有自身的角色定位,应当做到“和而不同”,跳出一县之地的局限。这样,就要把以本县农产品、旅游和加工业配套上的接轨,逐步转为全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融入上海的枢纽,成为环杭州湾地区招商引资的“二传手”。

    淡化行政区划强化政府推动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强化经济区划观念,会不会弱化担负行政区划管理职能的政府功能?不会的。恰恰相反,只要立足于区域合作与交流的战略思想,善于接受区域龙头的集聚和辐射,政府的服务、调控和规划的功能,便能起到那只“看不见的手”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

    如果说,仅有2.3平方公里的小洋山岛兴建深水港,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尚是嵊泗与上海行政区划之间的局部合作的话,那么,现在嵊泗县推出的一系列服务洋山港建设的举措,则是整体融入“长三角”的长远考虑。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32公里长的东海大桥的桥墩已经露出海面,将把上海芦潮港和嵊泗县的洋山岛连成通途。嵊泗人为之振奋,因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就是给长三角地区经济腾飞带来了新的希望。记者问县长刘宏明:“在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还不能完全一致的今天,应该在多大程度上运用行政手段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他认为,在强化经济区划观念的同时,必须淡化行政区划的“楚河汉界”,但这并不是说行政手段也可以弱化了。洋山港建设给嵊泗带来无限商机,政府应当更有作为,以谋划发展的世界眼光和大局思维,完善合作机制,提高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这样的合作,都是以双赢为目标、以平等互利为基础的,完全体现了经济区划内共同发展的利益原则。

    近来,嵊泗县与上海正在频繁进行深层次合作的磋商。与此同时,绘就了嵊泗在舟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重要支撑点,就是接轨大上海,借助洋山港,做好一“前”(前沿阵地)一“后”(后花园)的文章。

    距离不是问题合作不讲等级

    苏州人说要“大树下种好碧螺春”,无锡人说“大战略看上海,小战略看自己”,嘉兴人说“近水楼台,四沿布局”,常州人说“前店后坊,推进一体化”,南京人说“呼应上海,辐射周边”,连海岛舟山人也说“打破封闭,全面接轨上海”……这表明,一个地区、一个县的经济发展只有由彼此孤立与阻隔走向相互联系与依赖,融入更大区划范围的“互补”行列,才能经受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就苏浙两省而言,还有部分城市未被列入“长三角”经济区划,这是否被视为边缘角色呢?像地处浙南的温州,市委书记李强认为:无论是地理上的距离还是心理距离,“长三角”都是温州对内对外开放首先考虑的经济中心。在他看来,距离不是问题,大小不是障碍,合作不讲等级,优势可以互补。温州做足做活“商”字的文章,既是参与“长三角”合作的优势所在,又是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据了解,在上海从事经营活动的温州人有20万,他们投资开办汽摩配城、五金城、包装城等多座商贸“新城”,还有4000多家企业在上海开设了办事处,不少产品专卖店已开到了南京路上,上海已经成为“温州制造”进入国际大市场的大平台。温州人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前提,以形成新的竞争力、重建新的优势为目标的合作和整合,真心实意地打好“世界牌”、“中华牌”、“长江牌”。他们认为,从充分利用经济区划资源、寻求竞争、协调、合作之间的平衡而言,在“长三角”经济区划中争得温州的一席之地,当属最佳选择。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长三角”经济区划为我们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新天地。在同一个舞台上,为着同一个目标,我们携手并肩,必将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作者:胡振  编辑:jiuyu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