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深度报道正文
商超到家业务迅速发展 倒逼农贸市场转型
来源:2020年2月12日 中国商报 发布时间:2020-2-13 点击数:


    “商超到家业务一定会快速发展,并不是疫情加速了这种业态的暴发,而是可以理解成当下的情况会让这种业态加速发展。”苏宁易购集团副总裁顾伟近日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们减少了外出活动,家庭成为了当前最重要的消费场景。商超到家业务迎来高速增长,一些龙头商超企业在突发性事件面前所展现出的应变能力和组织技巧值得行业借鉴,而多数农贸市场由于转型滞后,在这场战役中几乎丧失了优势。

    到家业务高速增长

    2月8日,永辉超市到家服务全国订单量在春节期间首次突破30万单,这体现出疫情的到来对于零售业或许是一个新的契机。据永辉到家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三天,永辉超市bravo门店到家服务订单量增长超过30%。

    “春节期间,我们到家业务不打烊,订单量同比增长300%以上,且每日环比双位数增长。”家乐福工作人员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从销售数据来看,顾客购买的商品以生鲜食品为主,销售增速最快的有三种商品:增长1097%的肋排、增长878%的方面便、增长675%的沙糖桔。据悉,家乐福小程序和苏宁易购App上的“家乐福到家”服务覆盖全国51个城市209家门店周边三公里的社群,顾客可享受门店一小时直送到家的便捷O2O服务。

    京东到家的春节销售数据显示,2020年除夕至正月初三期间,全平台销售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540%,其中粮油副食、日配冷藏、水果蔬菜和肉类成为销售额最高的品类。超市商品销售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600%;医药产品增长430%;水果和蔬菜均增长200%。叮咚买菜在疫情期间的销售额、订单量、客单价同样均有明显提升,1月GMV(成交总额)同比去年提升八至十倍,客单价由60元提升至100元,下单人数每天自然增长数万人。

    除了到家业务外,苏宁小店还创新推出“到店模式”,用户提前在线下单,然后去门店自提。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减少消费者与服务人员之间的接触,另一方面便于管理,可以压缩供应、物流成本,进一步稳定生鲜价格,让用户可以买到优质且实惠的生鲜商品。据悉,苏宁小店“到店模式”的销售额在疫情期间增长了650%。环比12月同期,苏宁菜场订单量提升超过650%,白菜、土豆等菜品十分畅销。

    灵活机动的用工策略

    到家业务的关键点在于配送,而配送环节“人”是必不可少的。疫情期间,由于配送人员返乡,加之配送订单量猛增,用工短缺现象一度困扰着各大商超。

    据悉,永辉到家服务运力一度短缺。为保障用户的购物需求,从1月27日起,永辉到家启动了应急预案,鼓励配送人员和门店店员的家属参与到配送环节中,并为配送团队提供餐食,还贴心熬制了预防流感的茶包。同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永辉到家服务调整了履约模式,以小区为单位集中装箱配送,通过小货车、三轮车等交通工具,采用订单集中配送的方式,最大程度提高了配送效率。

    面对订单量激增的情况,家乐福方面也迅速做出反应,启动“跨界共享员工”项目。在特定时期内,通过不同部门、不同体系间员工的短期调配和支援,实现效率与效益的双提升。“跨界共享员工”从苏宁成立之初到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内部行之有效的员工协同机制和工作机制。一方面,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保障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苏宁生态圈内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目前,从苏宁各产业调派至家乐福的支援队伍已达上千人,重点支援各门店到家业务的拣配服务。即便如此,依然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量,因此,各地家乐福面向其门店外租区的歇业人员发起了招募。

    此外,家乐福面向全社会发出召集,以北京、上海、深圳为重点城市,希望社会暂时性歇业人员能够前来上岗,主要工作职责为线上业务的拣货、打包,不用大量接触外来人员。不仅如此,家乐福还为这些新员工提供快速上岗培训,包括个人安全卫生和防护、顾客服务、岗位技能培训以及基础防疫保障等。

    农贸市场转型势在必行

    与火爆的商超生鲜到家业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贸市场正在经历寒冬。传统农贸市场的经营几乎全部依赖于线下,疫情的持续给这些市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业内人士表示,在疫情期间,多数农贸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菜品品种不全、价格过高、消毒不彻底等,许多农贸市场经营户缺乏防护意识,也没有严格执行特殊时期的稳价策略。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现代化的超市将继续加速提升市占率,疫情过后,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将进一步得到政府的重视,各地政府将加大力度扶持商超发展,有望加速农贸市场向商超转型。”有分析人士认为,本次疫情的出现表明我国农贸市场安全问题仍需重视,而超市相对于分散化的农贸市场更便于管控。以麦德龙、乐购等为代表的商超在美国、英国、日本的生鲜占有率稳居第一,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生鲜产品在商超渠道的销售市占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实际上,农贸市场转型这一议题并不新鲜。从2015年开始,传统粗放的农贸市场就走起下坡路,也是从那时开始,不少声音表示要推动农贸市场转型。此次的疫情,又将这一话题搬到台前,这或许成为农贸市场变革的重要转折点。

    值得一提的是,转型商超或许不是农贸市场唯一的归宿,已有成功案例佐证,农贸市场或许可以转型成“精品”市场,到家服务并非商超的“专利”。当前,北京不少农贸菜市场已经走在转型的行列,以北京市西城区红莲菜市场为例,经过改造后,该市场环境干净整洁,摊位从30余个精简到20余个,菜市场还增设了“菜到家”服务,消费者扫码即可享受送菜到家的服务,并且每个摊位还设置了微信和支付宝的收款码,支持现金和线上支付。疫情期间,还有专人在门口测量体温,定期给菜市场消毒,舒适安全的环境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信任。


作者:朱梦秋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新著《新物流:新零售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热门资讯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第二届华南现代物流学术年会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