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资讯头条正文
麦德龙中国卖了!物美10亿欧元夺下控制权,张文中归来首战告捷
来源:2019年10月12日 南方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9-10-14 点击数:


   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4个月过后,又一外资超市麦德龙将其中国区业务转手于物美集团。

  11日晚间,麦德龙集团、物美集团和多点Dmall联合宣布,物美就收购麦德龙中国控股权已与麦德龙集团签订最终协议。交易完成后,物美集团将在双方设立的合资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麦德龙继续持有20%股份。多点将成为麦德龙中国的技术合作伙伴。

  按照麦德龙向外媒披露的说法,交易完成后,麦德龙集团预计将获得超过10亿欧元的净收入。此次交易对麦德龙中国的企业总价值估值为19亿欧元。交易双方预计最迟在2020年第二季度完成交割。

  随着欧尚、家乐福、麦德龙的接连卖身退场,外资零售巨头逐鹿中国市场的黄金时代也步入尾声,本土品牌成为零售市场的主导者。

  物美超市超10亿欧元收购麦德龙

  麦德龙是一家拥有55年历史的德国老牌零售批发商,也是中国第一批获得中央政府批准、允许在中国主要城市建立连锁商场的外资商业巨头。自从1996年麦德龙进入中国并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在华门店后,目前麦德龙共在中国的59个城市开设了97家商场。公司目前在全国各地拥有1.1万名员工,截至2018年9月的财年销售额为27亿欧元(约合209亿人民币)。

  但值得注意的是入华23年以来,麦德龙的营收增速一路收窄。资料显示,2008年麦德龙营收实现历史最高的679.55亿欧元,之后几乎逐年下降,2015年营收592.19亿欧元,2016年更是猛跌63%至218.7亿欧元。

  近年来,麦德龙屡次传出“卖身”。2018年8月,有消息称麦德龙中国正在寻求出售,正与复星国际洽谈收购事宜;10月,麦德龙再次传出正与银行洽商为旗下中国业务寻找一家合作伙伴,但麦德龙中国方面极力否认;去年11月初,有消息称腾讯正与麦德龙洽谈合作事宜;今年2月14日,再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正与麦德龙展开新一轮谈判,或收购其中国业务的部分股权。

  尽管之前多次否认,但麦德龙欲出售中国业务的消息依然没有平息。今年5月27日,再有消息称,目前至少有8家竞购者准备对麦德龙中国业务的多数股权进行第二轮竞购,其后麦德龙中国总裁康德表示,此举并非意味着麦德龙要退出中国市场,而是为了与中国企业合作,更好地把中国业务做大,并将继续挖掘麦德龙在B2B领域的潜力。

  7月9日,外媒引述知情人士的说法称,物美和永辉超市参与的一个投资者团体都入围了对麦德龙旗下中国业务的最后一轮竞购,而苏宁控股集团已放弃竞标。

  如今,麦德龙最终花落于物美超市。

  昨日晚间,麦德龙集团、物美集团和多点Dmall联合宣布,物美就收购麦德龙中国控股权已与麦德龙集团签订最终协议。交易完成后,物美集团将在双方设立的合资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麦德龙继续持有20%股份。多点将成为麦德龙中国的技术合作伙伴。

  根据物美超市官方公告,新合资公司将沿用麦德龙员工团队、运营专长和管理制度。而物美集团与多点Dmall将协同三方进行新零售转型、以此确保麦德龙在高速变化、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中获取优势。

  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博士表示:“我们相信,麦德龙中国在其首席执行官康德(Claude Sarrailh)领导下,在物美集团和多点Dmall的全力支持下,实现更大成功,成为最可靠的食品供应商。”南都记者留意到,这也是老帅张文中重回零售业后的第一次“大手笔”行动。

  麦德龙中国首席执行官康德(Claude Sarrailh)则表示:“我们很高兴选择物美集团作为合资公司合作伙伴,这将使麦德龙中国在已有的成绩基础上继续发展。物美集团高度重视麦德龙中国的所有资产,包括高素质员工、运营专长和制度。我们相信,物美集团和多点Dmall将加快我们的新零售转型,确保麦德龙在高速变化、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上不断取得成功。”

  公告显示麦德龙集团的并购流程由花旗银行全球市场欧洲集团和摩根大通证券提供咨询,贝克·麦坚时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咨询。罗斯柴尔德银行、Paul Weiss律师事务所、君合律师事务所、德勤为物美集团和多点Dmall提供咨询。交易双方预计最迟在2020年第二季度完成交割。

  外资超市退场过半

  有意思的是,物美收购麦德龙的消息传出后引发业内人士调侃称,中国市场仅剩下沃尔玛这一外资巨头仍在孤军奋战。

  的确,随着欧尚、家乐福、麦德龙的接连卖身退场,外资零售巨头逐鹿中国市场的黄金时代也步入尾声。此前南都记者统计过去20年来进入中国市场的19家外资零售巨头,其中12家已经退出,经营状况良好者仅有2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外资热切地投资刚刚开放的中国零售业,看重的是快速增长的消费市场、低廉的劳动力和低水平的市场竞争。今天,这些有利因素有的在消失,有的在弱化。外资大型超市,面对着成本上涨,业绩下滑,退场自然成为普遍性选择”,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表示。

  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实体零售业的主要成本房租、人工、水电等持续上升,占销售额的比重从2009年的4.5%上升到2018年的8.9%,增长了近一倍。其中,房租占比上涨了85%,人工成本上涨了147%。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房租上涨幅度有所趋缓,人工成本还在上行区间。

  但在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看来,无法适应中国市场消费习惯才是外资败退的关键。“外资零售巨头看好中国市场,把中国纳入其全球布局的一部分,这种想法没错,但中国市场跟海外市场是全然不同的,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看似科学,但在中国却‘不接地气’,完全不适合中国人的文化、消费习惯”,王先庆称,“欧美超市的开店逻辑是到郊区去,人们一周逛一次超市把家庭用品全部买齐,而中国人去商场的需求是热闹、人情味,他们除了购物之外还喜欢闲逛;欧美零售企业的逻辑是人去找店,而中国必须要门店主动吸引、招揽顾客。此外,欧美超市面对的是月入三四万美元的消费群体,而中国大多是月入七八千的居民。”

  其中在2010年前后中国零售市场迎来第一波“外资退潮期”,彼时正值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期。“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的中小企业及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此情形下,企业更愿意利用电子商务来开拓销售渠道,个人也倾向于通过网络购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一名零售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稳定增长,加上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扶持电子商务行业,一时间电子商务群雄崛起。

  2018年以来,中国零售市场则掀起了第二波更为密集的外资撤退潮。

  2018年7月,乐天集团将余下乐天超市转让给物美,此前已将72家门店出售给山东利群。据悉,乐天百货在2016至2018年间连年亏损数百亿韩元,亏损情况在2017年萨德事件后更趋恶劣,甚至有12家欲出售的门店无人接手。

  2018年12月,法国欧尚将中国区业务全部托管给大润发,并接受阿里的新零售数字化改造。资料显示,自2011年起,欧尚的扩张速度就明显放缓,新开门店数量急剧下降。

  2019年6月23日,苏宁易购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

  2019年10月11日,麦德龙集团、物美集团和多点Dmall联合宣布,物美就收购麦德龙中国控股权已与麦德龙集团签订最终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这轮外资撤退潮,成为中国本土新秀们加速扩张的机会。

  “收购是是本土企业扩张的快速通道”,王先庆同样向南都记者指出,目前本土品牌的势力已经远远超过外资品牌,分水岭正是近两年随着欧尚、家乐福等退去,中国市场随之进入本土零售品牌主导的时代。

  王先庆将当下的中国零售势力分为三个层级,“第一是全国性的零售巨头,如苏宁易购、永辉超市、步步高等上市公司,它们的战略以及战术都是契合中国国情,既有应用技术又熟悉中国消费趋势;第二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是全国新成长起来的区域零售企业,它们在当地占据一定优势,能找到本土消费者的商品结构,适当躲避强者竞争,但还没有全国扩张的实力;第三则是在乡镇市场的小超市,在各自的片区中活得也不错。”

  Costco、ALDI踏上中国零售新战场

  尽管已有大批外资零售商接连“折戟”,中国市场依然吸引着更多外资零售巨头前来挑战。

  6月7日,德国零售巨头ALDI(奥乐齐)在上海的静安区和闵行区开了两家门店,这也是ALDI在亚洲的首批试点店。

  据了解,两家店铺供应总计超过1300种精选商品,包括中外酒店、休闲零食、生鲜食品、即食食品、即烹食品、日用品等在内的15个商品类别,同时覆盖进口商品和本地精选商品。此外ALDI的微信小程序商城也正式上线,通过微信小程序商城下单,可享受店铺周围3公里快速配送服务。

  8月,美国零售巨头Costco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也将在上海闵行区开出,一度引发排队抢购。Costco是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以强大的会员体系、低毛利和精选品类而著称,目前在全球有700多家门店和近9000万会员,被沃尔玛视为头号劲敌。

  “外资的退出,是一个时期的结束,也是一个时期的开始”,裴亮表示,从消费端看,以价格为主导的商品同质化的零售已走上末路,品质和便利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核心诉求,以追求品质和便利等核心价值的零售商焕发出活力和光彩,最有说服力的旁证就是,家乐福转让股权的时刻正是外资折扣店ALDI和Costco在中国开店的时刻。王先庆则认为,不必对ALDI和Costco的入场过度紧张。“他们和此前的家乐福、麦德龙一样自认为可以征服中国市场,但一样面临欧美和中国市场之间的文化差异,目前能否适应还是未知数”。

 

作者:马宁宁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新著《新物流:新零售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热门资讯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第二届华南现代物流学术年会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