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研究 > 专业市场正文
作为制度的专业市场:社会建构论的视角
来源:2012年06期 《理论月刊》 发布时间:2014-1-8 点击数:


  摘要:作为具体情境的专业市场,其历史与功能是一种社会的建构,专业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的制度,专业市场作为一种经济交易制度,是嵌于具体情境的社会结构中的。专业市场的社会制度是基于文化的导演,是由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的诸市场参与者共同拥有的一种“虚拟存在”——地方性文化的认同与内化。从场域论的社会建构论视角分析,专业市场中存在着复杂的社会结构,即既有对市场本身被政府、地方性文化建构的理解,又有市场中存在复杂的网络关系,且同时又承认市场中的行动者对市场的建构作用以及市场对行动者的建构意义等方面的综合理解。
  关键词:制度;专业市场;社会建构

  作为一种制度的专业市场,其理解方式得益于对制度的社会建构性理解。社会科学家所谓的制度就是行为或社会组织的一种规则或方式,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行为中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为市场的适当性行为施加了认知和规范限制。专业市场作为一种社会的组织方式,是一种社会建构的制度存在。运用场域理论理解的专业市场更是强调诸行动者对市场制度的社会建构。

  一、专业市场:作为一种社会建构的制度

  作为一种市场制度的专业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市场组织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一种市场交易制度安排的专业市场,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中都曾经存在过或目前仍然存在着,如在18世纪的英国,就存在着许多地方工业产品的专业市场,著名的有布雷德福的匹头市场、威克菲尔德的圆帽市场和利兹的呢绒市场等。在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初期,专业市场作为一种市场的交易制度安排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入工业化的中期以后,这种专业市场的功能逐渐被商场、超市、现代大型贸易公司和商品交易所所取代。但在发展中国家,专业市场仍然是一种市场组织的主要市场制度。尤其是我国在改革开放至今,专业市场的发育、形成和壮大,其规模之大、分布密度之高、交易人数之多并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之大,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

  作为一种交易制度的专业市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共识”的定义,这与主流经济学发展理论的侧重点研究存在关系。目前国内对专业市场的研究基本是从专业市场成为“浙江现象”之一的视角进行探讨的。如《浙江社会科学》曾在1996年组织开展的“专业市场与浙江经济丛谈”,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如王汉文、张旭昆认为的专业市场需要从产权特征和产品特征这两个方面来定义、张仁寿的专业市场阶段论、金明路的专业市场分类说、罗卫东认为的专业是产品批发聚集地、郑勇军的互补互替的坐商制度说、金祥荣探讨的专业市场的共有产权性质、盛世豪是从信息导向和组合要素的反馈机制角度分析、以及从社会学视角分析专业市场的刘天祥,则是从社会制度的视角探析专业市场。目前国外市场经济国家因专业市场不再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业态而研究不多。从能够阅读到的文献看,其对专业市场的界定来认为,专业市场是在产业革命时期伴随家庭工业、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市场交易方式。如英国皇家营销权利和税收委员会(1891)给出的关于集贸市场(Market Place)的定义被收录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辞典》中,即“得到当局批准的、商家买家和卖家在某个特定时间相聚、或多或少地受到严格限制或规定的公共场所”。

  对专业市场的概念做经济学理解的梳理。意欲在于从经济学与经济史学的视角说明作为经济交易制度的专业市场是与如何作为一个社会结构过程而实现的差别。社会学研究的市场是要把具体的市场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下。试图从社会结构的视角考察市场,作为具体情境的专业市场,其历史与现实功能就是一种社会的建构,专业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的制度,专业市场作为一种正式的经济交易制度,是嵌于具体情境的社会结构中,同时也是作为一种社会结构而存在,而这种社会结构是多维度的社会结构,是广义的社会结构——包含制度。

  这样理解的制度是基于新经济社会学、制度经济学对市场的理解找到“视界融合”共同对“社会事实”进行分析的。专业市场作为一种正式的经济交易制度,其“游戏规则”是历史过程各参与主体建构的“共识契约模式”。专业市场就是一种参与主体的建构游戏方式,在这种游戏规则中,每个参与主体按照各自的社会位置,因掌握不同的资源资本进行“游戏”的,专业市场作为一种制度是历时与共时性的参与主体建构的承载体,其中有当局的管理者的支持与引导,也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发与自觉因素,更有市场内交易主体的推动。作为一种交易制度的专业市场模式是社会的社会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其形成的历史视角,单从经济学的角度是无法理解具体的情景中的具体市场运作特点,社会学的特点在于寻找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而不是去寻找用严格的数学模式方式去理解万千变化的市场。作为一种具有共性特点的专业市场其发生和存在,经济学家理解的是其经济交往的表面特征,其内在的运作逻辑,远比经济学的解释要复杂。

  把专业市场当作一种制度的理解,由于当前还没有一种现成可用的概念可以用作理论概念的基点,我们寻求的只是智性焦点的“集簇概念”或“征兆概念”来理解专业市场。因无法建立“理想类型概念”,也不必寻求这种“理论建构概念”,因为我们认为,目前新经济社会学理解的专业市场,诚如新奥地利学派所言,其本身就是一种“非中心化的过程”。或许它根本就不宜于由那种首尾一贯的推演逻辑来把握。在经济社会学的视角看来,经济学界对专业市场的解释都基于“功能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视角,在经济学看来把专业市场理解为一种“依赖诸如技能效率和经济效率之类的技术范畴来解释所有后果”的做法就是功能主义,因为按照这种理解方式,当某种经济需要时,就会有某种的经济制度兴起满足这种需要;另一方面,经济学对专业市场的理解是“历史主义”的,因为在持“历史主义”观点的人看来,专业市场的这种制度的发生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因此只需描述而毋庸置疑,但社会学需要做的事不仅是描述历史现象,更是出具具有普遍意义的说明和解释。

  社会学,尤其是最近的新经济社会学,对作为社会制度的市场是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进行说明的。强调的是“社会建构的动势视角(DynaITlics)”。关于专业市场的研究,研究经济学的学者主要是从专业市场的经济功能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在专业市场的外部规模经济、信息集散和降低交易不确定性风险等三个主要方面。经济学的解释显然抹杀了社会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因此,不能合理解释专业市场问题。目前,关于从社会建构论的视角分析市场制度的问题,由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格兰诺维特和马克盖尔(Grannovetter&P.McGaire)作出了一项既有理论意义又包含有经验内容的研究,即是从美国电力照明产业的制度建构过程作为切入点研究了“市场制度的社会建构”这一研究。按照格兰诺维特等人的理解,“只有动势的、历史的描述能够打破‘导源于将分析限定于比较而言的静态的功能主义’的错误概念”。现将格兰诺维特的“动势视角”做一阐释,其观点吻合作者理解的专业市场社会建构的建构论思想,现说明如下,其“动势视角”主要由三个概念组成,第一,“或然性概念”。格兰诺维特认为,“我强调与历史背景、社会结构、集体行动相关并加诸于现存制度之上的或然性。”口2]“或然性”有两层意义,其一,区别与经济学的个人理性的最大化行为假设;其二,或然性背后,有存在某种至少是概率意义上的规律的。第二,“企业家”概念。在格氏等人看来,市场经济制度——概念化专业市场制度——的形成是一种能动的建构活动过程,要有从事建构活动的主体。经济学理解的专业市场,遗憾的是忽视了经济活动中的能动主体作用。因此,狭义说的专业市场的制度安排是一种经济制度,毋宁说是一种“能动的建构”活动。第三,“商务群组”(Business Group)概念。认为“企业家”的活动并不是企业家个人的活动,而是一种“群组”活动,这种“商务群组”是“若干厂商以某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连带在一起的集合体”。这实际上强调的是社会网络对于一种经济制度的关键作用。

  论文调查的周宁人经营的钢材市场,从在上海成立的钢材销售的第一个专业市场至今,该县人在长三角地区甚或当前在全国开发的钢材专业市场达到200多个。基本在长三角地区掌控了钢材贸易终端供应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拥有远见的企业家运用其特定的经商“技巧”干预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定型化。而这些“技巧”则来源于他们对市场的共同的个人的理解、个人和家族以及“老乡”的社会关系、“前店后库式”的市场组织状况和“历史的机会”——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对工业之粮、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房产主要原材料的钢材的需求。

  总而言之,强调把专业市场作为一种制度理解其建构过程不是经济学理解意义上的“功能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界定,而是社会建构论视角下,强调专业市场这种经济制度建构过程中的“或然性”因素,强调在“社会网络”约束之下的“企业家”的能动过程之中专业市场的建构活动与过程。

  二、地方性文化:专业市场制度建构的文化因素

  把专业市场理解为一种社会的制度,是由那些参与专业市场运作的诸参与者的一种行为期望的文化或规范模式所组成的,通过这些期望,行动者(agents)能把握彼此的行为并且组织起相互之间的持久关系。对专业市场何以成为一种制度的理解,需要对专业市场生长的文化进行研究,纵观世界发生的专业市场的历史,不同国家与地区,其存在的方式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并不是经济学家理解的那样单一,按照经济学理解的方式,只要满足其假设的条件,专业市场就会存在,那么为什么,有的国家存在多一些,有的国家存在少一些,有的地区多一些,有的地区少一些,就如本研究的案例中发现,为什么只有周宁县人在不同的地区开发钢材市场,而其它地方的人并没有这种现象,这从经济学的视角已无法理解,我们需要探寻的是为什么只有周宁县人具备开办钢材市场的条件,也只有周宁县人热衷于开发同质性强的钢材市场呢?这就需要从地方的文化视角进行分析,在确知目前开发同质性强调钢材市场其竞争是强的情况下,为何只有往这方面去从事呢?这些都需要从文化的视角。人们在市场的形塑中形成的“惯习”塑造的共同价值意识中挖掘理解的因素。

  文化就是使普通人成为特殊的人,这包括在共有文化氛围内人们所共有的信仰、思想、情感,就是一种相同文化中的一种集体表征,正是这些相同符号的组成系统,影响和控制着人们的日常交流,这些共性的文化特征提供给人们一种相同知识整体的行动准则、行为规范和合法信仰。一种一致性相同文化主体的“模式一致性”。在理解专业市场建构上是一致的。周宁县人在开发200多个钢材专业市场,若没有相同的文化一致性在支撑是不可能的,同时也只有在这种钢材的专业市场能为他们带来一种文化感上的认同,才有不断的政界、学界、退伍军人和具有稳定收入的群体涌入该领域。

  专业市场的社会制度是基于文化的导演,是由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的市场参与者共同拥有的一种“虚拟存在”——地方性文化的认同与内化,它是一种虚拟秩序,是“契约中的非契约因素”。周宁县人热衷于开发钢材专业市场并进入此市场进行钢材贸易是这个群体的社区骨架,是文化的地方特性决定的。这种文化模式是周宁县人社区系统的“脊柱”,当然,它们从来不是绝对刚性的实体,也不具有神秘的“真实”本性,只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诸行动者的相对稳定的一种价值意识,这种价值意识存在于诸市场参与者洗练的思想中,有一个虚拟的客观性。这种虚拟的客观性存在于在钢材专业市场中周宁县人相互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互惠期望基础之上的。周宁县人观察其它在场者时,推断他人的行动意义和动机,并且开始将这些观察公式化为关于他人在不同情况下通常会做什么的持久假定。

  对于周宁县人理解的钢材市场。它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主观的实在,作为主观的实在,这种专业市场的制度是周宁县人在社会交流中引导自己的“地图”。专业市场对于周宁县人而言,就是一种概念化的存在,它是文化促成的期望,因此这种专业市场就是一种制度的社会结构。这种经济制度结构是周宁县人在给定的范围内的一种恰当、合法、期望方式的规范化模式。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中,重视个人的日常行为的互动性,是社会学中的“新功能主义”和经济学中的“新制度主义”者提倡的。在经济学家之中,目前已经有这样的一种公认,即诸如市场交易等理性经济行为,是嵌入在给予它们意义和方向的制度框架之中的。最近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也将社会制度看成是一种“游戏规则”,是提供一种交易的程序。这样理解的专业市场是给在场交易的经济行为者一种稳定和规律的意义,并且可以减少人们每天在市场交易所面对的不确定性。专业市场这种制度安排提供了一种语境,在这种语境之下,诸多公司之间或者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经济交易得以发生。

  因此,把专业市场理解为一种制度是新近的如新功能主义者、新制度主义者、社会建构论者以及其他一些思想流派等已经发展了的作为制度市场的共同理解方式。

  三、作为制度的专业市场:场域论的社会建构视角

  对专业市场进行场域论的社会建构论视角分析,我们认为,专业市场中存在着复杂的社会结构,即既有对市场本身被政府建构的理解,又有市场中存在复杂的网络关系且同时又承认市场中的行动者对市场的建构意义以及市场对行动者的建构意义等方面的综合理解。

  专业市场形成的社会学机理分析。主要着眼于“专业市场形成的合法性问题”,社会学采取的是“全景式”的理解方式,不仅强调专业市场形成的效率制度求解,同时,更着重分析专业市场形成的诸参与者的建构过程——包括市场内外的权力影响因素、市场内的场域级次、驻场者的社会位置和掌握不同资源而有不同的策略等等。

  专业市场引发和加速了我国的经济结构、市场流通程序和微观基础的实质性变化,改变了经济格局。从市场特征看,专业市场具有专业性、集聚性、规模性三体合一的独特性,其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市场分层看,专业市场也促进社会分层的进化速度,在调查的周宁县人的钢材市场为例。专业市场的形成在原先开发之初。或许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但调查发现,周宁县人理解的钢材市场,不仅是因为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设立的,理解创办钢材市场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商贸易几年之后,在积累一定资本——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象征资本等之时,就是创办新钢材市场之时。

  最近,从新制度经济学探讨制度变迁机理的理论模型,专业市场的理论解释力主要得益于戴维斯—诺思制度变迁模型、拉坦制度变迁模型和林毅夫制度变迁模型,它们是最具代表性和系统性的三个经典理论模型。这种从“国家一制度”的分析路径可为专业市场的理解提供一种从结构性变迁中专业市场崛起与发展的解释。但我们认为,像钢材专业市场中为何基本都是周宁县人、周宁县人不断复制钢材专业市场以及市场自身特有的运作逻辑这一社会现象。它的解释更需要一种经济学与社会学综合的视角。由此,论文运用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从“社会-行动”的视角来分析专业市场,具有解释力。

  按照布迪厄理解的场域特有逻辑与规则,我们可对周宁县人的钢材专业市场做这样的理解:它是由为获取利益而参与的诸行动者(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家、商人、雇工以及与市场相关的利益者)占据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来确定其社会位置的,行动者凭借各自拥有的特定资本和惯习,在一定的市场场域中生活与经营,同时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经济环境与社会结构变化中,不断地创造和建构经营在其中的市场。这样理解的专业市场它就是一个场域,专业市场作为一种场域,一方面是参与到市场中的行动者根据其惯习并掌握有的资本进入场域;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竞合的市场,所有行动者在这相互遭遇,并且是根据他们所占据在市场中的不同位置与地位而使用不同策略获取各自的需要从而进行自身的再生产。周宁县人的钢材市场是作为一个现实的关系网络而存在的。即周宁县人是在钢材贸易的实践中构建他们真真切切的活动场所。场域的灵魂在于贯穿在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力量对比及其实际的竞合关系。如布迪厄所指出的,“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这些位置的存在和它们对占据特定位置的行动者或制度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都是客观决定的;而决定这些位置的是它们在不同类型的权力(或资本)分配结构中实际的和潜在的处境,以及它们与其它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支配关系、屈从关系、结构上的对应关系等等)。”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钢材市场是一个现实实践的动态空间,在市场中的周宁县人根据各自在市场中占有的位置和拥有的特定资本,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时刻都在再生产专业市场的动态结构。

  我们理解的钢材市场的不断繁殖与复制,可以把整个从事钢材贸易与开发钢材市场的行动者进行布迪厄“场域”概念意义上的市场场域来理解。在一个这样的“场域社会空间”内,有占据不同社会位置的集体行动者,集体行动者试图在场域内生产出一种支配系统,尤其是那些在场域内的在位者——即在钢材贸易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实力商家。努力要形成一种对其它的商家尤其是其下游的经销商一种支配地位,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不断生产出一种可以让其他“跟随”其后的下游商家,使其自身成为“领导”,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使自己开办钢材市场,用这种钢材市场的交易制度达到支配的目的。另外,考察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尤其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很是重要,钢材是工业之粮,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力度以及机械加工业等的需求是开设钢材市场的需求条件;银行金融机构对钢材贸易的支持力度是关键,同时跟随市场开发者的商户是市场开发的基础,当地政府的规划、税收政策的支持等等这些都是开发钢材市场的必要条件。其中。我们认为开发市场者的自身再生产——包括在位置的延伸、被认知的尊重感以及为自己企业融资、做强做大的钢材市场配套等是最重要的因素,钢材市场就是在这种逻辑之中不断被繁殖与复制的。

  另一层面,将专业市场看作一个“场域”来看待,是要理解参与其中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文化上的认同,这种关系与认同是通过复制和繁殖相同的钢材市场来解决竞争中的主要问题和控制不确定性来建立稳定的钢材专业市场。我们认为钢材这种专业市场是“生产者自我再生产的角色结构”。一个专业市场的模仿建立意味着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能够再生产出他们自己的企业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种制度的专业市场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一样的制度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越来越丰富的专业市场的研究与经验表明,近30多年以降,专业市场之路不仅是适合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之路,而且是适合国内中小企业乃至专业户的发展之路。首先,在国家认知与政策的层面上,专业市场是国家、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法律等所建构的;其次,专业市场的建立有一套自己的组织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则,这些规则为专业市场的经济交易提供了社会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新的专业市场的产生。专业市场的建立明确界定了产权、治理结构和交易规则,即作为一种正式的制度规范,专业市场本身也是一种制度的化身,同时也是一种非正式的规则认同,这种非正式的文化上的认同——_认知模式的一致性,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认同感,是一种契约中的非契约关系。再次,从场域理论的视角分析专业市场,更是强调了市场形成的诸种力量对市场制度的建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汉文,张旭昆,专业市场的分类及生命周期[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03).
  [2]张仁寿,对专业市场的若干思考[J],浙江社会科学,1996,(05).
  [3]金明路,专业市场制度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J],工商行政管理,1997,(07).
  [4]罗卫东,专业市场的前景不容乐观[J],浙江社会科学,1996,(05).
  [5]郑勇军,金小星,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实例研究[J],商业时代,2007,(04).
  [6]金祥荣,柯荣住,对专业市场的一种交易费用经济学解释[J],经济研究,1997,(04).
  [7]盛世豪,浙江专业市场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对策[J],浙江经济,1997,(11).
  [8]刘天祥,专业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制度求解[J],当代经济探索,2006,(10).
  [9]沈原,市场、阶级与社会——一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0][11]Granovetter,Mar,With P.McGaire,"The Making of Industry,Electri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1998.Pp.174-193 in CaUon,MicheaLed,The laws of the Markets,London:Blackwell Pubhshers.
  [12]Granovetter,Mark,“Economic Institutions asSocial Consruction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Acta Sociology 1992,35:3-11.
  [13]Granovetter,Mare“Business Groups”1994.Pp.453-475 in N.Smelser and R.Swedberg.ed.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4][法]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一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15]陈林生,洪长安,专业市场场域的实践逻辑[J],社会科学论坛,2008,(12).

 

作者:陈林生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美团外卖代理商成其扩张炮灰 南京新百突破零售业“围城”
    热门资讯
    破解农产品流通痼疾 电商来帮 外资零售中国集体再上线 “麦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