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现代专业市场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零售业态 >> 专卖店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日化店:迎战外资 本土品牌如何“亮剑”?         ★★★
日化店:迎战外资 本土品牌如何“亮剑”?
副标题:
作者:肖玉祥 来源:2009年10月18日 《经理日报》 人气: 时间:2009-10-20 9:51:38 进入论坛

  经过10多年的市场洗礼,化妆品专营店从刚开始的边缘地位,逐渐演变为今天的主流渠道,自然也成了众多厂家逐鹿中原的“要地”。无论外资还是本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以资生堂、欧莱雅、旁氏、妮维雅、泊美、美宝莲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以及以佰草集、雅丽洁、自然堂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在它们09年的营销策略中,都不难看出,这些企业已将专营店作为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 

  本土企业和外资品牌的这场世纪“大对决”,由于地域和专营店渠道的特有形态,或许将绵延5—10年的时间,才能决出胜负,而一向以来屡战屡败的本土企业,也并不是没有完胜的机会。

  先来看看外资品牌在专营店的现状如何。 

  外资品牌今年开始特别加强了对专营店体系的“强势渗透”,就笔者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针对性很强的“品牌策略”。众所周知,专营店体系由于分布在广泛的二三类市场,覆盖着广泛的大众人群,经济和消费相对落后,因此美容意识处于“培育成长阶段”。对此,一些外资品牌为了达到对该渠道渗透的目的,灵活的调整了营销策略和商品结构。 

  其次,强化品牌的终端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印象,也是外资品牌不断强化的手段,如名品专柜、POP灯箱和广告画等,这些终端形象方面的建设,都为这些外资品牌在专营店渠道“增分”不少。甚至韩国的梦妆,已经启用覆盖大众人群最为有效的电视媒体,作为对该渠道最为有效的广告传播。 

  二是对专营店“适当让利”。名品之所以在专营店体系不受欢迎,核心原因是因为卖名品没有利润。很多外资名品的进货折扣普遍偏高,因此,很多店老板不愿意销售名品。据笔者观察,最近两年,这种被专营店视为极不合理的“利润壁垒”,有被外资品牌主动打破的迹象。因此,专营店老板由开始对名品的排斥,因为利润空间的“增厚”,对名品的态度也渐渐变得暧昧起来。 

  三是同时构建“专卖店体系”作为战略威慑。虽然调整了利润空间,但因为专营店特有的经营形态,单日营业额偏低,迫于对经营利润的追求,目前很多零售商仍然不是很乐意卖名品。因此,作为对该渠道的战略威慑,外资品牌从容使出了另一手“杀手锏”,同时构建覆盖二三类市场的品牌专卖店体系。目的很明确,第一,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第二,通过多元渠道加快对二三类市场的渗透;第三,对目前的化妆品综合专营店构成渠道威慑,意思明摆着,你不卖,我有人来专门卖,对你的商圈构成直接威胁,哪天消费者都认名牌了,看你还怎么活?第四,因为是品牌专卖,可以加强对渠道终端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四是只扮演“现实收获者”角色。专营店与大商超渠道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零售业态,前者多由“夫妻店”起家,虽然经历多年发展积累,但相对于以“企业平台”进行经营的商超,经营上仍然非常弱势。外资品牌虽然看到了专营店渠道的巨大增长空间,但对于该渠道的发展却持“旁观者”的心态,没有对该渠道的经营弱势格局施加积极影响和教育,而是扮演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收获者”的角色。

  五是“品牌效应”有待于进一步“厚积薄发”。名品必须是市场广泛认同和接受的。由于深耕专营店体系的时间并不长,同时由于之前专营店老板在利益上对名品的排斥,外资品牌在广泛的专营店渠道的品牌效应,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牛”,而是需要进一步精耕细作,厚积薄发。这也是国内本土企业的机会。

  再来看看本土品牌在专营店的现状。   

  相反于国内企业在大卖场的绝对劣势,在专营店体系,本土品牌却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以及非常高的营销智慧!也就是行业人士经常说的,“渠道名牌”的手法玩得很好,很高明!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广东雅丽洁,这个自成立以来便一直在专营店体系潜心经营的本土企业,其在国内首家倡导的“整店营销”的名品名店模式,不仅符合专营店的主流发展趋势,而且对整个渠道的健康演变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自然引起了广大的专营店体系的推崇和赞许。另外,如佰草集、自然堂等本土品牌,也以相对名品更丰厚的利润空间,以及近年来稳定增长的事实,证明其也属于本土渠道名牌的一名成员。   

  相对于外资名品的全国性强势覆盖,本土品牌因为自身资源的限制,以及资金实力等原因,多为区域性的行业名牌。 

  曾经有媒体报道过,在专营店体系活跃着国内近5000个本土牌子,其中以杂牌军居多。这5000个牌子,5—10年之后,可能只会剩下50家,15家,甚至5家!总之,大量的杂牌将在名牌的强势渗透下,纷纷淡出专营店的货架,逐渐被历史遗忘!这是无可逆转的行业趋势。   

  近年来,有些本土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积累,具有了初步的经营成果,甚至在渠道策略上还比外资领先一筹。但目前只能说雅丽洁、自然堂、大家闺秀等本土企业,目前还只是渠道行业名牌,要成为消费者名牌,则有待时日。

  多数企业看不懂专营店的发展趋势。就目前众多企业的表现来看,多数不但没有看懂专营店体系的发展趋势,而且缺乏核心竞争力。   

  对于目前的“对决”现状,可以说外资和本土分别在战略和战术层面各占优势。那么,本土企业应该如何突围?如何将战术竞争力转化成战略驱动力?就笔者看来,由于各自企业不同,因此,仅粗略谈点自己的浅显看法:   

  第一,借助渠道,实现“战略依存”。据笔者的观察研究,不管未来数年如何发展,专营店体系的商品结构,都需要一定比例的、具有成长性的本土终端品牌,作为专营店的经营利润“补给”。否则,单靠外资名品,即使按目前的毛利水平,仍然无法支撑专营店体系自身的自然发育、以及可持续性发展。

  因此,具有成长性的本土终端品牌,如何与广泛的专营店体系结成“战略联盟”,合理分工,互相提携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思考价值。

  第二,借助渠道,成为消费者名牌。国内多家企业在成为渠道名牌的营销战术中,尽管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无疑都有着自己值得称道的成功之处。 

  据笔者个人的观察研究,本土企业应该还有3—5年左右的宝贵时间,在目前渠道优势的基础上,快速启动“市场消费者名牌”的战略构筑工程,进入“行业名牌+市场名牌”的双轨道建设和驱动阶段。一方面继续强化自己在渠道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进行消费者名牌建设毫不松懈。   

  第三,不断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本土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己产品的“高性价比”,在这个逐渐回归理性的日化市场,才更具备扎实的核心竞争力!至于如何提高,无非一个是提高技术含量,另外一个是不断提升品质,却保持一个更趋于理性和合理的零售价格,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

  第四,进行积极的行业教育。专营店体系是一个非常具有增长潜力的新主流渠道,又是一个相对比较弱势、落后的产业,因此,需要本土企业具有站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对这个渠道施加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使其顺利蜕变为具有运营质量的、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名品名店”,而本土企业也因此能够进入专营店体系的“产品货架”,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声音链接

  日化店完败的“6张脸谱”

  第一张脸谱:追求暴利型 

  主要误区:太看重利润,慢慢丢失客流

  入围理由:这类店在目前的业态中是最为普遍也最具代表性的。在广大的县城和乡镇,比例几乎高达60%以上。所以,这类店的思路能否转变,经营理念能否提升,关系到日化店渠道能不能真正进入一个大洗牌之后的品牌发展阶段。

  主要特征:首先,这类日化店的老板在选择产品进店的时候,把产品的利润率放在第一位,大量选择2.5折甚至1.5折的杂牌产品进店,五六元进价的产品可以卖到80—100元的天价;其次,最好的陈列位置都摆放高利润杂牌产品,一些名牌基本不陈列,或者少量陈列在很偏僻的位置;最后,基本都是以推荐的方式销售产品,顾客进店后,店员或者店老板便迫不及待地向顾客推荐一些暴利的杂牌产品,典型的“来一个,就要宰一个”的经营心理。这类店一旦遭到顾客唾弃而倒下,就不会再有“咸鱼翻身”的机会。  

  第二张脸谱:玩技巧型  

  主要误区:重视技巧和炒作,却忽略基础建设

  入围理由:在中国日化店的发展史上,应该说,这类店在整个行业的零售发展过程中,还是留下了自己光辉的一页,但毕竟形同流星。

  主要特征:首先,这类日化店的老板往往是个“策划高手”。善于炒作和推广自己,一些在商圈内很具震撼力、很吸引眼球的活动就出自他们手笔;其次,这类日化店在外是个好手。但门店内部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品结构、人员管理、顾客服务等不是乱就是不规范,构成了门店的“内伤”,也成为日化店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三张脸谱:固步自封型  

  主要误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入围理由:在广大的日化店行业,这类店占有一定比例。其经营问题主要出在老板自己身上,在经过了数年的发展积累之后,随着个人事业逐渐有了一定成就,这类老板开始满足起来,观念上也逐渐处于封闭状态,不愿接受一些新的经营理念。

  主要特征:首先,老板的经营观念往往比较偏执,很难沟通,沉湎于过往的成就和经验不能接受新的东西,也看不到这个行业的发展步伐;其次,门店形象、产品结构、经营方式渐渐沉淀固化,顾客进店之后,很少有新鲜感和惊喜感;另外,老板容易“志得意满”。  

  第四张脸谱:关注对手型  

  主要误区:过于关注对手,却忽略了自己

  入围理由:门店老板对于竞争对手的关注远远超过了自己,过于关注竞争对手,而最终输在了“自己手上”。

  主要特征:这类日化店老板几乎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关注竞争对手上,而对于自身的发展却没有一个鲜明的方向和战略,不能理性地看待良性的竞争,没有意识到竞争是共同进步的重要源泉。只有竞争,才有进步!  

  第五张脸谱:小富即安型  

  主要误区:小富即安,丧失斗志

  入围理由:这样的日化店在业界是比较典型的,从经营思路上讲,缺乏长远目标和规划

  主要特征: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龟兔赛跑》把其中的哲理说得够清楚了。很多小富之后的日化店老板就这样输给了那些循序渐进、稳健发展的“龟爬者”。

  第六张脸谱:盲目扩张型 

  主要误区:盲目发展,溃不成军

  入围理由: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很多企业盲目扩张而失败的著名案例,但这些曾经令中国企业界扼腕恨叹的沉痛例子,并没有对日化店渠道的老板产生多少警醒。很多日化店老板,目前主要忙的事情无非就是“开新店”。没有准备好的“盲目扩张”,成为巨大的经营隐患!

  主要特征:店面在各地快速扩张,追求开店数量,而忽视单店质量;人员管理、物流配送、资金流动等重要经营要素因为扩张过快而陷入“疲于应付”状态;单店运营质量以及业绩差。

 

分享到:
击更多肖玉祥的文章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奥康以国际馆变革渠道模式 打造鞋类一站式平
  • 家纺专卖店起死回生方案研究分析
  • 特步+淘品牌, 跨界联姻能否走出低迷?
  • 耐克在华销售持续低迷 和阿迪上演“理想和现
  • 莎莎内地业务连亏八年
  • 爱马仕的中国品牌“上下”:面临市场考验
  • 休闲服饰沦陷:佐丹奴关店 美邦利润下滑
  • 三四线城市家电专卖店无奈混搭经营
  • 体育用品“五朵金花”2012年共关店3603间
  • 美邦库存新品占比高 将改造直营店
  • 阿迪达斯重组零售店 专注细分市场
  • 耐克阿迪挤压 国产运动品牌业绩沦陷
  • 普通文章中国便利店面临三大瓶颈
    普通文章[图文]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普通文章2013华南商业年鉴 零售企业创新盘点
    推荐文章流通业先导作用将获进一步发挥
    推荐文章第十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普通文章传统百货业的挑战与出路
    普通文章百货零售业的“春天”在哪里?
    普通文章国内中小超市“倒闭潮”背后的原因
    推荐文章商业加快兼并重组
    推荐文章连锁中端酒店崛起要跨三道坎
    推荐文章[组图]四问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
    推荐文章流通业先导作用将获进一步发挥
    推荐文章第十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推荐文章零供博弈暴露转型紧迫性
    推荐文章中国第二次零售革命的方向
    推荐文章[图文]一边开店一边关店 家居卖场陷“圈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

    百货零售业的“春天

    美国学者:星巴克在

    一边开店一边关店 家

    高档酒店如何掘金大

    奢侈品折扣购物中心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