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流通经济理论正文
我国流通产业转型及创新探索
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14-3-17 点击数:


  内容摘要:本文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转型发展经验,重点从流通产业结构优化,流通产业经营体制创新,流通产业政策的适时调整,流通产业的科技促进作用,流通产业专业人员的培养五个方面,探讨了发达国家流通产业转型的基本经验。并提出了我国流通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性建议:首先是加大科技的转化发展,促进流通产业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转型;其次是加强流通产业的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流通体制,并积极培养流通人才。本文多渠道探索了流通产业政策性转型,希望对我国流通业的发展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词:流通产业 转型 政策性 国际经验

  发达国家流通产业转型经验分析

  (一)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欧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末期,就对产业结构进行了优化,已经形成了合理化的流通产业结构。发达国家在调整流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市场环境的公平竞争性,认为只要符合市场机制和产业结构的竞争因素,便能体现出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也正是由于市场价格差异鼓励了生产者和投资者,有效及时地流动着产业结构中的社会经济资源。欧美发达国家的目的是为了营造适宜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环境,当市场力量无能为力时,政府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行动。
 
  美国第三方的物流是由经济环境产生的,随后形成了专业运输、区域配送以及物流服务商等合作产业,调整和优化了流通产业结构。而亚洲强国日本的流通产业,是经过调整和变革之后逐步转型形成的,日本经历了战后的重建、发展国际化和流通产业转型革命的三个阶段。20世纪中期日本的大中型超市就已经从厂家直接进货,革新了流通渠道。日本的流通结构和流通产业都出现了质变,而后,日本零售组织从小规模、分散性、众多性向大规模、集中性、适当性发生转变升级,缩短了批发的环节,逐步显现出多样化的流通业务、社会化的物流组织、扁平化的流通渠道。观察现今日本的商业业态结构,百货店和综合超市内的综合型零售业发展较缓,而建材超市、便利店、服装超市的发展却很快。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在于重视与专业运输、区域配送以及物流服务商的合作,革新流通渠道,发展多样化的流通业务。

  (二)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经营体制创新

  高科技、差异化、跨国合作和互联网经营等形式是美国的流通企业在产业经营创新中经常运用的,在美国零售经营业中,差异化和经营创新有七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分别为不同收入阶层、消费人群、零售服务组合、年龄段、时间人群、居住社区以及多流通渠道的组合。美国的流通企业在为顾客服务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以市场细分法寻找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尽量满足各种消费者的欲望。日本的批发和零售业在经营、组织和管理上又继续发生了流通创新革命。日本国内陆续兴起了百元店和折扣店,基本解决了大小企业的关系和传统商业、现代物流之间的转换,保证了现代化的物流产业发展,通过创新构建起了高效的流通产业。百元店和折扣店的兴起是日本零售业的重大变革,继而出现的连锁经营是又一次创新变革。连锁经营形式已经变为发达国家和现代流通产业中最大的企业组织形式,日本的连锁企业经营销售也已经占到零售业销售总额的40%,世界零售企业、世界最大便利店的前20名均是连锁经营企业

  在流通产业经营和体制创新中,电子商务是全新化的贸易手段与形式,有着全球化、开放性、高效率、低成本的特征,直接影响了流通领域的创新发展。发达国家电子商务比较成熟,网络使用者约占15%,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方式普遍被发达国家采用,解决了商品积压、转运以及倒运等问题,降低了企业的库存率,提高了流通效率。在欧美等国普遍选择第三方物流,使得物流成本下降,并且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对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流通产业必须要进行创新改革。

  (三)发达国家的流通产业政策适时调整

  通过分析国外的流通产业转型与发展,发现国外发达国家的流通业已从传统化逐渐向现代化转型。综合而言,流通产业现行的发展模式主要有美国市场主导型和日本政府主导型,两类发展模式有着不同的发展政策。美国和日本政府都在引导着流通产业向现代化发展,美国流通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推动力,多是间接形式而不属于直接形式,产业目标是维护市场公正,保证机会均等,创造一个自由竞争的条件与环境。美国政府特设小企业管理局,可以提供给小企业技术、奖金,在补贴、营业、贷款方面也有一定的优惠。而日本政府在流通产业中,扮演着主导人的角色,日本产业政策是为了解决传统型流通产业,正确纠正大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日本早年便有十年发展的规划战略,在规划中完善了流通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这一规划避免了资源配置效率低和企业过度竞争的现象,提高了流通企业经济效率和规模经济,日本政府还严格限制了企业的经营期限、质量、范围和数量,更加保障了消费者权益,日本政府规划了《大店法》,有效控制了大店的数量和布局,许多小店才因此快速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合理适时的调整流通产业的政策,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发达国家依靠科技发展流通产业

  流通产业需要科技发展作为支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现代流通业中的信息技术,研发新型的通信技术,建设信息化的物流领域。在美国和日本,配送中心普遍采用科技手段。流通领域广泛应用科技信息技术,提升了发达国家的流通竞争力和效率。

  美国的科技手段应用较为普遍,流通产业信息化也在世界的前列。世界上多个信息技术是由美国发展和普及的,美国企业为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选择将仓库变为配送中心,并在装卸、搬运货物时引进了电脑的管理网络。21世纪初期,美国的食品杂货行业实施了ECR战略,是高效的消费者反应。之后,美国流通产业采用了EOS(电子订货)、EDI(电子数据交易)、QR(快速反应)、MIS(信息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TMS(运输管理)、FRID(无线射频技术)等新兴技术。而亚洲流通业是根据美国流通业进行改革的,例如日本流通业成长阶段,计算机普及到了不同业务系统和部门中,包括营业管理、商品管理、订发货系统和库存管理。在20世纪末期,日本广泛应用了信用卡系统(VAN)和销售点终端(POS)。而在现阶段,日本流通业广泛应用FRID、EDI、VAN、POS、EOS、QR、ECR等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实现了现代化的流通方式。

  (五)发达国家普遍提高专业化人员素质

  劳动者素质决定着流通业的转变形式,在大量需求流通人才的形势下,发达国家有着很科学的流通人才教育体系。美国在现阶段培育流通人才的方式有三种,即正规大学教育、社会专业培训以及行业资格认证。在发达国家,专业化人员素质的提高有很多途径,美国许多高等院校都设有物流专业的教育,有职业和本科生教育等多个层次。社会专业的培训形成了美国的职业资格认证,比如,配送工程师和仓储工程师等资格认证,更如美国大型连锁企业麦当劳也承办着自己的大学。日本物流的在职培训有两方面,即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长期培训大约有6个月时间,是为了提高综合性的物流管理,短期培训只有一周不到的时间,侧重于专业课题培训。同时,日本的大中型企业,还为员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由此可见,提高专业化人员的素质,有助于流通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

  我国流通产业转型的科技化探索

  (一)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转型发展方式

  流通产业发展的转变是推动流通方式步入现代化,我国政府需要出台更多鼓励政策,以积极发展连锁企业,形成以资本运营、兼并联合、参股控股和资产重组的方式构成大型连锁企业。加强建设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口岸地区和物资集散地的物流设施,并以长期发展和近期运作的需要,整合配置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式建设,推动物流配送的发展。我国应该积极探索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传统产业结合模式,构建电子商务发展和流通业信息化的良好环境。

  (二)流通产业信息化的转型发展方式

  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型最关键的就是促进流通产业步入信息化。我国流通业虽然有较快发展,但是信息化程度较低,与现代化的电子信息要求具有较大差距,还不足以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物流需求,因为现代化物流企业属于跨国界、跨地区和多店铺的经营,在不同的市场和竞争中,需要调整经营策略、商品结构和消费需求,保证资金流和物流的畅通。为了保证流通的信息化,需要对信息网络的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这是商贸流通的载体,利用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吸引更多企业进行广告宣传和咨询服务,从而拓展结算服务和网上交易。在现代化的流通产业信息化转型中,大型流通企业、生产企业需建立网站,开展网上交易平台,为了开拓市场企业更要依赖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发展。在新时期,网络营销也是企业营销的组成部分,同时,还要在商贸流通中普及信息技术,实现电子化的供应链管理,对企业业务的决策、流程、运作与管理进行改革,这是国际流通产业步入信息化的常见改革方案,而且,还要在流通企业中及时推广信息系统,实现EDI和ECS的信息交换。

  我国流通产业转型的政策性探索

  (一)我国流通产业转型的体制制度创新

  流通产业体制制度创新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制度保障。流通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构建起多经济、多经营、多渠道的流通业格局。其中需要解决一个深层次问题,即流通产业转型的体制制度创新方向,流通业转变要求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环境,其创新包括打破垄断、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制度规范、制定法规等,流通企业可以通过经济手段重组和优化企业资产,并解决重组时的职工就业和债务问题,通过市场竞争的完善和规范,充分保护好企业的无形资产。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发展,促进我国知识型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流通产业转型的人才创新

  流通产业转型离不开人才创新,通过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表明,现代物流业需要优秀的经营管理队伍,人才是提升物流竞争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因素。而我国严重缺乏现代流通人才,这也是我国流通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制约要件,因此要做好两大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需创造条件,使得引进流通人才更为有效,制定好相关政策和流通渠道,形成现代企业的流通规则和不断创新发展的精神,将复合型的高素质流通人才引进国内,提高流通企业人才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多方面力量整合资源,坚持市场需求,加大教育与培训的力度。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要开设流通产业的学位培训,政府需要鼓励科研院所加大开设教学、实践与科研活动的力度,力促复合型流通专业人才的培训。通过调动社会资源和流通行业协会的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培训班,培养现代化的流通人才。流通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完善岗位培训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培养多领域和多层次的流通专业人才。

  结论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流通产业转型的经验可以得出,流通产业的结构需要优化,流通产业经营与体制创新,适时调整流通产业政策,依靠科技发展流通产业,并普遍提高专业化的人员素质是我国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必由之路。我国流通产业转型中,要侧重于现代化和信息化,在探索过程中进行体制制度创新和人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流通产业更加优化和更具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孙敬水,章迪平.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0(4)
  2.刘东明.流通国际化条件下流通主体运行特点分析[J].商业时代,2013(17)
  3.高煜,曹大勇.我国流通产业转型的内涵与方向[J].经济纵横,2011(3)
  4.徐乔梅,梁芷铭.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3(13)
  5.刘向东,张小军,石明明.中国流通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型—基于流通增长方式转换模型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2)

 

作者:米冰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六大运动品牌存货高达31亿 行 广州家具展迁址上海 上演跨城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