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经济理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海零售业态的变迁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         ★★★
上海零售业态的变迁与城市商业空间结构
副标题:
作者:李向龙 来源:2010年第5期《商业研究》 人气: 时间:2010-8-2 11:35:07 进入论坛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功能转型的背景下,零售业变得越来越重要,不仅是商业更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演变、空间布局的角度对上海零售业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上海几个典型零售业中心的形成机制、业态特征、存在问题,并总结概括出零售业态演变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零售业;上海;空间布局

  零售业不仅是商业更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和历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功能转型以及社会消费文化和行为转变的背景下,零售业态结构也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引起了零售业态空间布局的迅速扩张和调整。

  目前国内对零售业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零售业态的影响因素、业态结构合理化、发展趋势上。随着零售业态发展的多元化,其他研究视角也逐渐增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城市交通的角度研究零售业空间布局(曹嵘、白光润,2002[1];宋瑛、刘春波,2003[2];宋培臣,2009[3]);从消费行为角度研究零售业空间布局(王德、张维庆,2001[4];王德、周宇,2002[5]);针对某一零售业态进行空间布局的分析(许学强、周素红等,2002[6];翟森竞,2005[7];陶伟、林敏慧等,2006[8]);研究零售业态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张水清,2002[9];徐田强,2008[10];管驰名、崔功豪,2003[11];刘承良,2006[12];马晓龙,2007[13]);对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的研究(安成谋,1988[14];宁越敏,2005[15])。此外,还有通过案例的方法涉及零售业态的空间布局和商业空间结构的研究(宁越敏,1984[16];邹永军,2005[17];蒋海兵,2006[18];薛娟娟,2006[19];林耿、周锐波,2008[20];叶强,2007[21])。

  国外对零售业的研究的领域比较广,包括从经济发展的角度(Colin C Williams,1996[22])、从交通特别是地铁交通的角度(Erika Nagy,2001[23];Jose I. Castillo-Manzano,2009[24])、从消费者(如消费异化和满意度等)角度(Marieke de Mooij,2002[25];Hans Jorn Juhl,2002[26])、从大型零售业态与城市更新的角度(Neil Wrigley,2002[27];Michelle Lowe,2005[28])等进行的研究;此外还有涉及网络购物(Aron O`Cass,2003[29];William P.Anderson,2003[30])的专门研究

  由于之前零售业态演变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随着大运量公共交通和消费文化等的进一步发展,其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也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转变,在新背景下重新对这一问题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首先从空间和业态演变的角度分析了上海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和布局现状,然后对上海几个典型的零售商业中心的形成机制、业态结构和现存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总结出了零售业态的演变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并指出公共交通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以及新零售业态的出现逐渐成为影响城市零售业态布局和商业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
  
  一、历史回顾:零售业态的发展演变
  
  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消费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按照商务部的《零售业态分类》①标准,现代零售业可以分为有店铺和无店铺两类业态。其中有店铺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商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等12种业态;无店铺的包括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5种零售业态。

  (一) 国外零售业态发展演变

  纵观西方零售商业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各种商业组织机构与经营形式的产生、发展、衰退,无不体现着市场经济的影响。最为流行的是三次零售革命说,第一次是1852年开始的百货商店革命,主要体现在经营商品扩充方面;第二次是1859年开始到二战后达到高潮的连锁商店革命,是组织形态方面的革命;第三次是1930年代开始的超级市场革命,是自我服务方式方面的革命[31]。
  也有学者认为国外零售业的发展经历了八次革命[32]。表1显示国外零售业用了一个世纪才完成了各种业态的演变,并且每种业态的产生都对应着相应的城市化阶段。尽管中国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业态的构建,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的零售业态不论是在产生机制还是管理模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别[21]。

  (二) 国内零售业态发展演变

  我国零售业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迅速发展的,特别是加入WTO之后,零售业作为最先开放的领域,呈现出国外和国内共同发展的局面。第一阶段是以大型百货业态为主体的单一业态阶段;第二阶段是90年代以后超级市场、大卖场从百货业态中分离出来;第三阶段是最近百货业态的高档化以及功能齐全、规模庞大的购物中心的兴起[33]。

  从空间上看,不同的业态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布局形式。百货店仍集聚在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并逐渐与其他业态集聚布局(如入驻购物中心);超级市场倾向于与百货商店等其他业态共存,或入驻购物中心,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郊区化趋势;购物中心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郊区布局的模式不同,多集聚在市中心。

   二、上海零售业态空间布局现状

  截止到2004年,上海现行的零售业布局模式基本采用了以“四街四城”八个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十二个区域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和社区商业为支撑的多层次的现代商业布局结构。其中八个市级商业中心的区域是: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南京西路、徐家汇商城、豫园商城、新客站不夜城、浦东新上海商业城。十二个区域商业中心的区域是:五角场、老西门、曹家渡、中山公园、虹桥、大柏树、提篮桥、打浦桥、上海莘城、武宁新城、彭浦、昌里。

  《2008上海服务业发展报告》又提出了要分别规划布局都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郊区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详见表2)。

  上海零售业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基本形成了以中心城区商业为核心,以郊区城镇商业为呼应点和突破口的商业总体布局模式。整体来看依旧还是单核中心结构,对一个国际化大城市来说,仅凭几个放射性的商业单核对城市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沿着交通发展轴布局新的零售业,寻求一种更开放、更适合成长的新商业布局结构。例如,东京在1960年提出的以城市轴为骨干的城市结构改革方案[34],将东京的城市中心功能展开在城市轴上,建设副中心、新城镇,力图创建一系列更加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商业开放结构。未来上海也应该着力发展几条交通轴,来引导零售业的合理延伸和布局。
  
  三、上海部分典型零售业中心分析
  
  每个零售业中心的形成与发展一般会有自身的侧重点,如南京西路偏重历史的延续,南京东路的改造注重现代化因素的提升,陆家嘴商业区前期开发偏重政府和规划引导,人民广场和五角场商业区的形成政策作用较强,徐家汇交通支撑作用明显等。下面就以上海部分零售业中心为例,根据其形成机制将其分类,并对各中心的业态结构、存在不足以及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 历史延续

  城市的发展一般是以原有的城市机理为依托,运用现代的规划理念进行开发的,零售业也是如此。因此每一个零售业中心都或多或少的体现了历史的痕迹。例如,现代的商业街依托原有的商业街,丰富了业态形式,减弱了街道居住生活的属性,商业空间借助古老的建筑表达出来,在逐渐被商业化的同时仍可以看到原有的历史文化和城市肌理。

  南京西路在开发过程中就体现了明显的历史的延续性。南京西路是作为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的交接地区发展起来的,商业也较早的繁荣起来,到1940年代零售业格局已基本形成,众多规模较小的商铺沿线呈带状分布。并且这一商业传统很好的被保留了下来,与外滩沿线的借助历史建筑改造而成的国际商业品牌专卖店、高级饭店及娱乐会所等形成鲜明的对比。
 
  豫园商业节点更是继承历史的代表。早在20世纪初就是上海宗教、商业、文化等活动的公共空间的豫园,在今天建筑风格、文化氛围、商业气息被保留了下来,并通过现代化的商业活动将零售业空间呈现出来,构成现代城市肌理的一部分。豫园的定位是历史风景旅游区,因此业态形式大都与旅游零售相关。

  注重历史因素、保留商业传统的发展机制并不是指完全的保留历史,而是指在不断创新过程中的继承。一方面,原有的零售业中心已经有了一定的集聚度和认知度,在其基础上开发新零售业可以减少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另一方面,保留商业传统可以承接历史,延续文化,形成完整连续的城市肌理。

  (二) 政策指导

  零售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需要政策的引导和保障。如通过对零售业选址的引导可以保障合理的空间布局,避免恶性竞争;对轨道交通的鼓励可以带来各种业态的集聚。

  五角场是作为 “副中心”定位发展起来的,交通的建设带来了人口的集聚,随之商业中心形成。副中心的定位,使得零售业的辐射范围也是区域性的,零售业主要是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零售结构与市中心多样化的结构相比也较为单一。政策因素在五角场零售业中心的形成中起了较大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弊端,即政策性指令没有做到位——没有实施足够有力的规划建设规范商业的发展[35]。

  人民广场是在19世纪的跑马场基础上发着而来的,在20世纪初就是一个商业会所中心。改革开放后在政策性引导鼓励下,着力发展公共事业,建设了大量的公共建筑,加剧了该区城市功能混杂特性。目前人民广场的零售空间不仅在地上,以地铁商业为代表的地下零售空间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三) 现代化提升

  很多零售业中心在历史延续的基础上,更多地注重现代商业因素的发挥,不断创新,顺应商业全球化的大趋势,在历史因素的烘托下凸显国际化。

  淮海路继承了霞飞路的商业传统:种类齐全、功能层次划分细腻,虽经过规划,但痕迹不是很明显。在商业国际化的影响下,淮海路的零售业态也在变化,东段形成国际化品牌专卖店,与西段传统业态共同构筑了一种“混杂”的商业状态,使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南京东路及外滩为主的零售业中心可以说是上海近现代城市化的起源,也是商业的起源。从一百多年前的欧式开发建设,到现在的中西文化交融,期间的历史性印记至今仍可以在景观、功能等方面凸现出来。另一方面,为提升南京总路作为市级商业中心的地位,以及扩大它的消费辐射范围,南京东路商业改造运用“HOPSCA”地产开发模式[36],改变了业态单一、千店一面的弊端,使南京路步行商业街便得丰富多彩、霓虹璀璨,开创了古老商业街改造的新景象。

  (四)交通支撑

  零售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的支撑。一方面,交通的延伸可以引导零售业空间的发展;另一方面,零售业可以和交通结合在一起,例如日本的“地铁商业”,既可以增强空间的节约效应,也可以分享地铁带来的消费人流。

  徐家汇零售业中心是以五条道路交叉、地铁一号线为依托,依靠周围稳定的居民社区、良好的历史氛围下发展起来的城市副中心。从中心辐射出的几条主干道以及附近街区间的支干道构成了商业布局的骨架。主干道旁的业态以大型百货店、购物中心为主,而支干道旁的业态以中低档零售、餐饮为主。这样的布局既可以服务整个区域,提升档次,又可以服务附近的居民。但需要注意的是两者要实现合理性的并存,需相应的规划加以引导。地下零售业方面,因为徐家汇地铁站是上海西南地区换乘枢纽,因此地铁站点本身的空间尺度较大,为地下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另一个典型的交通枢纽型的零售业中心是火车站“不夜城”。火车站、地铁、公交的交汇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这就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消费来源。火车站的零售业布局在附近,与站体本身脱离,形成一个相互依附的公共空间。业态形式以中低档零售、餐饮为主。但是城乡文明的双重作用下,火车站的零售业空间结构现代化变得更加困难。因此,高质量的商业化要做到机制上的良性积累,而不是仅局限于表面上的繁荣。

  (五) 政策与规划共同作用

  政府的政策和规划对零售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空间结构”方面的引导,但在实际中经济主体形成的空间结构与规划的并不完全一致。因此,零售业的发展不但要重视“形态发展”,更要保证“形态功能并重”[35]。

  陆家嘴零售业区的发展体现了明显的政府和规划双重作用的痕迹。其规划是借鉴美国曼哈顿的CBD的“分区规划”,将整个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组团,每个组团以不同的功能为主。因此,零售业区也被单独分离出来,除了正大广场的集中商业区以外,其他小型零售业、餐饮业主要零星分布在写字楼内或旅游区内,所占比例较少。这就凸现出一个问题,陆家嘴最初是以“CBD”和 “旅游”为规划重点,对商业的规划不够重视。因此,零售业是作为补充性功能进入的,还未形成规模。在陆家嘴不远规划建成了“新上海商业城”,消费者认同度较高,更减弱了陆家嘴的商业人气。

  四、零售业态的变化对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
  
  通过以上对上海零售业的分析论述,可以看出零售业态不论是从空间还是业态演变都对商业空间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零售业国际化、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交通日臻完善的今天,这种影响更为明显。

  (一)新的业态的出现,促进了新商业空间的形成,呈现一定的郊区化趋势

  原来的业态种类较单一,主要为百货店、标准超市、杂货店等,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多元化,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便利连锁店的出现,业态逐渐多元化,商业空间也逐渐多样化。分布于城郊的仓储式商场,带动了城郊结合部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形成多核心的商业空间布局;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购物中心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一站式的需求,使得以购物中心为核心的商圈在空间结构中异军突起,带动了周围土地的升值。例如上海长宁区的龙之梦购物中心,以其便利的交通、良好的设施服务,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特别是在家乐福超市入驻之后,俨然有成为区域性质商业中心的潜质。

  人口的外迁,郊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部分新的业态(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形式也逐步延伸到郊区,构成了商业郊区化的“拉力”;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紧张,地价飞涨,交通拥挤,构成了商业郊区化的“推力”,在两种力量的博弈下,商业空间逐步实现了郊区化,并沿着便利的交通线布局在人口密集的地区。

  (二) 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零售业态的多样化,导致了商业区职能的综合化、专业化

  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不同消费人群年龄、收入以及来源地的划分,呈现出不同的消费指向性,商业区也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实现零售业态的演化,从而呈现出综合化、专业化的趋势,原先提出的各商业中心之间严格的等级体系逐渐弱化,而职能关系更加明显。
  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等以服饰零售、餐饮为主,陆家嘴以办公商业服务为主,豫园主要是在针对旅游商业消费,以及部分区域性商业中心以家用电器或家具用品大卖场为主要业态形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商业功能的专业化;而五角场、徐家汇、人民广场等主要服务于区域,是综合型商业中心。

  (三) 交通指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零售业态的布局,从而改变了商业空间结构

  零售业对交通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地铁交通的影响下,人们的购物出行习惯的改变以及市郊大型商场的兴起,改变了以往商业中心只分布于中心城区的格局,呈现出沿交通轴线向外拓展的趋势,使商业空间在较大的区域内延伸。地铁线路的延伸和换乘站的选址,能够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效益和集聚效益,带动周围地价上涨和传统街区商业的复兴,现已成为大城市引导商业空间发展和布局的重要手段之一。

  商业空间依托交通轴线在大区域内延伸扩展,同时通过交通节点实现小范围的零售业态的空间集聚,并逐步形成商业中心,最终发展成为网络布局式的商业空间结构。

  (四) 零售业空间与居住空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商业空间结构

  居住密集区存在大量的潜在消费能力,可以吸引零售业的布局;零售业集聚的区域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周围房地产的开发,增强人口的集聚,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在中心区,商业地产开发主要以大量的高层商住综合体为主,实现土地的集约度;在城市边缘区,由于业态的扩散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区域,因此居住区的分布呈现出追随商业分布的布局形态。这样,不论在中心区还是边缘区,零售业空间和居住空间实现了很好的融合,完善了商业空间结构。

  (五)政府投资成为引导商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动力之一,从而改变商业空间结构

  政府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工业和高科技园区以及政府办公的外迁等。这些政策一方面为城市内部提供了功能转换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城市形态向外扩张。城市内部的功能转换也以商业功能置换出工业、行政办公职能为主,而外部的产生形态的扩张也离不开商业的促进。因此,政府投资成为引导商业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的动力之一。
  
  注释:
  ① 商务部颁布的2004年10月1号起实施的《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
  参考文献:
  [1] 曹嵘,白光润.城市交通的零售商业区位效应探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31(3):86-90.
  [2] 宋瑛,刘春波.城市轨道交通对重庆市零售空间结构的影响[J].商场现代,2003,516(9):218-219.
  [3] 宋培臣,林涛.轨道交通对零售商业活动的空间影响——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65-67.
  [4] 王德,张维庆.上海市消费者出行特征与商业空间结构分析[J].城市规划,2001,25(10):6-14.
  [5] 王德,周宇.上海市消费者对大型超市选择行为的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2(4):46-50.
  [6] 许学强,周素红,林耿.广州市大型零售商店布局分析[J].城市规划,2002,26(7):23-28.
  [7] 翟森竞,柴华奇.基于零售业态集聚的Shopping+Mall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05(22):79-82.
  [8] 陶伟,林敏慧,刘开萌.城市大型连锁超市的空间布局模式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2006,45(2):97-100.
  [9] 张水清.商业业态及其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J].人文地理,2002,17(5):36-40.
  [10]徐田强.零售业态比较及对我国城市商业布局的启示[J].现代商业,2008(12):10-11.
  [11]管驰名,崔功豪.中国城市新商业空间及其形成机制初探[J].城市规划学刊,2003(6):33-36.
  [12]刘承良.武汉城市零售业空间布局结构变动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6(4):45-52.
  [13]马晓龙.西安市大型零售商业空间结构与市场格局研究[J].城市规划,2007(12):55-61.
  [14]安成谋. 城市零售商业网点布局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1988(2):142-145.
  [15]宁越敏,黄胜利.上海市区商业中心的等级体系及其变迁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15-19.
  [16]宁越敏. 上海市区商业中心区位的探讨[J].地理学报,1984,39(2):163-172.
  [17]邹永军,丁红.城市商业的空间结构[J].商业研究,2005(5):49-51
  [18]蒋海兵.上海市中心城区零售业态空间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19]薛娟娟,朱青.北京零售商业空间分布研究[J].商业研究,2006(14):32-36.
  [20]林耿,周锐波. 大城市商业业态空间布局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局,2008.
  [21] 叶强.集聚与扩散——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22]Colin C Williams. Rethinking the role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i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a British perspective[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1996(1):53-56.
  [23]Erika Nagy. Winners and Loser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ty Centre Retailing in East Central Europe[J].European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 2001(8):340-348.
  [24]Jose I. Castillo-Manzano, Lourdes Lopez-Valpuesta. Urban retail fabric and the metro: A complex relationship. Lessons from middle-sized Spanish cities [J].Cities, 2009(26):141-147.
  [25]Marieke de Mooij, Geert Hofsted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in consumer behavior: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retailing [J].Journal of Retailing, 2002(78):61-69.
  [26]Hans Jorn Juhl, Kai Kristiansen, Peder Ostergaard.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 European food retailing [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2(9):327-334.
  [27]Neil Wrigley, Cliff Guy and Michelle Lowe. Urban Regeneration, Social Inclusion and Large Store Development: The Seacroft Development in Context [J].Urban Studies, 2002(11):2101-2114.
  [28]Michelle Lowe. The Regional Shopping Centre in the Inner City: A Study of Retail-led Urban Regeneration [J].Urban Studies, 2005(3):449-470.
  [29]Aron O`Cass, Tino Frenech. Web retailing adoption: exploring the nature of internet users Web retailing behavior [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2003(10):81-94.
  [30]William P.Anderson, Lata Chatterjee and T.R.Lakshmana. E-commerce,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Growth and Change, 2003(4):415-432.
  [31]郁义宏,魏立平.连锁百货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4.
  [32]斯佩克特.品类杀手:零售革命及其对消费文化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局,2006.
  [33]陈佳田.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业态变迁分析[J].全国商情,2004(10):36-37.
  [34]吴元波,吴聪林.试探西方大都市郊区化过程中新城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J].华东经济管理,2009(7):25-30.
  [35]孙哲,杨之懿.上海商业性城市节点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36]徐家平. 振兴南京路商业街的营销策略[J].上海策略,1997(11):13-15.

击更多李向龙的文章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中国与欧美流通发展比较及启示
  • 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 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
  • 农村零售商信息共享的实现方式
  • 浅析中小零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
  • 扩大内需与我国流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 中心城市服务业与城市化相关分析
  •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 分工理论视角下商业集聚与零售业态多样性研
  • 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 中国商业经济理论研究的中流砥柱
  • 零售商品牌资产管理:结构、模式与路径分析
  • 普通文章第五代便利店体系呼之欲出
    普通文章餐饮服务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
    普通文章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管理模式探析
    普通文章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普通文章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普通文章浅析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
    普通文章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
    普通文章中式快餐连锁营销策略分析——以永和豆
    推荐文章“黄金十年”结束 家电大卖场战略转型
    推荐文章身负扩内需重任 流通业发展迎来黄金契机
    推荐文章[图文]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万倒闭 加盟模
    推荐文章西安供货商自述:超市坐地敛财变商霸
    推荐文章李宁深陷高层出走与高库存梦魇
    推荐文章快递业乱象调查:员工联手勾结 手机电脑
    推荐文章三大佬间的游戏:国美商城、当当密谋结
    推荐文章真功夫内斗再升级 蔡达标被指侵占公司3

    超市购物,要多留个

    全国百货单店销售排

    百货上市公司今年怎

    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

    物流行业霸王条款被

    旅游业迎大发展 并购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