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理论研究 >> 市场秩序与体制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羁绊重重 我国流通业体制环境亟待优化       ★★★
羁绊重重 我国流通业体制环境亟待优化
副标题:
作者:胡 斌 来源:2011年4月19日 中国商报 人气: 时间:2011-4-19 15:51:03 进入论坛


   为了打造我国流通业的“超级航母”,早在2005年,商务部就正式敲定了一份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名单,并提出将对名单上的20家企业给予一定扶持。当年,在国务院首次针对流通业下发的《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以及在2008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中都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作为流通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商务部在2005年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协议,由国开行安排500亿元人民币的政策性贷款,用于扶持上述20家大型流通企业。同时,商务部提出将从品牌保护、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方式、项目财政支持、公司重大项目审判、流通企业财务公司设立、企业债券的发行、公司重组、资产并购、债务处理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支持这些企业

  但是,由于各方面在观念、资金等问题上的争议与分歧,相关政策并没有得到较好落实,我国培育大型流通企业的计划进展比较缓慢。更严峻的事实是,我国流通企业在做强做大过程中依旧身处不公平的外部环境中,例如政策体制的羁绊、意识层面的障碍以及法律缺失等。

  “十二五”期间,消费型内需的拉动将成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显得更为紧迫。事实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商务部“十二五”规划中都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也是本报长期关注和报道的重要话题。本报从今天开始推出的“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系列报道,将系统梳理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必须破解的观念、体制、机制障碍,指出流通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新闻的力量推动我国大型流通企业不断做强做大。

  这是一组令人心忧的数据。

  2010年,百联集团门店总数同比下降5.6%,其中联华超市门店总数同比下降6.4%,华联吉买盛销售规模同比下降5.4%、门店总数增幅为零,好美家销售规模和门店总数同比分别下降21%、41.7%;三联商社销售规模同比下降26.2%;安徽徽商集团旗下的商之都、红府连锁超市门店总数同比分别下降4.6%、4.3%;物美集团旗下的美廉美门店总数同比下降2.9%;农工商超市门店总数同比下降3.8%。

  上述企业既是2010年的连锁百强,又是商务部2005年组建的流通业“国家队”成员。它们一直被政府和行业寄予厚望,与外资竞争、做强做大的责任与担当落到了它们肩上,中国的“沃尔玛”最有希望在它们中间诞生。

  然而,梦想不一定能够照进现实。

  不容回避的现实是,目前,我国流通企业在做强做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比较多,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又有外部环境的难题;既有意识层面的差距也有体制环境的制约。
  
    流通企业利润为何只有3%

  流通行业本是低利润行业,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流通行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已进入微利时代。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流通企业净利润率普遍只有1%至3%。

  与此同时,“歧视性”的水电暖气、用地价格,不合理的税收体制以及高企的银行刷卡费率、物流成本等政策体制造成的额外流通成本,让流通企业雪上加霜、不堪重负。这无疑成为流通企业做强做大的一大羁绊。

  日前,在中国商业联合会四届一次会长扩大会议上,山东商业集团董事长季湘绮对流通行业多支付的体制性成本颇感不公。季湘绮表示,与工业企业相比,集团每年在水电暖气方面就要多支出1.2亿元。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爱群也给中国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2008年,我们的电价是每度1.2元左右。在全年获得的20多亿元毛利中有将近1/4都交了电费。”

  流通业电价过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其造成的影响长期存在。中金公司分析师郭海燕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业用电价格在1元左右,比普通工业用电价格(0.7元左右)高出43%,用电成本约占销售收入的0.8%,如果能够下降至工业用电水平则会有效提升其利润率水平。用电价格下降至普通工业电价后,企业的税后净利润率能够提升0.18个百分点。

  郭海燕举例说,对于一家收入50亿元、净利润2亿元(4%净利润率)的流通企业而言,用电成本为4000万元以上,降为工业用电后则只需支付2800万元,扣税后节约900万元,净利润能够增长4.5%。

  在税收方面,我国流通业也存在诸多体制性成本的约束。由于税收制度问题,导致目前流通业税负偏重。根据商务部的一份报告,我国流通行业总体税负水平为26.4%,分别比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通讯业等高利润行业还要高出4.6、5.8和13.6个百分点。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曾明确指出,我国对服务业(包括流通业)一直存在重复征税、出口不退税、与增值税重复征收问题。

  此外,目前国内大部分省市依旧不许可连锁公司由总部按合并财务报表统一纳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流通企业快速扩张的步伐。记者了解到,即使像百联集团、全聚德集团这样的知名企业在本地都没有实现统一纳税,更不用说在全国范围了。山东商业集团董事长季湘绮透露,每年集团因此要多上缴3500万元的利税。“企业税负过重,最终还会让消费者买单,这不利于扩大消费。”季湘绮表示。

  税收问题也成为当前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的掣肘。超市接受农产品,一般需要征开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但农民往往无法提供相关发票,只得经由第三方代为开取,这不仅导致了流程的繁琐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超市和农产品销售者的直接对接。“我们农产品的采购员80%的时间要花费在解决税票问题上。”物美集团董事长吴坚忠对此颇感无奈。

  流通业在政策体制上面临的问题还包括银行刷卡费率和物流成本。

  从全国范围来看,现行的银行卡刷卡费率在0.5%至2.5%之间,刷卡费率几乎是流通企业净利润的30%至60%。根据记者掌握的一组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王府井集团支付刷卡费用5000万元;河北北国商城股份公司支付刷卡费用超过1300万元,占企业税后纯利润的1/4。2008年我国刷卡消费金额超过2万亿元,按照这个数字粗略推算,全国流通企业一年大约要向银行支付刷卡费200亿元。

  同时,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约18%的比例已经持续几年不降,比之美国、欧洲等国的8%至10%明显高出一大截。据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海飞介绍,世界上70%的收费公路在中国,公路运输收费对流通业的成本乃至社会运行成本影响仍然很大。
    
    融资困局

  除了以上政策体制上的障碍,流通企业在做强做大过程中,资金更是一个绕不过的坎。有人甚至认为,融资困局是流通企业竞争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流通业,由于资金链短缺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甚或倒闭的事例屡见不鲜。全国政协委员、重庆佳永小天鹅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永智公开的数据显示,在全部中小企业中,约有68%的企业在第一个5年内倒闭,19%的企业可生存6至10年,只有13%的企业寿命超过10年。这其中,因资金匮乏造成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甚至直接导致企业倒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一个事实是,目前流通企业在融资方面可选择余地很少。上市门槛过高,私募股本又受到限制,而引进战略资本风险太大,所以只有银行借贷这“华山一条道”。但由于大部分流通企业的物业是租赁的、货物是供应商的,很少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再加上整个行业的社会信用体系也不健全,所以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更为严重的是,融资难并非只是中小企业遇到的困局,就连国美电器、物美集团这样的大型流通企业也面临同样问题。国美控股集团总裁黄秀虹前不久发出疾呼,融资已经成为国美电器发展中最大的瓶颈,想从银行获得贷款非常难。

  据了解,2005年5月20日,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流通业发展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双方约定:由国开行安排500亿元人民币的政策性贷款,专项支持20家大型流通企业建设城乡现代流通网络基础设施,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城乡流通网点的新建、改扩建等,也可用于支持这些流通企业开展并购和重组等等。

  这20家大型流通企业正是包括国美电器、物美集团在内的流通业“国家队”。

  “但是,真想从国家开发银行获得贷款操作性非常小。”物美集团董事长吴坚忠说,国家开发银行与大多数银行的思路一样,是根据固定资产抵押发放贷款,对于流通业来说条件显得非常苛刻。“折腾得我们筋疲力尽,最后我们主动放弃了,几乎没有从国家开发银行贷到款。”吴坚忠认为,流通业面临的这种融资困局让企业不得不经常面对快速发展与资金难题的矛盾。

  为化解流通企业融资困局,200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各有关部门和有关金融机构要扶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在安排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和国债资金、设立财务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提供金融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然而,从实际操作来看,其中设立企业财务公司的门槛太高,大部分流通企业,包括像北京王府井集团这样的企业都难以达到。
  
    可怕的蝴蝶效应

  流通业所面临的政策体制障碍以及融资困局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中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体制障碍所引发的蝴蝶效应更为严重。

  渤海证券北京西外大街营业部总经理吕国清告诉记者,流通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选址,而好的商业物业具有稀缺性。流通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必须快速扩店,带来更大的现金开支。

  在当前工商业用地不同价的现状下,一心做强做大的流通企业往往要支付更多的成本。“一个新店少则1至2年的培育期,长则4至5年的培育期。如果利润的增长跟不上收入的增长,资金链容易出问题。”吕国清表示,这种情况下,流通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很容易成为资本并购的首选目标。

  于是,近年来,被迫与资本签署对赌协议甚至卖身变现的流通企业时常出现。

  日前,有消息称,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在第三轮融资中被迫与风险投资商签署对赌协议。但刘强东随后在微博上澄清,其仅在京东商城首轮融资中签署了对赌协议,之后没再签署。

  与风投签署对赌协议无疑是流通企业融资困局的一个写照。早在2005年,为了融资,时任永乐中国董事长的陈晓就与摩根士丹利签署了一份对赌协议。事后证明,永乐和摩根士丹利“对赌协议”是导致永乐陷入困境的最直接因素。

  同时,卖身变现的流通企业也大有人在。2010年5月24日,韩国第二大零售商乐天百货强制收购时代零售剩余股份,后者成为前者的全资附属公司。次日,时代零售从港股退市。

  事实上,之前物美集团与时代零售进行过洽购。然而,“不差钱”的乐天百货横刀夺走了物美集团即将到口的嘴边肉。假如能得到政策的更多支持,物美集团能融到更多资金,结局或许就会改写。

  “不差钱”的沃尔玛、家乐福、TESCO等外资零售巨头都已经在中国拿起了并购利器。如果把去年沃尔玛和好又多的销售规模合并计算,那么,2010年中国连锁百强的头把交椅应该是沃尔玛,而非现在的苏宁电器。

  可怕的蝴蝶效应已经显现。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百强连锁企业的店铺数量增幅9.8%,是2006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此前的2006年到2009年,百强企业开店数量同比增幅分别为26%、17%、24%和19%。同时,百强中有18家企业的店铺数量增幅为零或负增长。而在2008年和2009年,这一数字是7家和16家。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如何优化流通业体制环境方面,许多地方政府对国家既有的政策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下有对策”、要么“内外有别”。

  优化流通企业的体制环境是提升企业运营绩效、增强企业竞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本属于“临门一脚”的事情,至今却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记者在文章开头列举的令人心忧的数字相比,这或许更令人着急。

    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需要多方给力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春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心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迈向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在新的发展阶段,流通业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扩大内需已经被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可以说,搞活流通,促进消费,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和举措。流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这一天然优势决定了其责无旁贷地成为扩内需的“生力军”。

  新的历史机遇为流通业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流通业不完全流通增加值(批发与零售、住宿与餐饮业增加值)将突破15%,完全流通产业增加值(批发与零售、住宿与餐饮、租赁与商务服务、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超过20%,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重要引擎。

  美好的前景令人向往,宏伟的目标催人奋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国流通业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的期盼与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就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应当指出,加快流通业改革和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是其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发展现代流通业,需要形成千百万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更需要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作支撑。大企业关联性和辐射力都很强,可以影响和带动千百家中小供应商、制造商,推动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抓住流通领域的大企业,就可以“纲举目张”。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现代流通大企业,现代流通业就没有希望。

  与新的发展要求相比,严峻的现实是,目前我国流通企业规模普遍不够大,竞争力还不强,我们的大型企业在国际上充其量只能算中等规模。目前我国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仅有3家,每家大体上只相当于沃尔玛的1/20。一家国外研究机构曾预言:“中国零售业60%的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虽然这一论断未必准确,但其警示作用不容漠视。

  “加快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已刻不容缓,这一课题已引起高度关注。“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商业联合会四届一次会长扩大会议上,中国商业联合会领导与大型流通企业负责人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济一堂,就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我国大型流通企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取得广泛共识。

  我们相信,只要加快改革、锐意进取,多方给力、精心培育,我国大型流通企业一定会由小到大、茁壮成长。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蓝图中,流通业大有可为。

 

分享到:
击更多胡 斌的文章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构建竞争有序的商品流通长效机制
  • 进出口价格双轨制何时能终结
  • 利商利民 流通减负很明显
  • “家电下乡”将落幕行业面临洗牌
  • 电商与实体店上演“龙虎斗”
  • 成本上升 零售业应探寻增长新引擎
  • 零售业冷对预付卡新规
  • 流通服务业发展机遇良好前景可期
  • 我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零售业有望否极泰来
  • 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 零售商“做地主”模式显露风险预警
  • 普通文章[图文]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多久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普通文章上海商场年末促销提前 促销力度决定人气
    普通文章基于现代电子商务模式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普通文章我国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普通文章当前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
    普通文章基于竞争优势的百货业发展动态分析及趋
    普通文章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双反”调查的原因分
    推荐文章2012餐饮企业十大热点事件
    推荐文章肯德基速成鸡再曝安全隐患:花钱能买检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推荐文章电商扩张 商场大量建设 传统百货业何去
    推荐文章“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推荐文章[组图]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推荐文章我国流通业面临黄金机遇期
    推荐文章[图文]国务院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

    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

    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

    农产品滞销问题难根

    汉庭更名:经济酒店

    超市和购物中心用社

    中国服装产业陷入低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