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理论研究 >> 市场秩序与体制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建立国内流通促进体系         
建立国内流通促进体系
副标题:
作者:未知 来源:2006-04-05中经网 人气: 时间:2006-4-10 14:39:17 进入论坛

 

  一、建立国内流通促进体系的必要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对流通业的规模、结构、现代化

水平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作用将日益突出。内外贸一体化

加快发展给国内流通企业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从中长期看,为完成GDP翻两番

的目标,市场规模、市场容量也需要相应扩大,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

素。国家实施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政策着力点正在进行调

整,更加注重解决结构性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将有所减弱。同时,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依然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

及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今后几年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开拓市场、扩

大内需任务艰巨,迫切要求加快流通业的发展和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迫切要求尽快

建立国内流通促进体系。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促进流通加快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国内流通产业发展仍相对滞后:

 

  1、从总量与结构上分析,表现为:一是消费率低,比发达国家低10-20个

百分点;二是商品市场集中度低,不到10%;三是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低,占GD

P仅7-8%,发达国家一般在15-20%左右;四是就业贡献率低,仅占7%左

右,而发达国家在20%以上;五是流通效率低,资金周转慢、物流成本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

33.5%,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8%,比

2001年低0.4个百分点,比197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1988年低3个

百分点。从就业看,2002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只有28.6%,其中,批

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的就业比重为6.7%,低于世界多数低收入国家和中等发达

国家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上述数据近年来已有所变化,特别是国家统计局进行首次经济普查后调高了漏统

的部分服务业产值后,2004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提升到4

0.7%,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也提升为37.8%,流通产业对GDP的贡

献率也相应提升,但比之发达国家,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

 

  2、从潜在的矛盾上看,还表现为,一是发展不平衡、经营不规范等问题仍较突

出。反映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流通现代化水平差距较大并呈继续拉大的态势,

零售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资金、管理、人才等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与供应商的关

系亟待改进。二是批发和物资等行业的国有流通企业改革仍比较困难,相当一部分国

有及国有控股流通企业尚未进行现代产权制度改革,未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三

是统一的国内市场尚未形成,流通领域的市场秩序有待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流通业

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加快推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完善信用体系任重而道远。

四是与制造业相比,我国商业利用外资处于较低水平。到2003年,外资商业企业

数量占全国批发零售餐饮企业的比重仅为0.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利用外

资总额的0.6%左右,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销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

足3.5%。在地域和业态结构上,外资商业以东部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和大型综合超

市等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业态为主要投资方向,对国内零售企业有较大影响。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要求进一步促进流通业发展,特别是要

求加快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就是社会资源通过市场的力量达到合理配置。在这里,

资源配置的主体是企业,配置的依据是市场或市场机制。在竞争的基础上,市场机制

主要通过价格机制来发挥作用。这样按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所引起的价格波动,引

起社会资源按社会需求和利益导向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流动,分配到消费者最需要的产

品和服务上,分配到生产效率最高的使用者手中。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需求是经济运行的起点,消费决定生产,决定整个经济运

行的过程。市场有多少消费需求就生产多少商品,消费需求是社会再生产周而复始的

起点。如何满足即期的消费需求,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创造崭新的消费需求,成了

市场经济运行经久不竭的活力,也是现代流通周而复始的起点。围绕市场消费需求所

进行的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过程,就是社会化大流通的过程。现代流通之所以成为引导

生产、引导消费、引导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道理就在于此。市场经济越发达,流通

的地位和作用就越重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转轨快,实质上是由于流通生产力率

先发展,在开拓国际市场中起到了先导或导向作用,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调整,由此构成了国家持续增长的竞争力。只有充分认识并懂

得现代流通,才能使整个经济运行的方式根本转变,经济运行的质量迅速提高。

 

  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成国有经济战略

性改组的关键时期。流通体制和流通企业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将充分暴露并加大改革的难度,迫切需要新思路、新举措实

现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业发展的新突破。

 

  (三)流通产业自身如何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如何规范发展秩序,也对加强流通

促进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2005年底,我国流通领域加入WTO的过渡期基本结束,外资进入的力度、

方式和领域等都将呈现新的特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兼并重组的频度和力度加

大,大企业作用日益突出。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

业基地及主要的商品采购市场和销售市场,我国流通业将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

环。在此情况下,一方面,全面对外开放后新的竞争格局使国内流通企业面临更多的

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受发展基础、传统体制和观念、环境等因素制约,流通产业

自身发展中还存在着不适合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的诸多问题。这都需要通过建立流通

促进体系逐步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国内市场经济秩序混乱,问题严重,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成为各级商

务流通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表明,市场从无序到有序取决

于以下几个必要条件的实现程度:一是商品交换关系和商品经济的更大发展,从而使

市场深度和广度扩大;二是人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不断把握,以及按经济规律办事的

自觉性的提高;三是产权制度的深层次改革,市场主体的发育程度和市场法规体系的

建立健全情况。

 

  对于我国市场秩序建设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系统的思路:健全现代市场

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

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诚信体系;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

和生产要素在全国自由流动;完善政府职能和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深化财政、税收,

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等。这其中,如何通过建立流通促进体系,应用经济手段促进

市场流通健康、快速发展,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但又往往不容易被重视的问题。

 

  (四)商务系统政府职能转变与工作方式创新的要求

 

  作为体制转轨时期的一种特征,我国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职能正在不断调整变化之

中。2005年初新修订的《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国务院及各部门要加快政府职

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要健全宏观调

控体系;二要加强市场监管,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三要认真履行社会管理

职能,完善社会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妥善

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正;四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完善公共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目前政府的经济职能已经逐步转变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定促进经济发展

的政策、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是实施必要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市场管理。但是,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我国政府职能仍须进一步转变,各级政府经济部

门特别是地方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更多地转变到面向企业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

品上。作为政府流通管理部门,也就是要更多地面向企业提供流通促进服务。

 

  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大部分政府经济职能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

部门实际上更多的是履行经济促进的职能,因为在一个比较成熟稳定的市场经济体制

下,宏观经济政策与法律一般都是由少数中央宏观经济部门如财政、税收与货币政策

部门来制定的,而且这种宏观政策与法规不需要也不宜频繁进行调整,而市场管理则

主要由专门的市场监管部门来执行。因此,政府经济部门特别是地方政府经济部门更

多的是为企业提供一些促进性的公共服务。例如,美国商务部所属的机构有相当一部

分从事的就是这种服务。美国各州的经济部门开展的也基本上是促进性的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我国商务部和地方各级流通管理机构

今后同样地应把工作的重点更多地放到为企业提供促进服务上。与此同时,行业协会

等中介机构同样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向企业提供商务促进服务。

 

  二、国内流通促进体系建设若干原则

 

  (一)统一认识,明确促进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流

通业在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日趋显著,已逐渐成

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导型产业。要认识到建立国内流通促进体系,是贯

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流通业

结构调整和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建立国内流通促进体系,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指导,按照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

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

场、两种资源,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重点领域、

重点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对广大中小流通企业的扶持力度,全面推进流通产业

升级。

 

  (二)制定规划,明确促进目标

 

  按照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和2010年完成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总

体目标的要求,流通业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要争取达到:

 

  到2007年:按照年均8.5%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万亿元。

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7%,比2002年提高0.9个

百分点。流通企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东部发达地区大中型流通企业基本

建立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管理信息系统(MIS)等,中西部地区部分流

企业建立POS系统、MIS系统等。连锁商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由2

002年的6%提高到10%。商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

2002年的11%提高到15%。国有流通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1-2

家内贸流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流通领域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流通业社会信用

的框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

 

  到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万亿元。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对

GDP的贡献率达到9%。流通企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东部发达地区多

数大中型流通企业建立以顾客分析为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及商业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ER

P)。中西部地区多数流通企业建立POS系统、MIS系统等。连锁商业占社会消

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12%。商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

到18%。国有经济在流通产业完成战略性改组。有2-4家内贸流通企业进入世界

500 强。流通领域的市场秩序在总体上有根本好转,流通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初

见成效,在全行业形成“失信可耻,守信光荣”的良好风气。

 

  国内流通促进体系的建设要围绕上述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要通过主要提

供公共服务的促进方法,来推动上述目标的实现,而不是运用传统的抓企业、“取而

代之”的办法。

 

  (三)培育主体,明确促进重点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和有中国特色的大型流通企业是促进我国流通业发展的一

项重要内容。商务部已经提出未来五年内要培育出15至20家拥有品牌和自主知识

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积极支

持组建大型商业企业集团,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向跨国企业

迈进,以带动整个流通产业的发展。但是,从我国国内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从长远

趋势看,流通促进的主体目前主要仍然是政府商务部门,而客体或者说对象主要是中

小企业。中小流通企业是我国流通企业的主体和就业的主要渠道。要积极推进中小流

通企业体制创新,引导中小流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技术、营销方式及管理经验,全面提高中小流通企业

代化水平。

 

  在促进的着力点上,要制定内贸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流通领域的各业

企业的投资方向和区域分布,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引导生产,满足人民群众的多

元化消费需求。要重点做好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财政资助,包括国家、地方的

储备库和周转库、大型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流通信息化的社会公共部分。

 

  (四)构建渠道,明确促进手段

 

  国内流通促进体系的建设在国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其构建方式和措施,促进的

渠道与手段,都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当前首先需要根据促进的战略要求,拟订具体

的目标、重点和主要的服务内容与促进方式。从促进的手段看,当前政府商务部门可

运用的服务方式主要有调查统计、研究咨询、教育培训公共信息服务、提供商业机会、

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等内容,特别是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可以进行一些创新。

 

  实施国内流通促进服务的主体,大体上可以有三个方面:政府内贸管理部门、政

府专门设立的内贸或流通促进机构、内贸行业商协会。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政

府内贸管理部门的工作要更多地转变到公共服务上,实施国内流通过促进就是提供公

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政府专门设立的内贸或流通促进机构也是一种有效的、专业化的

促进形式,但在职能分工及促进手段运用上应与政府内贸管理部门有所区分,以提高

促进效率,节约行政资源。在实施流通促进中,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

用。一方面,行业组织可以成为政府实施国内流通促进服务的媒介和传导器;另一方

面行业协会也可以通过面向会员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和教育

培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分享到:
击更多【未知】的文章 文章录入:redana    责任编辑:redana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构建竞争有序的商品流通长效机制
  • 进出口价格双轨制何时能终结
  • 利商利民 流通减负很明显
  • “家电下乡”将落幕行业面临洗牌
  • 电商与实体店上演“龙虎斗”
  • 成本上升 零售业应探寻增长新引擎
  • 零售业冷对预付卡新规
  • 流通服务业发展机遇良好前景可期
  • 我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零售业有望否极泰来
  • 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 零售商“做地主”模式显露风险预警
  • 普通文章[图文]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多久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普通文章上海商场年末促销提前 促销力度决定人气
    普通文章基于现代电子商务模式的消费者行为研究
    普通文章我国零售业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普通文章当前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
    普通文章基于竞争优势的百货业发展动态分析及趋
    普通文章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双反”调查的原因分
    推荐文章2012餐饮企业十大热点事件
    推荐文章肯德基速成鸡再曝安全隐患:花钱能买检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推荐文章电商扩张 商场大量建设 传统百货业何去
    推荐文章“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推荐文章[组图]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推荐文章我国流通业面临黄金机遇期
    推荐文章[图文]国务院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

    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

    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

    农产品滞销问题难根

    汉庭更名:经济酒店

    超市和购物中心用社

    中国服装产业陷入低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