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理论研究 >> 竞争力评价与提升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及宏观影响因素         ★★★
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及宏观影响因素——以31个省(市)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为样本
副标题:
作者:杨宜苗 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8年12期 人气: 时间:2009-6-30 16:58:57 进入论坛

     摘 要:文章以全国31个省(市)的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零售企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全国31个省(市)的零售企业竞争力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零售企业竞争力存在显著的东西差距;采用岭回归分析法对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归因分析表明,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化率、地区总产值、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宏观因素对零售企业竞争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工资水平则有负向的显著影响;最后对结果作进一步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意义及局限性。

  关键词:竞争力,零售企业,地城差异,宏观影响因素

    一、引言

    零售企业竞争力问题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具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是揭示零售企业竞争规律的理论假说,如适者生存假说、零售轮假说、综合化与专门化循环假说、辩证过程假说和真空地带假说。此外,大卫·E·贝尔(2000)等概述了零售企业竞争力的五种表现形式。迈克尔·利维(2000)指出,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顾客与竞争对手。国内关于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循着以下线索展开的:一是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1)能力论;(2)优势论;(3)层次论;(4)融合论;(5)顾客价值论。而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能力论,认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二是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价(祝波、吕文俊,2002;邵一明、钱敏,2003;张杨、薛珑,2004;刘晓斌,2005;张东风、杜纲,2005)。三是零售企业竞争力的中外比较研究(周利国,2002;汪建成,2005;黄晔,2005;李飞, 2005;刘星原,2006;李金铠,2006)。四是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构建与提升。从单一视角进行研究的学者有:张微(从降低成本角度,2003)、付铁山和商华荣(从物流角度,2004)、王铁民等(从客户关系管理角度,2005)、赵艺兵(从开发自有品牌角度,2005)、余凯(从供应链管理角度,2005)、葛建华(从信息能力角度,2005)、钟晓鸣(从商业智能角度,2005)、张新国(从创新角度,2005);窦凤英、卿卫平(2002)、贾平(2006)、祝合良(2006)、邱蓉晖、唐晓(2004)、涂颖清、秦永明(2004)、王丽霞(2006)、杨宜苗(2007)等学者则从多维视角进行了探讨。

  从零售企业竞争研究所涉及的地域范围来看,肖怡(2000)、李双玫(2004)对如何提升广东零售企业的竞争力问题做了研究。申建刚和杨念梅(2003)从营销理念、营销信息、营销战略、营销策略、营销组织等方面对北京零售企业的营销竞争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孙璐等(2005)对黑龙江省零售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测评。陈建梅和曲盛恩(2003)、王德章和张磊(2004)强调通过改变市场结构来提高黑龙江零售企业的竞争力。郑昕(2004)提出了增强深圳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对策。石忆邵和朱卫峰(2004)在构建商贸零售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南通市的商贸零售业竞争力。马惠(2006)研究了河南零售业竞争力的一系列问题,并对河南零售业竞争力在中部六省的地位进行了评价。方惠、张东生(2006)则构建了环渤海地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对环渤海地区零售企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

  然而,目前对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或空白:(1)较多地分析了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现状,缺乏对零售企业竞争力形成因素,特别是宏观因素的详细研究;(2)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维度划分不尽相同,尚没有形成一致的零售企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3)模糊了零售业竞争力与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很多文献对二者不加任何区分;(4)很少有针对全国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本文在构建地区零售企业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31个省(市)的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为样本,对零售企业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评价全国各省(市)及不同区域的零售企业竞争力,并用多元回归分析判定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宏观影响因素。

  二、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

    (一)指标体系

    本文认为零售企业竞争力是零售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分为外显要素和内含要素。其中,外显要素包括基于消费者感知的商品、服务、价格、便利、沟通、环境等要素,内含要素则包括业态创新能力、店铺扩张能力、营销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财务运作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力等要素。本文仅从企业规模竞争能力、市场扩张能力、业态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财务运作能力等五个方面构建地区零售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见表1)。

  选择以上指标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由于消费者心理感知指标和有些内含要素难于实地测量,因此剔除了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外显要素和内涵要素中的信息管理能力、企业文化力、营销管理能力等3个要素;二是所选指标基本涵盖了零售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方面,综合后能反映地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现状。李飞(2005)曾运用业态创新能力、店铺扩张能力、营销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财务运作能力对中外名列前10的零售企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本文认为,规模大的企业更倾向于且有条件实施多角化经营或纵向一体化。此外,规模较大的企业还便于进行内部资金的有效调度。对于一个地区来说,零售企业总体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地区的零售企业总体实力。因此本文增加了规模竞争能力指标。三是构造指标的原始数据能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到并规范使用。

  (二)数据来源

    本文以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研究对象,样本涉及全国31个省(市)。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2007)》和《中国连锁零售业统计年鉴(2006、2007)》,或者根据其中相关数据计算而来。

  三、实证结果

    (一)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地域差异

    1.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省(市)际比较。利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标准化处理后的全国31个省(市)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上述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并对主成分法提取的初等因子载荷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分析结果(KNO=0.605、λ2=1104.888、df=190,Sig.=0.000)显示因子分析是可以接受的,且变量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大于1的4个主成分,其特征值分别为7.580、4.902、2.828和1.494,累积贡献率达到84.017%,用它们可以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84.017%。4个主成分所代表的信息已能充分地解释并提供原始数据所能表达的信息,仅损失的信息是15.983%。进一步得出4个主成分对各原始变量的因子F1、F2、F3、F4。F1反映了零售企业的规模实力,因此,可以称F1为规模因子;F2反映了零售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财务运作能力,因此,F2可以定义为财务与成本因子;F3反映了零售企业的业态创新能力,因此,定义F3为业态创新因子;F4反映了企业的市场扩张能力,因此F4可以定义为市场扩张因子(见表1)。

  利用回归法分别求得各因子得分,再利用综合因子得分公式求得不同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综合竞争力综合得∑W=(32.438F1+18.612F2+16.930F3+16.038F4)/84.017。从下页表2可以看出,各省(市)之间零售企业竞争力及其各因子得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从综合竞争力来看,广东、山东、江苏、北京、上海分别位居前五位,排在后五位的省(市)分别为西藏、陕西、天津、海南与宁夏。

  2.零售企业竞争力的类型划分。因子分析结果可以较清楚地反映各地区零售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差异,但难于进行确切的类型划分。为此,以综合得分作为新变量,利用欧式距离系数进行层次聚类分析,采用组间连接法得聚类谱系图。

  聚类分析结果如表2显示,31个省(市)的零售企业竞争力可分为4类:一类:竞争力极强,包括广东和山东,其特征为:两个方面的竞争能力较强,而另外两个方面的竞争能力一般或较弱,主要表现为规模竞争力极强,业态创新能力较强,而财务和成本控制能力、市场扩张能力不足。二类:竞争力较强,包括内蒙古、安徽、辽宁、重庆、福建、上海、浙江、北京、江苏等共9个省(市),其特征为: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的能力较强,而其他方面的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市场扩张能力或规模竞争能力相对较强,而财务和成本控制能力、业态创新能力明显欠佳;三类:竞争力较弱类,其特征为:某一方面的竞争能力较强,而其他三方面的能力却较弱,包括云南、甘肃等共19个省(市);四类:竞争力极弱类,包括西藏,其各个方面的竞争能力都极弱。

  3.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为了进一步检验零售企业竞争力是否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我们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划分标准,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以四个区域为自变量,以零售企业竞争力综合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均值差异=0.6581,Sig.=O.002<0.05),零售企业竞争力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不同地区之间虽然也有一定差异,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Sig.>0.05)。

  (二)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宏观影响因素

    零售企业竞争力为什么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除了前文提及的规模、业态、成本和财务、扩张性等零售企业本身因素外,是否受到特定的宏观因素的影响?Chow,Clement K.W.(1994)研究发现,人口成长率、平均薪资、就业率是零售商决策是否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重要因素。Chow,Clement K.W.(1995)采用1985-1992年的数据,以零售企业在中国大陆的成长预测采用商店数为因变量,以家庭人口统计变量和环境变量为自变量,检验社会经济因素对零售产业结构的影响。被国际零售业者用来决定是否要进入新的国家投资经营的机会点,包含该国的经济成长率、平均人口成长率等。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者认为,零售业态的经营会受到国内经济景气、家庭可支配所得、人口增长率等需求决定因素的影响。郑小京(2005)认为,影响零售业态及其结构的因素包括人口等七种环境。鲍观明、叶永彪(2006)认为,零售业态演变往往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王磊(2005)则认为,商业(零售与批发)受人的居住、交通、生活条件制约。杨伟文、赵明(2005)指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尼系数和市场发育程度是影响国际零售业态多样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夏春玉、杨宜苗(2007)通过对35个城市及全国31个省(市)的限额以上零售业态适应性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认为零售业态适应性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从业人员、地区产值、交通运输、收入水平、市场化指数、价格水平、城市化水平等。

  由此,我们推断上述因素同样影响地区零售企业竞争力,并建立如下计量经济模型:

    Z=c+a1×TOVAL+a2×ECROWTH+a3×CONEXP+a4×CONLEV+a5×TOLP+a6×TOWN+a7×EMPOL+a8× SALAR+a9×CONPR+a10×RETPR+a11×TOWIN+a12× RURIN+a13×ROAD+ε。

    式中c代表常数,Z为因变量,表示零售企业竞争力,ai(i=1,……13)分别表示不同自变量的影响系数,TOVAL表示地区总产值,EGROWTH表示地区经济增长率,CONEXP表示居民消费支出水平,CONLEV表示居民消费水平,TOLP表示地区总人口,TOWN表示城市化率、EMPOL表示就业水平,SALAR表示工资水平,CONPR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RETPR表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TOWIN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RURIN表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ROAD表示交通运输条件,ε为随机误差项。其中,交通运输条件、工资水平分别用公路里程数和年末职工平均工资来测量,其他自变量的原始数据均源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

  运用SPSS13对地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但由共线性诊断结果可知,除了经济增长、工资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零售价格指数和交通运输条件等自变量外,其他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值均大于10,表明白变量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运用OLS估计得出的结论不能对现实情况进行准确刻画。为了提高回归方程预测的科学性,本文改用岭回归估计方法进行重新计算。

  由岭迹图看出,当K≥0.1后,13条岭迹曲线均趋于稳定,即K=0.1时,岭回归系数比较稳定,因此本文取K=0.1时的岭回归估计结果来建立如下岭回归方程:

    Z=0.1899×TOVAL-0.0383×EGROWTH+0.1931× CONEXP+0.3209×CONLEV+0.0900×TOLP+0.2231×TOWN+0.0308×EMPOL-0.4053×SALAR-0.1904× CONPR+0.1580×RETPR+0.1947×TOWIN-0.0355×RURIN-0.0273×ROAD

    其中R2=76.473,说明这13自变量一起可以解释零售企业竞争力76.473%的变异性。从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不同启变量对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一方面,地区产值、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总人口、城市化率、就业水平、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八个因素对零售企业竞争力存在正向影响,其中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地区总产值、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因素的影响作用较大,影响系数分别为0.3209、0.2231、0.1931、0.1899和0.1580,其他因素的影响系数均小于0.1,表明影响作用较小。另一方面,工资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济增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交通运输条件等五个因素对零售企业竞争力有负向影响。工资水平的负向作用最大,影响系数为-0.405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较大,其影响系数为-0.1904,经济增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交通运输条件的负向作用则较小,影响系数分别为0.0383、-0.0355和-0.0273。

    四、本文结论、对结果的讨论、政策意义及局限性

    (一)结论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岭回归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限额以上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由此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第一,衡量地区零售企业竞争力的20个指标可提取出4个公共因子,即规模因子、财务与成本因子、业态创新因子和市场扩张因子,不同省、市的上述因子得分各不相同,由此求得的因子综合得分,即地区零售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省际差异十分明显;第二,可把全国31个省、市的零售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划分为极强型、较强型、较弱型和极弱型等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征;第三,零售企业竞争力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其他地区之间虽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第四,在所考察的13个宏观影响因素中,对地区零售企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的因素包括地区产值、居民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水平、总人口、城市化率、就业水平、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而经济增长、工资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交通运输条件等对零售企业竞争力则有负向影响。其中,居民消费水平、城市化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地区总产值、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工资水平的影响作用较大,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则较小。

  (二)对结果的讨论

    经济增长、工资上涨为零售业的总体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条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零售商业的全面繁荣,因此这两个因素理应是零售企业竞争力的正向作用力量,而本文却得出近乎相反的结论,我们尝试性做出如下解释:从根本上说,零售企业的发展是消费者需求推动的结果,如果某个地域的消费者预期生活成本上升和不确定性风险增加而引发储蓄偏好增强,或者股市、房地产等投资市场前景看好,均可能导致消费者的零售商品购物动机下降及购买频率、购物金额减少,这将使零售企业的规模扩张和业态创新的动力不足,以及对零售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财务运作能力、市场扩张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并最终体现在地区零售企业的竞争力上。因此,本研究发现工资水平对零售企业竞争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被大大削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零售企业的负向作用可以用价格和需求的关系原理来解释,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零售企业竞争力之所以几乎不存在影响作用,我们认为这可能与选择的样本有关,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它们主要分布于城市,而农村基本上没有规范的零售业态,农村居民的购物地点主要限于乡村和城镇。至于交通运输条件,本文选择的测量指标是公路里程数,而公路里程越长并不意味着出行条件越便利,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在实际购物时往往追求便利性,这可以从中国的零售企业大多立地于城市的现实情况中体现出来,因此本研究发现,交通运输条件对地区零售企业竞争力虽然存在负向影响作用,但这种作用很小。

  (三)政策意义

    首先,从地方来说,应不断改进零售企业自身发展的不足之处,提高得分偏低的不同零售企业竞争力因子,进而巩固和增强零售企业综合竞争力。例如,竞争力极强的广东应以保持零售企业的持续成长为切入点,强化成本控制能力和财务运作能力;竞争力较强的浙江应以加强业态创新为切入点,提高市场扩张能力;竞争力较弱的吉林应以扩大规模竞争能力为切入点,同时加强业态创新,竞争力极弱的西藏则应全面提高规模竞争能力、业态创新能力、财务运作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扩张能力。其次,从全国来说,要科学地制定零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逐步缩小零售企业发展的省(市)际差距、区域差距,实现零售商业的共同繁荣。第三,既要考虑到地区零售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又要积极地为地区零售企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通过扩大地区产值,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抑制消费价格水平,实现商品零售价格平稳增长,对提高地区零售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局限性

    本文的评价结果是基于所选择的20个指标基础上得到的,其指标选择与分类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本文选取的样本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这从总体上虽然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省、市)的零售企业竞争力,但仍不能反映其全貌;另外,零售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本文基于现有的文献和数据支持仅仅考察了部分因素,其他对零售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宏观因素,诸如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均未列入经济计量模型。

 

击更多杨宜苗的文章 文章录入:wxj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我国零售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 中国文化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分析
  • 我国零售企业商品品牌发展现状及其打造策略
  •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及策略
  • 中国商企竞争力日渐加强
  • 农夫要走出“产品创新”的陷阱
  • 中小企业供应链环境竞争分析
  • 重庆零售业竞争力研究
  • 基于顾客价值的零售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 长江三角洲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 重庆商贸流通产业竞争力研究
  • 报告显示国内零售业整体费用上升 利润率下降
  • 普通文章第五代便利店体系呼之欲出
    普通文章中日超市通道费盈利模式发展差异研究
    普通文章餐饮服务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
    普通文章世界著名酒店集团管理模式探析
    普通文章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普通文章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
    普通文章浅析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
    普通文章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
    推荐文章“黄金十年”结束 家电大卖场战略转型
    推荐文章身负扩内需重任 流通业发展迎来黄金契机
    推荐文章[图文]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万倒闭 加盟模
    推荐文章西安供货商自述:超市坐地敛财变商霸
    推荐文章李宁深陷高层出走与高库存梦魇
    推荐文章快递业乱象调查:员工联手勾结 手机电脑
    推荐文章三大佬间的游戏:国美商城、当当密谋结
    推荐文章真功夫内斗再升级 蔡达标被指侵占公司3

    超市购物,要多留个

    全国百货单店销售排

    百货上市公司今年怎

    传星晨急便拖欠2000

    物流行业霸王条款被

    旅游业迎大发展 并购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