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零供关系正文
本土洗发水品牌在商超受歧视:宝洁免交进场费
来源:2014年11月26日 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2014-11-26 点击数: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一商超发现,在洗发水售卖区的三个货架中,有两个被宝洁和联合利华 “占领”,拉芳等本土品牌则占据了约一个货架的位置。宝洁系的五朵金花潘婷、飘柔、海飞丝、沙宣、伊卡璐,联合利华四个品牌力士、夏士莲、清扬、多芬从低端到高端,从去屑到滋润几乎占领了洗发水各个细分市场。

  某大型跨国连锁超市采购总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超市洗发品类采购量最大的两个公司是宝洁和联合利华。由于消费者在购买洗发沐浴等个人护理品类的商品时,会更多选择宝洁和联合利华旗下的产品,因此超市自然也会加强与宝洁和联合利华的合作,确保货源充足。

  本土品牌也有黄金时期

  在中国的洗发水市场,宝洁是本土品牌无法撼动的大山。1988年以后,宝洁陆续将旗下洗发产品海飞丝、飘柔、潘婷引入中国市场,此后10年牢牢把持中国洗发水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在1998年,宝洁在中国的占有率从60%跌到40%,公司产品线整体的销售额也下降了20%~30%,宝洁在中国出现了亏损。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跨国公司研究项目组将宝洁困境归结为几个原因,其中来自外部市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联合利华等老对手的发力;二是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低端冲击。

  广州市野火公共关系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儒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大量建设批发市场,本土洗发水品牌凭借低价优势,依靠在各地卫视打广告、同时进入各个城市的批发渠道、借助经销商打入乡镇市场,慢慢在低端市场站稳脚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彭儒霖表示,那时只要按照“产品概念+中低价位+明星代言+广告传播”的经典营销模式走,基本都可以卖得很好,而且批发商的日子也很好过。

  但到2003年,好光景就宣告结束了。一方面,宝洁推出了9.9元的飘柔洗发水抢占低端市场;另一方面,此前本土企业依赖单一流通渠道所积累的优势,由于新兴渠道的兴起被瓦解了。

  尼尔森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间,大卖场及大超市在洗发水分销渠道中的占比达到了55.1%,小超市和杂货店的占比为24.2%,其他为20.6%。彭儒霖认为,随着大型连锁超市成为洗发水的主流销售渠道,本土品牌开始走向没落。

  进入商超损失惨重

  本土品牌意识到这一危机并采取行动应对。日化专家谷俊告诉记者,2007年,蒂花之秀第一个下定决心转型做商超,为此不惜把流通渠道给停了。

  2008年,柏亚也集中全力发展旗下“飘影、美宜堂、美国一号、先锋”四大个人、家庭洗护品牌。据柏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企划传播中心总监黄志东透露,柏亚当年的规划是,“飘影”作为中低端美发品牌,“美宜堂”作为中端化妆品品牌,“美国一号”作为中高端美发品牌,“先锋”作为中高端家庭护理品牌,全力拓展KA(重点客户)卖场、日化专业渠道。

  记者注意到,飘影是唯一保留有流通渠道的品牌,其余则全部转向了商超。黄志东曾表示,原来单一的流通渠道已经不适合市场竞争,只有通过“多品牌、多产品、多渠道”战略,夯实飘影“觅食、生存”的二、三线市场,并实施“农村包围城市”,才能拥有日化市场的明天。这代表了当时大品牌的转型思路,即像宝洁一样多品牌配合作战,像宝洁一样攻占商超。

  “但进入的代价很惨重。”谷俊表示,因为商超的培育期很长,蒂花之秀在一、二线城市品牌知名度不高,这导致当年的销量大幅下滑,原本与拉芳站在同一梯队的蒂花之秀开始在销量上与其拉开距离。不过,这一思路却也得到拉芳认可。“后来拉芳将雨洁送进了屈臣士,并开始耕耘商超渠道。”谷俊回忆。

  日化专家陈海超曾撰文指出,“2008年左右,霸王数以千计的促销员活跃在各大卖场,‘一瓶霸王两斤重,全家大小都能用!’吆喝叫卖手法运用自如;迪彩的体验小屋在各个卖场星罗棋布,免费给消费者做焗油的体验营销。”

  但结果却不如人意。“迪彩后来在商超亏损很严重,想融资但没融到,后来在KA也就慢慢撤走了。”彭儒霖说。而谷俊告诉记者,雨洁后来也从屈臣士清场了。

  渠道之战败在何处

  “宝洁在商超三年买一次陈列位置,它已经把位置占掉了,本土企业就是再有钱也进不来。2008年,欧莱雅为了在中国市场推广洗发水,一定要买商超里宝洁和联合利华中间的陈列位置,为此不惜向宝洁和联合利华支付商场应支付的违约费,而且还不得不承担两家的进场费。”黄志东反问记者,这样的费用哪个国内企业出得起?

  就算进了门,长期大投入又成了新的考验。黄志东表示,在KA终端的费用很高,企业要长期维护,就要赔得起,因为大家都在使用AC尼尔森的数据,哪个品牌做了什么活动销量比较好,其他品牌立马就会知道并且会有针对性活动,企业得不断地去做活动才能保证销量好。但本土品牌容易有两方面的纠结,一是不一定买得起数据;二是不一定有足够费用去做针对对手的促销活动。

  此外,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被指在商超里待遇极不平等。彭儒霖告诉记者,前年丹姿在某连锁超市里的综合扣点达到了35%,但是宝洁的综合扣点最多也就15%。

  日化专家冯建军曾向媒体透露,潘婷、海飞丝、飘柔、沙宣4个品牌贡献了整个宝洁中国超过53%的收入,但是在中国的卖场中这4个牌子却不用交进场费。


近日,记者走访广州一商超发现,在洗发水售卖区的三个货架中,有两个被宝洁和联合利华 “占领”,拉芳等本土品牌则占据了约一个货架的位置。宝洁系的五朵金花潘婷、飘柔、海飞丝、沙宣、伊卡璐,联合利华四个品牌力士、夏士莲、清扬、多芬从低端到高端,从去屑到滋润几乎占领了洗发水各个细分市场。

  某大型跨国连锁超市采购总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超市洗发品类采购量最大的两个公司是宝洁和联合利华。由于消费者在购买洗发沐浴等个人护理品类的商品时,会更多选择宝洁和联合利华旗下的产品,因此超市自然也会加强与宝洁和联合利华的合作,确保货源充足。

  本土品牌也有黄金时期

  在中国的洗发水市场,宝洁是本土品牌无法撼动的大山。1988年以后,宝洁陆续将旗下洗发产品海飞丝、飘柔、潘婷引入中国市场,此后10年牢牢把持中国洗发水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在1998年,宝洁在中国的占有率从60%跌到40%,公司产品线整体的销售额也下降了20%~30%,宝洁在中国出现了亏损。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跨国公司研究项目组将宝洁困境归结为几个原因,其中来自外部市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联合利华等老对手的发力;二是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低端冲击。

  广州市野火公共关系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儒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大量建设批发市场,本土洗发水品牌凭借低价优势,依靠在各地卫视打广告、同时进入各个城市的批发渠道、借助经销商打入乡镇市场,慢慢在低端市场站稳脚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彭儒霖表示,那时只要按照“产品概念+中低价位+明星代言+广告传播”的经典营销模式走,基本都可以卖得很好,而且批发商的日子也很好过。

  但到2003年,好光景就宣告结束了。一方面,宝洁推出了9.9元的飘柔洗发水抢占低端市场;另一方面,此前本土企业依赖单一流通渠道所积累的优势,由于新兴渠道的兴起被瓦解了。

  尼尔森研究数据显示,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间,大卖场及大超市在洗发水分销渠道中的占比达到了55.1%,小超市和杂货店的占比为24.2%,其他为20.6%。彭儒霖认为,随着大型连锁超市成为洗发水的主流销售渠道,本土品牌开始走向没落。

  进入商超损失惨重

  本土品牌意识到这一危机并采取行动应对。日化专家谷俊告诉记者,2007年,蒂花之秀第一个下定决心转型做商超,为此不惜把流通渠道给停了。

  2008年,柏亚也集中全力发展旗下“飘影、美宜堂、美国一号、先锋”四大个人、家庭洗护品牌。据柏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企划传播中心总监黄志东透露,柏亚当年的规划是,“飘影”作为中低端美发品牌,“美宜堂”作为中端化妆品品牌,“美国一号”作为中高端美发品牌,“先锋”作为中高端家庭护理品牌,全力拓展KA(重点客户)卖场、日化专业渠道。

  记者注意到,飘影是唯一保留有流通渠道的品牌,其余则全部转向了商超。黄志东曾表示,原来单一的流通渠道已经不适合市场竞争,只有通过“多品牌、多产品、多渠道”战略,夯实飘影“觅食、生存”的二、三线市场,并实施“农村包围城市”,才能拥有日化市场的明天。这代表了当时大品牌的转型思路,即像宝洁一样多品牌配合作战,像宝洁一样攻占商超。

  “但进入的代价很惨重。”谷俊表示,因为商超的培育期很长,蒂花之秀在一、二线城市品牌知名度不高,这导致当年的销量大幅下滑,原本与拉芳站在同一梯队的蒂花之秀开始在销量上与其拉开距离。不过,这一思路却也得到拉芳认可。“后来拉芳将雨洁送进了屈臣士,并开始耕耘商超渠道。”谷俊回忆。

  日化专家陈海超曾撰文指出,“2008年左右,霸王数以千计的促销员活跃在各大卖场,‘一瓶霸王两斤重,全家大小都能用!’吆喝叫卖手法运用自如;迪彩的体验小屋在各个卖场星罗棋布,免费给消费者做焗油的体验营销。”

  但结果却不如人意。“迪彩后来在商超亏损很严重,想融资但没融到,后来在KA也就慢慢撤走了。”彭儒霖说。而谷俊告诉记者,雨洁后来也从屈臣士清场了。

  渠道之战败在何处

  “宝洁在商超三年买一次陈列位置,它已经把位置占掉了,本土企业就是再有钱也进不来。2008年,欧莱雅为了在中国市场推广洗发水,一定要买商超里宝洁和联合利华中间的陈列位置,为此不惜向宝洁和联合利华支付商场应支付的违约费,而且还不得不承担两家的进场费。”黄志东反问记者,这样的费用哪个国内企业出得起?

  就算进了门,长期大投入又成了新的考验。黄志东表示,在KA终端的费用很高,企业要长期维护,就要赔得起,因为大家都在使用AC尼尔森的数据,哪个品牌做了什么活动销量比较好,其他品牌立马就会知道并且会有针对性活动,企业得不断地去做活动才能保证销量好。但本土品牌容易有两方面的纠结,一是不一定买得起数据;二是不一定有足够费用去做针对对手的促销活动。

  此外,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被指在商超里待遇极不平等。彭儒霖告诉记者,前年丹姿在某连锁超市里的综合扣点达到了35%,但是宝洁的综合扣点最多也就15%。

  日化专家冯建军曾向媒体透露,潘婷、海飞丝、飘柔、沙宣4个品牌贡献了整个宝洁中国超过53%的收入,但是在中国的卖场中这4个牌子却不用交进场费。

 

作者:贺文婷  编辑:等zhouting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跨境购物大热:电商集体“买 吉盛伟邦超20亿被收购案失败
    热门资讯
    为什么物流会取得前所未有的 零售企业创新迫在眉睫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