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物流业研究正文
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形成与演化机理
来源:2015年第13期 商业经济研究 发布时间:2015-5-21 点击数:


    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概念

  (一)相关概念

  流通主要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商品流通通过这四流进行以货币为媒介的物物交换,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把商品从生产领域推向消费领域,实现生产—消费的最终目的。赵凯、宋则(2009)认为广义的流通业由商业、物流业、信息业和金融业四者共同构成,而狭义的流通业则只指商业和物流业。商业物流是流通的重要部分,为社会生产、商业产品和活动的流通提供转移支持,是实现商品最终使用价值的重要保障。一般而言,物流服务的对象是企业的产品。但随着市场的多样化和分散化,传统意义上的物流服务已经改变,它成为企业赢得有效竞争优势的关键之处,因此物流服务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即让客户、顾客满意,在时间和空间上以快捷、舒适、省时省力的方式,在产品本身和服务态度上满足客户对物流的需求。

  谭清美(2003)微观上认为物流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物流通过组织运用物流系统的各项资源提供给主体物流服务的最大能力。王义军(2007)认为物流活动包括物流系统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而物流能力则是顺利完成相关物流活动所具有的设施设备条件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性评价。王宁(2007)认为服务传递是指形成服务并将成本、质量控制以及顾客满意程度等服务传递给顾客。国内有许多关于服务传递系统的设计研究,如刘明菲、汪义军(2006)基于为顾客提供优质满意的物流服务的价值,在建立完整物流服务产品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出基于各级“内部顾客”的前台和后台设计。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通过服务向客户传递更多的商品价值和商贸服务价值,不仅反映在客户接受服务时的感知上,还体现在商贸物流服务业对流通的配套性支持上。它体现出当今商贸物流服务应该不仅具备跨时空传递商品的能力,还应该具有传递价值的服务能力。

  (二)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商品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流通,涉及运输、仓储、配送、反馈等各种行为。商贸物流具有复杂多样化的特征,物流服务能力也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物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高附加值型新兴行业,因此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还具有高度化劳动集成性和高素质技术特殊性。同时,物流需要随着社会及社会需求不断发展变化,以适应物流及客户的需要,因此具有动态性。由此看来,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复杂多样的结构,要形成物流服务传递的能力需要硬件和软件系统能力的双重支持。

  硬件系统能力包括基础设施、机械设施配套能力、信息技术设备能力等,指的是具体实际可见的物流设施等,如仓库、公路及高速公路、铁路专线、 码头、航空港、中转站、配送中心、装卸搬运设备、运输车辆、船舶、集装箱等。这些物流设施由点分布,通过运输设备、装卸搬运设备形成商品远距离的搬运输送,利用计算机、网络光缆等信息技术设备同步商品信息化流通,以点带动物流形成网络状结构。

  软件系统能力包括商贸物流网络能力、商贸物流营销服务能力和市场环境支持能力等,指的是内在隐性的物流能力。商贸物流呈网状发展,通过各个物流节点如中转站、配送中心,以点带面形成物流圈、物流园等。整个物流服务的传递需要物流网络能力的支持,以加强合作,协调运作。售后服务是物流营销服务的一种体现,也是物流能力传递的重要延续。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与信息科技息息相关,物流业需要格外注意结合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形成与演化机制

  (一)商贸物流服务传递形成机制

  商贸物流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具有复杂性。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来自不同的方面,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内部因素,主要为物流业规模变化、网络集成效应和为节约物流成本所致。社会的变化发展使物流发生改变,生存的需要促使行业进行演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极大地促进了消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438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1%,而199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31252.9亿元,增长速度很快;2013年社会物流总额为197.8万亿元,居民物流增速快。这极大地刺激和促进商贸物流的规模变化,商贸物流呈现出品种多样化的规模变化,加大物品产业内部的联合、收购、兼并等潜在竞争,导致实现物流业的优胜劣汰,形成商贸物流服务的集约型一体化,使商品流通在运输、装卸、仓储、配送等方面速度加快,实现物流设备、机械设施的合理资源共享,减少浪费,节约物流成本,提高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和传递效率,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商贸物流具有网络化、系统化、集成化的重要特征,商贸物流服务可以借用资源整合的优势来更好地实现服务能力传递,以降低交易成本,且可用较少风险的方式更大程度地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是外部因素。外部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来自客户需求、市场环境和政府政策三个方面。商贸流通的客户既包括生产者,也包括批发商、零售商,还有消费者顾客。商品流通的每个节点都可能反馈出不同的物流要求,这些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促使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提高,促使商贸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市场经济环境支撑着商贸物流的发展,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是现代经济市场环境的产物。产业经济的发展和机构推动商贸物流的发展,科技发展与创新对经济市场的革命和冲击同样刺激着商贸物流,促使商贸物流调整自身的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系统化、自动化、信息化等物流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促使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再者,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也是影响商贸物流活动的一项重大指标。如2001年由六部委(即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2年由交通部、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集装箱运输的若干意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超对接”、“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和农资流通体系试点等工作,促进了农村日用工业品、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完善了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促进商贸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

    (二)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系统演化机制

  耗散结构是开放系统在非平衡状态下的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由布鲁塞尔学派创始人普利高津于1969年首先提出。他认为在一个非平衡的、可以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的开放体系中,当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的值时,原本无序的状态可以变成有序的状态,这是一种“活”的结构。而开放系统、非平衡性、有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四个条件。

  首先,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系统即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地提供物流服务,与外界交换物质、信息和资金,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其次,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如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东西部地区的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表现出水平落差,但在这个非平衡的状态下,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在不断地缩小差距,因此兼并重组的竞争合作不断发生。再次,商贸物流服务组织是分散的各个主体,是互相推动互相制约的非线性关系,并推动着各个组织形成不同的优势以实现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最终有可能形成垄断和兼并重组协同合作。涨落是指在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作用机制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系列随机的涨落,而巨大的涨落会导致系统宏观变化,促使系统形成新的稳定有序的状态。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系统随着服务理念的更新、服务技术的创新等发生涨落,当涨落进行到一定水平时,有可能导致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系统进行革新,如信息技术革命的冲击。

  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系统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随着商品的流通、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也会形成不同的生命周期规律,如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

  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提升策略

  一是要构建商贸物流服务一体化网络结构。通过现有的商贸基础设施、机械设施,结合现代信息网络结构体系,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通过规划合理地使用仓库、物流网点,利用互联网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服务成本,快捷方便地满足客户的需要,提高服务质量。

  二要加强建设物流圈和物流园。商贸物流服务的传递需要市场经济环境的支持。物流圈和物流园能够对资源进行整合,促进物流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扩大产业链,为商贸物流服务能力的完美传递提供条件。

  三要政府加强宏观政策调控。政府部门通过制定出台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和优惠政策引导商贸物流的发展,这为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提升提供经济环境。如针对城乡商贸物流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国内贸易“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为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创造了有利环境。

  四要推广物流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开放和广泛利用,完善物流产业的信息技术系统,建立起产品生产、库存、配送等信息系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改变物流服务的方式,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商贸区域性服务交易系统、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交流融合。

  结论

  首先,本文讲述了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概念,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的特征及构成要素。其次,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分析商贸物流服务传递形成机制,并分析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系统演化机制。

  通过各种分析,在最后给出了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提升策略,即构建商贸物流服务一体化网络结构,加强建设物流圈和物流园,政府加强宏观政策调控,推广物流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商贸物流服务的传递能力,是现阶段物流的目标,不断改进的物流服务会使物流业越来越壮大。

  参考文献:
  1.刘建香.企业物流外包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及模型研究[J].商业时代,2007(36)
  2.罗时万.完善物流服务传递系统设计过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3)
  3.刘明菲,汪义军.基于顾客价值的物流服务传递系统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9)
  4.汪义军.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传递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5.王琼.商贸物流服务传递能力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6.赵凯,宋则.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作用机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9(1)
  7.王宁.服务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李双艳,陈治亚,张得志.物流节点系统演化机理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2)
  9.张华芹.试论商业物流模式的选择[J].市场营销导刊,2007(6)
  10.王博.商贸物流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11.曹悠琦.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在企业物流系统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7
  12.张光明.物流能力对物流绩效作用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
  13.刘丽文.完整服务产品和服务提供系统的设计[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14.张得志,谢如鹤,罗荣武.区域物流系统演化机理研究[D].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2005
  15.周启蕾.物流业形成发展机理与推进策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鲁锡杰  编辑:等zhouting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零供关系剪不断的烦恼 谁给了沃尔玛对供应商的底气
    热门资讯
    跨境电商向纵深发展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