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专家库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专家观点 | 院长专栏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商界精英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专家 > 王先庆专栏正文
王先庆谈广东消费市场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南方日报)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消费不断升级 人民生活需求从“温饱”向“品质”转变
来源:2018年12月15日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8-12-15 点击数:


   “变迁”系列报道之生活篇

今年国庆期间,广州天河城商场人气火爆。资料图片

“周黑鸭&微信支付智慧体验店”开业,餐饮企业在深圳也玩起了智慧零售。

  黑白电视机、收音机、缝纫机、红棉电话亭、布票、粮票……这些曾是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记忆里最重要的老物件,但对于80后、90后、00后来说,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件已“进化”成智能手机、机器人、无人机……

  从过去的生活必需品凭票供应,到今天网购、新零售、“海淘”层出不穷,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人生活品质的提升好似按下了快进键,市民家庭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消费都在升级,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趋势。

  从“三来一补”起步,到不断转型升级向附加值“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再到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制造业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先声和缩影,广东也成为全球闻名的“世界工厂”。当“三来一补”让一大批当时具有先进设备和技术的纺织企业先后建成投产,身穿西服、牛仔服、健美裤、A字裙和蝙蝠衫的“靓仔靓女”成为广东街头的一道风景线;当世界500强企业逐渐在广东安家落户,华南地区从“工厂”变为“市场”,最先发生变化的是广东市民的菜篮子——来自美国的汉堡薯条、法国的葡萄酒、德国的巧克力,餐桌上的内容从“吃饱”到“吃好、吃健康”进化。

  从“吃饱”到“吃好”

  挎着菜篮子“全球买菜”

  “民以食为天”,菜篮子和米袋子就是美好生活的“晴雨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平时不舍得吃肉,只有过年的时候家里才会买些吃;进入8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年夜饭里,肉、蛋、禽渐渐丰富起来;90年代,全国各大菜系互相渗透,海外食品进入国内,百姓餐桌上的花样多了起来;进入21世纪,传统菜肴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年夜饭的吃法不断翻新……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生活消费品严重短缺,广东抢先发展食品和日常用品为主的轻工业。很多国人第一次享用的方便面、夹心饼干、易拉罐饮料,都是出自广东。三水健力宝、开平嘉士利夹心饼干、深圳喜之郎布丁、珠海华丰方便面、珠江啤酒……这些品牌的家喻户晓,让“广东粮、珠江水”誉满华夏。

  对于素以追求美食闻名的老广们来说,改革开放之后,餐桌上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包括可口可乐、箭牌中国、宝洁、杜邦中国等食品和日化企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纷纷布局珠三角地区。1981年,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分别在深圳和广州设厂,是改革开放后广东最早引进的世界500强项目之一。

  1990年10月8日,在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商业步行街,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开出第一家西式快餐店,首次打开了广东人的眼界。“我记得,当时家里人专程带我从广州赶到深圳尝新鲜。”广州市民刘先生回忆说。

  自此,西式餐饮从广东起步,开启它们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奇幻之旅”。而餐饮服务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对服务需求的升级,也在不断调整、升级,自助点餐系统、无现金支付、送餐到桌等数字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在很多广东餐饮店普及。麦当劳中国公司表示,国内消费者当下已经不仅仅要求“吃饱”“吃好”,还要服务好,有个性需求。

  改革开放40年,广东食品消费实现了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到2002年前后,广东人注重消费规模,城中村消费蓬勃发展,国内外商品涌入广东,使得广东家庭的消费品种类大大丰富。”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指出。

  来自盒马鲜生的数据显示,英国面包蟹、俄罗斯帝王蟹、泰国金枕榴莲、澳洲小青龙、波士顿龙虾、泰国进口椰青、哥斯达黎加香蕉等都是广州、深圳的热销进口生鲜品类。截至目前,盒马鲜生已在广东开出了13家门店,其中广州4家,深圳9家;预计到本财年底,盒马鲜生将在深圳开至20家左右的门店,在广州也会开至10多家。

  从“凭票买”到“挑花眼”

  新兴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过去的生活必需品凭票供应,如今的超市商品品种、数量丰富,市民可以随意挑选购买,居民的生活消费也从“凭票买”向“挑花眼”转变。

  上世纪80年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粮食和其他日用品日益丰富。禽蛋蔬菜价格逐渐放开,一些工业品也逐步达到了供需平衡,各种票证逐渐离开流通领域。到了上世纪90年代,物资供应充足,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老百姓吃喝不愁,服装市场、家具建材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各类专业性市场也随之而生,各种海外品牌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全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场所也应运而生。1981年4月,广州创办了全国第一家自选超级商场,首次在国内推出无人售货、自选商品的购物方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提出将发展连锁经营作为方向性的流通体制改革,中国零售连锁业态由此进入高速成长期。彼时,作为最先开放、毗邻港澳的广东,率先成为外资零售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百佳、日本永旺等国际零售巨头们进入内地的“桥头堡”。而广东人亦从外资零售商超买到、看到、享受到更多丰富商品和服务。

  而随着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出现让市民生活的“老三样”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变成“新三样”手机、电脑、空调,广东老字号的转型更是让广东市民的童年味道增添新感觉。当下,则迈入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数据为驱动的“新零售”时代,市民消费方式越来越多元。

  新兴业态快速增长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也是消费升级步伐加快的标志。从大卖场、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再到网络购物,消费方式的不断演变深度促进着消费升级。过去十年,电商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在消费上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快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新兴的消费业态接连涌现,人们的日常消费有了更多选择。在未来随着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体验式消费诉求的愈加凸显,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新的趋势。

  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

  新兴服务消费异军突起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追求质的提升。从商品内部构成看,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消费品零售额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明显下降,反映消费升级的耐用品类零售额占比提升。

  而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也在不断下降。国家统计局今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至29.3%,历史上首次降至30%以下。而改革开放初期,这一指标则高达60%以上。随着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发展,多元化多层次文化消费格局逐渐形成。

  从1988年“文化市场”的提出,到1991年“文化经济”、2000年“文化产业”、2007年“文化生产力”,一直到2012年“文化强国”等战略定位的不断升级,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不断发展。从这一范畴上看,广东也是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先行者,为广东市民精神消费提供了多元选择。

  1981年,广州东方宾馆在原有餐厅的基础上开辟了全国首家集喝茶、听歌于一体的音乐茶座,并迅速风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进入21世纪,广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产业新支柱,为新兴数字创意产业的快速崛起提供了新机遇。

  据国家统计局核定,2016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256.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67%,约占全国文化产业总量的1/7,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这也是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15年占据全国之首。

  文创产业在21世纪迎来高速发展,也反映了该阶段广东市民消费观的变迁——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从追赶潮流到个性化消费。“2003年至2012年前后,除了国外奢侈品牌进入国内,国人也开始走出国门消费,这一阶段高端消费成为广东消费市场的主要特征,奢侈品成了畅销品。”王先庆认为,前两个阶段广东居民消费都在追赶潮流。

  在文化娱乐消费方面,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559亿元,比1991年增长超过22倍;2012年以来我国电影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2012年总票房为北美市场的25%,而2017年已达到北美市场的77.6%。特别是国产电影市场发展良好。

  目前,文化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表现。“过去我们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吃穿住用’,今后的消费会向‘安享乐知’转变”。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兴服务消费正多点开花、持续提质扩容,其在总体消费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充分体现了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凸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

  “未来经济的增长点要来自于创新型消费、服务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的结构与消费的结构更加匹配,这也意味着未来消费增长的空间会更大,除了物质文化方面,休闲、养老、教育等各方面消费都会成为新的消费亮点。

  从大众消费到个性消费

  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

  在电子商务、大数据发展初期,国内零售企业、生产企业对社会消费市场的供应,大多是基于消费者的普遍性购买行为和习惯而生产和供应。但在2013年后,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这种被动的消费模式。

  “2013年后,消费市场情况发生改变。”据王先庆观察,随着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开始注重自身素质提升,加上电子商务发展,打通线上线下渠道,移动支付便利,市民消费方式越来越多元,个性化消费成为现阶段特点,消费也更为理性。

  “首选品质而非价格”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追求品质、体验和服务,是消费升级的具体表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今非昔比,对商品的品质、功能、性价比、服务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日用品选择上,除了以前的“老三样”——肥皂、洗洁精、洗衣粉之外,洗手液、浓缩洗衣液、洗衣凝珠等新型洗涤剂也成为市民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新选择,广东消费者对日用消费品产品性能及其附加价值、个性化的需求提高的同时,倒逼包括上游生产、中游流通等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供应链变革。广东最大的日化企业立白集团在2016年7月率先启动“绿色健康战略”,从原料、配方、技术、制造、产品等环节追求绿色、环保,如原料中采用可再生资源已占70%以上。

  今年“双11”的销售数据显示,同样的生活日用品,但不同人群的需求点却更细分。广州主力消费人群是80后、90后,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品牌喜好和商品选择。其中,广州80后更爱买手机、柜子、裤子、低帮鞋和连衣裙;90后则热衷于购买衣柜、手机、卫浴用品、休闲鞋和卫衣;从50后到80后都爱买连衣裙。

  广东人爱旅游在国内颇有盛名,每逢节假日,广东热门景区都挤满了年轻父母和孩子,他们乐此不疲地在朋友圈中晒美食美景,分享旅途喜悦。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互换加速,个人喜好得到释放,消费者可根据各自需求定制、购买旅游服务和产品,这也是一种消费升级的具体表现。

  2017年,“慢节奏”和“个性化”使许多广东消费者采用定制出游服务。据专注定制旅游的批发商德迈·爱游俱乐部有关负责人陈鸣雁透露,该机构每年出团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出团量增长近三倍。

  2018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仅在上半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已达28.26亿人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国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转变,更加强调旅游消费过程中品质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的自助旅游者开始摒弃传统的观光、包价、团队同一线路、统一节奏的旅游方式。”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旅游已进入到老百姓常态化的消费选项,很多成熟游客会选择进入到目的地居民的生活空间,体验当地文化。

  ■关键词

  四次消费升级

  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粮食消费下降、轻工产品消费上升;

  第二次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实现了从自行车、手表、收音机“老三件”到冰箱、彩电、洗衣机“新三件”过渡;

  第三次是以住房、汽车、教育等“大三件”为标志;

  当下进入第四次消费升级,增长最快的是娱乐、文化、通信、医疗保健、旅游等消费。

  数读:从经济数据看生活变迁

  恩格尔系数

  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比1978年下降了34.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6%,比1978年下降了28.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2%,比1978年下降了36.5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从1978年的79.86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8200.07亿元,是1978年的478.3倍,年均增长17.1%

  网上零售额

  2017年,广东按卖家所在地统计的网上零售市场规模稳居全国第一,网上零售额达1.57万亿元,占全国网上零售额的21.9%

  城镇汽车拥有量

  城镇常住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年末汽车拥有量从无到有,2017年末为36.692辆/每百户

 

作者:彭扎 周人…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重 王先庆:中国商业发展的三条
    热门资讯
    王先庆等:广州中大布匹市场 王先庆谈工业地产转租“二房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