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重庆正文
看好重庆商业 外资零售企业组团探路
来源:2013年11月04日 重庆商报 发布时间:2013-11-5 点击数:


  面对租金上涨、竞争加剧等压力,外资企业将突围的“筹码”放到以往鲜有关注的二三线城市。3日,在美国-重庆连锁经营合作洽谈会上,美国商务部官员表示,看好二线城市未来增长潜力。

  动态

  美企寻找重庆“合伙人”

  据了解,前来“探路”的美国连锁经营企业共有8家,均为首次来华,经营领域涉及租赁、餐饮、养老、家政等多个方面。包括美国最大的冰沙品牌Rita’s(瑞塔斯意式冰沙)、高端汉堡餐厅CKE(卡乐星)、Wing Zone(辣鸡翅地带)、Fuddruckers(福德洛克汉堡)、Round Table Pizza (荣德宝比萨)、Jani-King(杰尼-金商业清洁公司)以及美式养老护理品牌Right at Home(仁爱华老年居家护理)等。

  在昨日的洽谈会中,27家渝企也到现场寻找“走出去”的机会。

  已经在美国纽约开有一家店的重庆苏大姐餐饮董事长苏兴蓉告诉商报记者,其美国店自2007年开业以来一直经营很好,日均经营额在10万元人民币左右。下一步,她还想在美国、加拿大继续开店

  重庆朝天门火锅的负责人王先生表示,经过昨天的初步洽谈,对瑞塔斯意式冰沙的项目非常感兴趣,接下来,双方还将就细节做进一步商讨。

  “要是在过去,我们肯定是进入‘北上广’,先发展一线城市,然后再向周边地区拓展。”昨日,美国商务部商务官员Andrew Gately主动谈起此次带队来华的感受,“与过去的“路径”不同,这批来华‘探路’的美国连锁企业无一例外选择直奔重庆。”

  实际上,嗅到商机的不只美国企业。从今年开始,一拨一拨外资连锁企业“探路”的速度明显加快,韩国、泰国、意大利……平均下来,平均每月至少有1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代表团来渝探路,意向领域集中在餐饮、服装、日化等商贸领域,并随之很快转化成实体成果。

  原因

  消费能力强业态待发展

  “重庆未来市场的增速和前景,相比于‘北上广’,更值得期待。”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Andrew Gately丝毫不掩饰看好美企在渝发展前景的心情。

  他告诉商报记者,据IFA国际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沃尔玛、CK、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赛百味等先期进入重庆市场的知名连锁品牌,“已经取得突出的发展业绩”。

  “但我们感到数量还是太少了!”他说,美国共有1300多家连锁品牌,目前只有15%进入中国市场,重庆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今后市场空间还会进一步增长。

  “目前重庆中高端消费增速非常快。”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副代表柯维利告诉商报记者,“我在解放碑转了一圈,发现LV、阿玛尼等很多国际一线大牌都来开店了,这说明重庆的消费市场潜力很大。”

  “外资企业把关注目光逐渐转移的背后,是城镇居民增收带动的庞大消费市场。”重庆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徐圣雄认为,“二三线城市”这个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外资零售商的最新扩张计划之中。

  “虽然二三线城市的商业业态还不够发达,但是却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拥有稳定的市场需求,这些都成了外资企业进军二三线城市的支撑点。”他表示,另外,诸如重庆、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正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将使得进入这些二三线市场变得更为便利。

  影响

  促进本地企业“与狼共舞”

  商贸零售正成为外资西进的热门行业。来自市外经贸委的统计显示,从行业分布来看,重庆引进外资金额,30%投入工业,30%进入房地产,40%集中在商贸流通业,其中,第三产业比例达到70%~80%。

  “入世之初,外资企业刚进入重庆,不少业内人士大喊‘狼来了’,认为本土企业将面临毁灭性的打击。时至今日,本地企业并没有如部分人预期的那样销声匿迹,反而学会了努力生存。”市外经贸委副主任李谦认为,这种竞争也是好事,可以提升重庆企业整体的服务能力,也可以促进重庆本土企业更好地成长。

  李谦称,随着产业西进,更多的外资企业将目光投放到广袤的西部市场,“我们希望他们不光进来,还带来新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他表示,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应对新的挑战,首先要注重产品的创新能力;其次要有全球化的视野和理念,同时还要有强大的金融支撑;另外,还要有畅通的网络和渠道。“一家店和多家店带来的规模效益,是完全不同的。”李谦强调。

  据来自市外经贸委的统计,今年1~9月,重庆在美国设立企业5家,合同对外投资3130万美元,占同期全市总额的8.61%。重庆企业对美实际投资1959.57万美元,占同期全市总额的3.66%。

  地理论见

  竞争加剧 外企在二三线市场恐难快速盈利

  当中国零售市场还是一片“处女地”时,外资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全新的业态、独特的营销方式、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快速扎根,其门店扩张迅速,并在一线城市拥有绝对竞争力。

  不过,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日趋成熟,外资零售商的光环正在逐渐消退,支撑外资企业的品牌红利、管理红利、机制红利和资本红利开始透支。当区域零售企业和本土供应商足够强大时,“零成本”开店、“通道费”盈利的模式不再奏效;当外资企业遭遇人才大幅流动和管理“天花板”时,部分内资零售企业则一边引进国外管理人才一边培养本土人才。并且,中国的零售市场逐渐得到投资者青睐,一大批内资零售企业成功上市,在资本上尽管暂时无法与国际零售巨头比肩,但其融资规模已不容小觑。

  “在国外零售市场疲软之际,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企业集体调整在华策略,力图深耕二三线市场甚至是县级市场,恐怕难如以往那样‘所向披靡’。”市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李运杨表示,首先会遭遇本土零售巨头的阻击,现在外资企业很难再享受到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超国民待遇”;其次,中国各区域消费习惯不一,渠道特点不同,如何快速本土化、与当地供应商共进退也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

  李运杨认为,外资零售商加速西进,必然会对当地乃至国内零售企业造成一定冲击。“不过,现在来看,大多数外资企业都进入二三线城市发展,进入后不一定很快能产生盈利,消费者也不一定会马上接受,但可让这些地区消费者更好地熟悉新的商业业态,同时建立起新的商业渠道。”

  同时,在华外资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内外夹击下,外资零售商如何通过盈利模式和管理服务的创新,在此轮扩张中下好西部市场这盘棋,将变得尤为关键。西部零售市场争抢地盘的大戏才刚刚开始。

 

作者:郭欣欣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