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深圳正文
外来零售巨头搅局深圳市场 打响零售遭遇战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0-6-10 发布时间:2010-6-10 点击数:

、      那个讲述了多年的“狼来了”的故事,30年来在深圳零售业界不断地生动上演。

       在深圳零售业“狼和羊”的博弈中,既有外资和本土企业的同台对阵,也有外地商业和本地零售的壁垒攻坚战;既有新旧商圈之间的此消彼长,也有SHOPPINGMALL之间的体量之争;既有商圈内同行短兵相接的价格战,也有不同领域的商业领地战。

       沃尔玛是一个绕不开的角色。1996年,沃尔玛、家乐福在深圳相继开业,这里成为最早和外资零售亲密接触的地方。面对这些“来者不善”的搅局者,深圳商业百货界迅速引发鲶鱼效应。“中国零售业前30年的发展,有太多政策的掣肘,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一旦放开又刹不住车。”一位零售业协会人士表示了担忧: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万客隆等外资圈地开店,深圳乃至中国零售业未来该怎么走?

       华强北,这个零售业的地标,这里的每个举手投足都足以引发蝴蝶效应。2001年,万佳百货忽然撤离华强北,很多人认为这是华强北衰落的标志。如今再次咀嚼这个历史故事,真相如何?

        从2002年底开始,国美、苏宁以“外侵者”身份强势进入深圳,而遭到铭可达、顺电等本土家电连锁商家的阻击。在当时,深圳千人连夜排队买家电,成为全国业界的奇谈。

          回顾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华强北商会会长黄建跃觉得,深圳零售商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鲶鱼效应”会让未来深圳商圈演变进一步加剧,深圳商业业态也将更趋丰富。深圳零售业面对全球化趋势,借助领先全国的市场化优势,酝酿生机等待勃发。

        走在深圳街头,你可到美国人开设的山姆会员店买菜,也可到英国人开的百安居买建材,可以到华润万象城这类的购物中心购物娱乐,也能买到全中国最早上市也最便宜的3C新品。10多年前就来深圳从事零售业务的“老深圳”刘先生觉得,没有当初的“狼和羊”,上述这些景象也许不会如此真切。

       深圳零售业的30年,也是充满遭遇战的30年,刀光剑影的血腥场面随时上演。1996年沃尔玛们气势汹汹而来,是否对蹒跚走步的深圳商贸业带来灭顶之灾?深圳商业的发源地东门商圈,为什么会逐渐走向衰败?当年“万佳百货”撤出华强北再祭出“回马枪”,到底是怎样的惊心动魄?8年前家电零售寡头挥刀入深,深圳本土商家如何打响疯狂的阻击战?被业界认为是“陨落的百货巨星”的铜锣湾又是经历怎样的风暴洗礼,最后脱胎换骨?

       1

       沃尔玛入深

       引发鲶鱼效应,激活本土百货

        深圳是最早与外资零售“短兵相接”的前沿阵地。1996年,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选择深圳作为“码头”登陆中国市场,并在深圳开出其在大陆的第一家店。此后的14年里,沃尔玛依仗其资本实力和供应网络迅速扩张。那一年,世界零售业巨头“家乐福”也挥师进驻南山常兴路。

       外资寡头的商业辐射热力,在深圳咄咄逼人,深圳零售业,此时捏了一把汗。沃尔玛们气势汹汹,深圳的商贸业大鳄吃小鱼的惨烈关系,可能由此开始。

       在深圳业界看来,与沃尔玛们相比,深圳的零售业仍是一个小小“少年”。实际上,沃尔玛最大的积极作用在于“鲶鱼效应”,通过外资进入国内市场竞争,激活了本土商业企业。一些人士举例表示,像沃尔玛的“天天平价”、“一站式购物”等理念和仓储式会员制的营运方式得到了深圳商家的融会贯通和创新再造。实际上,在沃尔玛进来之前,深圳人也许很难想象现烤现卖的面包竟会搬进商场!面对这种全新的经营模式,深圳的零售商们积极学习沃尔玛的货品陈列、商场布置以及售卖方式,并做出了创新。

       深圳市零售商协会会长花涛觉得,原来沃尔玛、家乐福只是卖牛排、面包等西式食品,但是深圳的零售商们却针对中国人喜爱吃新鲜食品的习惯,把生鲜以及各地风味小食首先导入商场,丰富商品的种类,在商场中建造居民的“菜篮子”、“厨房”工程。

       面前强大的对手没有将其压垮,反而激发了更多连锁零售企业如雨后春笋冒出,在与外资寡头的对垒中驶入“快车道”。据记者观察,沃尔玛的进入,改变了深圳零售业的竞争格局,使得尚处于摸索阶段的深圳商业开放度空前提高,竞争空前激烈。

        业界人士说,在沃尔玛进入深圳之前,这里有规模的商场只有屈指可数的六七家,经营管理水平松散、物价高昂。沃尔玛进入深圳后,深圳的大型商场迅速崛起,短短几个月内,全市有十多家大型零售商场开业,包括金轮、中百惠、万佳二分店、家乐福乐荣超市、友谊城百货等,深圳出现了一股“大商场热”。

       沃尔玛颇具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严密的人员培训机制带给深圳企业一种全新的视野,在外资企业的冲击下,万佳、岁宝、人人乐、新一佳、天虹等深圳零售企业也开始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外商对供应商的要求提高,也促使深圳供应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2

       商圈的陨落:

       物美价廉

       成就了东门,也伤害了东门

       从一个花枝招展的少妇蜕变为半老徐娘,也许只是岁月的一抹印记而已,商圈也逃不出这个规律。

       上世纪90年代前后,逐步兴旺的东门商业区是深圳车水马龙的标志,也是深圳市小商品市场龙头。早期,来自全国的小商人纷纷赶来这里摆摊或者开店,他们从批发市场进口大量低廉的商品,再卖给这里大量逛街的人。由于东门的商品不但品种齐全,而且物美价廉,所以曾一度引领、左右了人们的消费潮流。这个时期,东门已经与北京王府井、上海城隍庙以及广州上下九齐名,最高峰时每日人流量近十万人次。

       可以说,物美价廉,既成就了东门,也伤害了东门。经受岁月洗礼的东门老街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市政设施和公共空间严重缺乏,硬件设施老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东门上演着一幕幕让人不舒服的情景:商贩乱摆乱卖、经营秩序混乱、大量乱搭建的摊位上布满了“蜘蛛网”、电线在头上摇摇欲坠,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在这里经营了多年服装批发零售生意的业主张女士说,当年罗湖区东门“老街”的大规模拆迁与改造,将商圈建得更美了,但相应的经营成本也提高了,很多小商户不愿接手,而大业主嫌市场不旺无利可图不愿进入。在很多人看来,刻意提高商圈档次的方式违背了商业规律。

       深圳社科院城市营运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认为,东门的衰落与罗湖商业走下坡是一致的。深圳整个城市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重心早已偏离罗湖一带,罗湖的商业中心角色被淡化。再次,深圳城市消费阶层差异也越来越明显。各个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能力都不断地发生演变,与此同时,会出现不同档次的商业形态去迎合他们。比如,高端消费者就不会去东门而会选择去万象城或者中信广场等。在他看来,商圈的形成、兴旺,与其商场定位、空间营造、生活周边环境等各方面都有莫大关系,关键是要匹配。

       商圈是城市商业的指南针。在东门之后,随着深圳市区不断北移、西移,随着深圳生活指数快速提高、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庞大的消费市场短短几年惊人提升,深圳商圈也突然间百花齐放。

       对照东门的荣辱兴衰,原华强北商业街管委会主任何国平提醒,华强北现在差不多也出现了发展的瓶颈。从全市的角度来看,东有金华光和万象,西有市民购物中心,都有可能分流华强北的客户群体。他强调华强北的规划不能是匆忙的、草率的,或是一厢情愿的,一定要以尊重市场规律、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为前提的。“要改造华强北就一定要根据电子市场的特点来改造,不能再犯东门的错误了。”

        3

       万佳百货

       撤出华强北:

       一年内杀了个“回马枪”

       华强北就像一个雷池,当年很多波澜壮阔的故事都埋在这里。

         2008年,广东17家万佳百货包括深圳的8家门店被统一更名为“华润万家”,标识改为“太阳花”形象,这是华润万家启动最大规模整合,“万佳百货”被废弃。这个动作,触动了一些老深圳人的心。

       市民徐先生回忆说,1994年万佳百货作为开拓者进入华强北,使深圳人能够拥有一个休闲、购物及娱乐的地方。2001年万佳退出华强北引发深圳人强烈反响他至今还记忆犹新。

       不错,这段历史不该被尘封。1994年7月,万佳百货在华强北开设首家仓储型超市,率先带给消费者全新的购物体验,创造了全新的开放式购物消费方式,并创下每平方米销售额位居全国零售店之首的成绩,“超市+百货”的经营模式被业内总结为“万佳模式”。在业界,“万佳带动华强北”一度成为传奇。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其实万佳在华强北开业后,才标志着华强北向城市区域商业中心的衍变开始。而此前,华强北仍然是个大工业区,并没有任何零售商业的氛围,当时的华强北没有一家商场,甚至连一间像样的店铺都没有。

       2001年4月,深圳商业界被一条新闻所震动———万佳华强店由于租约到期,无奈撤出华强北。取而代之的是远望数码城。几个月后,万佳老东家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通过议案,将万科所持有的万佳72%的股权一次性转让给华润集团。

        对于这番惊动零售业的“变故”,当时华强北管委办的负责人回忆:当初万佳选址华强北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该商区的繁荣,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大型的综合性超市,万佳给华强北带来了强大的人气,促使了商家聚集,而自万佳撤离华强北后,该区的人流量明显少了很多,居民购物也不方便了,原万佳周边商家的生意也因此而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万佳撤离华强北,有媒体认为是华强北衰落的标志。提及往事,原华强北商业街管委会主任何国平认为这更有助于认清华强北商圈的发展规律。何国平说,万佳撤出华强北,对零售百货的影响确实很大,但由于电子市场还在,很快万佳原址由远望数码商城进驻。百佳超市进驻群星广场,万佳撤离而留下的大型超市真空得以填补。华强北不仅没垮,反而发展势头更猛。

      不过,深圳零售业界总是变化莫测。阔别华强北一年之后,万佳百货在2002年重新“杀”回了深圳最繁华的商业旺区华强北,让这里的商战“气氛”越来越浓烈。

      4

      家电零售巨头

       挥刀入深,深圳上演家电巷战

       回顾深圳家电零售的前世今生,同样惊心动魄。1997年,华强北顺电家居广场开业成为深圳大型家电卖场发展的开端,它和铭可达一起成为深圳本土家电零售品牌的“双塔”。在这个格局下,深圳家电零售业一片宁静。

      2002年11月下旬,位于华强南路的铭可达家电中心成了5000多名满怀热情的消费者的伤心地。原定的“最低0元抛售家电”活动突然被紧急取消,很多消费者群情激愤,其中包括数百名连夜排队的市民,导致场面一度混乱不堪。最后有关方面不得不调集了100多名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到场维持秩序。此事在当时家电界和新闻界都让人回味万千。按照原计划,“铭可达”要对1000多款家电进行超低价抛售活动,其中收音机0元、空调1元、手机9元。

      这个未遂的举动,被看作是深圳家电零售的第一炮。因为再过几天,家电零售巨鳄国美就要在深圳开出第一店。那个讲述了多年的“狼来了”的故事此时在深圳再度生动上演。

       11月的最后一天,深圳国美作为“外侵者”身份在深圳强势开出第一店。知情者回忆,当时顾客半夜排队等开门,导致深圳国美被迫凌晨4点开业,提前开门五小时,无数市民亲身体验了一次什么是“水泄不通”。同一天,一直暗中与之较劲的“铭可达”也选择启动“屠龙刀”计划,宣称“11月30日至12月1日所售商品全市最平,否则退还差价”,竭尽全力不让国美一枝独秀。该计划实施当日,铭可达家电中心有上万消费者到场“助兴”。深圳本土家电品牌顺电也出高招,推出了一系列的特价机,场内人气同样十足,低价家电一时短兵相接。

      有些消费者回忆,因为商家表示可以凭当天报纸广告进行抽奖,深圳当天的报纸一时洛阳纸贵。

      此时,水战也一触即发。“铭可达”总经理郑明强随后纠正“针对国美”的说法,并对此前国美所说的“铭可达借国美炒作自己”嗤之以鼻。他表示,深圳国美只不过是国美的一个分店,在深圳只是一个“新兵”,而铭可达在深圳已有10年之久,“深圳国美根本不值得我们去尊重”。“我们对铭可达不感兴趣。”深圳国美方面有人回应。

      紧接着苏宁很快也宣布进军深圳,狂飙突进的跑马圈地运动拉开序幕,旷日持久的价格血战也从这里正式开锣。从这个时候起,深圳人才知道,家电原来可以这样卖,也可以这样买。低价的烙印,从这个时候深深刻上。

      回忆当年,深圳国美电器章卫兵总经理如今颇有心得。他说,前几年跑马圈地般地扩张,现在回头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对于步入成熟期的连锁企业而言,开大店和好店是原则,不是盲目追求数量,提升单店效益才是目前最应该做的事情。

      5

       铜锣湾、协亨

      死而后生:

      留下背影华丽转身

      从死到生,才能见证深圳零售业的真谛。被业界认为是“陨落的百货巨星”的铜锣湾便经历了深圳零售行业江湖的风暴洗礼,并实现了脱胎换骨。

      对于深圳市民而言,最早接触到的“MA L L”概念,恐怕就是华发北路的铜锣湾百货,尽管从经营业态上,铜锣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S H O P P IN G MA L L.2000年,华发北铜锣湾正式开业,时尚动感的定位引起了市民的关注,成为年轻人必逛之地。铜锣湾集团从此起步,一度发展成为中国零售30强企业

      世事轮转。尽管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但铜锣湾发展却并不理想。2006年4月,铜锣湾集团将其首家门店铜锣湾华发北店出售给深圳京基集团后,改名为京基铜锣湾广场。2006年11底,华发北铜锣湾广场最后一天对外营业,从此退出江湖。两个月后,一个大型的电子市场在此亮相登场,铜锣湾百货成为历史的背影。

      从百货到电子市场,如果说是无奈的转身,那么协亨手机在深圳的历程则像是涅磐后的重生。

      2009年,老牌连锁商协亨手机被北京派普通讯以1.7亿元的价格全部收购,随后在深圳开出全国第一家“试验性”门店,并宣布将在年底进军纳斯达克与母公司“打包”上市。这个在江湖颇受争议的品牌终于江山易主,上演了手机零售业的首场资本大戏。

      据记者观察,深圳一直是协亨全国性拓张的桥头堡,最辉煌时期在深圳近百家门店的规模为其整体销售贡献颇大。协亨在深圳起落沉浮数年,萎缩到20家门店的规模,曾经的江湖老二位置早已被取代。协亨此前在深圳一波三折,经历了多次变局,也恰好是深圳通信零售行业兴衰成败的见证。

      新协亨的深圳总经理杨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并不讳言这种变脸:经历了一次“大换血”,管理层更换一新,原有协亨高管基本都离开了,中层以下则基本保留。按照协亨的计划,年底希望开到40个门店,用全新的面孔重返深圳零售行业的竞技场。

      ■留言

       “街上主要卖农产品,家家户户都去那里买米做饭;年轻人喜欢买些零食杂货,就去维新路;民缝街里有布店、裁缝店,要做新衣服上那里准没错。”

       ———70多岁的罗湖老人、原深圳镇政府干部张伟忠曾回忆东门的威水历史

      “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也不愿意,场面之火爆出乎我们的预料。但是,一旦出现情况,谁都担不起责任,所以我宁愿承担这个骂名。在这里,我只能对消费者说声抱歉。”

       ———2002年,铭可达公司总经理郑明强对因为千人排队抢购潮而取消促销活动的解释

      “深圳的商业观非常开放,政府提供了非常扎实的基础。现在全国性发展的零售企业,除了沃尔玛、家乐福,基本都是深圳企业。特区精神让企业愿意往外面发展。上海的商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广州基本只有广百。”

    ———华润万家公共事务部总监刘岫军看待深圳的土壤

      ■核心访谈

      不妨把华强北变成一个巨型SHO PPING M A LL

      黄建跃,华强北商会会长

      南方都市报:外资喜欢选择深圳作为进入中国第一站。这个窗口效应给深圳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本土零售商业面临挑战。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黄建跃:深圳有着容易接触外资企业的政策氛围。有些政策比在上海、北京更容易突破。如果外资企业第一家开刀上海,可能政策审批会比较压力大。同时,深圳人本身也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的整个商业没有联合体以排斥外来企业。对沃尔玛而言,深圳引进沃尔玛之后,对深圳商业冲击不大,但是对深圳土地升值就体现出来了,比如当时山姆店就比较偏僻,现在则很繁华。

       南都:在南山、宝安等新兴商圈,家电卖场早就开拓阵地。像国美在南山就连开5家店,苏宁2家,顺店达到3家,超过华强北的门店总量。这是否意味着华强北家电商圈魅力不再?

      黄建跃:不是。华强北肯定还是全市最中心的买点。从门店的营业面积、营业额和门店数量的产出比例来说,其他商圈还是远远比不上华强北,这里最为集中。但问题也在这里。华强北很多家电超规模的门店堆在一起,浪费资源,也提高了成本,同时会分散人流,单店效益会下降。这也是不正常的竞争手段。我认为一个品牌一家旗舰店就够了。

      南都:但是,南山和宝安、龙岗的商业气候在不断形成,并演变为新生的商圈,作为深圳商业地标的华强北如何找到自己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黄建跃:华强北的位置优势是任何地方都无可比拟的。第二,这里的人流是深圳最集中。华强北的生意是靠人流集合起来的。第三是华强北商业面积很充裕。有人流量,有位置,还有土地,这就是华强北为什么并不漂亮、档次不高但是生意很火的原因。但是,它的硬件慢慢变差了。原来在东门买东西的人,也来华强北淘宝了。华强北每天30万的人流量中,有钱人的比例逐渐被稀释,这让我感到遗憾。尽管如此,至少三年内是无人能够取代它的地位的。我认为华强北可以按照一个全国最大的SH O PPIN G M A L L来打造,构建多重业态的环境。华强北完全有这个条件

作者:佚名  编辑:qinandhua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