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深圳正文
2006年深圳市工业贸易经济运行情况及2007年走势预测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7-7-10 点击数:

  2006年,我市工业贸易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运行态势。工业保持平稳增长,工业增速逐月提高;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外贸进出口和出口总额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快速增长;商贸流通业增速稳步提高,增速超过GDP增长。2006年全市GDP为5864.39亿元,同比增长15.0%,我市工业和商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比重分别为50.3%和12.2%,工商业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7.5%。工业贸易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总量突破万亿大关
2006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858.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23.29亿元,同比增长17.2%,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一万亿元大关,达到11673.43亿元,同比增长20.6%。我市产值从五千亿到一万亿只用了三年时间。全年我市工业总体呈现“前低后高、稳步增长”的态势,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提高,由年初的15.0%提高到的17.2%。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同期增速(16.6%)快0.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同期增速(18.3%)1.1个百分点,工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50.3%,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

1、结构进一步优化
(1)重工业比重有所提高。2006年,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079.66亿元,同比增长24.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6.4%;轻工业完成增加值643.63亿元,同比增长11.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6%。重工业增速快轻工业增速12.8个百分点,重工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2006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85.34亿元,同比增长33.3%,比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快16.1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2%;完成工业产值7106.66亿元,同比增长29.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9%。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全省的50%,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各月增加值累计增速一直领先同期工业总体增速约16—20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达到65%,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3)机械装备制造业增速较快。2006年,以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装备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35.7亿元,同比增长18.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0%;完成工业产值1902.8亿元,同比增长19.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3%。机械装备工业成为我市工业第二大支柱行业,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完成工业产值792亿元和1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 和16.8%。
(4)主要优势传统产业稳定增长。2006年,我市钟表、家具、黄金珠宝、纺织服装、皮革、印刷等主要优势传统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纺织服装行业完成工业产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3.0%;印刷包装行业完成工业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15.5%;家具及木制品行业完成工业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11.2%;黄金珠宝行业完成工业产值256亿元,同比增长17.5%。
2、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显著
(1)百强企业整体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工业百强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20.4亿元,同比增长23.5%,比全市工业增速快6.3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9.5%;完成工业总产值7237.5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0%。
(2)工业百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集中度有所提高。2006年,鸿富锦、华为、富泰宏等12家企业的工业产值超过百亿,比上年增加1家,其中3家企业产值超过500亿元,1家企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产值50-100亿元的企业有14家,产值30-50亿元的企业有18家,分别比上年增加2家和3家。工业百强前十名企业完成产值4206.5亿元,占百强企业工业产值的58.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
(3)百强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较好。2006年,工业百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985亿元,同比增长24.5%。工业百强企业的盈利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利润4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0%,占全市工业利润的64.2%。其中鸿富锦、联想国际、华为、广东核电等10家企业的利润均超过10亿元。
3、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取得成效
我市加工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进料加工出口比重持续上升。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919.5亿美元,同比增长21.9%,其中进料加工出口778.3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占加工贸易出口的84.6%,比2004年和2005年分别提高7.5个和2个百分点,对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93.7%。加工贸易规模优势进一步显现,出口超亿美元企业超过百家。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超10亿美元的企业有10家,比2005年多出4家,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有101家,比2005年多出17家。101家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累计出口611.7亿美元,占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66.5%,对加工贸易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83%。
4、技术改造投资稳步增长。2006年,全市共完成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392项,项目总投资133.12亿元;全社会实现更新改造投资13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9%,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03.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3.3%。特别是制造业技改投资继续保持了较高速度增长,全年共完成投资93.41亿元,同比增长24.7%。
5、工业经济效益整体较好
(1)主要工业经济效益指标有所提高。2006年,我市工业经济整体效益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246.56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利税总额868.27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应交增值税183.87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利润总额641.81亿元,同比增长14.3%,占全省工业利润的35.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8.2%,比去年同期增加5.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6.2%;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8045元/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3%。
(2)主要行业经济效益良好。2006年,我市利润最大的5个行业分别是电子信息、石油开采、电力、电气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227.34亿元、134.06亿元、88.37亿元、29.9亿元、18.8亿元。五大行业共实现利润498.4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77.7%。
(3)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高。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大企业集团和企业群迅速崛起,形成了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自主品牌5个,年销售额超50亿元的自主品牌7个,超10亿元的自主品牌20多个。2006年,全市53家“中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08亿元,占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0%;实现工业总产值2276亿元,占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5%。
(4)万元工业增加值和产值能耗有所下降。2006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不含蛇口和自发电)1009.4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减少45千瓦时,下降4.26%;每万元工业产值耗电235.5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减少9.4千瓦时,下降3.82%。实现了工业用电增长13.75%支撑工业总产值增长20.6%的目标。
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所增加
2006年,全市监控的40种重点工业产品产量中,有27种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有6种产品产量的增幅超过30%,7种产品产量的增幅在15-30%,其中部分电子信息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325218万块,同比增长49.7%;液晶显示器件84993.3万片,同比增长38.0%;硬盘机2035.33万部,同比增长40.4%;移动电话5415.21万部,同比增长38.1%。在优势传统产业产品中,食用油73.13万吨,同比增长20.1%;塑料制品127.66万吨,同比增长10.5%;中成药1.44万吨,同比增长20.9%。

(二)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据深圳海关统计,2006年,我市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37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9.9%。其中出口1361.08亿美元,增长34.1%,占全国出口总额的六分之一,占广东省出口总额五分之二;进口1013.03亿美元,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24.6%;我市2006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三项指标增速均呈现出全面快速增长态势,进出口总额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在注重进口的同时,出口总额继续在全国大中城市位居首位,取得了“十四连冠”的佳绩。

1、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较上年明显上升。2006年全市一般贸易累计出口320.94亿美元,同比增长89.5%,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3.6%,较上年提高了6.9百分点,比重明显上升;保税贸易累计出口120.62亿美元,同比增长32.2%。我市外贸出口呈现出一般贸易比重持续上升,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的良好态势。一般贸易进口则继续有所回升,2006年累计进口216.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2%,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2、外贸进口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2006年我市进口总值在2005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一举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13.03亿美元,比上年净增200亿美元,日均进口达2.8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实现了我市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跨越。
3、内外资企业出口同步增长,民营企业出口总值超过国有企业。2006年我市内资企业出口500.2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6.8%,同比增长47.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860.87亿美元,同比增长27.4%,内资企业的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在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出口225.54亿美元,增长12.0%,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6.6%;民营企业累计出口274.66亿美元,同比增长99.2%,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0.2%,民营企业出口总值超过国有企业,成为当前我市外贸出口发展最快的经营主体。
4、出口大户企业出口增长快速,超亿美元出口大户大幅增加。2006年我市共有145家企业出口超过1亿美元,比2005年的115家增加了30家。据统计,这145家超亿企业合计出口86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5%,增幅高于全市出口1.4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的比重达67%,对全市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64%,成为拉动2006年全市出口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5、远洋贸易增长迅速,对十大市场的出口呈全面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06年我市远洋贸易累计出口546.1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0.1%,同比增长52.2%,高于全市出口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对十大市场合计出口1191.5亿美元,同比增长26.6%,占出口总值的92.7%。其中对香港出口581.4亿美元,增长29%;对美国出口266.6亿美元,增长21.5%;对欧盟出口147.2亿美元,增长23.6%;对东盟出口70.8亿美元,增长31.9%;对日本出口51亿美元,增长11%。
6、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快速、部分传统商品出口增势迅猛。2006年我市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6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占出口总值的45.1%,继续呈现出增长快速、比重提高的态势;机电产品累计出口954.72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70.1%,同比增长26.4%,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06年我市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总体增势良好,部分商品增势迅猛。如服装累计出口125亿美元,同比增长2.45倍,是全国平均出口增速的10倍。
7、进口增速回升较快,创单月进口新高。2006年我市累计进口同比增长24.6%,虽然低于全市出口增长10个百分点,但从全年进口走势看,呈现出明显的逐月回升势头,回升较快。2006年11月,我市单月进口总值达103.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绝对值净增21.2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三)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
根据商务部反馈数据,我市2006年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105个,合同外资金额52.6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2.6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1.0%、0.25%和10.1%。
1、商业项目成外商投资热点。随着国家对外商投资商业领域放开及审批权的下放,外商纷纷投资我市商业领域。2006年全市新批批发零售业项目1197个,同比增长293.8%,占全市新批项目的38.6%;合同外资金额7.4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亿美元,同比下降5.8%。同时,非商业企业也积极涉足商业领域,2006年共有331家非商业企业获准增加分销经营范围。
2、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占全市外资比重增加。2006年新批(含增资)投资总额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68个,投资总额77.91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31.7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3%和4.4%;千万以上大项目合同外资金额占全市合同外资的60.2%,比重较上年增长2.4个百分点。其中,新批(含增资)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73个,较上年增加12个,投资总额、合同外资金额分别较上年增长13.3%和8.5%,占全市合同外资比重的44.3%,比重较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超亿美元以上大项目6个,项目平均合同外资规模从上年的9970.17万美元增加到16587.28万美元。
3、企业增资成为我市吸收外资主要来源。2006年全市批准增资项目1058个,合同外资金额增加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0.0%,占全市合同外资的比重达54.3%,比重较2005年增加4.8个百分点,现有企业增资已成为我市吸收外资重要来源。其中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为增资主力,共有89个,新增合同外资金额18.94亿美元,同比增长24.3%。
4、外资来源多元化,发达国家和地区显著增长。2006年共有58个国家和地区外商来我市投资设立企业,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增长迅速,法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台湾的合同外资金额均较上年增长100%以上,德国、意大利、新加坡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增幅也均超过100%。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萨摩亚、百慕大、新加坡、美国、日本、台湾省和德国,前10位国家和地区投资占全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总额的95.8%。
5、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2006年,第三产业增长迅猛,新批第三产业项目2197个,占比为70.8%,吸收合同外资31.05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的近六成。第三产业项目数、合同外资金额占全市比重分别同比增长19.2个和6.3个百分点。其中,我市重点发展的高端服务业中的金融业和物流业均有较大增长,金融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62倍,交通运输、仓储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1.5%;传统服务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合同外资金额增幅均超过100%;第二产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合同外资金额及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分别较上年增长13.6%和18.9%。

(四)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快速增长
对外直接投资业务大幅增长。2006年我市经核准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54家,境外企业经核准增资14家,减资1家;新增协议投资总额45643.63万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额44778.32万美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47.6%和269.8%。此外,还核准境外收购事项1项,收购资金达3878.21万美元。一是赴香港投资成为今年对外直接投资的热点。2006年我市境外新设54家企业和机构中有23个为驻港企业和机构;14个增资项目有11家为香港企业增资。在港投资所涉资金占新增协议投资总额的88.3%。其中,在港增资项目多、金额大,特别是有两家驻港企业增资超过1亿美元,为历年少有。香港成为我市企业“走出去”获取信息、市场拓展、资本运作的重要平台。二是境外企业增资踊跃。2006年有14家境外企业增资,增资额达到4.05亿美元,占新增协议投资总额的88.7%,单个项目平均增资额近3000万美元,远超过新设企业的平均投资额。三是“走出去”国别区域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我市企业新拓展了10个跨国经营的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中亚等地,在境外设立企业和机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88个。同时,受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断推进的影响,2006年我市企业在东盟投资较为踊跃,新设东盟企业和机构6家。美国也是今年的投资热点,康佳等企业在美新设了3家企业。四是“走出去”企业加快海外布点。2006年中兴通讯经核准在境外新设了16个企业和办事机构,占今年全市新设境外企业和机构数量的30%,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大族激光在境外新设3家办事机构;华为公司在境外的资本运作方面有新进展,一些海外投资项目收益显著。
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快速增长。2006年累计新签合同额43.19亿美元,同比增长44.7%;累计完成营业额33.15亿美元,同比增长54.7%;累计新签工程项目495个。全年各月份同比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主要原因是以华为和中兴通讯为代表的高科技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深化,屡创佳绩。其中,华为公司承接了荷兰皇家电讯、日本eMobile公司、美国Leap公司的3G网络构建合同,同时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信集团沃达丰公司提供在欧洲销售的定制3G手机;中兴公司与加拿大第二大电信运营商TELUS签订3G终端设备的总供货合同,为英国电讯提供3G电视手机等,标志以上两家企业已经全面进入发达国家电讯市场。此外北方国际承包的老挝水电站项目、埃塞俄比亚变电站项目、伊朗电气化铁路项目也成绩斐然。

(五)商贸流通业增速稳步提高
2006年深圳消费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71.29亿元,同比增长16.2%,高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超过本市生产总值增速1.2个百分点,近10年来首次超过GDP的增长。

1、商业增加值比重在第三产业中保持第一
2006年在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销售扩大的推动下,深圳商业增加值达到692.28亿元,同比增长13.7%,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速0.6个百分点。占本地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2.2%和26.1%,仍然是第三产业中对生产总值贡献率最高的行业。
2、消费结构和市场结构进一步升级
2006年深圳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市场物价水平相对稳定。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7.08元,增长5.0%;人均消费性支出16628.16元,增长4.5%。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质量和消费档次不断提高。商品销售分类看,增长速度最快的依然是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实现销售额168.83亿元、227.75亿元和109.38亿元,同比增长43.1%、30.1%和21.9%。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50%左右,有8家企业进入“全国连锁百强企业”。我市布吉农批市场、源兴果品和农产品配送入选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
3、会展业继续快速增长
2006年,我市会展业继续保持2004年以来的快速增长趋势,全年举办展览数达61个,展览总面积139万平方米,比去年增长21.9%,比2003年翻了一番。其中,2万到4万平方米的展会24个, 4万平方米以上展会13个,分别比去年增加9个和4个。新引进的国药励展公司举办医疗器械博览会和药品交易会,展览面积就分别达到8万和6万平方米。

(六)电力负荷和用电量均创历史新记录
2006年,深圳电力负荷12次创历史新高,8月23日在设备过载损失负荷16万千瓦的情况下,最高负荷达到882.1万千瓦(不含蛇口),同比增长18%,净增负荷134.6万千瓦,当日省网送深圳最高负荷达到687.8万千瓦。

1-12月,全市供电量469.5亿千瓦时(不含蛇口),增长11.11%。其中,省网供电24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57%;妈湾、西部电厂上网电量117.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62%;地方燃油电厂上网电量106.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9.44%。蛇口地区向香港中华电力公司购电,供电量8.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3%。
1-12月,全社会用电量47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用电24.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92%;第二产业用电28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工业用电27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75%);第三产业用电1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4%。

二、工业贸易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有关政策调整对我市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
一是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作出调整,其中对我市影响最大的是对1130类商品降低了出口退税率,产品类别主要包括塑料、纺织品、家具、木制品、陶瓷、钢材及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等。该部分产品涉及我市加工贸易出口企业近4000家。二是人民币汇率调整以来累计升值5%以上,企业普遍反映出口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减少,产品竞争力下降。三是国家准备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我市外资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的70%以上,统一企业所得税将使我市企业所得税率大幅增加,削弱竞争能力;同时,对我市招商引资带来不利影响。

(二)我市外贸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
我市外贸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外贸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困难越来越大。主要原因:一是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对我市外贸出口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和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将减缓我市出口的增长速度。二是制造业利用外资形势不容乐观,影响我市出口增长后劲。我市外资经济约占出口总额的74%,但2002年以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及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我市引进大的制造业项目外资的难度越来越大。制造业利用外资形势不容乐观,影响了我市出口增长后劲。三是多年来我市外贸出口已在高位运行,在高基数上长期保持较快增长的困难越来越大。我市外贸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较高的出口基数。2007年我市外贸出口每增长1个百分点,出口额需增加13.6亿美元,在如此高的出口基数条件下,我市出口要保持较快增长的难度已明显加大。四是外贸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我市外贸企业的发展。当前,人民币持续走强对我市外贸出口产生不利影响,降低了我市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将于今年出台的“两税合一”政策,内外资企业执行相同的税法,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赋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三)电力供应保障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
2006年上半年深圳经历了近几年最严峻的缺电局面,由于电力供应不足、电网检修、机组故障停机及电网卡脖子等问题,从1月2日开始,电网连续14天发出红色预警信号,多次因电源缺口较大而启动了错峰用电应急预案;进入5月份,西乡变电站因220千伏、110千伏母线构架补强和母线更换,对宝安地区实施长时间、大规模错峰用电;第三季度电力负荷屡创新高,但宝昌等电厂部分机组故障长时间处于停机状态,地方电厂出力减少50万千瓦,电力供应情况特别紧张,7月13日错峰185万千瓦,超过了上年139万千瓦的最高错峰负荷;进入第四季度,由于气温下降,电力供需基本平衡。预计深圳电网2007年最高电力负荷将突破1000万千瓦大关,全市供电量将达到538亿千瓦时。全市供电形势是第一季度偏紧,第二季度平衡,第三、四季度有盈余,但是一些电力供应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部分时段、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仍将时有发生。

(四)工业增加值和经济效益增长有所放缓
2006年1-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增幅提高2.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0.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同期增速1.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工业增加值增速降低2.2个百分点。与省内主要工业城市增加值增长情况比较,深圳的增长速度低于佛山的27.3%、东莞的18.9%、广州的17.5%。
2006年1-12月,我市工业经济效益增速低于主营业务的增速,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7.3%的情况下,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只增长13.3%和14.3%,比全省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低9.1个和10.5个百分点。同时,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6.7%,工业产品销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工业总资产贡献率等指标比去年同期均出现小幅下降。

(五)商业规划布局调整难度较大
一是重要商贸流通项目发展用地受限,规划建设的连锁企业总部、采购配送中心、生猪屠宰基地、专业市场、加油站等重要商贸项目用地得不到落实。二是现有商业设施的土地功能转换障碍。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片区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自发形成的商业区域所占用的土地非商业用地,包括华强北片区、笋岗片区和部分汽车展销市场等都面临土地功能转化障碍。三是局部商业网点布局不均衡。在局部地区,相同业种的专业店过于集中分布,政府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华强路一千米路段集中了3家国美、2家苏宁以及顺电等6个大型家电连锁零售门店。各门店经营定位、经营模式和营销策略大致相当,相互之间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三、2007年工业贸易经济形势分析与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一)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1、世界经济环境总体较为有利,但增速将有所放缓。2006年,世界经济连续第4年保持4%以上的增长率,预计达到5.1%,增长势头强劲,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系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据IMF预测,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9%,比上年低0.2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从3.4%降至2.9%,欧元区从2.4%降至2%,日本从2.7%降至2.1%。尽管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总体上仍保持较快增长水平,支撑世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表现良好,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国经济减缓的不利影响。
2、国际油价和重要原材料价格回落,对经济增长有利。2006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从高位回落到每桶60美元以下,重要原材料价格近期也有比较明显的下跌。油价和重要原材料价格回落将使我国原油、原材料进口成本降低,有利于缓和国内能源、资源压力,并使相关行业获益;有利于企业补充能源和原料储备,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减轻通货膨胀压力,降低通胀预期,使得各国央行因此而放宽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正面影响。
3、国家宏观政策开始显现成效,宏观经济朝“软着陆”发展。国家宏观政策开始见效主要表现为投资和信贷增长偏快问题得到初步遏制,2006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从上半年的31.3%回落到25%左右,信贷增幅从一季度的33.2%回落至26%。同时,宏观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全年经济增长10.7%,反映通胀率水平的主要指标CPI保持在1.5%,国民经济开始向“软着陆”方向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得初步成效,有利于抑制和削减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为2007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4、受外部和内部因素影响,出口增长速度将会有所放慢。外部因素方面,占我国出口份额超过40%的美国和欧盟,其增长速度的放慢将明显恶化我国的出口环境,出口需求有所减弱,我国出口增长将面临入世以来最严峻的形势;美国等发达国家就业压力的加大和贸易逆差的居高不下,将增加与我国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倾向进一步强化。内部因素方面,我国的外贸出口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形成了较大规模,继续保持高增长难度越来越大;我国出口政策的逐步调整将使我国贸易出口在结构逐步优化的基础上趋于放慢。内外因素影响使今年出口增长速度将有所放慢,导致工业增长速度也会有所放缓。
5、我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处于稳定增长时期。我市经济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产、三产协调发展,高新技术、物流、金融、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市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条件比较成熟,为承接国际产业高端环节转移奠定了基础。我市基本上没有国家宏观调控的产能过剩行业和产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直接影响不突出,有条件在新一轮开放竞争中实现领先发展。此外,深港、珠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逐步深入,有利于我市在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吸聚与整合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和腹地。
6、我市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从国际情况看,世界能源、原材料价格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高位,发达国家对高端技术控制不断加强,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调查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情况看,国家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紧缩信贷规模,严控土地审批,调整税收政策以及外资、外贸管理政策,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国内城市及区域经济竞争加剧。我市的煤、油、电、气、水等资源,大部分需要从外部供给。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二)2007年工业贸易经济指标预测
2006年,我市工业贸易保持平稳增长,但工业增速一直低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工业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我市工业贸易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期转入稳定增长期。综合当前工业贸易经济运行走势和我局掌握的实际情况,预计2007年工业贸易的主要经济指标为: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320亿元,增长同比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60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800亿元,同比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2710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额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进口额114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32.5亿美元,与上年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8亿元,同比增长13%。全市最高电力负荷1008万千瓦,同比增长14.3%;供电量538亿千瓦时(不含蛇口),同比增长13%。

作者:佚名  编辑:huweihw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