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深度报道正文
“地摊经济”重燃 长尾效应显现
来源:2020年06月08日 中国经营报 发布时间:2020-6-9 点击数:


    每天晚上6点,肖龙振都会准时拉着一堆女装从家出门,前往位于湖北大冶市的雨润广场。那里有一个十平方米左右的摊位,是他近几日通过申请得到的新“舞台”。

    作为当地的一名相声演员,由于疫情导致他所有的演出停滞,而在武汉做女装的妻子同样陷入困境。在当地放开“地摊经济”后,摆摊几乎成为他家当下的所有收入来源。在全国范围内,这并不是孤例。四川成都、陕西西安、河南郑州、山东青岛等地,均已放开“地摊经济”,各地居民可以按照规定出摊和出店经营,为疫情之后的城市注入了生动的“人间烟火”。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当下背景下,“地摊经济”对促进我国经济复苏、解决就业、提高百姓收入、增添城市活力等方面效果明显。另外,“地摊经济”不等于假冒伪劣,销售的产品逐渐优质优价且具创意,其可链接的产业正在丰富。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闻风而动。多只股票被冠以“地摊经济”概念股,甚至迎来多次涨停。多家互联网巨头推出扶持政策,阿里、京东、苏宁均参与其中。“地摊经济”,这个以往在城区受到限制的业态,在当前已然以新场景拉动着新消费。

    “地摊经济”烟火气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这世界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自救,通过勤奋的双手才是你真实可靠的途径,放下你所谓的面子,砥砺前行,这就是生活。”5月24日,肖龙振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早在3天前,他申请到了位于大冶市雨润广场的一个地摊摊位。

    因疫情原因,没有演出的他和身处武汉的妻子,几乎同时失去了收入。面对每月的各种账单,日子显得捉襟见肘。

    肖龙振选择摆摊。日前,大冶市城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公告,决定于5月18日至10月30日期间,在青铜文化广场、雨润广场等3处指定区域开放临时夜市经营场所。

    “5月21日,我前去办理这个业务,上午去社区开证明,下午去城管局填写申请。第二天摊位就批下来了。”肖龙振说。

    那是一个十平方米大小的摊位,位于雨润广场门槛一侧。肖龙振让妻子从武汉发货,自己在此销售女装。与肖龙振一同摆摊的还有54个摊主,他们大多来自大冶当地。有的是开服装店的,实体生意不好,晚上在这儿摆摊。有的是从外面进货,然后在这儿售卖衣服。

    根据要求,摊位只能销售服装、小玩具、手工品等产品。并且只能在规定的区域和时间进行售卖,还须保证辖区内的卫生。肖龙振一晚上有3个小时的营业时间。尽管摊位地处当地闹市区,但客流并不稳定。

    “我销售的衣服价格在59元到120元,单件利润也就是十块二十块左右。”肖龙振说。

    6月2日晚上,大冶下雨。肖龙振没有出摊,选择在家直播。这场直播从下午三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接近7个小时的时间,肖龙振收获了1000多音浪,到手35元,衣服卖了1000多块钱。

    “疫情冲击,让我跟妻子的生活有了较大压力。现在当地允许摆地摊后,自己有了一定收益。关键是,我们这边摊位是不收费的。我们除了人力和时间支出以外,并没有显性支出。”肖龙振说。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

    切实感受到这份烟火的人,还有范勤耘。他拥有多个中餐、火锅和串串品牌,在全国开设三四百家门店。此次成都地区允许出店经营,成都当地的政策是“在确保不占用消防通道、盲道和不侵占他人利益前提下,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使得其门店营收大大提升。

    “我在成都的一家门店,店内有19张桌子,政策放开后在外面加了7张。现在每天都是外面的位置先坐满,并且还翻台,而公司成本并没有增加。”范勤耘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夏天温度高,消费者更愿意坐在外面就餐。允许出店经营,门店前就有烟火气,也更加容易吸引人流过来。在四五月份的时候,门店的桌子都坐不满。现在每晚得翻台两次左右。

    “这跟疫情防控整体形势有一定关系。但是,能够有如此明显的变化,还是因为政策放开,可以出店经营和摆上地摊,让成都更具烟火气,人气也更旺了。”他说。

    他还提到,虽然可以出店经营,但是自己的门店在经营时间、经营区域以及路面卫生等方面,都是按照政府规定进行的,不会因为自身经营而影响老百姓生活和市容。

    据媒体报道,自3月出台政策允许商贩临时占道经营以来,截至5月21日,成都增加就业岗位超10万个,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而在全国各地,陕西西安、山东青岛、广东佛山、湖北大冶等地均已出台政策支持“地摊经济”。一时间,久违的烟火气在各地渐渐升腾。

    新场景拉动消费力

    各种政策加持下的“地摊经济”得以迅猛发展。

    2007年和2017年,政策都曾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其中,2007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为导向,地摊解禁文件也持续出台;2017年,李克强总理也明确表态了对“地摊经济”的支持。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市容环境要求提升,“地摊经济”一度消失。而如今,“地摊经济”再次燃起了“人间烟火”。记者走访了解到,“地摊经济”所涵盖的内容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大型商圈参与其中,借助这波潮流拉动消费。而销售产品除了服饰、餐饮等,文创集市、街头音乐、甚至汽车都被纳入其中。

    在5月12日~30日19天时间里,成都核心商业区红星路太古广场为汽车企业免费提供450平方米场地,供品牌汽车“摆摊”。据成都锦江区商务局统计,在汽车“摆摊”19天时间里,总共迎来31.5万市民参观,引导成交汽车280辆,成交金额超过1亿元。

    “以前在家里搞直播,画面呆板,现在在创意集市里可以一边销售一边直播,效果非常好。”做手工布艺背包的于小哩告诉记者,在成都已经有一帮专业的创意集市“赶场人”,哪个区搞创意集市他们就去摆摊,有时候除了不收摊位费,当地有关部门还会宣传推广,因此效益比较好。

    宋向清告诉记者,从这次各地出台的政策来看,强调规范管理和有序经营,针对交通、市容和环境卫生都提出严格的指导意见。同时,从目前展现出的情况来看,“地摊经济”已经不再是低质低价和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它是建立在符合居民消费需求,又能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提供优质优价且具创意的产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要想转变外界对“地摊经济”脏乱差的印象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实现“地摊经济”的长远发展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只有让“市民气儿”与城市建设的现代化相融合,实现经济管理和科学引导,变“小地摊”为“大品牌”,“地摊经济”才可能实现长远发展。

    事实上,利用成熟商圈开展“地摊经济”,在全国已经铺开。辽宁大连正在举办的购物节上,在全市主要商圈90个商业综合体、24条特色商业街区、10个休闲广场、24个早夜市等区域,开展商业外展外摆活动;江苏南京,规划设置了134处“外摆市集”,目前“常态化”出摊已有56处。其中绝大部分都位于商业综合体周围的广场空地。

    各种政策加持下的“地摊经济”得以迅猛发展。据相关媒体报道,6月2日,支付宝官方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已有1200万小店和路边摊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平均每天都有十几万人新开通收钱码做生意。

    “地摊经济”长尾效应

    “地摊经济”持续走红之后,连锁反应开始显现。

    对于众多经营者来说,外出摆摊或是无奈之举,但由此衍生的“地摊经济”正在逐渐影响着外界。尤其是在“地摊经济”持续走红之后,连锁反应开始显现。

    微信公众号“五菱专用车”在6月2日发布了全新“地摊专用”售货车,让港股五菱汽车(00305.HK)6月3日冲高回落收涨53.27%,盘中一度涨逾120%。截至收盘,五菱汽车报收0.305港元/股,市值9.38亿港元。事后才发现是一场误会,港股五菱汽车与五菱宏光制造商并不是一家公司,也不是上述售货车的制造商。

    在资本市场,多只股票被冠以“地摊经济”概念股,并出现较大波动。茂业商业、百大集团、小商品城、银都股份等个股连续涨停,其他相关个股也有或多或少的涨幅。其中,小商品城(600415.SH)连续多日迎来涨停。由于为“地摊经济”提供大量链家货源,小商品城被认定为“地摊经济”概念股。不过,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仅从目前来看,公司销售以及订单并未出现明显波动。

    长期关注义乌发展的义商智库院长周淮山告诉记者,“地摊经济”和“夜经济”,主要反应在价廉物美的小商品上,如日用品、服装、饰品需求的量会更多些。关于“地摊经济”的政策出台,连锁反应传到义乌是迟早的事。“义乌市场以其丰富的产品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采购要求。消费需求有梯度,在义乌都能找到其合适的供应商。”他说。

    互联网巨头也在加码这一领域。5月29日,阿里巴巴批发网发布“地摊经济”帮扶计划,将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为超3000万“摊主”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京东发布“星星之火”扶持计划,组织超500亿元的品质货源,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无息赊购。预计为超500万人就业提供供应链和服务支持;6月3日,苏宁宣布推出“夜逛合伙人”计划,提供20亿元夜市启动资金的低息扶持计划,扶持“地摊经济”。

    与此同时,“地摊经济”放开后,实体门店是否会受到冲击,也受到关注。郑州市银基服装商贸城是当地著名的服装批发市场。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地摊放开之后,人流得到分散,实体门店势必会受到一定冲击。

    南京中央商场新街口店正在筹划摊位事宜。该公司总经理段崇喜告诉记者,不必过分解读“地摊经济”对于商业地产的冲击。地摊销售的产品相对低端,对于以中高端产品销售为主的商场来说,其目标人群并不在于此。

    即使如此,一些百货业态也开始主动出击寻求机会。在成都,不仅有“户外淘集”这样针对一些个人摊贩开辟的区域,此外包括春熙路商圈的王府井、群光百货、仁恒广场、卓锦曼购等大型购物商场也开始进行“商品外摆”。据统计,在外摆活动开展约10天时间里,参与活动的王府井等四家企业,整体营业额接近1.5亿元。

    宋向清认为,商业地产主要体现在投资行为,“地摊经济”对其冲击不大。不过,“地摊经济”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定位中低档次的实体店,这些店需要进行经营策略调整。

    “没想到摆个地摊,能够获得这么大的关注。”肖龙振说。按照他的规划,等疫情彻底结束后,自己的生活还是会步入正轨,摆摊只是一个短期行为。只是,在全国范围内,“地摊经济”又能持续多久,从目前来看还是一个未知数。



作者:蒋政党鹏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新著《新物流:新零售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热门资讯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第二届华南现代物流学术年会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