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体制改革正文
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新举措
——解读《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
来源:2012年07月27日《现代物流报》 发布时间:2012-8-1 点击数:


  流通业期盼多年的政策措施终于出台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炉引起了业界高度关注。如何洞悉政策导向,本报一一予以解读。

  新定位确立流通产业

  《意见》明确:流通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解读: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制造”居于统治地位,“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为主导,导致流通业的地位低下,使流通产业得不到正常的发展,滞后于国际水平。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首次肯定了“流通产业”的概念。有关专家指出,这也是在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流通产业”的概念。从战略高度提升我国流通业地位,将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高度还是力度上都更具战略性和全局性。

  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却没有与强大的制造能力相匹配的流通能力。一直以来,流通产业没有被赋予它应有的地位。流通顺畅则经济安全,经济安全则国家安全。当前,我国的流通体系和制造体系不相适应。眼下,中国拥有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但由于流通体系滞后,造成许多产品流通效率低,价格过高;同时,流通渠道跟不上,也阻碍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推进流通体系建设是整个国家经济建设中最急迫的任务。

  新形势不断扩大内需

  《意见》明确:我国流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流通网络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产业集中度偏低,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程度不高,流通效率低、成本高问题突出。

  解读:近年来,我国流通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引导生产、引导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流通成本、流通时间在商品价格中所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已成为不能忽视的问题。

  当前,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中国的出口增速放缓,消费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而搞活流通能降低流通成本,无疑将会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

  流通业已经成为中央及地方的重要财源和提供就业的重要载体。眼下,中国经济最困难、最棘手的就是调结构和转变整个经济的发展方式。流通业的订单机制、竞争机制,对制造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容小觑。

  流通可以说是经济的“血脉”和“神经”,流通业有着引领经济、活跃市场、促进消费、决定生产的作用,也担当着国民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

  新目标建立流通体系

  《意见》明确:一、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全国骨干流通网络,优化城市流通网络布局,增加农村商业网点,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二、创新流通方式。推广供应链管理,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打造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三、提高保障能力。支持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流通设施,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强化市场运行分析和预测预警,提高迅速集散应急商品能力。八、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推进工商用电用水同价,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规范农产品流通领域收费行为,坚决取缔违规和不合理收费。

  解读: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与创新流通方式均是目前流通业最突出的问题。我国物流总成本占当年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居高不下。社会创造的很大部分财富消耗在流通环节上,这给中国经济造成沉重负担,阻碍经济转型,同时还会推高物价水平。

  虽然目前我国流通领域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但造成流通成本高的原因还有很多。诸如流通领域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效率低、流通环节过多、成本较高等等问题一直是痼疾待除。这些问题不解决,流通促进经济的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

  有研究表明,流通成本在单位产品最终销售价格中所占比重,已平均达到50%~70%,从而成为扩大内需、增进消费的新障碍。在居高不下的流通成本面前,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切实降低流通环节费用,提高保障能力。

  近年来,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价格“过山车”的现象反复出现,将我国流通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暴露无遗。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本应具有公益性属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公益性大多缺失或被违背,使“最后一公里”成为农产品价格非理性上涨的背后推手之一。针对这些问题,《意见》给出了力度更大的政策扶持和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有条件的鲜活农产品;支持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流通设施等。

  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是近两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落实好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流通信息化建设、降低流通环节税费、增加公共财政对流通领域中如摊位、仓储建设等的资金支持将是各地政府稳定物价的必要举措。

  新任务培育龙头企业

  《意见》明确:五、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鼓励流通品牌创新发展。七、深化改革开放。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提高流通产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支持流通企业“走出去”。

  解读:中国本土流通企业大多是区域性公司,受区域分割的限制,以及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一些发展较快、规模较大的流通企业一般只能雄踞一隅不能实现全国范围的做大做强。此外,受不同行政区划分影响,行政审批难、重复收税等问题让企业发展壮大枷锁重重。

  此次《意见》的出台,提出“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的号召,有助于改变地方政府长期“区域封锁”的旧观念。这既可以让地方政府部门增强全国一盘棋的大流通意识,同时也将鼓舞流通企业的信心,使其看到流通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我国目前几乎没有流通企业能够做到“直接把田间蔬菜送到城市餐桌”。《意见》中提到要“积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将会出现大型流通强企。与此同时,《意见》还提到:“支持中小流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鼓励流通品牌创新发展。”目前流通业参与的企业众多,而且大小规模不一,竞争混乱无序,导致了流通业利润非常薄,且该问题严重而紧迫。当前培养大型龙头企业,有利于提升流通业的影响力,也有利于引领行业良性发展。例如,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的束缚,中国许多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在物流运作上自成体系、自我服务,企业物流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的社会化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因此,需要鼓励专业化市场分工,鼓励社会化的大流通模式。

  新规范强化市场秩序

  《意见》明确:四、提升信息化水平。推动物联网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建设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持流通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六、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关键商品流通准入管理,健全流通追溯体系,加强商品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建设商业诚信体系。十、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全面清理和取消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的规定。完善流通标准化体系。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科学规范的流通统计调查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解读:上述几点是《意见》对流通业发展提出的保障性措施,无论是建立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还是健全流通追溯体系和建设商业诚信体系,目前来看都需要有强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只有有相应的政策标准体系的支撑,才能够推进前两者的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前提也是基础。

  因为,从目前流通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流通范畴界定模糊;重视不够,缺乏明确产业定位;政策支持不够,市场分割;流通企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这些都说明,没有有效的保障体系,一切的建设目标都将成为空谈。

  过去的30多年,我国一直在抓制造、搞生产,国家的各种政策体系,从银行的信贷政策到税收政策到各种监管政策,重点都是放在为生产服务,而与目前流通业发展政策不相匹配。

  另外,对流通产业的宏观管理,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较多,缺乏统一协调机制,造成许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当前流通业需要一个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

 

作者:曹亚慧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红星收购吉盛伟邦 家居流通业 中国成亚洲最大零售经济体 本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